感悟讀狼圖騰有感
狼的團結,狼的勇敢,并且把狼與人對比開來,在神圣的狼面前,人是多么的愚昧,正如無知的羊把菜根吃盡,自尋死路。
這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中,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隨地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隊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如此和諧,這一切將那些一味敢殺狼群的人們烘托的臭氣烘天。
或許在一些人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認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尚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普通至極的野獸而已,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他永遠只能作配角,然而,在書中隨著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與明白這些獨狼片面的看法是多么無知甚至愚昧,現在在我看來,這“野獸”不是狼,是人。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上狼不殺獵物時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攻擊都堪稱經典,他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斗爭中這種智慧隨處可見,為了不是狼群暴露,獨處而被發現的狼,往往逃往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只是簡單的聰明,而是天賜的智慧。
狼是團結的,他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便是它們被牧民、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會鎮定自若、陣型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死亡,他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自己去撕咬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獵狗斗殺中,狼也是前仆后繼,即使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
在那片草原上,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里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與生存。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2
狼性,一種靈魂,一種桀驁不馴的靈魂,千萬個靈魂聚集,就成為人們夸口相贊的圖騰。
爸爸說這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大書, 媽媽說這是一部反思人性的好書。于是,在父母的建議下,我走進這本《狼圖騰》的世界。開始閱讀時,我認為只是刻意描寫了狼性的兇狠殘忍、恣意妄為,一點也不感興趣。但是讀著讀著,隨著故事的深入,狼性的本質就在字里行間慢慢地展現出來,而人性與狼性的沖撞也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激烈,讓你內心波瀾起伏,越看越起勁。
當我如癡如醉地拜讀這本奇書時,仿佛全身心地融入在故事情境當中,跟著作者的文筆一起飛到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大草原,去吮吸那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味,去眺望那蔚藍無比的天空,去欣賞那美如仙境的處女池,去放牧那綿延成片的羊群。似乎還和作者一起進入那溫暖而又神奇的蒙古包,品嘗那香味濃郁的手抓肉和酥油茶。但是更吸引我的是去感受蒙古人的深邃情懷,以及探索草原狼原始野性的靈魂。
在《狼圖騰》這本書里,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征,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后它終于為自由奮斗到終點。無論人類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么的令我們震撼啊! “狼性”應該得到尊重。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狼群與人類斗智斗勇的場景,狼群會跟人打地道戰、青紗戰、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等一大堆的戰術,比人還精通,還團結。就連故事中英勇善戰的巴圖與狼群在白毛風中戰斗中,還損失了很多價格昂貴的軍馬呢!我想,這就是游牧民族把狼設為獸祖、軍師以及精神模范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我也敬畏那些頑強不屈的草原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狼搏擊,經歷過無數喪命的危險,磨練出比狼更加強悍的毅力。他們也在與艱苦的自然環境抗爭,激發他們更加團結一致,毅然生存,始終掌管著草原的命運,這就是游牧民族的鮮明特點。
而我們漢人,一個農耕大族,自認為十分強大,認為狼是“惡人”的代名詞,什么狼心狗肺、狼狽不堪、豺狼之心等,真是偏頗了狼性所代表的圖騰精神。狼雖然會殘害草原上食草動物,但是牧民的羊群吃草,狼吃黃羊,一種食物鏈的關系,所以狼未必是人類的敵人,黃羊卻是草原的敵人。狼是草原除害工,將草原維護的綠草茵茵、鮮花遍地,所以說狼是草原的朋友,與人類共同呵護著美麗的大草原。如果有一天,狼群被人殺光,從此滅絕,草原也終將變成荒蕪的沙漠。草原狼的存在,還逼著蒙古馬跑的更快,經過永不停歇的、生與死的追逐,讓蒙古馬鍛煉成世界上速度數一數二的馬的種類,這也是狼的存在意義。
狼雖然天性怕火、怕光、怕人,但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在暖房里,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弱。雖然我們的時代物資豐富,生活無憂,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的品質,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學會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里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但愿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里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磨練自己!
《狼圖騰》煌煌五十萬言,展現了游牧民族自強不息的特征,歌頌了蒙古人勇于挑戰命運的偉大精神!我們尊重狼性,尊重狼的品質,就是強調尊重生物鏈,尊重自然,尊重生靈;我們也敬畏狼性,因為狼性讓我們人類變得更加團結,懂得珍惜,胸懷大愛,大愛無疆!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3
一卷《狼圖騰》繪盡了美景,寫盡了人情,訴盡了澎湃,譜盡了哀情。看到了嗎?那千里萬里綿延不盡的草場,嘶嘯不止的牛羊,那頑劣可愛、溫暖心間的人與小狼,可你看到了嗎?阿爸眼中流下的淚珠。合上書本,不及回味壯闊的美景,可愛的小狼,一股哀愁便旋繞眼旁,經久不去。最難忘懷的,竟是不起眼的阿爸—一個垂暮的老人。
起初不懂,可當我再次回味的時候,我明白了這個老人的眼淚,明白了他的無奈,明白了他的凄涼。他所痛心的,是源于他的信仰。他始終堅守著“老祖宗的規矩”,看著子孫對草原無盡的索取,他無能為力,唯有老淚縱橫,止不住的嘆息,仍記得他說的話“天神不會收我了,他不會原諒我了,我要向他請罪?!彼p輕的囈語,重重的敲打在我的心上,我不禁捫心自問:“我是否有信仰?我能否視它如生命?”結果,我猶豫了,尋尋覓覓,終于在新的角落里看到了一絲顫微的燈光,我的信仰之燈,你能否照亮我的心房?
“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比艘惨粯?,沒有信仰,生活便失去了方向。信仰就是目標,信仰就是道德底線,信仰就是我們兜兜轉轉,用生命尋找并為之堅守一輩子的東西。
為什么會有“小悅悅”事件?為什么老人摔倒在地無人敢扶?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我不禁想問,你們的信仰在哪里?是什么讓你們失去自我?你們心中那盞信仰的燈,熄滅了嗎?可同樣,因為信仰的呼喚,那個“最美的公交司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是什么讓巨痛來臨之際,他毅然決然的忍耐、剎車?是信仰!不曾泯滅的信仰!即使“最美的公交司機”離去了,可他的信仰之燈照亮大地,映照了每一個人的臉龐,仿佛是一場接力賽,不能停止,亦不曾停止,最初的本性被喚起,那是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嗎?這個世界是暖的,它充滿了鳥語花香,漸凍的心被喚起,信仰之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世界!它是愛、是暖、是漆黑大地上的點點星光。
每個人都有信仰,找出它,讓它照亮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
信仰如燈,青燈不滅,永耀我心。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4
“狼”,這個字眼對于漢人來說,是可怕的,是憎惡的,是狡猾的。但是,漢人從來都沒有想過,是什么讓狼群變成這樣?!独菆D騰》這本書中,細膩的描寫了大草原的生活。在這片廣闊的大草原上,給了狼足夠的空間去讓他們生存,草原人也從不過多的去冒犯草原狼。草原狼的狼性令人畏懼,但也正是如此,草原狼也得到了草原人的敬重。但是,一個名叫陳陣的知青,他始終是漢人,盡管在努力,也終究是摸不透狼的性格。
在《狼圖騰》這一本書的后面,在陳陣的極度渴望與努力之下,他終于有了一批屬于自己的小狼。在小狼的成長過程中,陳陣竭盡心力地去撫養他,在這一批小狼的身上,陳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但是,我認為,陳陣終究還是沒有摸透小狼的性格。隨著小狼的漸漸長大,小狼身上的狼性也在不斷地增大,對于一匹狼來說,自身所帶的狼性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在書后一部分的的行文過程中,作者姜戎用了大部分的篇幅來描寫陳陣用盡心力去呵護這匹小狼,和小狼對待陳陣的態度也是漸漸好轉。讀到了這里,我本以為到了后文,陳陣給小狼搬家就已經可以非常的容易了,但是,事情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這樣。到了后文的部分,作者在開頭就寫了一句話:“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就這么一句話,就寫出了小狼有著抹不掉的高傲和野性。在隨著大部隊在搬家的過程中,小狼和母狗一起被拴在前進的車上。但是,小狼有著高傲的性格,他怎么會允許自己像那些狗、羊、牛一樣被拴在車上,所以說,小狼它不肯走,它拼命地用爪子支撐著地,渴望掙脫鐵鏈的拴縛。小狼的內心是純潔的,是高傲的。人們是永遠都無法理解他們骨子里的那種桀驁不馴。小狼們渴望自由,它也渴望回到自己不部落的生存空間,所以說,放了小狼吧,他骨子里那種抹不掉,就注定了它是不可以被人馴服,被人撫養的。
在曠闊的大草原上,生活這一群狼,它們高傲,有野性,有著自己的種族部落。常常,人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去傷害它們,這樣是不值得的。《狼圖騰》這本書帶我們更深的走進了狼,讓我們明白了對于狼來說,最總要的東西就是——抹不掉的狼性!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5
不久前,我讀完了姜戎的小說《狼圖騰》。這本書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也讓我增添了許多對人生、對自然的感悟。
在書中,作者通過一個插隊青年陳陣的所見所聞所想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美麗的內蒙古草原。只可惜這個草原從原先的生機勃勃到最后的了無生氣。但盡管如此,本書中所描述的狼還是能給我們諸多啟發。
首當其沖的,便是它們的團結精神。其實,幾乎所有地方的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擅長群體作戰,而且幾頭狼幾乎是配合得默契無間。它們在捕獵前,一定會仔細分工,每一頭狼都有自己的崗位,缺一不可;作戰時,每頭狼都會按照先前的指令執行,遇到突發情況也能隨機應變。它們作為一個小團體,有組織、有紀律、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我想,它們能成為草原的主宰,成為蒙古人民心中的神,成為他們所崇拜的圖騰精神,成為中原人聞風喪膽的狼,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其實,我們也應該向它們學習這種精神,不是嗎?
其次是它們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古人云:居安思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個人若是沒有危機意識,那么他很可能因為毫無準備而被迎面而來的重重困難嚇倒;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危機意識,那么他也就更容易被別國乘虛而入;一個世界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那么就可能迎來巨大災難,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由此可見,危機意識,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意識。當然,我們不必要杞人憂天,危言聳聽。但是如果我們不輕易放松警惕,就能提前做好準備,盡可能地減少自身損失。在這一點上,群狼無疑做得很好,要想不被強者打敗,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強!
最后,則是它們深知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狼是捕殺大批黃羊、旱獺、老鼠的殺手,從而保護了草原上最珍貴的草資源;但它們也不會趕盡殺絕,因為它們明白:一旦破壞了生物鏈中的一環,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環,也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逐漸癱瘓,最終還是會影響到自己。因此,狼群的每一次捕殺行動都有一個度,并且這個度還會隨著天氣等外在因素的變化而調整,以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然而,今天的人類呢?為了自身的利益,竟不顧一切的去掠奪大自然資源,殊不知最后還是自食其果!連狼都明白要保護生態平衡,又何況是萬物之靈——人呢?
從這本書中,從狼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也希望這樣的狼圖騰精神能在我們身邊發揚光大,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學習狼圖騰的精神吧!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6
一看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本書主要是講狼。
剛開始,看到畢利格老人在跟狼“打仗”,看出了蒙古牧民對狼的憎恨,以及想把狼全部殺光的念頭,覺得人類真殘忍!“五條可憐的小狼崽從半空中飛過,五具血淋淋的軀殼全部落地?!笨吹竭@時,我的心不禁地顫了一下,他們是有多么痛恨狼啊?竟然如此殘忍,連剛出生的可愛的狼崽也不放過!
“什么狼孩不狼孩!狼是吃人的東西,還會收養小孩?整個兒胡說八道?!薄疤屠轻淌俏蚁碌牧?從前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掏狼崽活動,確實是減少狼害的好傳統,但是只減少狼害還不行,必須徹底根除狼害!要把全部牧場的狼窩統統掏光!”包順貴壓根不相信狼有一點好處,在他看來,“掏狼崽”是“好傳統”,他只信自己的那一套:狼就該殺干凈,一個不留。
可惜他看事太過片面,沒有想過真正把狼殺光之后的牧場,真的可以像他以為的那樣,羊兒馬兒都在安詳的吃草,牧民們也不用時刻警惕著會有狼突然出現,草原就安全,人們就安居樂業了嗎?不是的。他們這樣破壞生態平衡,家禽死得更快,更多;草原也會因為草供應不足而荒漠化,后果不堪設想。所幸,他們最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在這種情況下,想把錯誤在短時間內硬掰回來的可能性不大,他們只能一點一點地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
看到最后時,我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他們可醒悟過來了。中途我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他們的“迷信”以及一副“狼不是什么好東西,只要有它們在,我們就沒辦法正常生活"的態度。想直接跳到最后去看結局,可想想還是忍住了,讓結局還是保留了些它的神秘感。
看完后,回想起自己也有看事情片面的時候,往往到事情做到了快無法挽回的時候才發現,真是愚蠢吶!可惜我沒有一眼就看穿事情結果的能力,也沒有神仙在我旁邊告訴我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所以以后做事還是小心點為好,三思而后行。我慢慢琢磨著。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7
有一些書是你非常感興趣,自始自終都興致勃勃,手不釋卷;有一些書是你剛開始看的時候非常感興趣,越看越無趣,而最終放下,還有一些書是剛開始無太大興致,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后來竟看的如癡如醉?!独菆D騰》就是這樣一本書。
姜戎的這本書獨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環境。以前,我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總以為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讓件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教育。
上學前,我們的孩子是各式各樣的:圓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可是經過學校的教育,最后都變成無棱角的,一個形狀了。他們很乖,很懂事,不會反抗。真的就如同作者筆下那些乖寶寶似的小綿羊。慢慢地在中國所崇尚的儒家,大儒文化的熏陶下,與世無爭,中庸之道,一味退避,一點點氣概都沒有,在現實中陶醉,就像行尸走肉般,完全沒有了自我的精神。那狼來了怎么辦,給它吃掉左腿后再將右腿伸過去嗎,所以,一個曾是中國附庸的日本才能侵略中國吧。這樣的成長起來的未來的棟梁如何能擔當國家的大任呢?
還有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寶塔型的家庭結構把小皇帝、小公主“慣、寵、溺”成溫室動物。作為班主任老師我時常受到家長這樣的電話:老師,家居住較遠,能不能不安排我們孩子早晨值日?孩子聽課不專心,可不可以往前調一調座位?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不知如此溫室的花兒,怎能耐得住風吹雨打?
思想決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強者。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強硬,需要狼性些。我們不愿意看到書中描繪的:狼在羊群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己的草,或者無聲地注視著這些;我們希望看到百舸爭流、海燕翱翔大海,更希望看到風雨后彩虹。
感悟讀狼圖騰有感篇8
狼,兇惡狡詐,在人的腦海里是個狠角色。 “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等詞語足見狼的“壞”。在《狼圖騰》里卻截然相反,貪婪、奸詐沒有了蹤影,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聰明、神奇的草原精靈。
一拿到書,我就被書封面上的那雙幽幽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雙冰冷的眼睛,綠瑩瑩的,目光如利劍一樣奪眶而出,不禁打了一個寒戰。透過它的眼睛,仿佛看到了草原深處的秘密,黑色的封面更增添神秘色彩,讓人感到一種壓迫感……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年輕的知青——陳陣來到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見識了群狼狩獵、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埋藏在陳陣傳統意識中的狼的形象發生了轉變,智慧、勇敢、頑強、忍耐、謹慎取代了先前的奸詐與貪婪。讓他著迷,促使他不停地探索狼的奧妙。
當看見身經百戰的狼王帶領狼群圍捕獵物時,他被狼群的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種.種奇怪舉動所迷惑;當他看見狼群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不退縮,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他又為狼群非凡的智慧而贊嘆。狼是一種多么神秘的動物!它的智慧無人能比,它的組織能力超于尋常,它的軍事天賦與身俱來!并非人類所想的那么壞,其實,在蒙古人的眼里,它是毅力、智慧、團結的代名詞。
陳陣模模糊糊地感受到了“狼圖騰”是一個神秘、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之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信仰,讓狼的精神走進人的內心深處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秘的帝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他學會與狼打交道到,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已融入了他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無窮的威力。
雖然狼偷食人類的牲畜,對人類來說是一大危害,但是狼也捕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得到大大的緩解。與人類相比,它運籌帷幄,堅強現實,不做白日夢,只為目標而奮斗,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但人類不肯正確的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只是死拽著狼的缺點不放,一次次舉起了屠刀……瘋狂地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在這本書的結尾,講述了一個如噩夢般的悲慘結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殺,曾經美麗的額侖草原已經是一個山不再綠,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靈不再豐富,鼠災嚴重的地方。再度來到這里的陳陣,心里充滿了無法發泄的悲痛和失望。
讀完這本書,我心也很沉重,很沉重……世界這么大,怎么就容不下狼的存在呢?如果《喜羊羊與灰太狼》里沒有了灰太狼,還有那個孩子愿意看呢?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了狼,讓它永遠塵封在歷史的記憶里,我們這個世界也將黯然失色許多。醒醒吧——人類,少一點殺戮,多留一點精彩,讓地球上的生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