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
為什么杜小康要遠離學校、遠離家鄉、任勞任怨地幫他爸爸到蘆葦蕩養鴨?為什么紙月要奮筆疾書,熬夜苦讀?為什么細馬要不畏千辛萬苦、幫爸爸去放羊?這都是由于他們勇于擔當家庭的責任—用他們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來家庭的重任。我不禁又聯想到自己:當細馬只穿一件單衣、不畏寒冷、清晨一早出門放羊時,我還在暖烘烘的被窩里睡的正香;當杜小康為了重振“紅門”,去遠離家鄉300里的蘆葦蕩養鴨而吃盡苦頭時,我則在家里養尊處優、打電腦、玩游戲,悠閑度日;當紙月為了獲取知識奮筆疾書、熬夜苦讀時,我卻在悠閑地看漫畫,讀閑書…和他們相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為了少做一份練習題,我和家長爭得不可開交;為了不上輔導班,我給家長撒謊說身體不舒服;為了不學習,我躺在床上裝作睡得正香,直到家長一再催促,我才懶洋洋地起床、漫不經心地寫起練習題,只要家長一放松,我就偷偷翻起漫畫書來…和他們相比,我生活在更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可我卻做事漫不經心,沒有一點責任心。這也就再次應驗了那句話—東西來的越輕松,就越得不到珍惜。
再次回味書中的人物,我越來越覺得羞愧。作為一個已經六年級的男孩,我不應再像原來那樣懶懶散散、悠閑度日,對任何事情沒有責任心。我應該像書中的杜小康、細馬那樣,做一個小小男子漢,勇敢的擔當起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2
前天,我又一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它告訴我們的不止是堅強,還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淳樸的情懷。
盡管我已經看過一遍,但我仍然還是沉浸到了油麻地這片土地里,和桑桑一起度過書中的六年時光。我特別喜歡艾地這一篇章。它講了秦大奶奶一直占據著油麻地小學的一角,在學校眼中,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霸占著學校的地盤,還總是搞破壞。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為救一個孩子落入水中,許多人把她送進了醫院。從此以后,她變了。有足球落入水中,她會把自己的拐杖給孩子去撈。她每天都賣掉一只雞或鴨,她如果看見有雞或鴨進入苗圃,她就用拐杖趕走雞鴨,還會一直守衛苗圃。誰也想不到,秦大奶奶淹死了,這次,僅僅是為了油麻地小學的南瓜。大家都為她哀悼,是因為她愛麻油地小學,就像學校里的孩子全是她的孩子,對他們非常關心,顯露出鄉下獨有的性格——淳補。所有人被愛所感染......
秦大奶奶內心堅強、樂于助人的品質值得學習。我讀后,覺得秦大奶奶像艾草,風吹雨打都堅韌不拔。這么富有品味的書,你也一定想看看吧?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3
《草房子》里有許多人物:光頭陸鶴、高傲自強的杜小康、聰明伶俐的桑桑、嚴厲的桑喬、執著的蔣一輪……
我最喜歡的要算杜小康和桑桑了,他們的事可多啦,小康故意拿其他同學沒有的皮帶、名貴的衣服在同學們面前顯擺;桑桑想出奇招,用蚊帳做漁網,而且還充當大人們的“傳遞員”。
他們倆雖然小時候有點淘氣,可十幾歲時好像猛地一下變成了大人。他們有了責任心,小康家遭變故,為了緩解父親的壓力,他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學業,為爭家用,遠離他鄉養起了鴨子,同時父子倆還要面對無窮無盡的孤獨和折磨,但他學會了自力更生。
還有桑桑不顧自己帶著難以治愈的的病,堅定地帶著妹妹柳柳蹬長城,面對死亡的危險她臨危不懼。讀到此我在想,難道這就是鄉村孩子們最質樸、最純真、最善良的心靈嗎?不,我跟他們的年齡也差不多呀,我暗自問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像他們那樣做嗎?我的眼睛濕潤了。
我又聯想到被稱為“超人”的李嘉誠。他在四十年代,因家里貧窮,年紀很小就出來工作,17歲時做批發商的營員,經過他不懈的努力,18歲當上了了經理,19歲時成了總經理,22歲時開始創業。而這個年齡我們卻在父母的關心下上學、或許還在吵鬧著要減壓、或許在電腦前上網、或許會在電影院“享受”著電影的刺激。
讀了《草房子》使我明白了,我也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們這代人同樣要學會自立自強,這樣將來才會有屬于我們的舞臺。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4
《草房子》這本書中有好多動人的故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禿鶴”。
“禿鶴”是一個男孩兒的名字,他的原名叫“陸鶴”,正因為他是禿頭,所以人們叫他“禿鶴”。他在油麻地小學上學,是一個有心理殘缺的男孩兒,很多人都喜歡取笑他。“禿鶴”總是戴一頂帽子,他想掩藏這個秘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一次,同學們摘掉他的帽子,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禿鶴”一心想著報復。終于,在一次集體會操時,他摘掉帽子,讓其他學校的師生們看見他的真面目,他們都嘲笑油麻地小學,給油麻地小學丟了榮譽和面子。然而,“禿鶴”又很渴望為集體贏得榮譽。在一次大匯演中,“禿鶴”挺身而出,要求表演大家都不愿意表演的角色—“禿頭”,又給集體帶來榮譽。這就是心理變化,這就是成長的心理過程。他,很善良,很有集體感和榮譽感,而這些是靠犧牲自己換來的。演出成功后,大家都在分享快樂,他卻遠離了大家……
這種復雜的心理我讓我深深感受到文中這位小男孩當時他是多么的難受。其實,我們不能嘲笑有殘缺的人,更多的是要鼓勵、支持他們融入集體,讓他們分享每個人的快樂,讓他們能用健康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天嶄新的朝陽。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5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了一部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叫做《草房子》。看完電影之后,我感動的都哭了。
《草房子》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的描寫,描述了五個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痛苦的成長經歷,和油麻地小學的老師蔣一輪和白雀姐的關系糾纏。
在《草房子》這部電影里,最讓我難忘的人物是桑桑。桑桑既活潑又可愛,而且鬼主意很多。有一次,桑桑趁禿鶴在跟別人講話,就偷偷的拿了他的帽子。"啊!禿鶴變成光頭了!禿鶴變成光頭了!"同學們個個都嘲笑起禿鶴來。禿鶴立即跑到桑桑那里,說:"還給我!還給我!"桑桑又把帽子丟給另一個同學,另一個同學又丟回給桑桑。就這樣,禿鶴老是搶不到帽子。正當禿鶴抓到桑桑時,桑桑手里已經沒有帽子了。禿鶴生氣極了,哭著跑回了家。
桑桑使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那時,我才7歲。過新年了,我弟弟和妹妹在玩玩具,我本來想跟弟弟開個玩笑。就拿起他心愛的玩偶小熊,他趕緊跑過來搶。這時,我把他心愛的玩偶小熊扔到了妹妹那里。妹妹覺得小熊非常好玩,就把小熊舉得高高的。弟弟不管怎么跳也夠不著,來回幾次。弟弟已經知道了我的陰謀,生氣極了。于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好好的教訓了一頓,說:"以后不準在欺負弟弟。"
雖然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但是它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6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軒先生的作品。這本書主要寫了: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桑桑的同學杜小康家里從富貴到貧窮的變化。原來杜小康的家里是做生意的,后來因為杜小康的父親駕駛著他的小船出去賣東西時,被大貨輪撞了,并因此而受了傷,家里要攢出錢來給他父親治病,從此杜小康就不能上學了。小說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批小學生的學校、家庭生活,成功的塑造了桑桑、紙月、柳柳、禿鶴(陸鶴)、杜小康等小學生和桑喬、桑師母、白雀、蔣一輪等大人的形象,情節生動,情感豐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禿鶴演得一絲不茍,他腳蹬大皮靴,一只腳踩在凳子上,從桌子上操起一把茶壺,喝得水往脖子里亂流,然后腦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楊大禿瓢,走到馬屠橋……”我喜歡這個片段的原因是,文章寫得很生動、真誠,說明了禿鶴很想演好這個角色。
讀了《草房子》之后,我覺得桑喬為了治好桑桑的病,連自己的學校也不顧了,天天帶他去看病,從這里我知道了沒有能比親情更重要的了。在我的家里也有這一幕,媽媽每天晚上都會起來幫我打蚊子,還幫我擦藥,每天晚上都會睡不好,這些事對我們來說很普通,但是對于一個校長來說,校長要管很多事,很少有時間陪家人,所以是一件很難的事。
正如《弟子規》上所說:“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報答父母。最后,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從現在開始,懂得孝順父母。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7
今年寒假期間,在新東方梅梅教師的推薦下,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由著名作家曹文軒寫的《草房子》。
剛開始光看書名我以為肯定不會好看,可是看了十幾頁后,我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連外婆喊我吃飯都沒聽見,一味沉靜在故事中。
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個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小學的六年生活,他和他的小伙伴們所經歷的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事情。桑桑他是個調皮搗蛋、聰明伶俐、善良勇敢的孩子,他有許多好朋友,有禿頭的陸鶴、堅強的陸小康、文靜的紙月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肯定是主人公桑桑啦,他總會做出一些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他看見人家捕魚,就回家把家里的蚊帳做成漁網;比如砸鍋賣鐵買鴿子,再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鴿子的溫暖小窩;結果肯定是被爸媽一頓臭罵。可是開心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當桑桑生病住院后,他沒有流淚、沒有害怕,而是堅強的與病魔作斗爭,他那樂觀應對困難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我。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家人間的親情和朋友間的友情是多么珍貴,同時也讓我懂得當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氣餒,要學會坦然應對、勇敢地去克服,期望就在前方。
草房子的心得和讀后感篇8
為什么杜小康要遠離學校、遠離家鄉、任勞任怨地幫他爸爸到蘆葦蕩養鴨?為什么紙月要奮筆疾書,熬夜苦讀?為什么細馬要不畏千辛萬苦、幫爸爸去放羊?這都是由于他們勇于擔當家庭的責任—用他們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來家庭的重任。我不禁又聯想到自己:當細馬只穿一件單衣、不畏寒冷、清晨一早出門放羊時,我還在暖烘烘的被窩里睡的正香;當杜小康為了重振“紅門”,去遠離家鄉300里的蘆葦蕩養鴨而吃盡苦頭時,我則在家里養尊處優、打電腦、玩游戲,悠閑度日;當紙月為了獲取知識奮筆疾書、熬夜苦讀時,我卻在悠閑地看漫畫,讀閑書…和他們相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為了少做一份練習題,我和家長爭得不可開交;為了不上輔導班,我給家長撒謊說身體不舒服;為了不學習,我躺在床上裝作睡得正香,直到家長一再催促,我才懶洋洋地起床、漫不經心地寫起練習題,只要家長一放松,我就偷偷翻起漫畫書來…和他們相比,我生活在更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可我卻做事漫不經心,沒有一點責任心。這也就再次應驗了那句話—東西來的越輕松,就越得不到珍惜。
再次回味書中的人物,我越來越覺得羞愧。作為一個已經六年級的男孩,我不應再像原來那樣懶懶散散、悠閑度日,對任何事情沒有責任心。我應該像書中的杜小康、細馬那樣,做一個小小男子漢,勇敢的擔當起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