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
人之初,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2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3
自從上學期以來,我校開展了《三字經》朗誦活動。從中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黃,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識。酸苦甘,及辛咸,此五位,口所含。膻焦香,及腥嗅。這段話使我感受十分強烈。
這段《三字經》是教育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尤其是讀了相關的故事。我思緒萬千。
陳遺是個小官他十分珍惜糧食,每天把鍋巴收集起來,在一次打仗時,他們的糧食吃完了沒有陳遺突然想起了鍋巴,他拿出鍋巴分給戰士們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換來的。想到這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我每天吃飯的樣子,要是吃米飯,我的嘴像是個漏勺一樣,漏了一桌子,而且我還挑食,奶奶說我,我還跟奶奶頂嘴。想到這兒,我感到非常慚愧,為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深深的自責。我從今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并且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也要珍惜糧食。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4
今天兒子讀了《三字經》,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孩子熟讀其文,從中深刻使得我們認識到《三字經》是兒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啟蒙讀物。
內容涵蓋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和一些民間傳說,生動地闡述出我國數千年的文明與智慧。讓孩子通過有趣的閱讀,從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豐富見識,在經典的國學啟蒙中得到啟迪。增長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5
寒假中我讀了國學經典《三字經》這本書,感受頗多,下面和大家說說。
我覺得古人很聰明,別看那一組組句子只有三個字,可卻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趁著年少時用功學習,不要等老了無所作為而后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句子和道理還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句話。它講述的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令家長們驚訝的故事,這么小的年紀就已經知道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知道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著選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慚愧,媽媽對我說:“你現在能體會這個道理也不遲,相信你也會慢慢改變進步。”我心里想:“以后我要向孔融學習,更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朋友;好東西要和別人分享。”。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覺自己長大了。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6
國學《三字經》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后人讀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適宜什么是不適宜。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異常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經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7
寒假里,我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國學叢書之一的《三字經》,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人物生活和學習的典故,這些故事都用三字詩歌編成,讀起來瑯瑯上口,也便于我們記憶。
書中介紹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為感動的幾句是:”批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講的是西漢路溫舒刻苦學習的故事。他家里很窮,買不起書,常常借別人的書來讀,一天,路溫舒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蒲草的葉子很寬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葉子來編成席子,在上面抄書、寫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時候到處割草、編席,然后再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他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成為一名大文學家。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有啟發,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獲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現有條件的束縛,自己去創造機會。最后,和路溫舒當時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真是好太多了,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8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啟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著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可是雖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后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為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么不容易。”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子,鼓勵我說:“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聽后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可是,在以后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著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說:“我累了,不學了。”爸爸說:“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說:“是,可是和我有什么關系!”爸爸說:“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為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棄,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現在放棄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說:“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輕松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9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三字經,我的讀書感受是;書里主要講了歷史性的故事和道理。例如;百里負米,當我讀到鐵杵嚰成針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倒的事情。
我接著讀到了宗學少年立志,故事中的宗學竟然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總結是;凡是勤奮向上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一定會后悔的。
讀三字經讀后感怎么寫篇10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為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么認為,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里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后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制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為人類制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