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1
讀《朝花夕拾》有感初次接觸《朝花夕拾》是在初中,當時它是我們初中生必讀的一本名著,《朝花夕拾》中包含了魯迅先生的十篇作品。為什么叫《朝花夕拾》呢?顧名思義,這是魯迅先生對過去童年的回憶錄,原名是《舊事重提》。
初中時讀完后,覺得魯迅先生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充滿了笑聲。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子急總是捕不到很多。這與枯燥無味的三味書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五猖會》中作者也目睹了一個迎神賽會,難逢的盛大廟會。長媽媽送給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也帶給魯迅許多歡樂。還有一只可愛的隱鼠,雖然后來被長媽媽踩死了。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們給魯迅的童年增添了許許多多的歡樂。
這次國慶放長假,在家里看到了初中時買的名著《朝花夕拾》,于是就又把它細讀了一遍,讀完之后才發現,原來魯迅的童年早已被封建社會扼殺了。
魯迅雖然在課間陶醉在百草園,玩得正盡興時,先生喊他去上課,去死讀書,這不正是受封建的影響嗎?《父親的病》中,魯迅回憶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等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草菅人命的實質,展現了當時人情世態和封建社會的面貌,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后,還要避開那無聊的流言。阿長迷信,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在《阿長與山海經》中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日本學習解剖時,連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也知道中國敬重鬼神。《二十四孝圖》更能體現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封建社會摧殘了中國的兒童。《五猖會》中魯迅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可見魯迅先生的童年雖然充滿了歡樂,但同時也充滿了封建對他的迫害,封建社會對他的摧殘。所以他在《朝花夕拾》中體現了對兒童的教育,免得他們受封建社會。
想想我們的童年,沒有撿過貝殼,沒有見過鬼見愁、觀音手,沒有管過西瓜,也沒見過猹,沒有在雪地上捉過鳥兒,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沒有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沒有聽過油蛉在低唱,沒有蟋蟀在彈琴,有的只是電腦,手機,電視。除了這些還是電腦,手機,電視。當我們老去時,如果要寫回憶錄,恐怕沒有什么可以寫,除非把現在每天的生活都拍下來,這樣才可以使自己老了以后才有東西可以回憶,我覺得我們應該多親近大自然,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童年更加豐富,更加生動!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2
哼唱一段舊時歌謠,懷念那扎兩條辮子跳皮筋的時光。
孩童無忌的笑嚷,和著草地上沁人的香。
那一年的我們還沖著井里扔石子,那一年的我們還不懂為什么ABCD讓大自己十幾歲的哥哥姐姐皺了眉頭。
朝花夕拾,就是那時的寫照,現在的情。而魯迅,在數十年前回頭朝漫漫行路一望,我便看到了樹根底下的年華。
在那段時光內,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斗爭依然如火如荼,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對妨礙白話文的守舊人群痛恨至深,正如他所描述的,哪怕是世間最毒最黑的咒言,也應加諸在他們身上。我顫栗于魯迅的決絕,為尋求因果的根源,去看了他撰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孩童書籍簡陋,遠不能與歐美國家相提并論,卻好歹圖文結合,有些懵懂。可恨文言浪潮的到來,仿佛是一群洪水猛獸,要把讀書的樂趣洗刷干凈。我此刻不禁為那些幼童默哀。時至今日,教育業的發展已非往日所能比擬,甚至是寓教于樂的國外教學方式也已經被逐漸接納,連課本上的習題都有彩色的漫畫點綴其旁。倘若到了圖書館,感覺就似比百花齊放更像繽紛的海洋。再讓我來品讀古韻悠悠的《荀子》,不但會嫌封皮嚴肅簡易,且在內容上大難適應晦澀難懂的文字。思量彼時七、八歲的小兒就要日日人手一本念誦,辛酸和憐惜就撐滿了心田。
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在翻閱著帶拼音的《西游記》,模仿著插圖上的齊天大圣,暗暗憧憬那些英雄們得意的戰績;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和同伴在院間戲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間奔跑,把學習當成新奇的未知物。
那么,魯迅七、八歲的年華,若是倒帶回去,命運的轉輪又該沙沙吟出什么調子的歌謠呢?我凝神諦聽。
恰應是百草園內歡快的童聲與三味書屋沉悶的轟響快速連串的琶音吧。起伏的旋律又勾起了我回憶里的塵霜,我在泛黃的紙頁中覷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徘徊在蟬鳴長吟,黃蜂微伏,云雀直竄云霄的樂園中,與蟋蟀的琴聲、何首烏藤、木蓮偎在泥墻根一帶。魯迅的童年如同生活在伊甸園的天之寵子,沉浸在歡樂的玩鬧之中。可惜,伊甸的樂土輕易地被打破,學童們鎖在先生們制成的囚籠中,再也無法日日哼唱田埂上的童謠。沉重的墜落,憶昔何其心悵。
我看著時光機里的沙漏,聽一曲舊時歌謠的呢喃。
忽而一起一首詩,于是默吟: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3
暑假中,我讀完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全書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記》,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也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的生活經歷的一本散文集,它記載了魯迅先生的苦與樂。
就像魯迅小時候和他的保姆阿長,阿長不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實姓名都不為人所知,是在是再普通不過。而魯迅卻對她有著親人一樣的心。起初魯迅也不是很喜歡她,只是因為她做的一件事,改變了魯迅的看法。魯迅很喜想讀《山海經》這本書,但是他卻買不著,沒想到阿長卻給他買來了,這讓他對阿長產生了極大的尊敬和好感。
回憶魯迅小時候的時代,有著封建社會的思想,也有著革命的風氣。書中多數寫的是童年往事和自己的親身經歷。魯迅生在一個縣城里家境很好的度數人家,遭逢社會的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書中寫的雖是他個人的生活,卻具體生動的凸顯了當時中國的風氣和社會的形態,如:家庭怎樣教育兒童,孩子讀什么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堂是怎樣的,留學日本受到的啟示和正直老師對他的慈愛等。
《五猖會》記錄了魯迅兒時要去看五猖會的事。這是個難逢的盛大廟會,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就在他和伙伴們要出發的時候,他的父親卻命令他背書,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全澆滅了,等他背完書,他的伙伴們陪著他高興的出門了。但是每當魯迅回憶起這件事情,他都不高興,他對盒子里的點心,沿途的風景以及五猖會的熱鬧都不感興趣了,他只是想不通,為什么父親偏要他在那個時候背書。
《朝花夕拾》中有著許多魯迅的童年往事,我非常喜歡。魯迅的弟弟小時候身體多病,他很喜歡風箏,每當看到天上的風箏,他都可以看上半天。而魯迅并不喜歡,他認為這是一種極其可笑的事。有一次,他弟弟在做一個風箏,魯迅發現后,卻把這個風箏踩在腳底,他也沒看弟弟的表情就生氣的走了。到了中年時,魯迅看到一本書,才知道當年的做法傷害到了弟弟,他才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當他再次向弟弟提起這件事時,沒想到弟弟卻早已忘記,這讓魯迅多少有些內疚。
童年往事是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它有著酸甜苦辣。魯迅的童年和每一個人的童年都一樣,是個多姿多彩的童年。我在讀過文章后有很多感動,童年雖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但是我依然會記得童年之夢,學著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4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了,魯迅先生在童年到青年時代的生活。今天我看的是其中的第一章,也就是《狗·貓·鼠》。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人在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后批評或者是加以責罵。
總是要抨擊魯迅先生的話語。我感到很為魯迅先生抱不平。他明明沒有做錯什么致命大事,卻還到處排擠他,厭惡他。別人借用魯迅先生之前寫的話,來反擊他,罵他是狗。于是魯迅先生就留心來查找貓狗成仇的原因。
我,在這篇文章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一以較弱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吧,但他們從來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地佩服,贊嘆他們。
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因為我認為這句話不僅運用了擬人,把那些讓人討厭的蟲蛆,鷙禽猛獸寫得很清高,沒有了丑感,而且也寫出來了魯迅先生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還有,我認為魯迅先生對小動物有喜愛之情,也有惻隱之心。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5
《朝花夕拾》。他是講魯迅中年回憶小時候的故事。第一篇叫《狗貓鼠》。講的是魯迅仇貓,因為有幾點原因:
1、貓和其他的動物不一樣,抓食雀鼠,不肯一口把他給吃了,而是把他盡情玩弄,跟人們折磨弱者的壞脾氣一樣:
2、貓仗著和獅虎一族就有一副媚態:
3、魯迅曾經以為是貓吃了魯迅養的隱鼠:
當時封建社會以為貓是不良之物。我仔細一想,發現魯迅仇貓的理由頗有道理,他不是跟我們人類一樣喲沒那個有不良的習慣嗎?第二篇叫《阿長和“山海經”》。阿長指的是魯迅小時候家里的女工。“山海經”指的是魯迅小時候特別想得到的畫冊。魯迅喜歡長媽媽的時候就叫她“阿媽”,恨長媽媽的時候就叫她“阿長”。長媽媽并不姓長,她的性魯迅并無寫到。長媽媽之所以前面是長,是因為他前面一個女工是真的性長,魯迅一家人叫長媽媽叫慣了。魯迅特別想要一冊山海經,長媽媽就給他買了山海經的畫冊。所以魯迅就不怪她踩死了隱鼠。我認為長媽媽是個很稱職的女工,因為魯迅想要什么長媽媽就會去買。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6
童年,是令人向往的時光,很多人都在感嘆自己時間的流逝,希望能回到那時候。《朝花夕拾》的作者魯迅也在感嘆自己的童年,有開心,也有不好的記憶。
魯迅一生十分顛簸,出生時是少爺的身份,但是到13歲的時候,祖父抓進大牢,父親生一場大病,躺在床上起不來了,魯迅只能離開了家鄉,出去留學。在小時候,他認識了閏土、在百草園里盡情地玩耍、長媽媽送他一本《山海經》。出去留學后,遇見了要求十分嚴格的藤野先生,碰見了自己的老朋友范愛農等等,描繪了自己年輕力壯的時候。
魯迅,在人們被描述為批判社會的文學家、革命家等等,但在這本小說里,描繪了魯迅對童年的向往,我讀《藤野先生》的時候,仿佛自己是魯迅,而藤野先生站在我的面前,正在嚴肅地教導我。我讀到《長媽媽與山海經》的時候,仿佛自己拿到了長媽媽送我的書,心里是十分的開心,為長媽媽稱贊。我又看到了魯迅在百草園里的無限樂趣,讓我看到后,仿佛找回了自己的童年,找回了天真無暇的自己,難怪魯迅會受到那么多人的稱贊啊!
魯迅寫《朝花夕拾》前,他說過:“我寫這本書前,仿佛看到了自己美好的童年,那些美好的事物。”
魯迅,真的是大師中的大師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范文精選篇7
首次捧起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目錄開始細細品讀……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的醫學導師,他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但是對工作十分認真,他會用紅筆將該改正的地方一一批注。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真是屈辱的一句話,讓人看后氣憤不已。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國是一個弱國。但是藤野先生卻從不岐視來自中國的學生。藤野先生與一般的日本人不同,他在教導學生方面都一視同仁。他希望將醫術教給魯迅先生,然后將醫術傳到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好病。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寫他至今都受到藤野先生的影子的鞭策,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從中我們可以見到作者對藤野先生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魯迅童年的生活與當時的社會情景,也看到了舊中國的一些弊端。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能夠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當然,我不能只顧享受,而忘了當年那些為我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人們,也不能只貪圖安逸。從現在起,我要為中國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