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書筆記800字
看到了最后一句,我放下了書本,心情是那樣復雜,為什么一個可憐的孩子,他的童年那么悲哀?為什么他的童年沒有一絲歡笑,只是充滿了仇恨的悲憤?蘇聯當時的社會真的那么黑暗嗎?然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下黑暗政治斗爭的惡果!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一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一個國家最底層勞動人民永遠無法翻身的社會!這是高爾基先生的批判,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妙筆!一個黑暗到可以使人變壞的社會,不得讓我們膽寒,更覺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明,是她讓我們能過得如此幸福,她是公正與和平的象征,她是東升的太陽,照亮了華夏大地,暖和了人們冰封已久的心,才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是否應該好好學習,好好珍惜?
《童年》中有一節是讓我喜歡的,那是關于一位化學家“好事情”的事,幼小的主人公在沒有被老文化完全吸收的時候,與一位奇怪的人教上朋友,很明了,這一定會使阿繆沙的外祖父又狠狠揍他一頓,這僅僅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不為沙皇服務,就是無所事事,是邪惡的,相信,這會讓許多人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是思考,當時的社會真理是那么難以接受嗎?也許這樣的事情太多,為此,有很多科學家都獻出了生命,但是明智的高爾基先生為他的這段短暫的友誼表現出了高興與惋惜。這也讓我知道了,黑暗的存在就是建立在人們的天真與無知上,而人們是否應該主動的去學習,應該知道,擁有知識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也只有遮這樣的人可以維護正義與真理!
《童年》是一本不錯的書,是一本袒露真實的小說,我有想過寫一本自己的《童年》,即使不能,我也永遠珍藏這本書,因為它絕妙的寫作手法,樸實的語言,深刻的寓意都是值得珍惜的!
童年讀書筆記800字篇2
記得小學時就曾讀過《童年》,當時只是粗淺一看,只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如今再讀,真是常讀常新。
阿廖沙父親早早去世,母親把他送到了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家里。在這個家庭里,人與人之間關系冷漠劍拔弩張,好似彌漫著一場仇恨之霧。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還有一次竟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并害了一場大病。在學校阿廖沙也受到歧視和刁難。這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并沒有讓他墮落。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的小茨岡,正直的葛利高里還是讓他看到了人間的真善美。阿廖沙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的人。他沒有逃避,樂觀向上,與悲慘的命運進行不屈不撓地斗爭。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知梅花撲鼻香”我想,高爾基傳達給我們的,就是要執著追求,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如今,科技在不斷進步,,可是人們卻變得越發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仰望歷史,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多少英雄都是在艱苦血淚中成長起來的。八年抗戰中,無數的英雄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敵人的槍口前,他們毫不畏懼,他們勇敢拼搏,他們視死如歸。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我們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童年時期的他同樣經歷了太多悲痛,可如果不是他勇敢的面對,努力的向上,哪來以后的成功呢?被凡塵俗世所困的心是可悲,反之勇敢的心靈就像鶴挺立于雞群,與眾不同,閃閃發光。回想自己,現在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都當成墊腳石,將之一一踩在腳下,大步向前,向理想之路攀登,不畏艱辛,風雨兼程。
“漫漫日月,憂傷是他的節日,火災是他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這也許就是對阿廖沙最好的解讀。
童年讀書筆記800字篇3
漫長歲月的煎熬,已化為烏有。因為,歲月帶來的,煎熬過后,已是火災,燒得到處都是。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嘗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能夠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說主人公也是早日喪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里,已經讓黑暗與恐懼占據了。
在他的生活里,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著實的體會得到了阿廖沙當時的情緒。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里,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斗角,阿廖沙的父親馬里哈姆在世時,也遭過他們兩個的陷害,而且他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和同情,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但是,在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必須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是他們,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須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光發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必須在閃爍,期望就必須觸手可及。
童年讀書筆記800字篇4
想起我的童年,充滿著歡笑與幸福: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應有盡有,有時甚至父母有一點的不滿足我的“要求”,就無理取鬧。直到我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自傳體小說,我才感覺到在俄國沙皇黑暗、殘暴的統治下貧苦人家孩子的童年充滿了苦難與悲慘的遭遇。
他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于是他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兩個舅媽更是沒有地位,任舅舅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面對這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善良、熱愛生活影響了了他的一生。正如書中所寫: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于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體驗”了阿廖沙的悲慘生活,阿廖沙童年時一幕幕悲慘的遭遇在我的腦海了放映著,他令我深深的同情,但他勇敢面對挫折,擁有執著信念的精神令我深深地誠服。希望他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同時,也希望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明天增添一絲光彩。
童年讀書筆記800字篇5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這句我們熟記于心的名言來自于高爾基,而我今日要說的這個故事也同樣出自于高爾基的《童年》。
《童年》這本小說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講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主人公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他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丑惡。小說塑造了貪婪吝嗇、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寬厚善良、聰明能干的外祖母,還塑造了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這些使小說主人公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堅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看完整本小說,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對正義對善良的堅持能夠讓他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全身而退。外祖父的殘暴,舅舅們的自私市儈,無疑他都是厭惡的,還好他的善良沒有被那個冰冷的世界所改變。還好他的周圍還有一絲溫暖的陽光,寬厚善良的外祖母、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等都是他對于這個世界的一種重新認知,還好善良的人總是占多數的,也感激心中一向不曾磨滅對正確方向的認知,對善良的堅持…
阿廖沙是讓人心疼的,就像開頭說的,他生活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母親的離開、外祖父的毒打、還有那個污濁的環境。他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帶著恐懼與厭惡,但阿廖沙沒有被這樣痛苦且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喜歡陽光中那一絲絲的溫暖,所以他沖破層層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他一向都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感激他一向在堅持…
阿廖沙亦是幸運的。外祖母的疼愛、小茨岡的淳樸、格里戈里的正直,他直視著他們的生活,并且感激他們的存在,或許他們正是他感受到的那一絲絲溫暖,在當時那種讓人惡心到發臭的環境中,就是他們讓阿廖沙一次次撥開烏云見到陽光,讓自我在那種黑暗污濁的環境中堅持著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對于他們的存在阿廖沙是感恩的…
合上書本,我望向窗外,不禁打了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