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拿破侖的反抗精神。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侖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拿破侖便是一個有反抗精神的人,在法國大革命中歐洲的各封建勢力都在竭力遏制法國的革命。,此時,是拿破侖帶領法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退外敵,讓法國成功保留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拿破侖也成為了法國的英雄。
就在法國進入到鼎盛時期,拿破侖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時,他的野心和欲望也迅速膨脹起來。他不滿足于眼前的成果,繼續率兵征戰各地,法軍的鐵蹄踐踏在歐洲大陸,也引起了被征服國人民的不滿,法軍陷入了民眾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拿破侖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最終在滑鐵盧一役中一敗涂地,拿破侖也結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拿破侖的經歷,然而也有許多人重蹈覆轍,像他一樣最終敗于自己的野心和永不滿足的心。見好就收的道理每個人都明白,然而很少人能夠在誘惑面前經受住考驗,只有那些經受住考驗,腳踏實地的人最終才會走向勝利的彼岸。
法國的布里昂曾說過,對于一個光輝燦爛的名字,只要略加思索就足以產生大批回憶錄。拿破侖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他是功是過,他終究是一個戰爭天才,是一個改變歷史的偉人。讓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吸取他的教訓,在人生的路上闊步前行!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2
拿破侖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貧窮家庭,拿破侖自小醉心于學習。他既聰明又勤奮,性格又比較孤僻,我行我素。所以當他在法國的少年軍校讀書時,受到其它貴族子弟的欺壓與排斥。但個性倔強的拿破侖并沒有理會這些事,依然繼續其學習生活,以望將來能當個出色的軍人。
他當上炮兵上尉時,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這個矮小的將軍。但具有真才實學的拿破侖當然不會理會這小小的藐視,在戰場中不慌不忙的指揮作戰,勇敢的走在的最前頭,指揮炮兵們發炮的準確位置,靈活地調動兵力。所以在歷次的對外戰爭中,法國都能取得勝利。當時法國正值革命時期,而拿破侖又在外屢立戰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視為救國英雄。
拿破侖當上第一執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為了法國的和平著想;但他當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榮耀為中心,最終慢慢踏上滅亡之途。86.
其實我覺得拿破侖最值得人欣賞的是他那好學不倦的精神和其獨到的遠見。他既能在遠方預測法國或歐洲各國的局勢將會如何,亦能在短時間內把整個的布陣全面的重新的調配。這樣驚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驚。若不是他時常都留意著歐洲的政治動向,他又怎能這么準確地預測政局的發展呢
而在行軍布陣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學習,用心地研究各類的行軍書籍,他又怎能有這么豐富的經驗去應付戰場上所突發事件當然除了以上的條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這樣的軍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領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計的。這點是我們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這本書時,我有一種很累的感覺。因為自拿破侖在土倫之戰得勝后,戰爭的場面就不斷出現,不是法國內亂,就是對外的征戰,年復一年。打仗對于拿破侖來說就像影子般永遠地跟隨著他。或許我不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我不會明白他們的感受和看法。因為經常作戰、活在緊張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嗎所以在于我來說,我會比較喜歡平淡而安穩的生活。其實如果人的一生只著重名與利,雖然能夠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但要是失去了身邊所有支持自我的人和事,這又值得嗎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3
拿破侖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莎士比亞曾經說:“人們有時候是他們自己命運的主人。” 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于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侖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侖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
又名:拿波里昂尼。
父親:夏爾·波拿巴,脾氣溫和但辦事總是雜亂無章,卻是個杰出的愛國主義者。
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拿破侖更像他的母親。波拿巴一家都不是精明的商人,雖然總能受到教育,但身后總是清貧凄涼。
1778年,拿破侖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后,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侖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侖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在法國布里埃納軍校的6年里(1779年-1784年),拿破侖除了每年為國王慶生外,他無意外出,很少離開軍校,只是埋頭苦讀。在軍校學習方面,拿破侖的法語需要特別輔導,命中注定他的法語總是帶有不協調的科西嘉口音,他沉迷于古代和現代歷史的書籍,如饑似渴的閱讀西塞羅、維吉爾、泰西塔斯、斯維托尼亞、賀瑞斯和普羅塔克生平譯本。當時拿破侖還熱衷于數學和地理。但他傲慢好斗的性格以及對法國人的憤怒,使他在軍校里鶴立雞群,沒有真正的朋友,生性孤僻的拿破侖不可避免的成為同學備受欺凌的對象。當時拿破侖對個人財富并無多大興趣,而立志將科西嘉從法國人手中解救出來,十幾歲便成了一個熱忱地愛國者。
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于扎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在此期間,拿破侖除了對德語討厭到幾乎學不下去的地步外,對其他課程饒有興趣。除歷史、地理、文學和德語,他還要學習高等數學、物理、防御工事構筑和制圖課程以及法律和哲學。在這些課程中,拿破侖最喜歡的是數學、防御工事構筑以及炮術。有人這樣評價當時的拿破侖:
沉默寡言、勤奮好學,學習是他心甘情愿的唯一樂趣。他樂于讀好作者寫的書,對于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反復無常、目中無人,令人吃驚地以我為本。在班上他積極的回答問題,在其他場合則具有巧妙快捷的應答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兩年后,1785年,剛滿16歲的拿破侖順利通過畢業考試,提前畢業,來到法國瓦朗斯的拉費爾炮兵團,他的軍事生涯開始了。在軍訓時他不無驕傲的說道,“由于我與生俱來的天才,我現在是軍官啦!”此時他每年的軍餉是920里弗赫,比他父親去世前最后一個職務年薪還要高。
“即使是在我完成了工作,無事可做的時候,我始終隱約感到時間在飛逝,我不能讓任何一點時間白白流過。”后來他回憶道。在瓦朗斯,拿破侖很少有時間看兵團外的世界,炮兵團的5年中,他頭腦里日夜思考的只有四件事情:
1. 在炮兵團的事業
2. 困擾母親和家庭的經濟問題
3. 繼續學習
4. 深造并將科西嘉從法國的枷鎖中解救出來
拿破侖長年的獨處與深思,思想自然的發生了病態的轉變,想到了自殺,他捫心自問:“是什么情緒竟使我想到了自我毀滅的欲念?” “無疑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看不到自己的位置。” 這是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都回自問的問題。對前程完全失望使他心灰意冷,但他并沒有向死神屈服,相反,他被自己內在的驅動力、過人的天資和追求問題答案的好奇心所拯救。接下來的幾年,他不僅繼續貪婪地閱讀,寫滿了幾十本讀書摘要和心得,而且后來他還要付諸行動!
在兵團里的拿破侖廢寢忘食的博覽群書、反復熟讀許多書籍、寫下厚厚的讀書筆記及所涉及的科目是任何一個法國軍官都望塵莫及的。他的讀書筆記寫滿了一本又一本,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卻沒有絲毫減弱。他用潦草的字跡寫下大量的甚至次日連他自己也難以辨認的手稿。當其他軍官在醺酒和享樂時,拿破侖卻在挑燈夜讀,他臥室里的燈光似乎從不熄滅,同時第二天仍然有充沛的精力。他對知識的渴望欲壑難填。
正是他的“以我為本”、孤僻的性格、愛國的抱負與熱忱、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及斗志使得他在這段時間積累了而后成就不可或缺的必要先決條件。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4
就人的一生來說,拿破侖的成功來得夠早夠快夠大。
作為一個法國征服地的科西嘉人,拿破侖是懷著對法國的敵視和光復故土的決心生活在法國的。稱得上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支撐他的當然是強烈的自尊心和光復故土的抱負,但最終他選擇了站在法國的立場上,徹底永久征服占領了科西嘉。這一演變也揭示了政治環境改變一個人是輕而易舉的。
拿破侖早期的這一改變很有現代精神——全球,全人類意識。
拿破侖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必然生發勇氣和智慧,但隨著他人生的進展就會發現,拿破侖顯然未解開效忠法蘭西和光宗耀祖青史留名這一每個人都必須應對的矛盾。
沒能把這一對立統一的矛盾解開處理好,自然會造成他在現實中的思想行動上的矛盾,甚至言行不一致。觀者皆大智。這難免讓拿破侖逐漸陷入重重地現實矛盾中,以至于最終敵我混雜,連他自我也分不清楚了,直至基本上眾叛親離。
稱帝以后的拿破侖明顯的被自我和追逐名利的人捧殺了。用俗話說就是一個顧頭不顧尾,做不到善始善終,基本上就是本質上與自我為敵。靠勇敢和戰斗得來的一切最終也是靠勇敢和戰斗失去的。
只是這前一個勇敢是平民靠信仰創造成功,后一個勇敢是為了守成——帝業和名譽。守成時的拿破侖已經逐步習慣了代上帝行使權力,或許已經把自我誤認為是上帝了,此時他的勇敢更多的是想得到和怕失去,怕丟面子直至怕失敗。患得患失的勇敢多少帶點怯懦的心理因素。
更何況習慣了獨裁的人很容易忽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真理,雖然拿破侖做的準備,研究,情報工作看似和以前一樣,甚至更好。相信更多的是想到馬到功成,用他自我的話說就是拿破侖就等于勝利,我一個人就相當于10萬人。
雖說驕兵必敗,但焉知以前的拿破侖不也是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或許人心背離也是原因之一,用作者的話講就是他的戰友們都已名利雙收,過慣了奢華的生活。也就是說時過境遷,人變了,包括拿破侖自我。更何況此時的拿破侖在前線想著巴黎,在巴黎想著統一整個歐洲……處處是自我牽絆。
稱帝后虎頭蛇尾是主基調。簡單說本質上他已經很難想到,圍繞他的不管前方后方,不管是敵我大家都是活人。既使被他打敗了,只要不死人家還是活著的。這樣自然敵人會越來越多。更何況內部……
第一次流放后重返巴黎的拿破侖,應當是多少研究到了效忠法蘭西與青史留名,帝業永存之間的辯證關系,只是沒有在圣赫勒拿島思考的那么清晰徹底。在圣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所留下的大多是箴言,好遺憾如果他把這次反省放在第一次流放地做,那該是什么樣貌。歷史將會呈現一個怎樣的拿破侖,怎樣的法蘭西。
圣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雖然不屈,但光榮已經湮沒在悔恨中。他說打敗他的是他自我,不愧是個偉人。
陰謀家,諂媚的人,貪婪的人這是誰都避不開的,所以人們才會期待偉人的誕生。但如果拿破侖不貪婪——拿破侖帝王家族的千秋萬代,那么誰又能打敗他呢。
拿破侖自我從現實中領悟到,只要從他那里得到財富榮譽,得到權力的人就會忠于他。而現實中連小孩子都明白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因為人們只忠于自我。更何況誰會對名利和權勢滿足,另外人們還會熱衷于橫向比較,還得享受。也就是不得罪人就不錯了。
因為人只忠于自我,所以才有志同道合,道不一樣不相為謀這樣的話流傳。也就是人們尤其是做大事的人必須和信仰一致的人在一齊,還得記住一點要打假,再有就是牢記一切都在變,我們在變,別人也在變。打假的前提是你自我這個衡量標準不能出錯。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5
拿破侖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貧窮家庭,拿破侖自小醉心于學習。他既聰明又勤奮,性格又比較孤僻,我行我素。因此當他在法國的少年軍校讀書時,受到其它貴族子弟的欺壓與排斥。但個性倔強的拿破侖并沒有理會這些事,依然繼續其學習生活,以望將來能當個出色的軍人。他當上炮兵上尉時,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這個矮小的將軍。但具有真才實學的拿破侖當然不會理會這小小的藐視,在戰場中不慌不忙的指揮作戰,勇敢的走在,,的最前頭,指揮炮兵們發炮的準確位置,靈活地調動兵力。所以在歷次的對外戰爭中,法國都能取得勝利。當時法國正值革命時期,而拿破侖又在外屢立戰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視為救國英雄。
拿破侖當上第一執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為了法國的和平著想;但他當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榮耀為中心,最后慢慢踏上滅亡之途。
其實我覺得拿破侖最值得人欣賞的是他那好學不倦的精神和其獨到的遠見。他既能在遠方預測法國或歐洲各國的局勢將會如何,亦能在短時間內把整個,,的布陣全面的重新的調配。這樣驚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驚。若不是他時常都留意著歐洲的政治動向,他又怎能這么準確地預測政局的發展呢?而在行軍布陣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學習,用心地研究各類的行軍書籍,他又怎能有這么豐富的經驗去應付戰場上所突發事件?當然除了以上的條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這樣的軍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領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計的。這點是我們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這本書時,我有一種很累的感覺。因為自拿破侖在土倫之戰得勝后,戰爭的場面就不斷出現,不是法國內亂,就是對外的征戰,年復一年。打仗對于拿破侖來說就像影子般永遠地跟隨著他。或許我不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我不會明白他們的感受和看法。因為經常作戰、活在緊張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嗎?所以在于我來說,我會比較喜歡平淡而安穩的生活。其實如果人的一生只著重名與利,雖然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但要是失去了身邊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和事,這又值得嗎?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6
《拿破侖傳》講述了拿破侖傳奇般的奮斗歷程。他從一個“科西嘉小子”最終成為震驚整個歐洲的雄獅,在人類戰爭史冊上刻下自己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統帥,并沒有因為滑鐵盧的慘敗而被后人輕視。他的精神品質依然在歷史的星空熠熠生輝,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拿破侖所取得的權勢和威望,而是青年時期的拿破侖的學習的刻苦勤勉。他懷著超出尋常的求知欲,如饑似渴的汲取知識,廢寢忘食的博覽群書。他堅持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以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習慣。他不談情說愛,不去尋歡作樂,服役之后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閑暇之余即手不釋卷。年輕的拿破侖相信革命,相信自由和平等,并為之付諸行動,為未來的軍事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戰時他所表現出來的過硬的軍事素質、頑強堅定的意志、充沛的精力、必勝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無疑都是他學習時積累的寶貴財富。
拿破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與同時代的人相比,他沒有理由失敗——他付出更多,理應收獲更多。
命途多舛在哪里都有。當大多數人屈服于命運時,拿破侖卻始終挺直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軀。所謂天欲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青年時期的拿破侖并沒有在窮困潦倒中自暴自棄,也沒有因為生活窘迫和無法施展抱負的苦悶而放棄鉆研政治和戰略問題,而是堅定地為有朝一日大展宏圖做著準備。即使是第一次被迫退位流放,拿破侖仍敢于卷土重來。是的,在人生困難的時候永遠不要被暫時飄過的烏云所困擾。
一次滑鐵盧遮擋不住拿破侖在軍事戰略上的耀眼光芒——他發揮法軍強大的機動突擊能力,利用炮兵的火力優勢,憑借自己對戰場情報的有效控制和準確判斷、迅速反應行動,贏得了不斷地勝利。
拿破侖說:給我足夠多的勛章,我將征服全世界。在戰前的動員和戰后的總結中拿破侖的激動人心的演講,榮譽感是他給予部下最強大的力量和勇氣。當他東山再起時,軍隊對他簡直不可思議的狂熱追隨,也是因為他為這支英雄光榮的軍隊帶了榮譽。當以少敵多或者戰斗白熱化時,不僅是拿破侖的一馬當先帶領士兵沖鋒陷陣,更是他使士兵銘記的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為捍衛榮譽和榮光所激發出的決心使法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這也說明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中的“崇尚榮譽”的重要性。“崇尚榮譽”不僅僅是要求我們保持革命軍人的榮譽感,更是要求我們為傳承延續這支人民軍隊至高無上的榮譽感而團結起來去不斷開拓進取。
不能回避的是拿破侖輝煌后的黯淡。達到權利巔峰的拿破侖迷戀個人專制和貴族制度,愈加剛愎自用、隨心所欲。征服的野心促使他窮兵黷武,也最終為之付出慘重的代價。
我們也應當意識到:信仰和理想,在一起做大事的人就必須有著在這兩點上的相同。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遺憾的是,拿破侖的團隊似乎沒有這些。當部下成為新的達官顯貴在腐化墮落,在戰況嚴峻時占有卻背叛離開,當他建立的血緣統治土崩瓦解,當他被流放時卻沒有人愿意追隨他,我想到了信仰和理想。想到我們的黨和軍隊,在革命危急時卻是更加的堅定團結,為贏取勝利齊心協力。是因為他們不是謀取個人利益,不是投機取利,而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仰,才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才戰斗在一起。
讀完《拿破倫傳》,自己有很多收獲。作為一名國防生,我將堅定自己的信仰,牢記自己所應該擔負的使命和責任,學習拿破侖對知識的渴求精神,不斷發展提高自己,為將來利用自己所學為人民軍隊的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打下基礎。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7
有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這句話對拿破侖也同樣適用吧。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拿破侖。有人喜歡拿破侖,又讓人仰慕拿破侖,也有人憎恨拿破侖。
過去,我總認為拿破侖是個無惡不赦的人。他發起許多戰爭,致使無數無辜人民死去,他難道忍心嗎?看著別人妻離子散,看著別人吃不起飯,看著別人蝸居,自我卻一家團聚,山珍海味,享受著種.種特權。我對他深惡痛疾,拿破侖,你太可惡了!
也許是滑鐵盧之敗,讓我開始同情拿破侖,讓我重新了解真正的拿破侖,讓我明白我錯了,拿破侖并不是那樣。
拿破侖出生在地中海沿岸的科西嘉島,這個島上的人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好戰。拿破侖從小就被送到法國陸軍軍官學校讀書,可由于家境貧窮,常常受到法國本土小孩的嘲笑,拿破侖發誓要認真學習,將來報復這些譏笑他的小孩。
看到這兒,我不免會心一笑。拿破侖可真天真啊!以為好好學習,就能有所作為。可殊不知,此時的法國是處于一個什么年代啊?社會及其動蕩,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戰爭。歐洲其他國家都已相繼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可法國人處于落后的封建主義,戰爭已迫在眉睫。
拿破侖畢業后,被分配到部隊里當炮兵中尉。他很上進,很快就受到上級賞識,被封為炮兵上尉。青年的拿破侖很走運,在推翻路易十六封建政權的法國大革命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隨著拿破侖勝利捷報的一次次傳來,拿破侖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在遠征埃及時,法軍遭遇到曼麥流客的主力,一群馬美盧克人的突擊,在沙漠上展開一場血戰。這支勇敢的埃及騎兵隊終敵可是百戰百勝干練的法軍,他們喋血沙漠,遺尸遍野之后便撤退了。在這樣條件艱難的戰爭中,拿破侖每一天只需三個小時的睡眠便精力充沛,他與戰士們同吃同睡,并肩戰斗,戰士們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戰士們睡在地上,他也躺在地上便睡。他從不享受任何特權,這是他與他的哥哥,弟弟的不一樣之處。也許這就是他深的民心的原因吧!
可是,我很悲痛。拿破侖最終又傻傻的稱了帝,他難道不明白這樣做,會引起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憤怒嗎?
稱帝之后,他的野心蓬勃長大。他竟要稱霸全世界。遠征俄國,成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大轉折點。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便逐步的抹上了黑影,人們意識到,在拿破侖帝國之下,拿破侖最終會失敗的。人們便迫不及待的要推翻拿破侖,最終將他流放在圣赫烈那島上。這島上氣候冷熱無常,少有人煙,并且四周又有官兵把守,將他軟禁起來。在那里,拿破侖得不到歡樂,更別提稱霸世界了。此時,他想起了自我小時候多么天真,可如今,卻成了這般摸樣。最終,他病逝了,逃離了這片難受的土地,到了天國。
我為拿破侖打抱不平。拿破侖的戰功無數,只因為兩三次的失敗,便遭到了人民的懷疑。以前,人們是多么的擁護他,可此刻,人民都唾棄他,驅逐他,將他趕到了那樣一個小島上,最終郁郁而終。這讓我憤憤不平,難倒英雄不能犯錯嗎?畢竟世界上沒有完人啊。
拿破侖,你剛毅,吃苦耐勞,有領導才能,這是不容置疑的。你上進,你勇敢,這是無人能比的。只可惜上天妒英才,逐你拿破侖啊!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200字篇8
拿破侖擁有那么多“家”的頭銜,可他不是宗教家,也不是一個醫學家,他沒有預知他的死亡,是他最大的不幸。故事發展到中間的時候,他的缺點基本都暴露出來了,作者也不是那么極力的吹捧了(當然我并不知道,作者不自始至終的吹捧。當然書的后記說了一些恭維本書作者的話,我倒是認為大可不必,因為恭維如此喜好恭維的人對這些譯者并無好處,如果真是想由此讓更多人來買這本書的話,那必定是一種愚弄消費者——看書的人總會分個好壞出來)。到這時我對拿破侖的看法有比較大的改變了——因為以前不了解他。我對他的敬重只于兩個原因:其一,他可以展開如此大規模的侵略戰爭,而少有失敗;其二,他是人民選出來的皇帝。
我以前就是這樣認識這個偉人的,沒想到的是他這個皇帝卻是他自己通過一系列手段而完成的,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本身就是個倒退思想,法國革命的果實被他毀于一旦。他仍然是一個貪欲及自私的人,他更多的希望得到政治利益,做了資產階級的第一個(可能也是最后一個)皇帝,我倒是覺得沒有他要不了的政治利益了。
出于他跟約瑟芬離婚有個較為和情的借口(以減輕輿論壓力),他竟然可以要求他的弟弟呂西安跟他的愛妻離婚,當然這個皇帝出于政治原因一直對這出婚姻都不承認,因為婚姻沒有政治收益。拿破侖雄才大略被這些私欲玷污了。到此為止我仍能感到他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或許他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可是他卻不能成為一個獨裁者。從人格上講拿破侖比不上成吉思汗!當然歷史都是人寫的,我也不必非要在歷史或者實際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完美的偶像,但是我可以虛擬一個偶像,假設他擁有所有偉人的優點,而趨于完美。不過從來沒有想過給他起個什么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