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700字左右
史記讀書筆記700字左右篇1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并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并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我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之后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十分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著悲憤的心境,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后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須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著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書筆記700字左右篇2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余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禮貌,生動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述一向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簡便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馬遷應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當細細閱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趣味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書筆記700字左右篇3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司馬遷的一篇列傳。屈原是湖北秭歸人,作為一名湖北人,對這位偉人的歷史我也非常感興趣,今天特地開始讀了一下原文。
屈原是羋性屈氏,古代的姓和我們今天的姓不一樣,古代只有貴族才有姓,屈原和楚國王室都是羋姓。而屈是他的氏。《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屈原是楚平王的同姓,所以按照道理來說屈原是和楚國王室有血緣關系的。
他最先是楚懷王的左徒。因為才華出眾,所以懷王一開始非常信任他。但是同朝為官的人為了爭寵而害怕他的能力超過自己。于是他們想辦法迫害屈原,他們在楚懷王的面前誣蔑屈原,這樣楚懷王就開始漸漸疏遠屈原。
由于屈原為人非常正直,用心對待他的君上。可是卻被疏遠,真是忠言逆耳。屈原被罷免以后,秦國想要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關系很好。秦惠王想要疏遠楚國和齊國,于是派張儀去找楚懷王,張儀說如果楚國能夠和秦國結盟去攻打齊國,秦國會把六百里的地方送給楚國。楚王聽了以后答應了張儀,于是和齊國絕交。等到戰后楚王準備去接收土地的時候。張儀卻說自己和楚王約定的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
之后楚王很生氣,想要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打敗。后來秦國主動請求歸還漢中向楚王求和,楚王只要求得到張儀。后來張儀用重金收買楚王的寵妃,張儀逃走了。之后秦昭王和楚國通婚,希望和楚王見面,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之國不能相信,結果懷王不聽。最后楚懷王死于秦國。
屈原后來又被貶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賈生列傳》讓我體會到,一個國君如果只聽片面之詞,聽不進真話的惡果。屈原忠心耿耿卻落下一個投江自殺的下場。實在是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