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讀書筆記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讀書筆記則是彌補這種腦力不足的最有效的辦法。高老頭讀書筆記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高老頭讀書筆記,本文為你提供高老頭讀書筆記寫作技巧和示例!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1
近日拜讀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著作之一——《高老頭》,似乎走入一幅視野廣闊,多姿多彩的全景畫卷。
從拉丁區與圣馬爾索城關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圣日耳曼區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作者展示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一個給了兩個女兒每人每年四萬法郎入息的父親,自己卻窮死在塞納河左岸的閣樓上。兩個女兒,一個當了伯爵夫人,一個當了銀行家太太,而每年只剩幾百法郎生活費的老父親還得千方百計籌錢為她們還債。滿頭鮮花,打扮得像天仙般的貴族婦女,頭天晚上在舞會上風光十足,第二天早上卻在放印子錢的干癟老頭面前賠笑臉;渾身珠寶的銀行家太太,為了擺脫困境,竟不得不在賭場上碰運氣……巴黎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物,帶著各自獨特的面貌,在這部小說中組成一個喧鬧的、活動者的、真實的社會。這里有貪婪勢利的老板娘,有獻身科學的大學生,有苦役犯們嘴里神通廣大的秘密頭領……各種人物與現象通過一個貧窮青年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絲毫無支離破碎之感。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層的必然滅亡。
本書對人物性格典型的刻畫,精致的結構布局,以及對比手法的廣泛應用,讓人在合上書以后還意猶未盡。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罩在家庭關系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悲劇的中心高里奧,使人們對這句話有了深一層的體會。
但同時,導致悲劇的原因不僅因高老頭身處那個無情的時代,也有高老頭的自身錯誤:太過分的溺愛使女兒們只注重物質享受,卻永遠體會不到父親深切的愛。愛是什么?愛的回報是什么?那些曾把高老頭侍奉如財神在得到錢財后棄老父如弊履的女兒女婿們永遠也不會懂。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2
《高老頭》本出自于法國19世紀大作家巴爾扎克之筆的世界名著。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這本書中文版不到十八萬字,但是其視野之廣,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簡直夠得上一幅全景畫卷。
本書寫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貢獻了他的一生,可是最后在下葬的時候,非常簡陋,他的女兒一個也沒來為他送行。可是老人在死的時候仍然祝福他的兩個女兒,希望代她們承受所有的痛苦。與老人唯一一起下葬的是個墜子。用銀色頭發編織的,下面掛著個牌,牌子的正反兩面寫著兩個女兒的名字。老人一直將它掛在胸前。可是送葬隊伍里卻只有倆人,不是他的女兒。一個是實習醫生,另一個是迫切躋入上流社會的大學生。其他的人對他的死,只是冷冷的開了幾句玩笑。很諷刺。
其中有一段文字:“一個人可以在這里出生、活著、死去,沒人注意你”。好冷的社會!好黑暗!那位父親好偉大,也好可憐,為了兩個女兒能過上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他說他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可是最后他還是沒做到。他的女兒居然瞧不起他,閑他太窮,太臟了。直到最后,老人要死的時候,她才醒悟。可是時間不允許了,老人死了……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3
讀了《高老頭》有感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在高老頭的養育下一貫過著奢華的生活,她們一個高攀貴族,進入了上流社會,成了新貴雷斯托伯爵夫人;一個喜歡金錢,嫁給了銀行家,成了紐沁根夫人。
她們出嫁時,每人得到了80萬法郎的陪嫁,因此對父親百般奉承、體貼。他以為女兒嫁了體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但是沒過多久,高老頭破產了,這對寶貝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讓他在破舊的伏蓋公寓過著寒酸的生活。高老頭在臨死之前哭著喊著要見女兒們一面,但這絲毫不能感動女兒們的鐵石心腸。再一次合上書本,再一次深深的嘆息,已經說不清是第幾次看《高老頭》這本書了,但是每次合上書本,卻總是感悟許多。
不得不說,高老頭的確是深深地愛著女兒的,為了女兒,他可以付出許多許多,甚至是一切。但是,高老頭懷著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為攀援名貴、抬高地位的手段,一步一步的將自己推向了只有眼淚和墜子陪伴生命完結的命運。這篇文章使我悟出了金錢社會的殘酷無情: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買到女兒。
高老頭死后,拉斯蒂涅斯在他的兩個女兒之間來回奔走,希望能籌措一筆治喪的費用,但是毫無結果,她們甚至連見都不見他一面,理由是先生和太太謝絕一切賓客,她們的父親死了,都悲傷得不得了!最后,在送葬的隊伍里出現的只有倆人,不是他的女兒。一個是實習醫生,另一個是迫切躋入上流社會的大學生拉斯蒂涅斯。
高老頭是一個好父親,兩個冷酷無情的女兒,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嗎?高老頭把一切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他們找最優秀的老師給他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可誰知高老頭為她們所做的一切,換來的是被他們趕出門的下場。我從這本中看出了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恨這兩個女兒的冷酷無情,恨那個殘酷的金錢社會。
假如高老頭沒有那么溺愛女兒,假如高老頭沒有利用女兒攀龍附鳳,假如高老頭沒有那么偏執……那么他絕對不會是這個下場。就連高老頭自己也說過,“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人力雖然不可能決定社會,不過它卻可以決定自己。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4
小說中敘述了高里奧和一個年輕人的一生。
其中的伏蓋太太扮演了一個頗有戲劇色彩的角色,“表情可以從舞女那樣笑容可掬剎那間變為債主那樣一臉兇相”。起初高里奧被尊稱為先生,伏蓋太太甚至對他搔首弄姿,在金錢的渲染下高里奧在她眼里儼然成為了最佳的配偶。
但隨著高里奧對于生活的需求越降越低,伏蓋太太和其他人的態度日趨惡劣,認為他得了癡呆病,每天在逗弄他,而以前總來要錢的兩個女兒自他窮困潦倒后便再也不登門了,在絕望的生活下,高里奧發出了一聲長嘆:“愛了一輩子的女兒,到頭來反給女兒遺棄!”他如同式的殉道者,為這個社會的不負責買單。
在高老頭身上的悲劇不僅僅是由這幾個人引發的,而是整個社會所遵循的價值取向殘害了他。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由金錢作為維系家庭、人際、權力力量”的觀念。
巴爾扎克正是以這種方式展現了那個昏沉的、無情的年代。然而小說中真正的悲劇人物是拉斯蒂涅克,高里奧的悲劇正是改變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客觀因素。
這個來自外省的青年原本打算成為一個公正廉潔的法官,但在伏脫冷和鮑賽昂夫人的言傳下,對他進行了“如何踏入上流社會”的“引導”和“教誨”:
“現在,我全明白了。您越是有心計,您就越高升得快。您要毫不留情地打擊別人,人家才會怕您。……這樣您就可以達到欲望的最高峰。”
“為什么一個紈绔子弟一夜之間使一個孩子失去了一半財產只判了兩個月的監禁?而一個可憐蟲偷了一千法郎卻要加重處罰判他服苦役,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你們的法律,沒有一條法律條款不是荒謬的……”
伏脫冷十分可惡,他蔑視公道,鼓吹金錢的作用,讀來不免憤怒他的無情,總是冷不防地丟出一句風涼話,但細細向來,他實是在社會摧殘下適應后的人,其實當時的貴族也是如此,可以為了地位和情欲不知廉恥。
而高老頭的死亡更使他證實了公道在金錢面前不堪一擊,從而使他從一個純樸善良的青年在社會的煅燒下成為了一個不擇手段的野心家。
精神上的扭曲遠要比肉體的損傷產生的震撼大,這出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百丑圖直至今日還具有警示意義。百年過去了,這樣的畫面又重新出現在了中國,“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之類的言語暴露了拜金主義在中國的風行,所謂見錢眼開大抵如此。
諸般丑態的呈現者逐漸年輕化,因而引發的地域歧視、地位歧視的紛爭時刻發生著,上一輩人所有的思維模式灌注在我們的腦海里,只怕有一天生出黑色的荊棘泯滅公道。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5
《高老頭》這部世界名著是出自于法國19世紀大作家巴爾扎克之筆,巴爾扎特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讀了以后,不禁使人掩卷沉思。
《高老頭》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這部小說最成功之處,我認為是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主人公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她們在父愛的滋潤下,從小過著奢華的生活,長大后貪圖富貴、追求名利,便都帶著父親精心準備的巨額嫁妝,嫁給了有錢有權之士,進入了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之中。從此,便拋棄父親,讓他孤苦一人過著寒酸的生活……直至高老頭臨死前哭天喊地想見她們最后一面,都感化不了她們的鐵石心腸,最終只能帶著遺憾離開人間。巴爾扎克用他那鋒利的筆,把這兩個女人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慘無人道的行為揭露得淋漓盡致。這兩個女人簡直就是當時社會中無數婦人的縮影,巴爾扎克這一以小見大之筆,真是恰到好處。
從小說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著高老頭那深沉的父愛。但這無私的愛在金錢社會里是一文不值的,幾乎淪落為女兒們索錢的工具。兩個女兒殘忍不已,雖然拋棄了父親,但一需要錢就馬上想到了父親。她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父親善良的心、無私的愛,從而奪取大量金錢。之后,又狠狠地把父親踢開。這時,高老頭就如同從天堂掉進地獄,心痛得無法言喻。雖然他知道女兒們的心思,但只要看到女兒們的笑容,就毫無怨言,而且還非常樂觀,總安慰自己:女兒是愛自己的,她們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的……但高老頭只能以一次次的希望換來一次次的失望。這是無私的父愛!他只懂得付出、給予,卻不曾索取過、抱怨過。這是偉大的父愛!他只要看到女兒們快樂,自己也就跟著快樂。他的呼吸與女兒們同步,至死為止……
高老頭為女兒們獻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其實,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想女兒們快樂地生活著。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單純的愿望而己,這也是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的共同心愿。父母對孩子傾注了一生的心血,讓孩子茁壯成長……到頭來,孩子長大了,成人了,父母也沒有多大的期望,也只是希望孩子快樂。父母對我們付出了這么多,處處為我們著想,而我們有時卻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時甚至是誤解。現在想想,我們真的很不懂事,所以以后我們要多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在這里,請記住一句話:“你的笑容,永遠是父母最大的安慰。”我們要經常在臉上掛著心中的笑容,讓父母與我們同樂。
讀了這部小說,使我不得不感嘆金錢社會的殘酷無情:錢可以買到一切,但買到的都只是表面的東西。親情在金錢社會中淪落,友情、愛情當然也不例外。可憐的人們,都被金錢、名利沖昏了頭。人性早已泯滅,良心早己丟失……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有了這個經典的故事作為教訓,我們要引以為戒。不要太看重金錢、名利、地位之類,這一切將使我們迷失方向,以至人性泯滅。我們要多關心身邊的人,希望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可憐的“高老頭”!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6
《高老頭》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著作之一,講述了一個凄涼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丑惡面孔。
文章講了19實際巴黎的沃蓋公寓中住了一些來歷不明的房客,有狠毒的陰謀家,年輕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可最受人注目的房客數高老頭莫屬,這個行為怪異的老頭在大家眼里始終是個謎。生活儉樸,衣著寒磣的他卻經常有兩位年輕漂亮,衣著華麗的太太去探望。這兩個女人一進門就把門關住,很小聲的說話,這引起了房客們的注意。后來經過一些列事情的發生,才使房客們知道,高老頭賣掉自己的寶貝是為了替已經做了伯爵夫人和銀行家夫人的女兒們還債。可是她的女兒們呢?在這個可憐的老頭臨死前都沒能來看他一眼,而那個可憐的老頭在死時還想著自己的女兒穿著美麗的晚禮服去參加晚宴。
“高老頭這個好父親給了兩個女兒每人80萬的陪嫁。他以為女兒總是女兒,出嫁以后,他等于有了兩個家。哪知,不到兩年,這對寶貝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
讀到這兒,我曾落淚,這淚是對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毫無人性的冰冷心腸痛斥的淚,她們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嗎?忘了父親一天只吃幾片面包的身影嗎?高老頭把一切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她們找最好的家庭教師,為她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但高老頭不會想到,我不會想到,沒有人會想到:把父親趕出家門的竟是親生女兒!巴爾扎克用辛辣的筆把兩個女兒的卑鄙、虛偽、毫無人性揭露得淋漓盡致,也從側面反映出社會上的悲劇。女兒不父親掃地出門,我茫然了:難道為了幸福一定要趕走父母嗎?趕走了俄父母就一定會幸福了嗎?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三個不孝的女兒,要通過移植母親的記憶來摸清母親遺留下的遺產。可是在母親的記憶里,她們看見了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天下的父母是同樣的啊,他們為了兒女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下午2點左右,高老頭的病情又加重了……臨死之前,高老頭哭天喊地地想見自己的女兒一面,但這絲毫也感動不了女兒的冰冷心腸……”
讀到這兒,我也曾落淚,這淚是因為資本主義世界人與人的之間的金錢關系痛恨的淚。女兒們為什么不愿來見高老頭,因為他已經沒有錢了。以往,只要她們叫一聲“好爸爸”,他就能滿足她們的愿望。高老頭以為她們孝敬的是他,其實不然,她們孝敬的是錢!“錢能買到一切,能買到女兒。”臨死前,高老頭才明白過看來,明白了這社會的殘酷。
我相信任何看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忍不住贊嘆:怎么會有這么可惡的女兒?怎么會有這么傻的爹?兩個女兒愛錢不愛爹,向我們道出了父親愛女兒,女兒愛金錢的悲劇。客觀來說:時代造就人,在那個金錢至上的時代里,誰能不愛錢?一個個為了錢,勾心斗角,你爭我斗,又向我們道出了人是一代比一代冷酷,一代比一代無情。
淚,痛斥的淚,悲傷的淚,痛恨的淚,凄涼的淚……愿高老頭的悲劇不再重演。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7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一向被稱為《人間喜劇》的序幕,曾被選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著一個名叫高里奧的老頭,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不知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間換到了最低等的房間,人也越來越瘦。終于,高老頭的變化之謎被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揭開了。原來,高老頭以前是個面粉商,他為了討好兩個女兒,賣了店鋪,把錢分給了她們。兩個女兒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錢后,竟把高老頭從家里趕了出來。 心狠手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要錢,可憐的高老頭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錢,致使中風癥發作。臨死前,高老頭想見女兒們最后一面,都被推辭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張破床上孤苦伶仃地離開了人世。
《高老頭》這部小說,從多方面描寫了19世紀的貴族社會,同時,又著力批判了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高老頭在臨死前和拉斯蒂涅說的一句話對我的印象特別深:“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能買到女兒。”可兩個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著一顆丑陋的心靈。巴爾扎克把兩個女兒的陰險、虛偽和高老頭的善良、純樸、描寫得淋漓盡致,一批具有個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
我不禁從心底感嘆高老頭的悲慘遭遇。巴爾扎克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后隱藏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使人讀了以后,不禁掩卷沉思。
《讀完《高老頭》,讓人不禁為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愛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8
這些天,我與父母共同閱讀了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著的《高老頭》,感觸很大。這部偉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以及人與人之冷酷的金錢關系,讀來讓人震撼,同時也為巴爾扎克對社會的深刻揭露而慨嘆。
故事發生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里奧老頭和拉斯蒂涅,此外還包括伏脫和鮑賽昂夫人。這四個人各自有著不同的經歷,卻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社會現象——金錢對社會的決定性作用,它誘人墮落,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酷無情,它導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間悲劇。高里奧原是面粉商。大革命時期,他趁災荒年搞囤積,大發了一筆橫財。為了讓兩個女兒攀上一門好親事,他把自己大部分財產分給了她們。可是,兩個女兒眼里只有錢,不過兩年,就把父親從自家趕出來,可憐的高老頭不得不去租住破舊的公寓。20年間,他把自己的心血和財產都給了兩個女兒,可最終卻像被榨干了的檸檬殼一樣被女兒們丟棄。直到死,兩個女兒為參加舞會都不愿見自己父親最后一面,讓他含恨而終。這樣的社會,哪兒還存在道德理想?金錢才是全社會的統治者,得之者勝,失之者敗。而作品另一個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經歷了一個墮落的過程。在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生活所形成的強烈對比之下,他的性格慢慢發生了變化,貧富差距不斷刺激著他的欲望,最后抵不住金錢的誘惑,走上了資產階級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寫的這些世態炎涼,讓人驚嘆,促人深思。
誰能夠說當今社會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多少人一旦走向社會,就禁不起金錢和各種利益的引誘,最終充當了金錢的奴隸。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偷盜搶劫……不都是為了錢嗎?可是最后落得什么下場呢?不過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終還要面對陰暗的牢籠,遭世人唾罵。為什么我們總是如此不小心,落入了金錢的圈套呢?為什么要被它牽著鼻子走呢?難道我們就不能主宰錢財嗎?能!當然能。“錢不是萬惡之源,只有當你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它時,它才是萬惡之源。”可見只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正視錢財,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會陷入金錢的泥沼。
我們不應當對生活過于苛求,應該珍惜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于錢,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其實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在于擁有絢麗多彩的生命,認識到這點,我們才會活得更加坦蕩,更加快樂。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9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著一個名叫高里奧的老頭,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不知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間換到了最低等的房間,人也越來越瘦。終于,高老頭的變化之謎被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揭開了。原來,高老頭以前是個面粉商,他為了討好兩個女兒,賣了店鋪,把錢分給了她們。兩個女兒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錢后,竟把高老頭從家里趕了出來。
心狠手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要錢,可憐的高老頭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錢,致使中風癥發作。臨死前,高老頭想見女兒們最后一面,都被推辭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張破床上孤苦伶仃地離開了人世。
《高老頭》這部小說,從多方面描寫了19世紀的貴族社會,同時,又著力批判了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高老頭在臨死前和拉斯蒂涅說的一句話對我的印象特別深:“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能買到女兒。”可兩個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著一顆丑陋的心靈。巴爾扎克把兩個女兒的陰險、虛偽和高老頭的善良、純樸、描寫得淋漓盡致,一批具有個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
我不禁從心底感嘆高老頭的悲慘遭遇。巴爾扎克以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后隱藏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使人讀了以后,不禁掩卷沉思。
《高老頭》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這本書中文版不到十八萬字,但是其視野之廣,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簡直夠得上一幅全景畫卷,從拉丁區與圣馬爾索城關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圣日耳曼區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把爾扎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講述了一個令人熱淚相映的故事。巴黎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物,帶著各自獨特的風貌,在這部小說中組成了一個喧鬧的、活動著的、真實的社會。這里有貪婪勢利的老板娘,有獻身科學的大學生,有苦役幫口里神通廣大的秘密頭領。
讀完《高老頭》,讓人不禁為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愛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高老頭是個面粉商,在革命期間賣面粉賺了一大筆錢,他很愛很愛他的兩個女兒,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就是這樣,家庭的悲劇就由此而發了。他一心只想女兒過的舒服,甚至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在乎,他希望女兒嫁入名門貴族,這樣兩位心肝女兒就不會受苦,過的幸福……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10
《高老頭》中的面粉商高老頭為了女兒的體面和種種奢望,他傾其所有。可臨終前,窮困潦倒的高老頭卻連女兒的面都沒有見到。
書中的高老頭是作者巴爾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放在女兒身上。大女兒仰慕貴族,他讓她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兒喜歡金錢,他讓她成了銀行家紐沁根的太太。最初他在女兒家里受到上賓待遇,隨著他的錢財日益減少,他的地位也就每況愈下,最后竟被閉門不納。他的遭遇表現了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敗壞了高老頭的兩個女兒的心靈,他在臨終前才明白過來,她們愛的只是他的錢。他悲憤地喊出:“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讀來令人心碎......
高老頭是拜金主義的犧牲品。巴爾扎克以高老頭的父愛,襯托出金錢敗壞人心已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他死前的長篇獨白就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訴書:“把父親踩到腳下,國家不要亡了嗎?”這是對現實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發出的憤怒譴責。
從古到今,在道德倫理面前,金錢與親情的天平永遠傾向親情。然而,在社會__風氣的影響下,一些人被金錢腐蝕,漠視親情,甚至淡忘親情,只顧一味地追求名、利、權、錢。對于父母的關愛,他們毫不在意;對于父母的詢問,他們不予理睬;對于父母的健康,他們漠不關心。這樣的人,用“喪心病狂”形容也不為過。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成了金錢的奴隸,那這個國家最終也會走向滅亡。
沒有錢財的日子固然難熬,但缺少親情的生活定會索然無味。在這方面,我們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某個時刻,自己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有沒有某段時間,自己被權利蒙蔽了雙眼?有沒有某年某月,自己被名譽渾濁了心靈?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就是指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由此可見,無論時光的車軸怎樣轉動,無論時代變遷多快,親情在人們內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高老頭》通過其細膩的筆觸深刻反映了復辟時期的法國社會,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金錢統治作用和拜金主義的種種罪惡,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同時,也給廣大的讀者們留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金錢與親情,究竟哪個才更為重要?
高老頭讀書筆記篇11
前幾天剛把《高老頭》這本書看完了,深深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那種人情的淡薄,當時人們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錢和權利,而此書中的主人公高里奧(高老頭)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個精明的面條商,賺了不少錢,成了當地的名人。他有兩個女兒,由于妻子的早逝,他對兩個女兒愛戴有加,可以說是溺愛,不,比溺愛還要溺愛!這也是他悲劇的導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愛使他不但沒得到女兒的愛,還招來了她們的恨,甚至連他駕鶴西去的時候也沒見到他兩個心愛的寶貝女兒。
他那兩個女兒一個選擇了金錢---嫁給了一位銀行家,一個選擇了地位---嫁給了一位男爵,它們所選的路不同,但同時選擇了上流社會,也同時放棄了父親---深愛著她們的父親!她們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父親,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拋他而去,連死的時候都沒見上一面,雖然她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終,她們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同時也失去了快樂,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這也許就是她們應得的,而這一切只因為一個父親的愛,過分的愛,畸形的愛!
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歐仁,他開始是一個想拼命擠進上流社會的大學生,甚至為了這個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親、姑姑、表妹伸手要錢,明知她們已經沒錢了,還是開口要錢,為此,母親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賺錢來給他,還把表妹的私房錢全部搜刮。他揣著這來之不易的錢,通過表姐(上流社會的風流人物,后來因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過來,找了個偏僻的地方重新來過)在上流社會中游走,那時侯的他非常興奮,因為他進入了這個圈子。高里奧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當他得知高里奧的兩個女兒的真實情況后對這怪老頭另眼相待,后來通過一系列的事情變故之后,他覺悟了,他被高里奧的父愛所感動,也為兩個女兒(特別是小女兒,因為他們是相愛的,他企圖讓她愛她的父親)對父親臨死前的冷漠態度感到吃驚。最后,他安葬了高老頭,同時也安葬了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雖然他曾經污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