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什么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什么樣的貓什么讀書筆記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貓什么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1
第三只貓,因被誤解成吃鳥的罪人,而最終被屈死。如果,作者當時沒有妄下斷語,那么這只貓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后果了呢?
其實跟這只貓類似的人也有很多,有時候許多事情不是憑自己的思想就能決定出來的。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正是因為生氣才會有這么沖動的舉動也是能夠理解的,大事,我認為作者過于急躁,不就應這么暴力,應先查出來。若果真的是這只貓干的,那再打也不遲。如果不是,那么一時的沖動就殘害了一個弱小的生命,成了一個“殺貓兇手”。我相信,假若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斗爭,那此時作者也因為故意殺人罪而蹲監獄了。并不只是作者,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也許這就是人的特性,以大欺小,以強勝弱。
但一貓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它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不明白它是否有想過,自己如果向前兩只貓一樣可愛討人喜歡。那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發生了?人也是一樣的,自己的表現,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看法與態度。如果表現好,那么別人就會對你稱贊有加,如果你是別人對你么有好感,那么做什么事也不會惹人喜愛。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時,必須哇哦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發揚長處并讓他超常發揮出來。我想如果這樣,你的命運才有可能改變,也許就不會這種杯具發生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2
《貓武士》讀書筆記
《貓武士》600字
讀了貓武士,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忠誠與狂野自由。勇敢不是平時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不是在危險面前畏懼,茍且偷生;勇敢是為了朋友,為了親人,為了自己重要的人,不管面前是怎樣的困難,多么可怕的危險,都挺身而出,毫不畏懼。這才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忠誠?忠誠不是在族長面前拍馬屁,不是在關鍵時刻背叛族群;忠誠是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折,都忠誠于自己的族群,甚至為族群犧牲,是誓死不二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忠誠。貓,是一種自由、狂野、充滿野性的動物。對于身邊的寵物貓,我們可以說它們是自由的,因為它們在享受這種輕松的生活。再回到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藍星看見自己的族群如此團結,便覺醒了,用自己最后的一條命幫助火心趕走了惡狗。臨死前,藍星揭露了斑葉的預言。火心成為族長。這位族長為族群做出了最后的貢獻。
盡管之前她受到打擊,不再信任她的族群,但她還是覺醒了,明白了自己的族群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他們團結、勇敢、忠誠、互相幫助。這是對族長的一種信任、寬容。為了族群,上刀山,下火海,拋頭顱,灑熱血都在所不惜。每天晚上,一聽見樓下的小樹林里傳來貓的打斗聲,就能感受到貓的狂野,就像自己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一樣。就想撒開四條腿,在森林里狂奔;就想伸出爪子,刺入獵物的胸膛;就想露出尖牙,插進敵人的喉嚨。希望我們也像貓武士一樣勇敢、忠誠、自由,即使有再多的困難也不怕。這就是“貓武士”這個神圣名字背后的精華。他們過著四大族群的生活,但這不是我們要學的。我們要學的是他們為了自己的族群即使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他們在星族的關注下生活,友情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這是一個純粹的貓的世界,貓的思想。你可能認為這是哄小孩的小說,但是其實不然。這個優秀的作家將所有的驚心動魄的、扣人心弦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電影。它有如動作片般緊張的情節使我廢寢忘食。然而,不是所有的貓都那么忠誠。人心叵測是貓武士教會我的另一個人生道理。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3
讀了鄭振鐸的《貓》之后很有感觸。
作者冤枉了那只小貓,使它抑郁而終。他充滿愧疚之意,卻不能挽回,不能去彌補。作者的心也是受到了極大的責備。我同情這只小貓,也同情作者,因為我明白被人冤枉的痛苦,而明白冤枉了別人卻無法彌補時,是更痛苦的。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像狐假虎威,狐貍假借著老虎的權威,來震懾動物,甚至蒙騙了老虎,由此可見在權威面前,其他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這種現象不止處于人與動物之間,還存在于動物與動物之間。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君冤臣的事例,像曹操,在赤壁之戰時,中了諸葛亮孔明的反間計而斬了蔡瑁、張允二人。斬后才醒悟過來,曹操是十分氣憤,十分后悔。但為時已晚。再也沒法彌補了。被斬的蔡瑁、張允就相當于弱勢群體,而曹操無疑是個權威,在權威面前,弱勢群體不能解釋什么,更不能爭辯什么。通常是被冤枉,所以,史上有很多為民平凡的故事。
對于弱勢群體,我們更就應去關懷他們,而不就應去傷害他們。不管人還是動物,都是平等的。
對于做事來說更不能主觀臆斷,就應多動點腦子,事情也不要做的太絕,起碼要留一絲余地,一道退路。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4
曾在小學里學過老舍的《貓》。前段時間,又學習了鄭振鐸的《貓》。老舍的文章,贊美了貓的可愛溫順,表達了自己對貓的極度喜愛,鄭振鐸卻是在自己的文章里表達了對花白貓的懺悔。
鄭振鐸家養過三只貓。第一只貓溫順可愛,活潑動人,深受喜愛,卻無故病亡,好一段時間作者不養貓。第二只貓相比第一只貓更秀麗,更活潑,卻被無良的路人撿走,自此,作者就不養貓。第三只花白貓是在自家門口所撿,丑陋懶惰又不活潑,卻被作者間接打死,從此,作者再不養貓。
在此,我們替花白貓感到悲哀,無法辯訴,含冤而死。回過頭來,看看此刻的社會。有多少次出現過虐待動物事件?那些被虐待的動物們面目全非,現場慘不忍睹。鄭振鐸先生因為一時失誤害死了花白貓而自責了一輩子。那些虐待動物的你們,良心何在?就因為生活不如意而把氣撒在動物身上嗎?你們就沒有一絲愧疚嗎?虐待動物的你們,明白你們的行為叫什么嗎?叫做心理變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些虐待動物的人們阿,醒醒吧。不要讓你們那黑了的良心繼續傷害無辜可憐的小動物們了!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5
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動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有力地鞭撻了假、惡、丑,宣揚了真、善、美,體現出了他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情懷。《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里的一篇佳作。
作者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并總結了貓的幾點罪行: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它嗥叫時,令人心煩;它吃了作者小時候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作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而且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從而表述了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嗷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其實作者闡述的不喜歡貓的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奸笑。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愛憎分明的胸懷,因此他才能毅然扔下筆,棄醫從文,他才知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由此看來,愛憎分明,可以說是立世之道,時代發展的源泉,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學習的。
愛憎分明,需要從現在做起。面對躺在車輪下的“小悅悅”無人救起,面對連撞數人并害怕傷者不死又連捅八刀的藥家鑫,面對無人敢攙扶的老人,面對失蹤數天、編造被拐謊言的18歲女孩,你會采取怎樣的態度?也許,我們的世界正是缺少了愛憎分明,才會釀成一場場悲劇、騙局。“智者明辨是非”、“不宜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以科學的知識和豐富的經歷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該做的事盡量做好,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與非,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持原則,做出正確選擇。
愛憎分明,立世之道。時代在召喚著我們,讓我們高舉起青春旗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大愛大憎,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6
貓,一種可愛的動物,但是在作者鄭振鐸的筆下,貓又是怎樣的呢?
在文中作者家養了三只貓,但都以死亡或失蹤為結局。為什么”我“家養了這三只貓后永久不養貓? 在鄰居家我家得到了第一只貓,因為我的妹妹十分喜歡貓,這只貓也十分招人喜歡,于是我們全家都對這只貓很好。但是有一天這只貓離奇死亡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悲哀。但是過了幾天,媽媽又從舅舅家帶來了一只貓。
相比起死去的那只貓這只貓更惹人喜愛,因為這只貓還學會了捉老鼠,得到了我們全家老小的認可,可在一天早上這只貓無緣無故的失蹤了。這以后我家許久不養貓。
一個風雪交加的早晨,在家門口伏著一向可憐的小貓,我將它養著,但他的性格十分孤僻,也不捉老鼠,整天在吃和睡中度過。全家都當他不存在,但有一天妻買了兩只鳥回來,這對什么都不注意的貓,這天對鳥個性注意。
過了幾天鳥被咬了,大家一致認為是貓把鳥咬傷了。我十分氣憤,將貓打了,但之后我才明白不是自家的貓咬傷鳥,我十分懊悔,兩個月后,貓死了。自此之后我家永不養貓。
我認為我自己的過失,失去了一個小動物的生命。因此我明白了每個人都就應愛護小動物。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7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魯迅的《朝花夕拾》.對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狗.貓.鼠》.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殲笑。
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算清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吃了我小時候的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這篇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
貓捉老鼠本是天經地義,然而不知是物竟盡擇還是別的什么原因,貓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閑事了。
貓是鼠的天敵,貓從小就是吃鼠長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變數,總有向小貓挑釁過的碩鼠,也有被群鼠欺凌過的病貓,但這些和貓吃過的鼠相比,遠可以被忽略。
不過病貓的個案會提高貓的警惕,至少成為被鼠欺負的病貓是貓的一種擔心,這是貓的推理,而貓就是吃鼠的貓;碩鼠的事跡放飛鼠類的夢想,每只鼠都幻想成為那只鼠,這是鼠類的邏輯,但鼠就是鼠。
強勢的貓憂慮,弱勢的鼠夢想,而貓和鼠就在這種杞人憂天的緊迫和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中進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夸大事實。旁觀者或覺本無可改變,而當事者卻活在自己的邏輯里,總體的趨勢也并不影響個體的奇跡,所以天真總會被印證。
狗為什么會喜歡捉那臟兮兮的耗子,我沒有像巴甫洛夫那樣做過實驗,所以并不清楚,但據目前的情況看,一些嬌貴品種例如獅子狗、哈八狗和一些長得像狐貍的不知名兒的狗大都捉不了耗子,能捉的只是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愛甚至有些讓人厭惡的劣種狗,黃狗就是其中的多數狗族。黃狗是何許狗也?就是本來是經常吃人類排泄廢渣,但隨著抽水馬桶的發明和禁止隨地大小便的明文規定便被砸了飯碗,因而經常耷拉著腦袋在街頭流浪的狗。因此可以說是黃狗取代了貓的地位。
黃狗搶了貓的飯碗,貓兒們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們便千方百計地去找黃狗的麻煩。若是一只貓在街頭碰上了一只黃狗,他便會受了靜電感應一般立即豎起全身的毛發,翹起尾巴,蹬緊了后腿,準備與黃狗大干一場,若是黛玉式的靦腆黃狗,自會繞道而行,算是萬事大吉;若是魯達型的粗暴黃狗,他便會湊上前去比試高低,要與那貓自然畏懼,便立馬大吸一口空氣,鼓大肚皮,撐起身子,然后小吼一聲,佯裝猛虎下山,試圖唬住黃狗;那狗卻不作絲毫退讓,硬是要與他干到底。那貓兒早已被嚇得撒了一灘貓尿,終是沒轍地逃走,并言今天沒空,某年某月某日再好好干一場云云。
貓兒們絕不甘心這樣被狗欺凌,于是他們臥薪嘗膽苦思冥想,想出了不少對付黃狗的手段,遂上門找茬。
那狗也倒霉,又在街上撞見了貓兒,這回可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然而那狗照舊是泰山壓頂而聲色不動,先是露出幾顆犬牙,接著狂吠兩聲,甩動尾巴,白壁無瑕頭便溜,然后是一群貓兒追殺一只黃狗,再然后是漫天飛舞的狗毛。
由于狗族中能對貓構成威脅的多是黃狗,而黃狗又不善,狗狗相護,所以這場貓狗之戰中,貓兒們占盡了便宜。生活好了,自然心情好,吃飯香,身子也胖。有一次我到一位富同學家做客,額剛一進門,便被嚇得魂飛魄散。我早聽說我那富同學喜歡養小動物,卻不料他如此大膽,竟敢販賣東北虎!我正拔腿要跑,卻聽到他溫順地叫了聲
喵--
接著便在我跟前撒嬌,我這方才明白這竟是一只貓,幸甚!
貓狗相爭各有所傷,這可樂煞了那些鼠輩。他們再不必東躲西-藏,盡可以大搖大擺地在街上逛,若是遇上了黃狗要拿他,他便說:沒用的家伙,空有一副大體格,連那小貓都對付不了,卻只會來欺凌我們這些弱弱校
若是碰到了貓他便說:孬種,連飯碗都被人搶了還來逞什么威風,回家睡覺去吧!
就這樣,貓狗繼續針鋒相對,而鼠輩們則自在地過活。
也許某一天,大街上會發生這樣一件趣事:一只貓和一只狗正爭斗著,旁邊突然竄出一只小老鼠,那貓和狗便立馬撒腿,向深巷里鉆了去。
狗,貓,鼠代表了魯許迅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我不知道應讀該用手中這桿筆去抨擊哪個贊頌哪個,心中只有一種同情,發自內心的同情,同情生于那個適者生存,而大多人都不是適者的年代的魯迅。記得有個老師說過:魯迅的文章,只適于瀏覽而不是品味,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為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斗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回里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也許,這就是魯迅,一個高于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8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幾千年前,孔子錯失子羽,因為以貌取人;幾千年后,鄭振鐸錯失小貓,因為以貌取貓。貓已不在,自責與愧疚卻永久不會不見。聆聽無言的貓語,感悟生命的真諦,這正是鄭振鐸透過《貓》傳達出的吶喊。
本課共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帶領學生通讀文本,抓住描述對象的特征,抓取生動的細節描述,感知描述對象的形象。第二課時要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歸納文章主題,分析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或許小動物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很大,講這篇課文時課堂氛圍十分好。我們30級4班本就是十分活躍的班級,這篇課文的課堂已經到達極度活躍的狀態,我一向在擔心課堂失控,還好學生們張弛有度。“芙蓉鳥案件”讓我們每個人變身為名偵探柯南或者神探夏洛克,我們一齊分析這個案件的原委始末:
被害——愛妻的愛鳥(即文中的芙蓉鳥,學生為其擬定稱呼)
嫌疑人——小臭貓(第一只貓名曰小雪球,第二只名曰小黃貓,第三只名曰小臭貓,貓名由學生根據文本資料自行擬定)
線索——凝望;嘴里仿佛吃著什么(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真正的兇手——野貓
第二課時進行對主題的歸納。這起杯具悲從何來外在原因在于“我”的妄下斷語,我的虐待和暴怒;內在原因在于這只小臭貓本身性情不討喜,懶惰又憂郁,又做了“凝望”這樣引人懷疑的不當行為。歸根結底就是兩點,其一,人與世界相處時,待人接物不能有偏見,應當公平公正;不能主觀臆測,要客觀平等;要有維護正義的社會職責心,要勇于制止不當行為。其二,人與自我相處時,要懂得完善自我、自我反省并正視自我,性格決定命運,那我們難道不能夠透過改變性格來改變命運嗎勿以貌取人,要博愛;勿偏見待人,要平等;勿主觀斷事,要民主、這些才是《貓》真正傳達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課文講解戛然而止,拋出最后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孩子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愣了一下,然后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答案之驚悚震驚到了一部分孩子,他們以為的貓的故事竟然只是作者虛構的小說。而當他們懂得這是一篇小說而不是散文時,再回過頭去看這篇文章,自己也能發現文章內含太多太多的巧合與不合理之處,結局也確實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本文看似簡單,沒有晦澀的語言,也沒有難懂的句子,實則主題龐大且多異。引導孩子思考并感悟人生,思考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的關系才是講解這篇課文真正需要做的,而我做的還不夠,還沒能帶領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和感知。語文教學對于語文老師,尤其是對于初涉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比如我而言,任重而道遠。
貓什么讀書筆記篇9
不少同學有這樣的體會:同是一班學生,別人如驕人的牡丹,鮮艷奪目,光芒四射,自己卻如墻邊的小草,默默無聞,倍受冷落;別人與老師從容交流,談笑風生,自己在老師面前卻是唯唯喏喏,如鼠見貓。犯同樣的錯誤,別人得到的是和風細雨般的開導,自己卻招來暴風驟雨樣的批評。為什么同班同學、同樣錯誤,得到的“待遇”卻迥然不同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筆者從教多年,也常自省對學生有無一視同仁,對差生是否存在偏見。近日教學鄭振鐸先生的《貓》,文中第三只貓的命運似乎讓我們找到了答案。
這只貓,與文中另兩只相比,能夠說一無是處:看長相,它毛色花白,一點也不好看;論性格,它天生憂郁、滿臉的“舊社會”;說工作,它從來不逮老鼠,一點敬業精神沒有。這樣的貓誰會喜歡?它在主人那里得不到青睞自在情理之中。最后這只貓被“冤苦”而死,主人的主觀臆斷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歸根結底,這杯具還是由它自己的不完善造成的。
貓如此,人亦如此。活在世上,總要給別人帶來一些快樂,作出一些貢獻,創造一些價值。農民種出糧食,工人造出機器,官員管理國家,歌星奉獻歌曲。它們都獲得了尊重。相反,小偷不摸為大家不齒,貪官污吏被世人唾罵,因為這些人帶給我們的,只有傷害。社會如此,班級亦如此。一個班級建立之初,在老師眼里學生都是一個模樣,有時摸錯了教室上了一節課還渾然不覺。這時所有同學都享受著同等的待遇。但一段時間之后,狀況變化了:有人憑優異的成績得到青睞,有人靠出色的才能獲得重用,有人因誠實守信贏得信任,有人以助人為樂換來尊重。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學,或行事懶惰,從不掃地;或待人冷漠,性格孤僻;或行為不檢,經常口出臟言,還不守紀律;或極端自私,心里從無別人,只裝著他自己。這樣的表現,當然得不到老師的好臉色,大多數同學們也會對其側目而視。
如果你有被冷落的感受,或者有被“歧視”的經歷,請不要嘆息自己命運太悲苦,也不要抱怨老師偏心好學生;努力完善自己,做只可愛、勤勞的好貓吧,給大家帶來快樂,大家必須會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