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400字
《三字經》開篇就講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很清楚,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長大后,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人的性情才有了差別。我覺得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在和諧社會環境,良好的教育氛圍,做一個善良的人。“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是多見識天下事理,懂得計算、計量,這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覺得這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懂禮數的好孩子。
讀完《三字經》,讓我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6篇400字
《三字經》讀后感400字精選篇2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于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于我們來說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么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后感400字精選篇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記載。所以我為了了解歷史,也要勤奮起來讀三字經了。
《三字經》里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喜歡的有這幾個。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和黃香的故事。孔融讓梨和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但是,同學們知道黃香的故事嗎?不知道就趕緊聽我講吧!黃香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從小他就和父親相依為命。為了不讓父親太辛苦,黃香把家務事全包了,別的孩子在開心的玩耍時,他就在家劈柴做飯。夏天,父親睡覺的時候黃香就我父親扇扇子。到了冬天,他總是先把被窩捂熱之后,才讓父親上床睡覺。后來黃香當了官,但他仍然很孝順父親。正應了一句名言: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燒。
這黃香的故事就講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嗎?如果沒有,就來聽聽我對孔融和黃香的故事的感受吧!孔融他從小懂得謙讓,而黃香從小懂得孝敬父親。同學們,他們兩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使三字經里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人,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三字經》讀后感400字精選篇4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后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講的是古圣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么累這么認真地學習,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后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只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并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后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嘗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后感400字精選篇5
《三字經》是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卻的入門之書。據材料引見,《三字經》是中國近年來傳布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全文結構嚴謹,文筆天然流利,深入淺出,講究押韻,朗朗上口,很是適合背誦識記,百讀不厭。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輿、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普遍流傳而又言簡意賅。
如今的每個家庭都只要一個獨生后代,許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呈現都是家庭作風不良或教育不嚴而形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說明了為人父母的權利和嚴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獨生后代有許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經》教育人們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以身作則、從小學起,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溫暖床席。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長輩,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呈現那么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三字經》讀后感400字精選篇6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克,知識量極大。
在閱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里才十二個字,卻蘊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里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說明了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后,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里卻很多。我以后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