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榮獲茅盾文學獎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看完之后,我感悟頗深。
文中的主人公孫少平,非常熱愛讀書,把看書當成自己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于生活所迫,離開家鄉來黃原打苦工,背石頭。他每天要拌勻非常重的石頭,不久,他的背部就被石頭磨爛,有些地方甚至血肉模糊。到了半夜孫少平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窯里,點著蠟燭,忍受著脊背的劇痛,廢寢忘食地讀書,他是有多么愛讀書呀!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孫少平在那如此艱苦的環境還堅持讀書,我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卻不好好珍惜,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投入學習,現在想想孫少平,真是自愧不如。孫少平這種勤奮苦讀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仍出現很多不認真學習的現象。如老師規定8:15到校,有同學9:00才來到學校;上課鈴聲已經響起,但還有學生在操場上自活動,老師來到教室,才急匆匆地跑回教室里,需要平靜好幾分鐘才能進入上課狀態;在課堂上,有些同學在做小動作,有些同學在走神;在考場上,有些同學在傳紙條,抄答案。這些都是不認真學習的現象,用七個字概括就是:不珍惜學習環境。
與孫少平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呀!幸福并不僅僅在于我們能吃飽穿暖,更多的是在于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抓住學習的機會,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平凡的世界》在我看來描寫的是一部血淚奮斗史,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勤勤懇懇的努力著。
少安是典型的善良的農民的代表,創業失敗后仍然不拒絕當初嘲諷他的鄉民的求助,我很喜歡他也很崇拜他。但是對于同樣出身農村的我,或許我在家同樣有個哥哥照顧,同時自己剛剛工作,對少平的遭遇以及他的奮斗史同樣的拜服,如果說對少安更多的是崇拜、是欣賞,那么我對少平更多的是視他為我的榜樣我的將來,當然不是模仿他去當攬工漢,而是要模仿他的精神他的勁頭,要向少平學習,無論在多么艱苦的條件下,都不能忘了學習,不能讓自己墮落。
少平在當攬工漢的時候,脊背血肉模糊的時候,仍然要創造條件看書;在當煤礦工人,從礦井上來的時候仍然要看書;書籍花費了我們可愛的少平很多時間,耽誤他很多休息,但是就是書籍讓少平和一般的農村人,與一般的攬工漢,與他的煤礦工友有了質的不同,故事的結局并沒有描寫少平未來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少平想要的事情都能做到!我想這是少平的奮斗精神給我的信心,或許也是書籍,也是他強烈的求知欲讓我相信他有這個能力。
參照少平,我的生活條件比他強了不知道多少倍,自己所能接觸到的學習資源也是豐富異常,工作環境也是舒服于少平不知凡幾。
我想我更沒有不學習了,我也要學習!!!我也要奮斗!!!!向往自己有一天,一轉身發現自己身上也具備了少平所擁有的一些東西。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為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體驗著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后讓人很受啟發,回味無窮。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盡管澄清,但不平靜。路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么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其他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征也必受時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平凡的世界》展現的是一個自強不息的群體的奮斗史。少安敢于和現實頑強抗爭但又不時地屈從于命運的安排,面對深愛的青梅竹馬的潤葉,毅然斬斷情絲,和陌生的外鄉人秀蓮結婚;在辦磚窯廠時既雄心勃勃,在遇到困難時又不時灰心喪氣。而少平勤勞樸實,珍惜親情友情,富有同情心,胸襟開闊,面對困難更是艱苦奮斗,堅持不懈。同時他對生活充滿想和激情,但又腳踏實地。他放下了讀書人的架子,去做社會最底層的工作,在勞動中體會充實;但他又從不放棄自己在知識上的追求,一直保持學習的上進心……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人生時刻處于零公里處,那么要旨還在于我們不斷的奮斗,并且將這種精神提升到生活所要求的那種高度”。
冰心曾說:“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凄涼。”這愛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真善美嗎?我們的人生有了這三種最美好的品質的澆灌,一定會使我們的心靈之花開的嬌艷而又馨香。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榮譽與地位。在他們的世界中他們厭惡平凡,他們希望追求高大上的生活。但其實正如張瑞敏所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在《平凡的世界》中講的就是這個道
《平凡的世界》一部偉大的巨作,它為我們解說了平凡與苦難,詮釋了生活的真正意義。在那個溝壑縱橫的高原上,生活著一群黃土般平凡的人。他們演譯一幕幕生死一別,悲歡離別的場景。或喜劇,或悲劇。在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驚險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畫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真的!太平凡了。讓我覺得這些人似乎生活在我的身邊一樣。每次讀這本書時,我仿佛與書中的人物進行著心靈的對話。路遙先生寫道:曉霞被洪水帶到大海,化作海的女兒,在天空中微笑。是的!曉霞死了,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一個多么美好的人啊,一個有著顯赫地位卻又不顧一切去愛的偉大姑娘。她在一次采訪中英勇犧牲了。她與少平的約定還未實現。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少平心碎的聲音。生活啊,為何你如此殘酷?
但不管怎么樣,這本書還是在我依依不舍的心中結束了。在結局的那一刻我很平靜,沒有過多的遺憾或喜悅。確實一切都平淡結束了。但平淡結局卻蘊含著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蒼茫大地,蕓蕓眾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