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讀后感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每次看到這首詞,我就會想到《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是英雄、賢士滿天下的時代。論英雄,有:劉備、曹操、關羽、張飛……論賢士,有:諸葛亮、徐庶、司馬懿……
眾多英雄豪杰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顯示了諸葛亮的謹慎;三氣周公瑾,不還荊州,顯示了諸葛亮的智慧;白帝城托孤,顯示了諸葛亮的忠心;七擒孟獲,七次放生,顯示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雍容大度。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我也要向孔明一樣,面對事情要善于思考,機智化解;與人相處有摩擦,要寬容大度;和別人往來要守信,不能違背諾言。諸葛亮德才兼備,足智多謀,令我佩服,令我向往。
三國,是個文采洋溢的時代。前有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其豪邁;后有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足見憂國憂民;諸葛亮的《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更是廣為流傳。
三國,是個時常入我夢中游蕩的時代。多少次熟睡的時候夢見我穿梭到三國,成為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每次被驚醒,都想在夢里多待一會兒,多想和劉備談笑風生一會兒呀!
每次看《三國演義》,都是那么有趣,都是那么令人回味無窮!
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讀后感作文精選篇2
窗外微風輕輕地拂過,樹葉奏出“沙沙”的樂曲,我沏上一杯清茶,翻開小說《西游記》。西游記,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齊天大圣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與師父唐三藏,師兄弟豬八戒,沙悟凈,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艱難曲折地展開向西天取經的旅途。品著書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人物,一幅幅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場面,真讓我回味無窮。
八百里火焰山,四周寸草不生,而這是他們去西天取經的必經之路--火焰山。孫悟空向羅剎女借巴蕉扇滅火,可羅剎女一扇陰風,使孫悟空在空中左右飄蕩,左沉不能落地,右沉不得存身。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經歷了三次,他與豬八戒一起終于打敗了牛魔王,得到了芭蕉扇。隨著火焰山的火焰漸漸平息,造就了世界上最驚心動魄的成就。為了目標,他們堅強的,勇敢的,拋棄了一切又把握住了一切。
細細品味,生活不是如此?你碰到艱難困苦,遇到了“火焰山”,就要像孫悟空那么樣勇于進取,努力克服,不要放棄,就一定能戰勝它,達到成功的彼岸。就像書中的情節,有時高漲,有是低落。剛開始讀時,帶點苦澀,但當慢慢回味時,一絲苦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只有芳香與甘甜。經歷風雨后的彩虹固然美麗,然而值得留念的卻是那段經歷風雨的日子,無論經過多久,它依然蕩氣回腸,這正是生活給我們的禮物。
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讀后感作文精選篇3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他在藝術上獲得的杰出成就不容否定,百年來屹立文壇不倒。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壯大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全書圍繞了“民逼民反,替天行道”這個主題,歌頌了書中英雄人物的正義、勇敢和熱情。
書中人物個個形象鮮明。一百零八位好漢逼上梁山大聚義,有些人是因為正義,要替天行道,而有些人卻是因為政府的昏庸統治,使他們不得不反抗。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起義中,在廝斗與血拼中,我看到了忠義。
這些好漢也是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會怕死,可是他們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做出正確的事,他們可以奮不顧身,可以舍生取義,他們的生命是為了奮斗、為了維護正義。為了正義,為兄弟們兩肋插刀、赴湯蹈火;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在邪惡面前寧死不屈,置生死于度外。為自己內心的那份信仰忠心耿耿,去付出一切,難道不是現在我們所缺失的嗎?如今的社會,忠義已經在不斷地流失。是的,科技很發達,生活很富足,可是這又能怎樣?人與人之間的猜忌、懷疑、利用,朋友之間相互迫害、口蜜腹劍,只為了滿足自己對物質的需求。那千百年前普通老百姓就懂得堅持正直的忠義去了哪里?這些人可能一無所有,可能不得不顛沛流離,可只要他們的信念還在,就會給予他們一種安定感。故事到了結尾,還是失敗了,大家各奔東西,死的死,傷的傷,令我不禁有些傷感,掩卷深思。
時代不同了,正義已經不能用武力解決了。在法治時代,我們不能像書中一樣野蠻殘酷。實力是維護整體、替天行道的基礎,而這個實力,需要我們努力學習,運用從聰明才智去開拓創新,盡力為社會做貢獻。適當的隱忍,厚積薄發,抓住機遇去追求心中的信仰,還要培養自己寬廣的胸懷,敏銳的洞察力,全面發展自己,去執著堅守忠義!
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讀后感作文精選篇4
從小我就喜歡看書,也讀過不少書,但我對西游記的印象最深,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吳承恩的高超寫作技藝,讓我贊嘆不已,他筆下的人物更是生動形象:唐僧,心地善良,不愿氣累;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都馬馬虎虎;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部小說講的是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種困難。為了取到真經,他們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他們最終戰勝磨難。
當我看到這本書時,真是激動不已。我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回想起平日里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我總會為一點小事而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沒有勇氣去承當,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向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可是后來的一次我卻學會了他們所擁有的精神。那天我剛看完《西游記》,就去練琴了,可有一句我怎么也彈不對,過了一會兒,我就想放棄了,就在這時我想起了《西游記》,對了,我怎么能被點困難給難道呢?我要向《西游記》中的人物一樣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就這樣我放慢速度彈了幾遍,直到熟練了為止,沒想到一本書對我的影響真大,我會一直以它為動力。
我喜歡讀書,更喜歡像《西游記》這樣的書,它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讓我在書的海洋里遨游,直到抵達終點的彼岸……
四大名著初中學生讀后感作文精選篇5
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于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里,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贊,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郁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文學的真諦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