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篇1)
讀完老舍的《我的母親》,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位母親的偉大,一顆善良的心,一種無微不至的愛。這讓我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在我的周圍,也有這么為偉大的母親——我的母親。
老舍的母親,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兒女的身上,而臨死時,卻未見到小兒子一面。她一生忙碌,卻從未過過一天的好日子i,也未曾享受過一天的福。臨死時,仍然吃的是粗糧。她年紀輕輕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一家老小靠她一個人來養活。她無論多么苦,有客人來,也要設法弄點東西來款待。她經常吃虧,但她并不示弱。她并不識字,但她卻給了我生命的教育。
額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這父母設下的軌道一擲千金的,所以,父母總免不了傷心。記得在小學,我很不懂事,經常惹父母生氣。特別是母親,每每和母親爭論的時候,總是會不懂事地說出一些令母親傷心的話,看著母親的眼淚都濕潤了,而我卻無動于衷,鼓著小嘴兒,卻生起母親的起來。現在想想,我真的好蠢。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都是為了我們這些兒女嗎?怕我們受到傷害嗎?我真的好后悔,當初為什么和母親吵嘴,生母親的氣,惹母親的生氣傷心呢?
母親,自從我讀了老舍的《我的母親》,我便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母親的永恒,母愛的無微不至。我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鳥,在母親的懷抱里呵護、關心、疼愛下,使我變成了一只身巧姿矯的雄鷹,在天空中翱翔。
母親,我愛你!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篇2)
在字典里,你總會找到一個詞:“偉人。”何為偉人?是能對后世、對人類產生深遠影響的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他們都是偉人——偉大的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堪稱偉人,她們用乳汁哺育生命,用血汗灌養生命,直至自己油干燈草盡也無怨無悔,她們便是生養我們的偉大的母親。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義士或作出杰出貢獻的大人物腳下,走的都是母親為他們鋪筑的成長之路,如婦孺皆知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岳飛、孟子,母親賦予他們高尚的品德與無窮的創造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堅韌不拔、自信自強。正因為母親的偉大,才有無數文人學子不惜筆墨,為母親獻上一首又一首贊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滿懷心痛地寫下了《我的母親》,我讀了也倍感心痛。
就在這么一個不識字的、始終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中國婦女身上,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輝與偉大,她溫柔慈祥卻堅貞不屈,她甘愿吃虧卻絕不軟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孩子,她給子女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一歲半時父親離世,從此,母親勤儉持家,獨自一人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當八國聯軍侵略我國時,她不慌不哭,為保護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當女兒出嫁、兒子求學據婚時,她傷感不已卻淚往肚里流,母親,從不因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耽誤子女的青春與前程!在老舍心里,母親才是讓他刻骨銘心的真正的教師,她傳給自己好的性格與習慣;母親的奉獻才是最無私的,她晚年的孤獨寂寞與急切的念子情懷讓人無奈且不安。老舍的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前還吃的是粗糧,這成了老舍先生終生的傷與痛。其實,這就是母親啊! 聰慧堅忍,胸懷寬廣。如果老舍生活的時代好些,他一定會盡己所能讓老母安享晚年的。
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不管歲月艱難還是生活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磨粗了雙手,在叮囑嘮叨奔波勞作中花白了頭發,在兒女長成飛向遠方后望穿了雙眼。幸福中游離著一絲悲哀,這也是矛盾的統一體嗎?但對一個母親未免太殘酷了。母親是深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關心她、體貼她,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慰藉她,這樣,就算哪一天我們離開了母親,心中也會少一份缺憾。
老舍說:“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花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失了根。”是呀,母親就是生養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離棄不能忘懷的人!我們只有努力生長,成為祖國的棟梁,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才對得起在泥土下不辭勞苦的“根”哪!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篇3)
外柔內剛——這,是我對老舍筆下的母親的印象。
說她外表柔弱,是因為文中老舍的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做著洗衣服、縫補、裁縫衣裳的工作,并且,手終年鮮紅微腫。她沒什么本事,也很貧窮,給孩子交十元的入學保證金,都要作半個月的難。母親似乎就是一個多愁善感有軟弱的人。
說她內心堅強,是因為她是一位母親,一位有著很多孩子的母親,一個失去丈夫的母親,一個沒有文化、無大本事的母親,一個外表柔弱的母親。正是因為她的外表那樣平凡,所以她注定要有一顆剛強的心!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母親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又要保證一家人的溫飽,對于一個這樣的女人,是多么的困難!但她有什么辦法呢?若她驚慌失措,若她喪失信心,孩子更無希望。所以,她挺住了,她成功的保護了自己的兒女。
而在戰亂時從不哭泣的母親卻一次又一個的為兒女們落淚。她為老舍的哥哥留下心疼的淚,為老舍能夠有一個好工作流下欣慰的淚……他為兒女的前程忙碌了一輩子,為兒女的生活擔憂了一輩子,為兒女的幸福堅持了一輩子。到晚年又想念她的孩子。這辛苦,這勞累,用言語已描繪不出了。
“我想,說這位母親不平凡也對,平凡也對。他的不平凡之處在于,她堅強、樸實、善良、勤勞,是一位讓所有人敬佩的高尚的人。她的平凡之處在于,她是一位的母親,一位母親就一定具有這些品質,她為兒女會不惜一切。
老舍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
一個母親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篇4)
讀完豐子愷的《我的母親》,一雙嚴肅的眼、一張和藹的臉,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她在一間小屋的八仙椅上,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是多么偉大,還有什么感情比母愛更深沉、更真摯的呢?
豐子愷從母親身上感受到了無限的慈愛和嚴肅的光輝。母親賦予我們無限的愛,而她卻不求回報,那我們還有什么資格對母親表示不滿、向她抱怨呢?我認為母親就是一座巍峨的山,為我們遮擋風雨,而她的愛,就是山上那潺潺的泉水,源源不斷、清澈甘甜,滋潤著我們。我們要珍惜母親對我們的愛,盡力讓她不受苦,不受累。
母親無時不刻地為我們著想著:當母親上好晚班,到家后夜已深,她不會自己先休息,絕不會,而是會輕輕地跑來我的房間,看看躺在床上的我睡得好嗎、有沒有踢被子;當母親休息的時候,她會放棄自己的空閑時間,極其耐心地為我輔導功課,不厭其煩;當朋友送她一些進口的小零食,比如巧克力之類的時候,她都會留下給我吃……一位母親,她愿意為你去做一切事情,那是因為她愛你。這種愛,發自內心、不由自主,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你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母親總是將你放在第一位,優于自己。因此,不論何時何處,我們都要珍惜母愛,愛母親,回報她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母愛是一片天,保護著我們,但天空終會灰暗,我們在長大后也要像母親保護我們一樣,保護她們。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感悟(篇5)
《我的母親》是老舍為紀念母親而寫,是一篇叫人啼淚的之情之作,是其最為優秀的散文代表之一,作品發表于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1卷第9、10期合刊。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哺育,和母親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1942年夏季,老母親在北平病逝了。當時,老舍正孤身一人在重慶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和組織的工作。家人因為擔心加重他的痛苦,沒有把母親病逝的消息立即告訴他。直至在來年母親的壽日前,老舍才得到母親己去世一年的消息。于是,他以一個失去親愛的母親的兒子的心,告訴自己太痛苦了。
我們現在都有母親的愛護和保護,不像以前那樣,兒子都到邊疆打仗了,都得不到母親的愛護,現在和平了,有一些孤兒連自己的父母是誰也不知道,我多么的希望他們能夠找回自己的父母,讓我們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得到關愛和保護。老舍先生憑著母親真摯的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述了母親家長里短的一生。他不吝筆墨細微地描寫,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善良、寬容、樂于助人、意志堅強等優良品德和偉大無私的母親,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他的性格和優良品德的形式產生的深刻影響。最后文章以“心痛!心痛!”結束,以讀者落淚!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