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篇1)
我又讀起了小四的藝術上還算成功,而思想上一向不夠有深度的小說。學生迷上了小四,我也順便借讀一下,延續高中時代的郭敬明帶來的明媚的憂傷。
《悲傷逆流成河》比他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說更接近現實,或者說,更接近我自己。
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時常一個人遠行,我看天,看路的盡頭,看某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只有這個時候,我是完全屬于我自己的。我需要遠離,需要安靜的句型,需要逃避。
易遙,一個孤單的女孩,我深深同情著她,只因自己的命運與她極其相似。
我以前也有大把的幸福年華,我在十幾歲的日志中寫過,我的幸福早已終止在十歲那年的盛夏。想念中,記憶中,夢中,不斷深切的,仍舊是那些不復再有的清晨——爺爺隔著鐵門提醒我路上留意,奶奶每一天為我精心準備的早餐;或者那些不復再有的傍晚——和煦的晚風,穿著單衣的我挽著爸爸媽媽的手在河邊游蕩;或者是那些不復再有的子夜——奶奶為我準備的夜宵。“爸爸”這個詞于我已遙不可及,下一次的呼喊就應又是某個葬禮。
那個干凈的少年,齊銘,曾有那么多個沉默等待的午后,曾有那么多次奮不顧身的拯救,無限漫長時光里的溫柔,無限溫柔里的漫長時光,只是最后的最后,世界放下易遙的時候,他也松開了手,一場青春也散場了。
顧森湘,割腕自殺了。
易遙,墜樓自殺身亡。
齊銘,在黑暗中自盡。
只有顧森西,孤單而堅強地活著。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因為慘烈與痛苦本就是世界的原貌,錯的只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于世界的傷害,于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我不想輕易地去批判他們如何脆弱如何沒有擔當,當悲傷的巨大河流漫過任何一個十幾歲少年的頭頂,都會去質問生命的好處何在。有人選取離開,我佩服其灑脫;有人選取留下,我亦欣賞其魄力。
我期望,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那一顆顆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生命,能夠在黑暗的悲傷逆流中,靜默著,重生。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篇2)
深秋的風,帶著初冬的凜冽,直刺人類脆弱的部分;深秋的風,帶著初冬的寒冷,卷席在深灰色的海岸。前一秒的湛藍在下一秒轉而灰蒙,沉重的云積壓在遠處的地平線上,要下雨了,那該是一場怎樣的雨?我們大部分人生活在陽光下,偶爾的黑暗也會被燦爛掩去,我們看見的雨天不過冷了一點,但雨滴依然是白色,依然可以看到水墨般的天空。但在世界的邊緣,世界陰暗的角落里,那些我們也許一生都不會涉足的地方,那些我們只是聽說便會毛骨聳立的地方,他們的雨又該是怎樣的?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無論面對任何事,任何人,我們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這是人的本能,但有時卻會毀掉一個人,不經過思考,和其他人一樣聽信關于一個人的謠言,將它無限夸大,從未想過事實是怎樣的,只是隨大眾的看法。或許在未來我們已經忘記我們曾經如何對待別人,但對于那個人來說傷害卻是一輩子,甚至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不是別人,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別人所有情感 ,無法體會他人的無奈、心酸。因此請保持善良,保持理性。不管過去多久,當再次聽到易遙的那句話我依然會心痛,她說的那些話,會讓我們記住許久:你們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里負擔,你們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沒有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太惡心了,實在太惡心了。如果我忘不了怎么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機燒頭發是什么滋味,被你們一口個殺人兇手什么滋味,如果我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么你們就跟著做什么,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真的很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后果。你們沒有殺過人吧今天在場的這些都是殺人犯。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殺死顧森湘的人,我不知道是誰,但是殺死我的人,你們知道是誰。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篇3)
相信一個人真的很困難嗎?我想最害怕的也許就是怕自己最在乎的人不相信自己!
很喜歡易遙的性格,可是又在為她的悲慘命運而感到難過。有些地方覺得自己也很象她。我也很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愛,可是在我記事起我對他的回憶只有可怕和骯臟。我恨他,并不是我曾經有多愛他,而是我從沒有過,只有恨……看易遙與他爸爸的那一節的時候還是有些羨慕的,因為她的爸爸還是愛她的啊。
很心疼媽媽這么多年的勞累,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做的都對不起她。不能讓她塌實的對我放心,我知道媽媽很愛我,所以覺得欠了媽媽很多……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她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不惹她生氣,成為我想要成為的哪種人。
易遙的媽媽也是很愛她的。雖然她對她象對‘奴隸’。可是,她直到最后死了才讓女兒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愛她,她是從來都沒有拋棄她的。可是這些已經來不及了,也并不重要了......
青梅竹馬的齊銘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往往最痛苦的事也發生在最好的朋友身上。他在她最難熬的一段日子里選擇不去相信她,讓她覺得她自己真的活的好失敗。在最后被誣陷的時候,也沒有選擇去相信她,導致了她的死亡。我不敢說,易遙的死和她無關,但是我覺得他是脫不了干系的。如果他在最后一刻相信了他,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篇4)
靜靜地打開心扉,我希望能用心感受小說的情感,同作者同呼吸,同組人共同心跳,我渴望融入悲傷的世界,哪怕山崩地裂也無怨無悔,我喜歡悲傷這部作品,更喜歡悲傷所勾勒的世界,我沉醉我神往。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悲傷逆流成河》的女主易遙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她身處在父母離異的巨大濁流中,為父親的軟弱,也為母親的蠻橫所累,本該是一個身處溫室,被呵護的花朵,卻獨自吞咽著苦澀的惡果。我不禁在心中感慨: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在看不到的地方,總會有黑暗蔓延。易遙變得麻木,面帶笑容的她,內心已毫無色彩。當最后的陽光——齊鳴也離開她時,她失去了愛,她以瘋狂的方式采取報復,用心挽救逝去的情感,可最終的結果也無非是悲傷逆流而上。
不是處處都有陽光的守護。齊銘是一個十足的陽光男。他出身富裕的家庭,父母和諧美滿,是全校公認的男神,也是易遙背后的守護者。齊銘一直存在對易遙的好感,給予了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大幫助,甚至得知易遙的遭遇,堅定的守護在她身旁。或許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易遙的所作所為,也令其抹去了對她的好感,甚至悄悄離開她的生活,從而導致易遙的瘋狂舉動。如果齊銘愿意永遠守護易瑤,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一切呢?我只能說,不是每時每刻都有陽光的環繞,學會珍惜,才不會有后悔。
抹不去的真愛,抹不去的足跡。顧森西是本文塑造的另一個角色,以不一樣的角度介入了齊銘和易遙的世界。他是小說的陽光空氣,給易遙的壓抑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他只能成為齊銘和易遙愛情的犧牲品。或許他存在一點私心,她希望姐姐顧森湘同齊銘在一起,自己能夠真正獲得易遙。然而事與愿違,他最愛的人和最愛他的人雙雙死去。在番外中,可看出顧森西一直對易遙念念不忘,他不愿相信易遙內心的猙獰和黑暗,縱使再恨再恨她,也無法抹去愛她的真心。
如果顧森湘沒有插入齊銘和易遙的生活呢?如果易遙的父母沒有離異,她依舊擁有美滿的家庭呢?如果齊銘可以一直深愛著守護著易遙呢?如果齊銘可以在最后再見易遙一面呢?如果這一切都沒有開始呢?
可惜!可惜!可惜!沒如果。
一個悲傷的世界,一個悲傷的故事。時間過去了很久,可我的心依舊不能平靜,我無法抗拒自己的內心,我恨悲傷,更愛悲傷。恨它悲劇結尾,愛它完美情節。
愿以此自勉,愿用我的筆勾勒新的世界,愿用我的心去溫暖人生,愿用光明驅散悲傷,快樂相伴永生。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篇5)
很難歸納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關于友情的?愛情的?親情的?似乎什么都不是,又似乎什么都是。應該怎么來形容看完這本書的感覺呢?細密的,壓抑的,黑暗的,悲傷的,可能是這樣的字眼。
記得,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僅僅從《悲傷逆流成河》這個題目,就能想象得到的結局。書上確實有相當的殘酷描寫,讀完這個故事后,從來不缺使人痛心的讀后感,流露出來的色感、鉛灰、暗藍、,墨黑,看起來異常清冷,這樣的結局總會使人悵然若失。
這個世上沒有不傷人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都會在你的靈魂上留下傷痕。以傷痕為代價換得感情的喜悅,以感情的喜悅作為回報的傷痕。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得以尋回自己的真面目,是呀,它一定會換醒我們內心最深處不為人知的感觸。
只是現在我總是會把書翻到最后,一遍一遍的看著他們最后的命運,然后一遍一遍的悲傷,心里有無限地悵然。
也許有一天,你們也會和我一樣把書翻到最后,也會和一樣悵然若失甚至流下眼淚。
但是請相信,這就是我們一直迷戀著的青春,無論輕快的,壓抑的,都是我們最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