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話讀后感
我利用暑期時間又在網絡上看了一遍《格林童話》。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看童話很幼稚,但我這次看卻得到了與以前不同的感受,以前我看這本書,只看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現在再次看本書,我有了深刻的體會:我深深地懂得了做人要善良。
《格林童話》中《灰姑娘》這則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盡管受盡了繼母與姐姐們的欺負與侮辱,但心地依舊善良,最終獲得了幸福。再比如說《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雖然不富裕,可心卻很善,把掙到的錢救濟窮人,結果小天使們為他創造了奇跡,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惡毒的人總會遭到懲罰。《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傷害白雪公主,末了卻為了那顆妒忌心而活活氣死。婦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沒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還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應驗了那句“惡有惡報”。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讀了《格林童話》,我不禁想起了我們曾經讀過的一則故事: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后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那位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后仔細一看,發現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了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起點一直站到終點。下了車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但從起點一直站到終點,中途大可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多么善良的先生啊!
&t;善良”,多么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匯,它與人終生相伴,但愿我們能常追隨它、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依然是《格林童話》,讓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再熟悉一本書了。但每次看《格林童話》這本書,都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似乎插上了兩只翅膀,來到那似仙非仙的童話世界,去享受那可以讓我們幻想的空間。
為什么我們都看過的書我還要再這么寫一篇讀后感出來呢?我想你們應該很久沒看這本書了吧!現在我寫的這篇讀后感,也順便給你們回味一下吧!
我再一次讀完《白雪公主》篇童話,我感覺了到繼母的惡毒,白雪公主的單純。于繼母有一塊魔鏡,而且她的妒嫉心強,因為白雪公主長得比她美,因此,繼母決定將她置于死地。但善良的人還是會有好報,白雪公主遇到了七個小矮人和白馬王子,一次又一次的解救了她。最終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惡毒的繼母卻死了。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我們雖然看了很多遍,但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我們一定要做個善良的人,做壞事的人會有報應的!
看,如此平凡的一個故事,卻有著不平凡的道。我從中體會到的感受不知一點點,如果一邊看故事一邊試著想象其中的情節,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格林童話》里面的每一篇童話,不僅有著豐富的語句可以讓我們大膽的想象,還有鮮活般的人物,這更使童話增添了不少色彩。美麗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甚至還有可怕的魔鬼,這些童話中的角色在現實中也是我們常討論的話題。格林兄弟用的一種特殊的方法——寫童話,教我們分辨人世間的善與惡,美與丑。當然,每一篇童話都有它一定的道。這也讓我們從看故事的樂趣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重新抹去《格林童話》被裹住的灰塵吧!不要覺得它幼稚,打開它,去感受美麗而又可愛的世界吧,它將會給你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感受!
你說我為什么喜歡《格林童話》呢?那是因為《格林童話》是有很多生動的寓言故事而組成的,并且每則寓言故事里面都有很深厚寓意,很是教育人提醒人,每當我看完一篇寓言小故事時,都會終結一下,給我們表達了什么,如果你問我哪個故事最吸引我,要我說最吸引我的是《小偷和他的母親》,為什么是這個故事呢?
小伙伴們仔細往下看,聽我慢慢的向你們道來。從前有一個孩子,因為從小死了父親,所以他的母親很疼愛他,甚至溺愛。有一天孩子看見一同學有一個好看的寫字板,他也想要,于是放學的時候他把寫字板偷了回家,他回到家告訴了母親,母親知道后非但沒打他反而說:“孩子你真棒!干得好,這塊寫字板就是你的了。”他漸漸地膽子越來越大了,又一次他看見鄰居家晾曬的衣服很好看,于是他就偷了一件給母親穿,母親非常高興的鼓勵他下次多拿幾件,日子長了孩子越來越大膽了,有一次他鉆進了金庫,結果被抓住了,判了死刑,他被押送到刑場,母親來了,兒子說要和母親說幾句話,結果兒子一下把他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疼得大叫,嘴里罵罵咧咧的,兒子說:“如果你第一次發現我的偷盜行為就及時的制止我,我不會落到今天的局面。
我在格林童話王國游了這么久,我學到了勇敢、友善、智慧和誠信。《格林童話》讓我們看到了一片奇妙的想象天空,這是一個純凈的綠色世界。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不可以貪心,如果貪心的話,你就會變成了一個很貪的人。凡是靠別人過日子的,最后,不利的還是自己。以后,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做一個靠自己的本領好好生活的人!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有了錯誤要及時糾正否則會釀成更大的錯。做人要心地善良,會有好報,要是心狠手辣就會得到一定的報應。還有,我們做事一定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暑假我讀了《格林童話》。這本書是雅可比。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合寫的。
他們寫作的特征有三點。第一,格林童話充滿了浪漫的想象。譬如,月亮可以一小塊一小塊地被減下來;一睡就是一百年;胖仆人能一口將大海的水喝干。第二,這部分童話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溫馨。于格林兄弟早年喪父,年輕人喪母,兄弟兩人相依為命,一同經受了人世間的憂患困苦,因而愈加了解人間的溫情。最后,也是格林童話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贊美勇敢、機智的人物,體現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宣揚善良勢必戰勝邪惡的主題。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白雪公主》,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很長時間以前的一位王后,在漂亮迷人的冬季生下一位漂亮的女兒,起名字“白雪公主”。但不久王后便過世,國王取了一位漂亮的女性,非常驕傲,專會妒忌人家,她不喜歡旁人說比她好看的女性。她有一面魔鏡,她常常問哪個是全國最好看的的女性,鏡子一直說她。但有一天,鏡子卻說白雪公主比她漂亮一千倍,因此,她愈加討厭我們的女兒,就讓獵人把她帶到森林里殺了,還要拿肺和肝來證明,但獵人同情她,把她給放走了,拿小鹿的肺和肝卻冒充,王后上當了。白雪公主在森林中認識了七個小矮人,但不久后王后知曉她還活著,便挖空心思地陷害她,最后王后勝利了,她非常認可。但不久之后,一位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并舉行了結婚典禮,王后她去世了。
讀了這篇童話使我知曉了一個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家不可以用不正當的方法去攻擊、陷害其他人,要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最近,我和孩子們一起看《格林童話》一書,有些大人會認為童話很幼稚,純屬虛構,但我覺得童話里面也有道存在。以前我看它的時候只是簡單粗略地看看,但現在再看這本書的時候有了深刻的體會,做人要善良,有愛心。
善,這個字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它是一種傳統美德,是心靈美的一種體現。我們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這種情景,比如在公交車上人們主動讓座給年紀大的老人或者孕婦;在街頭上,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把兜里的錢投進乞丐的碗里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善的一種表現。
善良的人終究會有好的結果,《格林童話》里的灰姑娘盡管受盡了繼母和姐姐的欺負,但她依舊心地善良,最終獲得了幸福。再比如說《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雖然不富裕,可他卻又一顆善良的心,他把賺到的錢救濟給窮人,結果小天使們為他創造了奇跡,讓他的生意做得越來越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惡毒的人終究會得到懲罰。《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一個例子。她千方百計,不擇手段的要害白雪公主,到了結果卻為了她那顆嫉妒的心而活活氣死。眾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沒有吃到山羊,而且還搭上了性命,正是應了那句“惡有惡報”。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一顆善良的心,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失去了人性。
《格林童話》讓我更深的了解人性,了解人的真善美,同時也了解人丑陋的一面。愿所有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樣世界會變得更加的美好,世界才會成為人類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