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篇1】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為里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為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后來斷絕了聯系。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后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伙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于找到了母親。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知道了“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
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篇2】
讀了《愛的教育》我懂得了老師的愛、家長的愛、朋友的愛、普通人的愛……每一種愛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卻感人至深。
《愛的教育》它是一本日記體小說這本小說中的主角是安利柯,他是一名剛剛升上四年級的意大利小男孩。小說從安利柯10月份到第二年7月份放假,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整整100個小故事。除了安利柯自己的故事,還有“每月故事”,每一篇都能讓人得到很大的啟發。
其中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名叫《六千里尋母》。講述馬可家負債累累,他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的時候,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他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舒服之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馬可和父親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收不到媽媽的回信,家里更冷清了,一家人整天以淚洗面,他想媽媽想得快瘋了。
終于,13歲的馬可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他的堅強使父親相信他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一切,馬可開始了千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久,憑借他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下,馬可終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的出現使媽媽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和媽媽終于重逢了!
讀了這些故事,可以讓孩子們認識到,一個人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學會去愛,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
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篇3】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暑假里,同學借給一本文學名著———《愛的教育》,我一拿到書,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而且越看越有滋味!
這本書真不愧是一部令世界億萬讀者感動的偉大作品,它采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中有正直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洛西、堅韌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來可西———他們帶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和美好的回憶。當然,還有慈愛的父母、受人尊敬的老師,他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還教會他寬容和理解。
這本書中的細節描寫也十分精彩和細致。例如:“有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發的克羅西,就是那個一個胳膊已經殘廢,母親賣野菜的孩子。”在這個情節中,克羅西的外貌、家境等都生動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人讀著讀著,不由得開始對這個一只胳膊已經殘廢、家境也不怎么好的克羅西產生了深深的同情。書中的一個個故事讓我們一次次的感動。
在生活中,我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沮喪不已。有一次,我數學考試沒有考好,這都是粗心帶來的,明明在計算本上的式子列的是正確的,寫在考卷上卻寫錯了。我的同桌安慰我說:“這次沒有考好,下次爭取就行了。”我望了望她,感激地點了點頭。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還是不能平靜,非常沮喪。這時,我想起了《愛的教育》里的故事,心情變得豁然開朗。
讀了這本書,我感悟到:經典不畏時間檢驗的,雖然已歷經了一百多年的光陰,但《愛的教育》卻依然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引導我們感受到了心靈的芬芳、愛的力量!
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讓我被愛感動的書——《愛的教育》。我感謝這本書,因為它教會了我怎樣表達愛。
這本書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亞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時間寫的。它主要以一位四年級男孩安利柯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故事,如:“懂事的潑來可西”、“有媽媽真好”、“送別女老師”、“分別前的日記”等。但最感人的還是“懂事的潑來可西”,這篇日記講的是鐵匠的兒子潑來可西,每天回家都要飽受酒醉回家的父親的虐。第二天來上學時臉上總是帶著青痕或紫痕,有時臉孔腫著,眼睛紅紅的。雖然如此,他從不說父親打他。潑來可西常餓著肚子到學校,卡羅納經常給他一點兒面包,一年級時教過他的女老師也常給他水果吃,可他從不說“父親不給食物”。這是一位多么懂事、催人淚下的好孩子啊!雖然他的父親只管自己喝酒,像對待豬狗一樣虐他,他卻用功學習,還維護著父親的名譽,他真是一個有孝心、有寬容心又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潑來可西的所作所為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心靈的許多污漬。不是嗎?在學校里,別說同學打罵我,就是對我一個不友好的眼神,我都耿耿于懷,要對他還擊。在家里,爸爸媽媽給了我那么多的愛,可我覺得這都是他們的責任,沒有可感激的。如果我的父親,也像潑來可西的父親那樣,我會把他拋得遠遠的。唉,和書本中的一個個小主人公比,我是多么自私,多么渺小啊!
這本《愛的教育》就像是一把愛的鑰匙,亞米契斯將它獻給我們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和我們的父母,愿我們能打開愛的心靡,愉快地成長,與愛相伴。再次感謝亞米契斯,感謝《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小學讀書筆記【篇5】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的詩人埃.德亞米契斯寫的,作者通過多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安利柯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大雪的一天,在雪地里發生了一件可憐的故事,剛一出門,孩子們就把凍的像石頭一樣的硬雪球,相互投擲,有一個年過花甲的老爺爺正巧路過,帽子被打掉了,人也搖搖晃晃地,老人用雙手遮著臉,一個少年在旁邊喊著:“救人啊,救人啊!”原來雪球打傷了老爺爺的眼睛,小孩子被嚇得四處逃散,卡洛悲被嚇得臉色蒼白,有個路人說:“是誰打傷的?”卡隆走到卡洛悲面前說:“卡洛悲,快去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卡洛悲說。老人被送去了醫院,卡洛悲和卡隆也跟去了,剛到病房門口,卡洛悲跑到老人跟前抱住老人的大腿跟老人道歉,老人被感動了,卡洛悲還是慚愧,就把幾個月收集的郵票全送給了老人,老人和卡洛悲玩得很開心。
我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想起了還有一首歌叫《愛的奉獻》,歌詞很感人,歌詞又讓我象棋了汶川發生的地震。全國人民為汶川同胞捐錢,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捐款活動,我們學校同學們有捐了5元、10元、20元......捐款的同學們表現的很主動,都把自己的零花錢捐出來。人民為同胞們表示哀悼,學校也舉行了哀悼會,在電視上,看到汶川變成了廢墟,解放軍叔叔在廢墟中救人,學生們在路邊為解放軍叔叔送水,人民為災區送日用品和事物。看到這,我以淚流滿面。
愛無處不在,愛像一條鏈子,永遠不會斷開,愛是偉大的,愛是無私的,每個人都有愛,真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