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影響力讀后感
《影響力》這本書是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作者重點圍繞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會相信素不相識的人甚至是騙子,接受他們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閱讀影響力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影響力讀后感(精選篇1)
本來以為讀這些理論的著作會有點枯燥,但是隨著深入閱讀,我被書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這些例子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從這本書中,我覺得自己有以下收獲:
1、讓我避免今后再上一些小商小販,傳銷者的當,學到了一些對付他們的技巧。
書中銷售商、募捐者的一個個技巧真是令我瞠目結舌,眼界大開。從這些案例中忽然發現自己是一個很容易上當的人。例如,每次買衣服,總是大包小包的回來。主要原因就是經受不住商家諸如這件衣服很合身之類的勸說;或者在買了外套以后被要求再搭配一件毛衣。想想貴很多的外套都買了,也就不在乎多買一件毛衣了。這些例子在書中的第一章——影響力的武器中就可以找到。我們不必動腦筋去權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難的決定。讀了這本書以后,不敢說以后再也不會上當了。但我想一定程度上能讓自己更理性的消費,每次消費之前能讓自己更好的思考。
2、學到了增進與同事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
與同事的相處與溝通方面,我覺得書中的第二章——互惠對我的啟發比較大。
事實上,我發現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已經在用這種與人相處的技巧了。比如,辦公室中的同事經常會互相幫忙。在對那個同事建立起好感的同時,當他真有什么事情請你幫忙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了。書中有很多技巧都能幫助自己與學生更好的溝通。其中最有用的,我覺得還是和學生保持一致。例如要批評孩子之前,先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的……你現在一定也很難過、后悔……,然后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在于孩子交談之前,也可以和傳銷人員一樣,先問上一句:你今天感覺好嗎?高興嗎?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感。這些技巧似乎跟暑假教師培訓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3、一定程度上學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邊讀邊想后感該從哪個角度入手,總是想把書中的內容與教育聯系起來,但似乎總也聯系不上。但最后,還是從書中找到了一些與教育沾邊的片斷。例如在第三章——承諾和一致中,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四年級的小男孩不玩一個很誘人的玩具。他發現,要讓一個小男孩暫時順從是很容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威脅孩子們說,只要玩這個玩具的孩子被抓住,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如果弗雷德曼在的時候,沒有一個小孩子敢去玩。但6個星期之后,當他不在的時候,他的威脅就失去了效果。第二次試驗,他只是對孩子說當他暫時離開房間時不要玩這個玩具,因為玩這個玩具是不對的,并沒有威脅孩子。6個星期之后,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玩這個玩具。當然,我對這個結果并不是很相信,第二次試驗中,弗雷德曼這么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居然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贊同的,去威脅孩子,只能得到暫時的順從,最后效果肯定是不佳的,特別是當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書中還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樣對我又啟示。例如進行行為規范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利用社會認同感的原理,給孩子看一些同類孩子正確的行為規范的錄像,而不是純粹文本的說要怎么做,或者背行為規范。
總之,讀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多看看這些教育類的著作,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閱讀影響力讀后感(精選篇2)
雖然人們普遍承認長得好看的人在社會交往中占有優勢,對這種優勢到底達到了何種程度,碰到漂亮的人,我們似乎同樣會報之以“按一下就播放”的反應,而且同樣是不假思索地自然作出來的。這種反應就屬于“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一個正面特征就能主導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現有證據清楚地表明了,大多數時候外表魅力就是這樣的一個特征。
也是因為如此,我們會自動給長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點,比如有才華、善良、誠實和聰明等。而且我們在作出這些判斷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外表魅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好看就等于好”這種無意識假設造成的部分后果把我嚇了一跳。
招聘的時候也存在類似的效應。一項研究模擬了招聘面試,發現應聘者能否獲得聘用,打扮是否得體要比工作資歷占的比重更大——只不過面試官承認外表確實對他們的選擇有小小的影響。
利用影響力里面喜好原理,就可以解釋通為什么外表長的好看、打扮得體、有親和力、并且看上去給人感覺上就很善良可靠的人做銷售可以做的更好,而且占絕大多數!
閱讀影響力讀后感(精選篇3)
《影響力》是一本很系統、很有深度的專業書籍,可以說是說服力方面的權威。但它不像其他學術著作那樣乏味、生硬,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是人人都可以讀懂的。閱讀前,我對它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但當我開始閱讀時,我發現它有強大的磁力,讓我無法停止去閱讀它。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書對我有這么大吸引力。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非常好,收獲挺大;雖然我只是學生,從未從事過營銷的工作。因為它不是一本鼓吹利用心理學不擇手段的獵食指南,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揭穿那些不擇手段的“魔術”,確保我們可以在不降低道德水準的前提下更好的保護自己。所以,與其說它是為營銷人員而寫,不如說它是為所有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要和協調、購買打交道)而寫。
本書建立在豐厚的理論基礎之上,針對每一個原理逐層剖析,講解透徹,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舉例適當,幫助理解又加深印象。這位心理學大師將容易使人產生無意識反應的力量歸納成6種,在告訴我們這6種力量如何產生作用的同時,還教授我們如何在這6種力量面前保護自己。
互惠——一些培訓機構來學校做“演講”不僅免費,而且有時還有小禮品送;做調查前經常承諾會送出一些小禮品。
承諾和一致——推銷人員總會讓你先同意他的產品某一方面的優勢。
社會認同——為什么培訓機構總是不遺余力地宣傳它們最有知名度的學員。
喜好——為什么“總要”學員介紹自己的朋友參加他們的培訓。
權威——讓我知道,為什么每一次講座開始前都要有人隆重地介紹主講者,而且介紹者是主辦方在場的最高領導人。
短缺——打造其他人不具備的能力往往成為競爭的關鍵。
其實,影響力是不處不在。
閱讀影響力讀后感(精選篇4)
在經過希爾安的各位同事的投票下選擇出了本期圖書會的閱讀書籍——影響力,在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品讀后,發現書籍很有趣,因為坦白說我是一個容易上當的家伙,甚至我自己都覺得吃驚,明明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為何還是會自覺的去順從別人的意愿呢?
剛剛聽到書的名字“影響力”我就開始好奇“影響力”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樣的武器足夠強大到讓人順從并且使之發揮出如此強大的力量呢。
其中影響力的招式一共有六招分別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在本書中用別開生面的故事講述了很多社會實驗心理學的研究,甚至這些研究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壓根就沒有在意。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這六招運用的游刃有余的話,對我們日常銷售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前言中講到了一個自動反應的模式,也是一個總所周知的原則—我們在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要是能給出一個理由,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成功的概率會更大。咋一看請求的關鍵區別在于哪里呢,一個“因為”可能在請求里面沒有真正的原因,但是呢也沒有什么信息能說明“因為”表述的請求是不合理的。所以也就會順從你的想法。
給予,索取,再索取—道理很簡單,在中國是一個情感社會,所以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情感賬戶,但是呢這個情感賬戶需要預先存入,而不是預先索取,在銷售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們的一些請求可能會被拒絕,但是如果我們再后退一步對別人進行贊美后再提出一些互惠互利的請求,可能他們的內心會有內疚感,而作為互惠可能會同意你的第二個請求,所以這也是商家常用的免費試用的套路。
承諾和一致咋一看有點令人不解,它其實很簡單,并且深深的扎根在我們心里,無聲無息的指引著我們的行動,其實很簡單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做出了選擇,或采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會碰到內心和外部的壓力,并且會迫使我們按照承諾那樣去做,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就會想法設法的去完成自己的承諾去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社會認同:在一些實驗結果中清晰的顯示了社會認同原理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會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怎么做才合適,尤其是在我們覺得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時候,這一招表述出來的是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都能從相似的社會中找到一個相似于自己的影子,并且加以模仿。
喜好:喜好由好幾個方面組成,外表,相似性,恭維等人們總是在選擇一樣商品時加入自己喜好的元素比如選擇商品時會選擇觀察商品的代言人,這是一種關聯也是一種吸引人眼球的方法,這也是很多廣告宣傳的手法,選擇明星,選擇模特的原因,通過喜好來刺激消費者消費的欲望。
權威:維吉爾的一句名言:跟著權威走。人們在日常的決策中便是如此那就是權威,對于權威的絕對順從,“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甚至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人具有某項權威的象征,如穿了權威的衣服,有張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們就會對其畢恭畢敬。這一點在中國的電視購物中可謂是路試不爽,很多的產品就是因為”偽權威者”像模像樣的忽悠下讓消費者做出決策做出了不理性的消費。
稀缺:無論在何時何地稀缺都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影響力讀后感(精選篇5)
影響力的幾個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總是無形地被影響也影響著他人,也許我們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但是它們都大量地被實踐運用著。
凡事皆有兩面性,書中關于影響力的幾個武器也一樣: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學習如何影響控制他人以利于自我,那影響力就變成了厚黑學,我們可以套路別人一次兩次甚至三次,但久了總有失靈甚至反噬的時候。要知道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如果我們是為了學習提升自我,學會更加理性地思考并嘗試改善一段關系,那這些影響力武器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自己當作聰明人而把其他人都當作傻瓜,以為耍一些小聰明、小手段就能安身立命,到頭來反而聰明反被聰明誤。沒有大智慧不耍小聰明,始終覺得人與人之間難能可貴的是真誠坦蕩,我們真的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解決他人的痛點問題自然能夠互惠互利。
偉大的企業也好各行各業的翹楚也好,之所以能夠優秀而富有影響力和感染力是因為他們都努力打造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他們無可替代的秘訣,如果沒有實力和能力再多的技巧也只是曇花一現。個人所理解的影響力是內在魅力自然而然地散發,不是刻意為之。一個層次的問題通過同一層次是解決不了的必須通過另一層次才能解決,所以當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躍遷之后之前所面臨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我們的影響力自然也會隨著個人躍遷而增強。對于容易受外界影響,個人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自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平時能夠做到獨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那么在外面對各種營銷手段也不容易被套路,而且會跟作者一樣能夠“吃一塹,長一智”掉的坑都成為學習成長的墊腳石最后還出了書,這也是一種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