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1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回蕩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于為國奉獻的黃伯云、為人們健康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跡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跡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最佳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著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著,回蕩著......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峰。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盡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2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扎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么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贊譽。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3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衛武漢人民”——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癥,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癥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癥,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他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后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么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業的白衣戰士,勇做逆行者,沖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筑起一道道安全的城墻。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里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里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4
我坐在電視機前靜靜地看完《感動中國》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
讓我最感動的是張桂梅校長。她是一名敬業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系群眾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沒有選擇到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貧。她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建立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華坪中學的建立,讓貧困山區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從而改變三代人的命運。每天的“小喇叭”讓學生們很安心。身為校長的張桂梅將學校的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女兒。被疾病的痛苦纏身的她依靠對講臺的熱愛堅持下去。她用“命”守護著華坪中學和她的女孩們。她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躲避,推脫敷衍塞責。我們應該不繞彎,不敷衍。用實踐來克服困難,不向困難低頭!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5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不管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的偉人,還是純樸的百姓把播下愛的種子變成了接力賽,從黑土地灑向人間,讓人間感受到了溫暖。那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的美德,而這些溫暖又讓我們的國家得以從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間,而得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有希望。
當我們從呱呱墜地,就有了父母無畏的關愛,而極少數的嬰兒卻遭到丟棄。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棄嬰,無論那些棄嬰的健康狀態,還是殘疾程度,都義無反顧的做出了艱苦的抉擇:收留他們。就是高淑珍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殘疾人士,在家里人沒有飯飽的情況下也不讓那些殘疾孩子們的肚子受的半點委屈,她為的就是讓那些有殘疾孩子能夠為自己掙得養家糊口的錢去,她已經不在乎自己的餓,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不僅僅是她自己孩子的媽媽,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媽媽,她是可敬的!
看著《感動中國》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無一不扣動作我們的心弦,充盈作我們的雙眼。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6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的內心非常感動,多次流下了淚水。讓我最感動的是胡佩蘭醫生,她的醫德和敬業精神讓每個人都敬佩,她說過:藥物以有效為準,只要藥效好,什么便宜開什么藥,讓所有人都看得起病,他還說過:但醫生不能想發財,想發財當不了好醫生。
我敬愛的叔叔也是一個醫生,外科醫生。從叔叔身上,我也看到了胡佩蘭醫生的影子,叔叔經常為了給病人動手術,經常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忍著饑餓。下了手術臺后腰酸腿痛,只要一有病人,他還是很認真的看病,為了照顧病人,經常一整夜沒合眼。我有一次到醫院看叔叔,發現他坐在科室的椅子上睡著了!看他這么累,我都不忍心叫他.
胡醫生和我叔叔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熱愛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盡最大能力幫助別人.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7
每年的春節過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后教師張玉滾。
張玉滾師范畢業后,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布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里孩子們的希望啊!
由于常年操勞,八零后的他臉上布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后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8
站在料峭春寒中,我們回首過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余溫暖良多、觸動良多;帶著美好的愿景展望未來,道德向善的力量讓我們懷揣著更多自信、更多憧憬。
這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們團結一心,先后戰勝了“非典”、“汶川地震”,沉著應對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海嘯,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量的逐年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這十年,又是中國精神文明發展更加給力的十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牢固。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出發,評判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應當承認: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在總體上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同向的。
《感動中國》正是對這十年道德建設的有力見證。從十年前的那個春天開始,鄭培民、張榮鎖、王選,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百萬三峽移民,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卻須尊敬的人們走入了千家萬戶的視野:十年里,我們結識了堅守正義和良知的弱小女子劉姝威,我們銘記了掃惡打黑、除暴安良的錚錚女杰任長霞;十年里,從科學巨擘錢學森,到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再到收養多民族孤兒的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那些閃光燈下的溫情淚花,那些攝像頭前的樸實無華,讓整個中國為之動容,讓所有世人為之敬仰,更是喚醒和振奮了全民族的精神自覺與道德自律。
正因如此,我們說,《感動中國》最大的社會意義在于“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最大的道德指引在于“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畢竟,明晰是非才有革故鼎新,辨別善惡才會激濁揚清。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感動中國》的公益理想,是《感動中國》的現實追求,更是其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并收獲觀眾首肯的“根”與“源”。
十年之末說十年,成績固然來之不易,責任依舊不可忘卻。我們的社會時有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道德困境、尷尬、乃至彷徨:面對那些倒地的老人,有人有過遲疑;面對車輪下的小悅悅,有人有過迷惘。看來,十年之后的《感動中國》仍然會肩負更多的良善期待。
感動者,感而動之。《感動中國》節目的社會價值并不止于感動,心靈的震撼最終還要付諸實踐,而道德良善的人文關懷還需你我共同行動。上善若水,我們今天的紀念更加強調中華傳統價值觀與時代精神的有機融合。厚德載物,我們今天的聚焦更加懂得道德的行動力不僅要靠自省與慎獨,還要依賴社會的約束與促動。也只有輿論、制度、法律來共同構筑向上的合力,我們才會信心滿滿地期盼一季又一季感動中國的中國故事!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9
我與家長一起認真觀看了《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后,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筆耕寫下不朽名篇獲諾貝爾獎;有的人因前往災區為孩子運送捐資喪失生命;有的人身殘志堅,即便沒有健全人的身體,依然頑強的佇立在我們眼前,宣誓著他的存在,他的成功!在2013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很多,有林俊德;有陳斌強;有何玥,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動人以行不以言——陳家順。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為鄉親臥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他心系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為農民工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努力地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尤其是涉及到農民工利益的農民工與用工方的糾紛,是如此的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勇于維權,肩負著身上的責任,從不放棄,從不退縮!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美麗的閃光燈遮不去他們奪目的光芒,他們不是巨星,不是領袖,但他們如寶石般璀璨的心靈會永遠照耀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精神上的支持與榜樣,成為我們心中又一個偉大的巔峰!他們不是生來美麗的玫瑰,他們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獻的五月蘭,素雅的外表無法抹去他們的內心閃耀,他們將會永遠成為我們精神的橋梁!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范文篇10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一朵朵淚花在我的臉頰上綻放了。
最讓我感動的人是劉盛蘭爺爺,他并不富裕,可他每年都捐助貧困的兒童。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在城里的棲身之地,他回到了偏僻的家鄉,開始了艱苦的生活。他每天都要去回收廢舊瓶子來賣錢,甚至別人不要了的爛菜葉,他回去煮煮也是一天的飯菜,即使他生活這么困難,他也堅持每年捐助貧困兒童。這20年來,他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吃過一頓好飯,但他卻捐助了十多萬給貧困兒童,他無怨無悔。
看到這兒,我的淚水不禁從眼角流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