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淪觀后感1000字
沉淪觀后感1000字篇1
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就寫到“他近來覺得孤冷得可憐?!笔拐≌f透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奠定了一種悲的基調(diào)。小說以第三人稱敘述,主人公“他”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作為一個留日中國學生的代表。透過他的經(jīng)歷和思想感情使我們生動的看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留日華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對祖國的失望的情感。他是一個支那人,自始至終都有這樣的自卑陰影籠罩在他身上。正是這樣長期的壓抑造成他性格的憂郁,心理的變態(tài)。一方面,他希望他的同學來對他講一些閑話,但同時,他又認為他們是仇敵,這樣一種充滿矛盾、掙扎的心理。日本人對支那的仇視、欺侮終使他發(fā)出感慨:“中國呀中國,你怎么不富強起來,我不能在隱忍過去了?!睆娏业谋磉_了希望祖國富強起來的感情和對祖國現(xiàn)狀的不滿和失望。
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虛幻的,聊以自慰。每被別人欺侮時,總把自家家兄拿出來作比,且把兄長待他刻薄的事細細回想,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仿佛內(nèi)心就能獲得一種安慰,舒暢起來?!八X得悲苦的中間,也有無窮的甘味?!边@不禁讓人想起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而造成這種變態(tài)心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祖國積弱的現(xiàn)狀,使他遭受歧視,同時它自身的自卑和憂郁也導致了心理的殘疾。而他也需要在不相容、仇恨中來減輕自卑,從中緩解苦悶。
而小說中作者對于性的描寫也顯得大膽而開放。在日本女生面前的羞赧,在被窩里的邪念,看到“伊扶”的,到最后去妓院,是一種沉淪?!拔乙呀?jīng)變了一個最下等的人了。”他早年在中國接受傳統(tǒng)文化及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對性帶有罪惡感,然而同時,性欲是天性。他在二者之間掙扎。作者在此處抨擊了封建的禮制對人性的扼殺,向封建發(fā)出挑戰(zhàn)。
而他對于自然有著近乎變態(tài)的迷戀,與世隔絕,與他人決不相容。更加導致他的敏感,也就愈加加深了他的仇恨。對身處異鄉(xiāng)的他,個人的苦悶感和寂寞感代表了當時一群留日知識分子的心理,然而這之中又夾雜了他們想要沖破苦悶、擺脫寂寞的抗爭以及對人生的思考。然而這些青年又有著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
總 的來說,通過主人公在留日的經(jīng)歷,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近乎心靈獨白式的寫法把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活生生完全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使我們看到人物內(nèi)心的冷寂、灰暗、憂郁。沉淪表現(xiàn)了一種對社會的黑暗的控訴。然而“沉淪”并非只是沉淪,更多的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人性的覺醒和掙扎。
沉淪觀后感1000字篇2
在很久以前就聽說 《沉淪》這部作品了,但不知道是出自哪家,而且對這“沉淪”二字充滿了迷惑和不解,也許是好奇吧,想知道這部書到底告訴我們什么故事。
讀了《沉淪》和對郁達夫個人生平的了解,我知道了這里面有很大的個人經(jīng)歷自序的成分。感覺到里面的語言風格是凄涼的、悲苦的、感傷的,而且隨處可見。我知道有很多人對郁達夫先生的評價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好的,低劣的。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在心中翻騰,這感覺卻是最起碼的深沉和嚴肅。我想說一個人只有在心情和作者在寫作品時的心情相似的時候,才會引起共鳴。
提到郁達夫就不能不說他的小說,而在他的小說中又不能不提到《沉淪》,提到《沉淪》呢,又不能不說《沉淪》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苦悶,性壓抑,以及故事里主人公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憂郁證和精神衰弱癥。還有這些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以往的中國向來是談性色變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現(xiàn)象似乎稍有好轉(zhuǎn)。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劃到那一面去了,而這中間的尺度又似乎只有“大家”才能嫻熟的把握。普通的作家似乎是望塵莫及的。
但因為郁先生所處的時代便賦予了他的作品的新的生命和內(nèi)涵。畢竟那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時代中的一個時期。就《沉淪》中的“我”而言,性苦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身處異國而同時遭受著日本人的凌辱,被人看不起。其次,是因為對真摯愛情的追求的愿望始終得不到滿足。由于文中的“我”是沒有朋友的,沒有親人的,沒有戀人的。所以就談不上什么友情、親情、愛情了。所以“我”變得憂郁、孤獨、深沉。
“我”在文中第一次犯下了罪惡的時候,是無意識的,然而第二次、第二次······卻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犯下的。而在這過程中“我”是無法自控的,可以說是無法自拔的?!拔摇敝栽谖闹谐鹨曇磺校X得身邊的人都是看不起自己的,是自己的敵人,而自己雖然是自卑的但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又有些瞧不起周圍的人,也就是說這種極度的自卑當中有一點點自戀的成分。
文中多次提到“祖國啊,你何時才能富強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文有一定的愛國主義色彩。我不知道到底是由性苦悶導致的憂郁和精神衰弱,還是因為自卑和憂郁導致的性苦悶。或許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我不得而知。
文中的心理描寫可以說是非凡的,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我”的心理矛盾的斗爭是多么的激烈,一種向善的焦躁與貪惡的苦悶之間緊張的內(nèi)心沖突,時而沖動但尚思克制,但最后終究得到解脫達到更高的境界,使靈魂得到一次次的凈化和升華。但文中的自我暴露和剖析是驚人的,是坦誠的?!拔摇痹谖闹械男袨槭瞧娈惖?,是被大家所接受不了的,這其實是他對周圍人和環(huán)境以及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反抗和深沉的的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