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春晚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寫作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各種影視作品。寫好800字春晚觀后感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800字春晚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1
春晚,可以看出哈文試圖“去中老年化”、“去莊重感”的巨大決心和努力,蔡明“我勒個去”的賣萌和吐槽、大量“基腐”橋段的設置、諸多選秀明星的啟用,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頗為貼合,無怪乎在微博上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響應”。尤其蔡明的“吐槽”多達數十處,并且幾乎全部采用流行詞匯,儼然一位“腹黑大媽”,全面顛覆了“馬大姐”的光輝形象,這無疑會并已討好大批年輕觀眾。
此外,民族歌舞減少,主持人不再抒情,賀電繼續不見蹤影,春晚變得更加親民。再加上幾個語言類節目都或多或少地打擦邊球走下三路,春晚在自己的尺度限度內,實現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語態和姿態的雙重顛覆,令人驚詫。
部分地,哈文以新鮮替換了陳腐,以趣味消解了韻味,以鬧劇沖淡了正劇。春晚,似乎一夜間從中年大叔化身靚麗少女,雖然這轉型有點過于生硬,令人略有不適。可以肯定,春晚“轉身”與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崛起密切相關,本屆春晚總導演哈文本人便是微博的活躍用戶,網友的大部分意見都可直接或間接獲悉。微博所代表的獨立、草根、自由精神,已給予“老大哥”春晚以深刻啟示:智慧常在民間,觀眾不好糊弄。可以感覺到,本屆春晚的信息公開程度之高應為歷屆之最,節目單早早放出,春晚官方微博也持續“權威發布”。本質上,這是主流官方對大眾的一次傾聽,尺度有所開放,也顯示出春晚尋求自我變革的急切心理。t
但姿態僅代表意志,與內容質量無涉,本屆春晚雖竭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面,內容方面仍存在不足:第一,“鬧劇式”小品仍需要“反三俗”。今年春晚至少有三個小品以挖苦人的長相為樂,這顯然是幽默技藝的最低一層。第二,沒有絕對亮點的經典節目,缺乏原創能力。自我顛覆,新則新矣,鬧則鬧矣,但個性不足,讓人記住的不多,包括郭德綱的節目略顯冗長拖沓,效果一般。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2
在除夕的晚上,我觀看了每年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這個節目,讓我感受深切。
這次讓我感受最深的,不是臺上演員的精彩表演,也不是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更不是主持的幽默和風趣,而是那美輪美奐,變化多端,五彩繽紛的舞臺大屏幕。
當我看到那大屏幕一會兒變成美麗的花海,一會兒又變成茂盛的森林,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又雨簾低垂,多姿多彩的變換讓人震撼,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些幕后的工作者。他們雖然不能和億萬觀眾見面,但是如果沒有他們在后臺工作,沒有他們在后臺默默無聞為節目服務,能有這么美輪美奐的舞臺嗎?能有這么精彩的晚會嗎?雖然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他們所做的事是多么偉大啊!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他們這種默默無聞的品質嗎?
想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是啊,當我們走在寬敞又干凈的街道上時,我們是否會想到那些每天辛辛苦苦打掃街道的清潔工呢?如果沒有他們,會有這么干凈的道路嗎?當我們全家歡聚時,你是否會想到那些守衛邊疆的戰士呢?他們為了我們的平安和幸福,日日夜夜,頂風冒雪地守衛邊疆。沒有他們,能有我們安靜祥和的幸福生活嗎?當我們走在公園里,欣賞著那五彩繽紛的花草和茂盛的樹木時,我們是否想到過那些園林工人?他們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都在不停的工作著。沒有他們,我們還能看到這公園美景嗎?是的,沒有他們,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他們都很平凡,但是他們又很偉大,因為我們的生活不能少了他們,不能沒有這些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平凡人!我們的生活需要他們,他們的精神和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繼續發揚光大!
看完“春節聯歡晚會”后,我想,我以后也要做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我也要默默無聞地為大眾服務,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3
今年和往年一樣,一邊包餃子一邊和家人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晚會讓人感覺特別溫馨,總體感覺在宣揚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孝道。從劉德華演唱的《回家的路》開始,當華哥說到唱完這首歌就回家陪家人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車站奇遇》也反映了一些空巢老人到春節的時候盼著和兒女一起過節的急迫心情,老潘扮演的空巢老人為了兒子能回家自己能親自去接兒子,自己大年三十在路上練車,雖然觀眾報以會意的笑聲,但這笑聲多少讓人感覺特別的心酸。所以做兒女的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不要傷了老人的心。
莫文蔚的《當你老了》,好像是一首英文歌翻譯過來的,歌手滿含深情的演唱讓我情不自禁的有想哭的沖動,歌手演唱完這首歌后,主持人董卿介紹了一位朱大哥伺候他的植物人媽媽31年不離不棄終于感化了這位母親,母親終于能站起來。當董卿問到朱大哥愿望的時候,這位老大哥的回答讓感慨萬分,他說他希望他媽媽能在活三十年,他每天都能拉著他媽媽手一起遛彎。這時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接著劉和剛的一首《拉住媽媽手》把晚會推上了。
是呀,就像主人董卿說的那樣,媽媽在我們小的時候拉住我們的手保護著我們,那雙手是那么的堅強有力,但是再有力的手也有老的時候,也有布滿皺紋沒有力氣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拉住他們的手讓他們安度晚年呢?
我婆婆都八十多歲了,前一階段不小心跌傷了躺在床上不能起來,老公要求今年要在家多過幾天陪陪他的老媽媽,我欣然同意,我把婆婆的衣物,床單被罩全都重新洗了,但是伺候婆婆大小便我還是我的一個過不去的坎,還是讓老公去做。所以這位朱大哥31年如一日的伺候他的老媽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位老大哥真的讓我刮目相看,這時才能真的體現一個人的道德情操。
“家中有老是個寶”,我們應該“拉住媽媽的手”,讓我們的孩子受到感染,把這種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等我們老的時候我們的兒女也能拉著我們的手!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4
春節,本是家庭團圓、享受休閑的美好節日,大家都會趕回家與親人團聚。但是在我們急于與家人團聚之時,又有多少人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啊!
這次春晚節目中,有一部小品《站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主要講述了一個平凡的車站警察,在除夕之夜也在忙于處理車站的各種繁瑣小事,沒有絲毫懈怠。他一會兒處理為給妻子倒湯而被車落下的男子,借他手機讓他打電話,見他衣服單薄怕他著涼就把自己的大衣給他披上;一會處理年邁夫婦之間的事,叮囑他們在哪一站下車,還想方設法幫助爺爺記住奶奶的名字;一會兒做和事佬,讓一對吵架的夫妻重歸于好。他東奔西跑,不亦樂乎。
第二班高鐵來了,乘客急著要向乘務員咨詢,那位民警大聲喊:大家可以上車后再咨詢,車上有時間,可我只有一分鐘時間啊。正在大家疑惑之時,他說出了真相:原來那乘務員是他的妻子,他不能與她回家過年,只有這短短的一分鐘時間相聚。看到他們夫妻擁抱的那一瞬間,我的內心也有了一陣酸楚。他們也非常想回家,希望與家人團聚,但為了更多的人能及時趕回家,他和妻子堅守在崗位上,為更多人服務。他們放棄了小家的團團,是為了更多人家的團聚。
小品與現實中的人物名字、相貌都不一樣,可是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是時常發生嗎?他們犧牲小我,造福大我!比如年初一,很多人都還躲在被窩里難得睡一個懶覺,可是大街上“刷刷”聲不絕于耳,清潔工已如往常一樣在街頭打掃了,此時,路上安靜極了,唯有幾輛車稀稀拉拉的開著。他們穿著橙色的工作服,帶著手套,用長滿老繭的雙手給我們帶來一條整潔的街道,讓我們走在干凈的道路走親訪友。我知道,他們有的家很遠,可是他卻沒有回家;有的孩子回來了,希望和他一起過個團圓年,可是他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還有警察,還有司機等等,他們為了更多人回家享受天倫之樂,放棄了自己的團圓時刻。
“站臺”上,點點小事暖人心,在我們生活中又何嘗沒有呢?讓我們也用點點小事溫暖你我,溫暖社會。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5
在期待與莫名的復雜心態中迎來了春晚。我相信許許多多觀眾與我的好奇心理“異曲同工”:沖著“外來和尚”馮小剛執導的春晚:看你馮小剛念的“春晚經”會不會別具一格。
“摻沙子”主持人張國立令人眼前一亮:不裝、穩重大方、有親和力,不僅站位“中心”,且在五名主持人中體現了實質性的核心價值。
蔡明那個小品好:語言幽默、俏皮、出彩,蔡明那張嘴真“貧”.結局意想不到的好。
《萬馬奔騰》很有創意:現代、新潮、魔幻。
《扶還是不扶》直面困擾社會與人心的現實困境,不回避問題,深刻揭示了一個尖銳的社會現實問題: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很難扶起來了。如果揭示與寓意更深刻些:在一些問題上,即便人心倒了,也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扶起來!可惜在這方面著力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品的內涵與藝術感染力2017年央視春晚觀后感范文2017年央視春晚觀后感范文。
牛莉與郭冬臨的小品同樣直面現實諷刺和鞭撻有力度: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人情份子”這種利欲熏心的斂財禮金“苛捐雜稅”,已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稀釋和離心離德人際之間真誠感情的社會公害“離心機(會)”
……
但綜觀馬年春晚,整體印象不佳:平常、平淡、平庸、缺乏,缺少特別優秀的節目,少有特別吸引人的亮點,更無經典性節目。網友吐槽:馮小剛不如哈文。有比較才有鑒別,平心而論,我認為就春晚水平而言,“馮小剛不如哈文”這種說法與評價是公允的,也是還哈文以公道。
就馬年春晚主持人張國立而言,還真體現了“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然就馮小剛導演的馬年春晚整體水平而言,證明了外來的和尚的經念的并不好2017年央視春晚觀后感范文文章2017年央視春晚觀后感范文出自。如果為馬年春晚以及總導演馮小剛打分,恕我刻薄:不及格,也更讓人加深了央視春晚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印象。
對馮小剛而言,如果將其導演馬年春晚視為一次“國考”,那么,他是“敗走麥城”了。也可見導演電影與導演春晚是兩回事。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6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是新一年除夕,每年的除夕除了重要的年夜飯外,還有我們一年一度的的文化盛宴——《2022春節聯歡晚會》,除夕夜八點整都會如約而至,已經整整有40年頭了。這天我和家人們早早的吃過了團圓飯,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著2022央視春晚。
對于今年的春晚我是十分期待的,因為今年春晚的演出陣容十分豪華,有張凱麗、張國立等流量明星和著名演員紛紛上臺賺足的觀眾的眼球,還有最喜歡的主持人康輝,對于這樣陣容我實在太愛了。除此之外,節目中各個演員們深厚的功力,再加上舞臺的精心包裝,和華麗led演出屏幕以及變幻莫測的立體效果,使節目的演出效果十分顯著,讓觀眾沉浸式的體驗。而且節目方面推陳出新、經典懷舊,將人文風情融入晚會節目當中,加入更多的欣賞情趣。
晚會內容精彩絕倫,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相聲,極具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民族舞蹈以及各種戲曲等等,其中做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小品和相聲,小品和相聲是春晚的常客,不僅幽默風趣,還緊貼社會時事,在帶給觀眾歡笑的同時,其中的內涵也值得我們反思。總的來說,我和家人們看的十分開心,今年的《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舉辦得是非常成功得,給觀眾們營造出虎虎生威的新春年味。
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新年沒有年味,春晚沒有年味,每年準時觀看春晚已經是大家的一種習慣,逐漸演變成春節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春晚”這道調味品,春節就會缺少一點味道。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一年四季只能聚在家里幾天,除夕夜一家人圍在一起看春晚,不為是一樁溫馨的事情,而在一起希望全家人找到情感共鳴,在歌聲中溫暖,在笑聲中團圓。
春節是舉國百姓、舉世華人祝福歡樂的日子。2022年春晚限度地突出大眾性、全民性、聯歡性,強調全國老百姓共同歡樂。而看春節晚會和走親戚是百姓在春節期間的傳統活動之一。看了這次春晚,我不僅欣賞了許多舞蹈,也聆聽了他人的歌聲,還增長了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無論你身在祖國,還是身在海外,春節的味道永遠烙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7
數一數一生多少個寒暑,數一數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家和萬事興”是今年春晚的主題,這首由劉德華作詞并演唱的歌曲《回家的路》,旋律優美、歌詞溫情,打動了千千萬萬游子回家過年。
縱觀全場晚會,“家”字成為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圍繞“家”字展開的各類節目讓整場晚會亮點頻現。開場歌舞《四世同堂合家歡》分別演繹《春節序曲》《今夜無眠》《新春快樂》和《喜洋洋》四首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歌曲,營造出全家其樂融融、共度新年的聯歡氛圍。青年歌唱家雷佳帶來的歌曲《鄉愁》則演繹了“思鄉歸鄉”的愁緒,勾起人們對故鄉、對家的熱愛和回憶。莫文蔚的歌曲《當你老了》飽含著對韶逝、父母老去的無奈和心酸,樸素內斂的意境敘述了一個深刻厚重的親情話題。歌唱家劉歡帶來的《從前慢》演繹出一種幽靜恬然的慢節奏復古情懷,飽含著對過去生活的悵惘,滲透著點滴對老家的懷戀。陸毅一家帶來的歡快歌曲《幸福家家有》則獨辟蹊徑,用一種帶有童真的快樂將家的溫馨撒播給每一位觀眾。此外,鄧紫棋的《多遠都要在一起》、劉和剛的《拉著媽媽的手》、孫楠的《搭把手》等歌曲,均質樸感人,深深打動了觀眾。
同樣講述回家故事的還有幾個小品,《社區民警于三快》中孫濤飾演的民警于三快要調回老家工作并在年三十返家過年,但因牽掛工作而屢次返回,最終誤了車。蔡明、潘長江的小品《車站奇遇》,講述除夕夜打不到車而上了潘長江的涉嫌“無人駕駛”的破車,蔡明仍不改毒舌本性,但最終兩家人一起過年的結局卻很溫馨。馮鞏的小品《小棉襖》將任性老爸對女兒的那份愛表達得淋漓盡致,舍不得女兒出嫁的心情也格外引人同情。而最令普通人自豪的不光是星光大道民間高手的精彩表演,還有大媽大爺們的廣場舞也跳到了春晚,他們伴隨著《最炫民族風》的音樂,歡快起舞,舞出了自信,舞出了風采,引來陣陣喝彩。
800字春晚觀后感篇8
每年的春晚已成為了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首屆央視春晚自1983年和我們見面以來,這檔全國性的晚會已經陪伴我們度過了38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春晚也有了創新,相比較以前的春晚,今年的春晚首次采用環型屏幕,拓寬舞臺視覺空間,并統籌設計舞臺與觀眾席,使臺上臺下屏幕融為一體,給了我們很強的視聽體驗。
其次受疫情的影響,有些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們不能親自來到春晚現場,為了滿足我們大多數人的心愿,牛年春晚首次采用了“云傳播”“云互動”形式,實現隔空連線,并將現場觀眾互動和“云觀眾”融入現場,烘托“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春節氛圍。
春晚演員陣容也有很大變化,既有孫濤、郭冬臨、沈騰、賈玲、謝娜、TFboys、張小斐這樣的春晚“老將”,也加入了許多新面孔:張雨綺、倪妮、唐藝昕、萬茜、李佳琪、倪妮、任嘉倫、李易峰、王一博、吳亦凡、丁真、李子柒、……
春晚表演者從明星大腕到網紅新秀,可謂包羅萬象,使春晚看起來高端大氣,同時也十分“接地氣”,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加愛看春晚了。
今年的春晚節看點也非常十足,有悠揚動聽的音樂,有婀娜多姿的舞蹈,有輕松搞笑的小品,還有驚險刺激的雜技……春晚的主題也是圍繞親情、愛情、友情等大主題,節日內容也多,
有時代少年團帶來歌曲《青春的起點》,他們用現代流行樂融合古箏,中西合璧的編曲詮釋對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積極嘗試。來自祁東縣啟航學校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再次唱響《快樂成長》,用歌聲詮釋小家的幸福。烏蘭圖雅則獻唱了《各族兒女心向黨》,用歌聲祝福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華誕。……
不知不覺,春晚也接近尾聲了,12點的鐘聲響起,我們告別了2020年,正式踏入2021年,希望2021年,我們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我們每位中國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