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1
《百萬英鎊》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全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幽默、犀利。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與批判。
故事講述了窮小子亨利身無分文,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百萬英鎊的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結果亨利不僅活了下來,并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想感嘆這位主人公的“幸福”遭遇,其實世界上又怎會有如此“美事?”書中那些餐館的老板和服務員,禮服店的老板、諸多伙計,甚至一些在場的人對亨利·亞當斯的前后反應,都十分耐人尋味。那些老板、伙計先前是都不用正眼看亨利,給他提供的更是一些殘羹剩菜、別人不要的禮服,后來看到了那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后,表情夸張到無法想象,從本質上和態度上就對亨利發生了改變,不僅時刻保持微笑,還改了說詞。作者想要諷刺的其實就是當時的社會狀態。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又何嘗沒有,一些官員,不顧國家的法律,貪污受賄;一些黑心廠家為了賺錢在食物里摻雜了一些國家禁用的化學藥品……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頗多:本文中的人們就因為主人公一夜暴富,有一張百萬英鎊,才對他這樣恭敬,從而看出了金錢的魔力的確很大。但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比金錢更可貴的還有很多。所以,我們不能把金錢看得太重要,否則,會適得其反。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2
我看了一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一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并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強烈比較。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于別人看到他衣著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一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能夠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后亨利·亞當斯在住宿里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一個騙子,但之后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一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后,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于注重錢,而不注重一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為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為什么呢?難道就因為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為什么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為,錢雖然能夠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完美,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一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當差不多。錢象征著地位,道德素養象征一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為什么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為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能夠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么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忙你成為一個好人,你會為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為了錢而生活,讓你一味的鉆到錢眼里,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當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一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卻不值得一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為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才去學其它的。如果一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后,要讓自我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一個好人!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3
在這個假期里,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小說—《百萬英鎊》,這本書寫了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它揭穿了資本主義的丑惡面容。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當馬克。吐溫身無分文的時候,有兩位先生給他了一百萬的英鎊,打賭他是會餓死,還是會活得好好的!他十分不解,也十分的忐忑!即使他的肚子在咕咕叫,他也不敢用里面的一分一毫!從此,只要買東西,他就會拿出百萬英鎊來嚇唬店家,店家就會主動說:“不要緊,不要緊,欠著吧!”馬克。吐溫在那時就成名了!他就這樣,看透了人世間的人們。在服裝店時,他看到了心中只有錢,以貌待人的老板和服務員;看見了可憐,勉強混口飯吃的小吃鋪老板……馬克。吐溫在經歷了種.種事件后,不僅沒花一分錢,還反賺了30萬。當馬克。吐溫帶著百萬英鎊去見兩位先生時,兩位先生不僅給他找了一個好職位,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事也很常見。有一次我見一個人去一家飯店,他點的菜即普通又便宜,等他坐下后,服務員便不理他了,而是先給那些花錢多的人上菜。那個人催了又催,服務員才慢慢吞吞冷淡的上了菜。這是一個極無禮的舉動,上菜應講究先來后到而不是付錢的多少。
除此之外,我還很佩服哼利。亞當斯。他在得到那么大的一筆財富后,仍然保持著誠實的品格,并沒有想方設法的想得到那一百萬英鎊,而是老實做人,靠自己理智的頭腦獲得他該得的財富。而且亨利并沒有在變的闊氣之后,傲慢的瞧不起別人,反而幫助他的朋友一起成為真正的大富翁。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4
自從讀了《百萬英鎊》這本書我才知道金錢的誘惑是多么強大,他給了我上了重要的一課。有多少人被卷入了這個金錢風暴當中,被金錢束縛了自己的心靈,無法自拔,還白白喪命!我還學會了用權術來說服別人 ……
“百萬英鎊”一個天文數字,在別人面前竟然能發生這么大的改變,這些人也就只有見到錢才能擺得恭恭敬敬,沒錯,金錢確實能買來很多東西,但是它換不來親情,換不來時間,換不來珍貴的一切!
在競選州長時,人們因為嫉妒馬克吐溫先生,而平白無故的指控他,讓他成為一個又一個罪犯??墒钦l都知道他是清白的,在榮譽的追求下,他們竟下了狠手!我為他們感到可恥。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生活在金錢的誘惑和榮譽的追求下,那世界該是怎么樣那一定是糟透了每個人都那么不堪一擊 ……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那個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在那個城市里誠實是最為寶貴的,可是他正在被一個大陰謀所籠罩著。他們的誠實就像綿綢那么軟,那么不堪一擊,19位一等公民,在四萬元下低頭,這幾個星期,他們失魂落魄,都在想那是一句怎么樣的話,在法庭上18位公民從城市的最高點落到了谷底,一位一等公民還成為了金錢的“盤中餐”。在金錢的誘惑下這個城市的榮譽一下子破滅,我們顯得那么弱小、無助,被金錢奪走的生命多之又多,而抵御住金錢、榮譽的人卻少之甚少,我們都生活在金錢籠罩的邪惡面紗中。 我們不是金錢和榮譽的玩偶,我們要用勤勞的雙手來得到他們,而不是被他們束縛。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5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好幾本書,如《野性的呼喚》《悲慘世界》。其中,我感悟最大的一本書是《百萬英鎊》。
《百萬英鎊》這部膾炙人口世界名著的作者是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的。書中收藏了他創作的二十一篇幽默文章。其中,《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最大。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外鄉人,為了報復赫德萊堡,想出了一個辦法。他送給赫德萊堡的一個人160盎司金元,相當于四萬元錢,但他不知道當初是誰給了他 20 元錢和對他說了一句特殊的話。鎮上的十九戶人家都想出了那句話,都謊稱自己給過那個人20元錢。其實這是一個圈套,那160盎司金元是假的。最后經州議會商定,將赫德萊堡改名,他已成為最最臭名昭著的小鎮。
讀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那十九戶人家為了得到那“ 4萬元錢”,都謊稱自己給過那個外鄉人20元錢。赫德萊堡的人們在金錢面前都丟失了“誠實”,他們都不知道誠實比金錢更重要、更寶貴。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經常撒謊。有一次,我偷偷的拿了家里茶幾上的十元錢去買東西吃。爸爸發現錢“不翼而飛”了,立即來盤問我:“兒子,你是不是拿了茶幾上的十元錢?”我結結巴巴的回答道:“沒……沒有?!蹦菚r,那十元錢已經買了零食進入到我的肚子里了。爸爸又問了兩次,我很害怕,回答的聲音越來越?。骸皼]……沒有?!卑职肿プ×宋业钠凭`:眼神不堅定,嚴厲地說:“這十元錢肯定是你拿的,如果不是你拿的,為什么你說話聲音那么小,眼神那么不堅定?”我承認了。爸爸長嘆了一口氣,對我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不誠實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睆哪且院?,我再也沒有對別人撒謊過。
一個人不誠實,別人會看不起他;一個社會不誠實,這個社會會腐敗;一個國家不誠實,這個國家將可能會滅亡。讓我們都做個誠實的人吧!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6
趁著暑假的空閑時間我讀了馬克吐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這部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我讀的津津有味,因為小說不但幽默還符合實際,內容也相當精彩。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為他會餓死,因為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為他會過得很好,于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并出國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他,免費吃飯,買衣服,住宿,并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后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完這篇小說我覺得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為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買不到時間,買不到快樂,也買不到知識。我英語成績不大好,然而錢不能使我提高成績,在知識的大門前金錢是打不開的,只有好好學習,努力奮斗才能獲得知識!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7
五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題目是《金錢的魔力》,選自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我很喜歡這篇課文,于是就趁假期借了這本書來讀。
《百萬英鎊》是短篇小說,主要內容是講兩個身為百萬富翁的兄弟一時興起,打賭為樂:如果有一位非常誠實和聰明的外鄉人漂泊在這里,手上除了一張一百萬的鈔票外,其余一個零錢也沒有,而他又無法證明自己是鈔票的主人,那么他的命運會怎么樣?哥哥說他會餓死,弟弟否認了;哥哥又說他不能把它拿到銀行去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去使用,因為會因鈔票來歷不明而被捕,弟弟則說他愿意拿二百萬英鎊來打賭,認定那個人無論如何也會靠那張鈔票很好地生活三十天。于是,“我”,也說是小說的主人公,成為了兄弟二人打賭選中的人。結果,三十后,“我”竟然奇跡般地成了百萬富翁。
為什么“我”能在短短的三十天內從一個窮光蛋變成了百萬富翁呢?是當時社會上人見錢眼開、阿庾奉承這些不良習氣成就了“我”?!拔摇敝挥幸粡堃话偃f的鈔票,當拿出來買東西時,那些老板都認為我是大富翁。他們覺得要把大富翁伺候好了,以后自己一定會有大把的好處。所以,所有人在“我”面前都是低三下四,把“我”捧得比宙斯還要偉大。只要“我”上一樣東西,他們立刻免單,還爭著送錢給“我”,推都推不掉。就這樣,“我”迅速地踏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
難道錢真的就那么大的魔力嗎?我們必須要對有錢人低三下四才能得到好處嗎?我們不卑不亢、挺胸抬頭地做人就不能得到財富嗎?縱觀當今現實社會,員工對老板,下級對上級,商家對富人,《百萬英鎊》一文中的場景還在不時上演。同胞們,朋友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再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你就一定能成功的。加油吧!
關于百萬英鎊的觀后感篇8
《百萬英鎊》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著名的小說之一。它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亨利·亞當斯的美國商人在一次出海不幸遇到臺風被輪船所救來到倫敦,窮困潦倒的他被英國的兩位富翁兄弟看上————這兩位富翁兄弟從銀行取出面額為一百萬英鎊的鈔票,借以此驗證各自的理論。一個認為這張一百萬的英鎊如果落在了窮人的手里將毫無意義,另一個認為僅擁有這樣一張鈔票在不兌現的情況下也能讓一個人過上上等人的生活。而亨利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命運安排下成為了他們兩兄弟的觀點實驗品。故事的開始漸漸拉開帷幕。
亨利擁有這樣一張支票,在生活方方面面得到突變。不管是飯店的老板,服裝定制的員工還是豪華酒店的上上下下都因為這百萬英鎊對亨利的態度由嫌棄隨便打發變成恭敬貼服。亨利面對他人的誤解,命運的專機,面對這不邀而來的新生活,在他糾結難纏,思想斗爭下勇于接受現實,在他彷徨迷茫的時候結識了地位上等的白富美小姐,他們相識相知相愛。借百萬富翁亨利的名義買下的股票,英國人盲目崇拜的心里跟風買股,亨利從中輕松獲益200萬英鎊。到最后,不屬于他的百萬英鎊交還于富家兄弟,他的英國奇遇讓他有窮困潦倒變成百萬富翁,同時獲得屬于他自己的幸福。
在此不難看出,亨利擁有的上流社會僅僅因為一張不屬于他自己的百萬英鎊,不是因為他才華出眾贏得眾人關注,不是因為他年輕帥氣而受各方面的臣服,就僅僅因為一張百萬英鎊。因為在當時人的眼里,僅僅是一張百萬英鎊便認為她是百萬富翁,同時在他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的拜金主義是他們誤解的根本原因,馬克吐溫生動形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批判了當時人們金錢至上,金錢萬能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