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學生的日記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天氣也陰沉沉的,我們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那堅強的小草又憑著它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片田野里,眼前到處是一片賞心悅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著,一顆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慈湖邊,柳樹的一條條楊柳辮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女孩的頭飾品還要好看。
經過了慈湖陵園,我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看著烈士們的墳墓,看著一個個花圈,看著純潔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濤起伏。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接著,我們又去了黃夾岙,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臉上都充滿著懷念,看著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長輩們都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這次的清明節踏青給了我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獲好大啊!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2
今天是清明時節,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去掃墓。在掃墓的路上,我們的開的汽車走過的全是平坦、寬敞的馬路。等我們到了墓地,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全都在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等我們走到我的祖墳上,我還以為人們都在燒紙,但是我居然沒有聞到一丁兒點煙味。再一看,原來人們的是在墳墓上插上一朵美麗的鮮花。過了一會兒,掃墓結束了。我們和外公外婆告別后,就回到了鹽城。回到家后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農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以前,我爺爺那一代,走的都是泥巴路,騎著自行車,遇上下雨天就麻煩了,跟本不是人騎車,而是“車騎人”。而且掃墓時燒紙燒的農煙滾滾,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就是:白色污染。而現在呢,開的是汽車,走的是平坦的大路,掃墓時插的是鮮花。而且到了今天,人們還不忘我國優良傳統,人人都尊老愛幼。
今天,我們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要仍不忘我國的.優良傳統。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3
那天,我和爸爸、媽媽經過兩百多公里的山路,回到鄉下掃墓。
上山的時候,下著毛毛細雨,我懷著悲傷的心情上了山。我們來到過世的人墳前,點燃香火,向他們鞠躬,表示對他們的敬意。經過幾個小時,終于結束了掃墓,我們戀戀不舍地下山啦。這一天,令我終身難忘。
清明節,讓我認識到:我們要紀念先祖,拜祭哺育過我們,愛過我們的人,更要珍惜今天美好的`日子。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4
清明節到了,我跟隨爸爸到鄉下去上墳。
坐上公共汽車,我不禁心潮澎湃 。是呀,有一段日子沒去鄉下了,鄉下會變成什么樣字呢?院子里的棗樹是否已冒開了嫩芽?爺爺養的的那只小花貓是否已當了媽媽了?還有屋檐下的那對小燕子夫婦應該千里迢迢的從南方飛回來了吧…``
這時汽車停了,原來已經到站了。我和爸爸匆匆下車,一抬頭便看見了村口那一排熟悉的白楊,這堅毅的白楊,經歷了一個嚴冬的風雪摧殘,竟還是那樣的高大挺拔,英俊瀟灑,真令人欽佩!走進村子,熱情的街坊四鄰忙著打招呼,那股熱情勁兒讓人不忍拒絕。
到大伯家寒暄小坐后,我們就要到先人的墳頭上去上墳。去之前一定要帶上幾個先人愛吃的瓜果點心或買上幾枝它們喜歡的花,送給在天有靈的先人們。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燒上一些紙與冥幣,把對親人的思念和深情在這里述說。完后,我們拔掉墳地上長出的雜草,再培上幾掀土,擦拭刻著先人名號的碑文,忙碌極了。
一切完畢,我們幾個上墳的人要集體鞠躬,表示對先人的尊敬。此時,已到中午,上完墳,我們便又步履匆匆的回到大伯家。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5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姥爺家。姥爺的家在農村。我們騎著電動車。一路上到處充滿了春的氣息,和煦的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風一吹好像在對我們點頭招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飄舞。地里的小草也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到了。
我們到了姥爺家,附近鄰居家的菜園里,種著綠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園里還長著兩棵大桃樹,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枝頭,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采蜜。田埂上開著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問好,多美的田園風光啊!
我最喜歡去姥爺家村頭的小河邊玩。吃完午飯,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塊兒去河邊玩,河邊的樹木都換上了新裝,看那高大的楊樹嫩綠的葉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光。榆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的榆錢,令人垂涎欲滴。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綠色的枝條隨風擺動,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水邊梳洗它的長發。小河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歡快的游來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會游泳的“逗號”。河中的蘆葦也呈現出了嫩綠色。幾只鴨子在河面上游玩兒,還不時的潛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魚吃。我看著這美麗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學過的一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歡著生機勃勃的春天。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7
4月5日是清明節,雖然現在還沒有到那 天,但我的思緒已飄到了前一次的清明節,前 一次的祭掃烈士墓。
不知聽誰說起,峙山公園的山上有一塊 革命紀念碑。在四月五日,我爬到頂峰,上面有 一塊空地,我看到了不少人前來,他們手上捧的不是菊花就是百合,放到那塊大大的石碑前。那塊石碑被四季常青的植被簇擁著,在旁邊的是幾棵柏松,那塊石碑上刻著字,正面用紅墨寫著: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是記載著各個烈士名字和光榮事跡。
密密麻麻布滿石碑的表面。走過石碑,就是一個白色的高約5、6米的棒,最上面還有一個一棵閃耀紅光的紅星,在白漆下,格外顯目,我望著這些事物,我不禁想起那些用熱血換來祖國的革命烈士:用胸膛擋住機口的戰士黃繼光;嚴守紀律的邱少云;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舍身就難的歐陽海:1963年11月19日,在橫山腳下,北上武漢的282列車,載著500多名旅客,飛馳向前,司機精神一振,不遠處,一對解放軍騾馬炮兵,正迎面走來。
列車鳴笛報警,突然,一匹高大馱炮戰馬驚狂地竄上路心。 在這即將車毀人亡的時刻,隊伍中猛然沖出一 位戰士,奮力推開戰馬列車安然離去,旅客安全無損,可是這位戰士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人就是——歐陽海。
歐陽海的光榮事跡讓我敬佩,讓我肅然 起敬,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犧牲小我,造福大家!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外婆家了。
外婆采來艾草,包了許多清明果,有圓形的、有月牙形的非常漂亮。有咸的、有甜的,我償了償可美味了!
我們還準備去掃墓,外婆準備了祭奠物品,我們就出發了。來到墓地爸爸擺上祭品,放置了一束花,燒了一些紙錢。媽媽說:這是為了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節學生的日記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著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著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們來到姥爺的墓前,姥姥將鮮艷的彩條掛在姥爺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姥爺襯托得格外精神,姥爺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么疼我、愛我的姥爺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姥爺,我能不想你嗎?
我們在姥爺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說話,由于我們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只會讓我們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里許了一個愿:姥爺,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里默默地對姥爺說:“姥爺,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姥爺的墓為止。姥爺,我真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