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老師心得體會
四有老師心得體會篇1
如果學生是船,那老師就是帆,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向前;如果學生要踏上旅途,那老師就像他們手持的蠟燭,照亮在學習上那坎坷不平的路。我們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我們成為他們精神的支柱,我們送學生走上學習的道路,給予他們無窮的鼓舞。的確,老師是孩子心中神秘、廣袤的偶像,既可以讓學生領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又可以帶他們回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英雄史詩,吟誦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的詩句,在美妙的境界中暢游。
身為一名教師,當我走向講臺,我要說,為師很苦!但也很值!每天我早早來上班,很晚才回家。在我家那條胡同里,我是走得最早,回來得最遲。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名利趨之若鶩?,F實生活實在令做老師的感到無奈,當別人風姿卓越時,我自然也想“窈窕”一番,卻終因職業所限而樸素大方;面對這些,我困惑了,守著這份清貧的職業,值嗎?望著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剎那間,一種至真至純的情感包攏了我的全身,我的心如海水悄悄漫過。我終于明白了:老師在物質上是清貧的,精神上卻是富有的!我暗下決心:從今后,我將實實在在的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工作,踏踏實實做名老師。讓所有的學生健康成長,讓更多的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是我不變追求!此時我想說:改革開放滿神州,教師更風流.備課批改輔導,學生樂悠悠.晴時暖,陰時愁,共交流,天下園丁,辛勤勞作,共享豐收!
有一首詩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魔棒最為神奇,那就是粉筆;有一種平臺最為神圣,那就是講臺。不用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熾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播撒希望。
有人這樣形容老師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在提倡廉政文化建設的今天,我想說:我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譜寫師德。平等交流,溝通無限。
要問我為什么那樣辛苦,那樣執著?我想,我的力量來自于我們勝利小學,來自于我們充滿朝氣和干勁的大集體。在這里,我想用一首詞描述我們的學校:百年名校勝利來,學生家長在徘徊,想方設法擠進來.校園書聲瑯瑯起,教育之花已登臺,為誰零落為誰開?在這里,有摔傷后依然拄著雙拐艱難的爬到三樓給孩子們上課的杜慧芳老師;有家中親人重病在床,自己也拖著病體依然堅持上班的趙春雨校長、賈發勤老師;有大病初愈后仍然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闞慶國老師、魏祎老師;還有雖已兩鬢斑白,仍舊兩袖清風,雖已年過半百,依然堅守一線的葛秀云主任、沈長友老師、劉家存老師、高乃軍老師和韓冰老師。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我們老師忘我工作?又是什么精神使我們老師不知疲倦?是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執著,對人生的追求。
四有老師心得體會篇2
十三年前,我踏上這三尺講臺。十三年的酸甜苦辣、十三年的喜怒哀樂,十三年平淡無奇而又清貧辛勞的工作,我慶幸,我依然佇立在這里,佇立在命運賜給我的這雖然平凡卻永遠充盈著燃燒激情的崗位。
十三年來,我常常被身邊平平凡凡的小事中熾熱的愛感動著:清晨,老師們匆匆趕往學校,忙得忘了自己的早餐??這是關愛;領獎臺上,看到學生手中紅彤彤的獲獎證書,老師們臉上掛滿微笑??這是喜愛;放學路上,生病的學生趴在老師肩頭被送往醫院??這是疼愛……
課堂上,語文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好一橫,一豎,愛心像筆,描畫著孩子們未來的夢想;驕陽下,體育老師揮汗如雨,示范、訓練、保護,愛心像火,燃燒起孩子們向上的熱情;辦公室,班主任老師不厭其煩地開導與啟發,愛心像雨露,灑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十三年來,我始終以“講臺雖三尺,愛心永無盡”為宗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愛心傳遞。我利用新科學教材重實踐、重體驗的特點,努力培養孩子們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其中,“蠶”這一單元教學活動。給我很大的啟示。
大家都知道,城市里的孩子養蠶,談何容易。為了孩子們能親眼觀察蠶的一生,親身體驗養蠶的整個過程,我四處奔波,找來蠶卵。初春,蠶終于孵化出來了!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他們圍著小小的紙盒,小心翼翼的觀察,為了不讓呼出的熱氣影響蟻蠶生長,小臉憋得通紅也不出敢出一口氣。望著密密麻麻的蟻蠶,孩子們犯愁了:上哪兒去找桑葉呢?書上說,萵苣葉可以代替桑葉,他們馬上到菜市場買來最嫩的萵苣葉??上佇Q們根本不領情,只是把頭湊上來聞了聞,根本不肯動口??吹娇蓯鄣男Q寶寶不吃東西,孩子們急了:“文老師,怎么辦?蠶不吃東西會餓死的?!鼻?,孩子們天性中的愛被激發起來。于是,我發動孩子們想辦法尋找桑葉。一時間,整個校園熱鬧起來。孩子們利用周末,到郊外去采,家長出差到農村,給孩子們帶。校長、書記考慮得更全面,為了以后養蠶方便,干脆在校園里種上了一排桑樹。
那段日子里,我成了全校最受歡迎的老師。校外、操場、走廊、辦公室,孩子們總是追著我,講述關于蠶寶寶的事兒:“老師,蠶又長大了?!?“老師,我的蠶不吃也不動,是不是生病了?” “老師,我看見蠶蛻皮好辛苦,想幫它,可一扯,蠶就死了?!薄⒆觽兊募鼻?,讓我分享到他們養蠶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他們天真無邪的愛心。為了讓蠶長得更快更好,孩子花樣翻新,有的用雞蛋清涂抹在桑葉的邊緣,說是增加蛋白質;有的把新鮮桑葉榨成汁,涂在火腿腸上喂蠶,說是味道好,蠶才肯吃;還有的用針管往桑葉里注射牛奶,說是牛奶最營養……
蠶終于接繭了,看著那白花花的蠶繭和孩子們喜悅的面孔,我心中一陣激動:誰說現在的孩子自私、依賴性強?養蠶活動中,他們的表現,不正是愛心與責任的體現,不正是無限創造力的迸發嗎?
課內外的結合,讓孩子們更加關愛自然,關愛科學。他們會因為不小心捏死一只螞蟻而傷心,會因為怎樣把小蝸牛送回家而冥思苦想,會因為發明“小小方便筷”而爭論不休。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他們關注的對象。不少的孩子在周記中寫到:“科學課太有意思了,我渴望上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展示會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現;他們撰寫的《觀音橋商圈建設調查報告》在區環境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我津津有味地講述這些,大家也許會覺得不足掛齒。而對于我,他們則是一種深刻的啟示和強大的激勵。因為從中,我讀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歷經艱辛而無怨的理由,讀到了自己甘守清貧而無悔的滿足和成就,讀到了心靈深處一個秘密??天底下,還有什么比得上從金色童心中發出的感激和贊美,更叫人快樂和滿足呢?孩子們的信任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從教的美妙感和幸福感,它還讓我明白,三尺講臺,永遠是我自由馳騁的天地。
我長久地佇立在這由智慧、情感、理想匯成的三尺講臺。盡管,今后的工作依舊辛勞;盡管,今后的生活依然清貧,但三尺講臺,將永遠是我心靈的歸宿與無怨的依托。我將在這三尺講臺上,義無返顧的播灑愛、傳遞愛,我相信,總有一天,愛,會撒滿人間!
四有老師心得體會篇3
小時候,胸前多了一條紅領巾,每當周一升旗儀式的時候,右手莊嚴地舉過頭頂,那一刻覺得無比的自豪。初中時,胸前多了一顆團徽,亮閃閃的,甚是開心。大學時,當右手握拳莊嚴宣誓之時,胸前再無“點綴”,當時自己覺得奇怪,為何黨員沒有任何“標志”?后來細細一想,發展成為黨員,最需要的是一顆心,無需外在的“證明”,心在,黨就在。
工作以后,我成為了一名高中老師,在和學生相處的日子里,我來不及思考我為孩子們留下了些什么,教會了他們什么,我只是每天都很努力很用心地去教育他們,和他們共同成長。教師這一職業總被賦予了太多的定義:靈魂的工程師、吐絲的春蠶、化淚的蠟炬、孺子牛等等。其實,拋開這些光圈,最樸實的詮釋不過是八個字: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小學時,老師帶領著孩子們穿過歷史的悠悠歲月,望著十里長安街上人們哭送著周,看著他那一件打了一個又一個補丁的衣服,感激他不辭勞苦地為國事操勞,敬佩他面對外國人員無理侮辱時的義正詞嚴,他的廉潔公正就印刻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那時,老師告訴了孩子們一個好榜樣——周。初中時,老師吟誦一首《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讓孩子們似乎聞到了蓮花的陣陣清香。高中時,老師和學生一起談論著古代的趙奢、于謙,當代的牛玉儒、任長霞等等,一絲絲感動彌漫在孩子的心頭。所有的內容都是在教育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正直的大寫的中國人,然而,我們似乎忽視了些什么……
教師是一個幸福的職業,看著一幫幫孩子漸漸長大成人,各自展開精彩紛呈的人生。而今,我們駐足回頭的時候,總會問問自己:“我們曾在課堂上教給了孩子們什么?孩子們學到了什么呢?”后來,我才慢慢發現,孩子們真正學到的并不是短短幾篇課文中的知識要點,而是老師的人格!
我是一名教師黨員,“教師”和“黨員”這兩個詞意味著兩種身份,而這兩種身份卻又是相互交融的。黨員也是實實在在的人,分布在中國黃土地的各個地方,我們或許是老師,或是醫生,或是農民,或是工人……職業繁復不一,但是我們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我們將黨性貫穿在自己的人生價值中,在工作崗位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用行動實實在在地詮釋黨員精神!兩學一做的要求是——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何謂合格黨員?于我而言,就是當一名好老師,盡己所能培養孩子成為具備善良、勤奮、謙遜、正直、積極樂觀等等優秀品格的大寫的中國人。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小故事,七一是黨的生日,幼兒園小朋友舉辦了隆重的儀式,儀式上,小朋友站在蛋糕面前,問老師:“老師,今天是黨的生日,黨在哪里?”對于小朋友而言,讓他們理解“黨”并不容易,可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故事,通過身邊的各種先進黨員故事,讓他們看到,黨就在他們的身邊,就在每一個人的信念里和心里。
孟子曾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闭n堂其實就是老師給孩子們建造的一個家,在這個家里,老師若是無法做到身正,那么脊梁就坍塌了,這個家就是一個醞釀邪惡的地獄。作為黨員老師,我們理應為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言傳和身教,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當我們拒絕一切不良誘惑,一身正氣地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我們即使沉默不語,孩子們也會聽到我們內心的聲音——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難道不正是一篇篇課文想要告訴孩子們的嗎?一路成長一路播種,這些種子關于信仰、關于堅韌、關于追求、關于清廉、關于勇敢、關于……這里的家方才是真善美的搖籃。我們并不奢求自己的言行一定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天,當我們的學生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他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邁開步伐轉身走進不起眼的樸實無華的路口,而前方卻是陽光燦爛的未來!
黨員身上肩負著神圣的使命,我們曾在蒼穹下留下我們共同誓言的回響,誓言從口中喊出,而行動應從心去觸發。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讓黨性融入自己的血液,用自己挺立的人格鑄造大寫的師魂!
四有老師心得體會篇4
一、做 “有熱情”的教師
作為教師,要甘于寂寞,甘于清貧。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清貧的職業,我們就要在自己的思想上接受它。經過學習,使我理解了教師的使命與責任,簡單的說就是自身的價值取向。一個人如果活著沒有價值,那他對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會有熱情的。現實的生活,滿腹牢騷并不能改變什么,只會使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狹隘和偏激。只為一份薪水毫不情愿地工作著,只會使自己越來越走向退化和墮落。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沒有理由整天緊鎖眉頭,在自怨自艾中耗費時光,消磨生命,那樣的人生太沒價值了??吹綄W生在認真晨讀,看到學生在專注做習題,看到學生在忙碌的打掃衛生,看到剛剛嚴厲批評了的學生又陽光燦爛的圍著你嘰嘰喳喳說過不停,看到學生的琴、棋、書、畫有那么一點點的進步,這一切,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它將都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學生的進步就是我們最大的價值體現,我們應該為之欣慰的。
二、做 “有思想”的教師
一所好的學校,首先具備的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我們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教育理念就象人的靈魂,當思想統一,達成共識,直接促進或制約著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選定和設計,同時決定著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就象武穴師范附小的教育理念一樣,“為孩子積淀成長的自信,讓老師追享事業的樂趣,使學校成為師生依戀的精神家園”,他們教育理念的凝煉,集中了老師的意志和智慧,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使廣大師生在工作、學習中充滿自信,充滿自豪,充滿朝氣。大家明白:我是附小的主人,我要為學校的創新和發展去謀略、去奉獻。為每一個孩子、每一位老師以及學校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在實施的過程中,讓所有人全程參與,一邊學習一邊吸納,一邊學習一邊反思,觸摸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感受了現代的教育氣息,積累了實用的教育方法。在現實工作中,我們要把教育思想消化、吸收,滲透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發揮每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設自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只考慮 “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種導,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
三、做 “有魄力”的教師
一個人的魄力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個人的工作作風、日常表現、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等多方面。有的表現的謹慎有余,開拓不足,優柔寡斷,缺少應有的膽識和果斷。要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素質,增強老師的自身的工作魄力就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對事物的認識程度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博學多才的人才能對事物作出全面分析、準確判斷和科學決策。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教師要不斷“補氧”、“充電”,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實踐積累,努力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索新時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廣博的相關知識,還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業務能力。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加強實踐鍛煉。一個人魄力大小與自身閱歷息息相關,個人閱歷豐富可以增強對事物的感應、適應能力。魄力必須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努力適應環境對自身要求,盡量多熟悉身邊的一些基本情況,迅速進入角色。善于搜集信息,平常注意交流,工作中注意廣言納諫,尋師問策。在調研的基礎上勤于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還應該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鼓勵學生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最后要有過人膽識和果敢作風。教師要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一。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實事求是的人。在活動與管理中,教師要臨危不懼,迅速決策,采取有力措施,放手的讓學生去開展工作,使活動順利進行。要敢于拍板和果斷地處理一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四、做 “有恒心”的教師
德國詩人席勒說:“只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我們在確定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之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終如一地為實現目標而奮斗,目標就一定能達到。世上無數的成功者就是明證,克拉克就是其中一例。對于那群三番五次給他出難題,一心想趕他走的孩子們,盡管他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他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他的持之以恒,最終讓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心,并最終取得了他們的信任;他的持之以恒,最終讓這些孩子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質的轉變;他的持之以恒,也最終讓他成了孩子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克拉克以他對教育不懈的追求,給我們驗證了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作為教師要用恒心喚起學生的自信,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暗示都會讓學生感覺到:我就是太陽,我就是丘吉爾,我就是愛迪生??世界因我而燦爛;生活因我而美好!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是管束人,而是發展人;不是死守課堂,而是帶領孩子們走進生活;
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教孩子們學會創造;不要只是記住別人的思考,更主要的是要產生自己的思考。還是以洋思中學的“三清”教學模式為例,“堂堂清、天天清、星星清”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即教師在課堂上先揭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后,著重幫助解決疑難點,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每節課至少留出15分鐘或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每一堂課,所有師生都是嚴格的去遵循著這樣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日復一日,學生無形中重視了知識的學習。自己重視了,目標明確了,上課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成績上升了,興趣就大大提高,學習習慣就這樣養成了。我想這個良性循環的學習模式,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靠全體老師和學生“有恒心”的共同結果。
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日常文明習慣的養成,其教育的重點是要從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朝一夕做起。從最平凡、最瑣屑的小事抓起,嚴肅校紀、校風、班紀、班風,發揮規章制度的導向功能,組織學生制定符合實際,又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制度,使管理有法可依。制度一旦確定下來,就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成了全體師生的共同愿望。
四有老師心得體會篇5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需要的是積極向上、團結奮進、有先進的科學知識、有強烈愛國心和奉獻精神的年輕人。培養 年輕一代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團體的力量,而學校教育在其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作為當代人民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壓力和無限的動力。
理想信念源自現實,又高于現實,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測的存在,而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相聯系,并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最終實現。就此而論,教師理想信念的堅定,與教師的教學本職工作密切關聯。古人講:"賢希圣,士希賢。"廣大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燦爛,我們的學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教??纖???濾?б?;育,養子使做善" 教師要帶頭堅持修身立德,增強為人師表的使命感。教師的修身立德,是指廣大教師通過修養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其中,修身是本,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和前提。個人的修身立德,不僅包含著為人、處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著對待自己職業和工作的基本態度。教師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則,學生才能以師為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備深厚而廣博的學識,這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業務素質。一名理想的教師的知識結構應包括三個方面: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對專業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為了走在時代的前列,不做知識的落伍者,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學會學習、善于學習"的能力,不斷汲取知識,擴大學識,做一個有淵博知識的教師,善于更新知識結構,樹立并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人們有種.種說法。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杯水"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長流不息的小溪水。"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更沒有顯赫一時的名聲和榮譽,但我們必須有的卻是廣博的學識。當我們面對孩子們純真的眼神流露著對知識的渴求時,甚至當我們看到孩子們的作文中寫著對我們的無限信賴時,我想,在那時,我們更能真正領會到"學高為師"對我們的要求。
"人才與國相始終,千古興亡鑒青史"。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師職業道德和良好素質、素養的基本內容;凝聚著國家、社會對人民教師職業的崇尚和敬重;集中體現、反映和寄托著學生、家長乃至時代對人民教師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師的仁愛之心體現為充分理解學生。老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需要,既包括學習的需要、成長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會化的過程,特別要理解學生具有人格尊嚴的需要。教師充分的理解是師生間對話和溝通的導向,理解的過程就是師生雙方相互探討交流、交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
教師的仁愛之心體現為寬容地關懷學生。教師的寬容是一種無私的仁愛,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寬容的關懷不是妥協,是教師用理解的態度來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寬容的關懷不是遷就,是教師施展教育的藝術,在適當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成長;寬容的關懷不是放縱,是教師自始至終把愛心融化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以關愛的心態分析學生的不足與過錯,進而激勵學生的上進心與志趣,以高度的責任心達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