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心得感悟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里面各式各樣的昆蟲迷住了。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濕、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
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蟋蟀在田野里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爾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
蟋蟀為什么能彈出那么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復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里,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法布爾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爾發現這昆蟲竟有著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們陪伴著我,讓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們從來不訴苦、不悲觀,他們對于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簡單的四弦琴都非常滿意。
蟋蟀是一個哲學家,它們似乎懂得這個世界的虛無縹緲,它們是土地的靈魂,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一粒生命,它們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天空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讓我無比的熱愛它們。
《昆蟲記》是一部記載著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一篇雄偉的巨作,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2
寒假的時候,看了一本書叫《神奇橡皮擦-快樂》的故事書。這本書主要受路了六十多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故事,告訴我們許多的道理,讓我們感知世間純真的溫暖與光明,品味幸福與溫情。書中故事取材于生活,更貼近人心,感人至深,蘊含哲理。
讓讀者擺脫困境,面對困難,永不言棄。在人生道路上,要有自信和志向,懂得快樂的真諦,讓人生更加精彩。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有獨特真實的道理要體現出來。所以,我對這本書總的看法就是給人重拾自信,面對生活,總之快樂才是生活的泉源。讓我們撇掉不開心,用神奇橡皮擦擦去不快樂,去尋找言真的的快樂。或是把真正的快樂封存在你我的心里,在神奇的橡皮擦也擦不去。
知道嗎?當有一種力量在背后默默鼓勵你的時候,我們要相信生活,因為我們要快樂,要告別當前。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失利了,不理想的成績讓我苦悶了好幾天,雖然爸媽沒有批評我,但我也覺得不好意思。在學校里悶悶不樂的就在這時,一位同學走過來安慰我,她說:“沒關系的,誰考試沒失利過。再說,成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習得快樂才是真正的學習呀!盡管你認真過了……”聽了同學的這些話,我似乎印象最深的是“試著在學習中去尋找快樂,并將快樂珍藏于記憶深處”這一句話。它讓我懂得了學習最重要的是什么,快樂既是此書給我的啟發,又是同學給予我的學習技巧,生活本質。
生活中的各種道理都需要自己去親身體驗,正所謂“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要嘗試各種考驗,方知其奧秘!去享受真實的快樂。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3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并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著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現在,隨著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但是我知道,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4
在通知要去北京劇院觀看話劇比賽之后,經過了好幾天漫長的等待,我終于盼來了這個可以看話劇的一天。在去往北京劇院的途中,我穿著正式的西裝,心中的掠過一絲又一絲的激動。汽車在馬路上飛快的行駛著,沿路的燈光漸漸模糊成了一片,盡管如此,我還是不滿足地渴望汽車能開得再快一些。終于,在我的期盼下,巴車在北京劇院正門的旁邊停下。
落座之后,我收到了一份精美的話劇簡介單,在我認真的看完這份簡介單之后,進行了一個小插曲——金帆話劇團的同學通過《文明觀看話劇》的小型表演,讓我懂得了觀看話劇的基本禮儀。
在幾聲嚴肅綿長的鐘聲之后,《冰山在融化》真正拉開了帷幕。伴隨著大幕緩緩的開啟,激動人心的話劇終于開始了。一座優雅盛大的冰山映入我們的眼簾。清雅的舞蹈,歡快的歌聲,仿佛把我和臺上的演員們連在了一起。
更讓我耳目一新是全場的道具及特效,聲勢浩大的表演把故事中每一個特點都用立體化的形勢呈現在了我面前。
我最喜歡的是愛麗絲。不僅因為她是全劇中最漂亮的一只企鵝,還因為她把愛麗絲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表現地淋漓盡致。比如:愛麗絲在處理危機時善于利用各種能力的咄咄逼人和平易近人的作風還有她堅持不懈,關注工作發展的支持。為其他同學的表演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今天這部話劇,帶給了我許多道理與知識。令我十分震撼,同時也令我感到回味無窮。聽初二年級的學姐說,我們以后還會舉辦這樣大型的話劇演出。我真的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話劇表演!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5
學校今年給我們發了一本書《奮發向上崇德向善》,里面有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我讀了一篇《阿尼帕:養育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令我感動至深,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新疆奇臺縣阿尼帕夫婦養育了有維、哈、漢、回4個民族19個孩子。家里達到了21口人,是阿尼帕家最困難的時候,全家住在4間土平房里,孩子們睡著墊著麥草,鋪著舊氈子的大炕上。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老三接著穿,親生的女兒上了初中還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為了不讓孩子餓著,阿尼帕夫婦想盡一切辦法弄吃的,丈夫去宰牛、羊,得一些肉改善生活,阿尼帕去挖野菜,拾麥子,撿土豆,換些糧食吃。一年又一年,阿尼帕雖然辛苦但是幸福,她堅信日子會好起來的。被阿尼帕收養的10個不同民族的孩子,他們在這一家中獲得了母愛。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感動的一句話是:“這就是我的家,維吾爾族媽媽爸爸對我們恩重如山,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確是:一個心里懷有大愛的人,再多艱苦的環境中,也將義無反顧的給人愛,別人幸福了,自己也快樂了。正如給阿尼帕的頒獎詞中所說: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苦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阿尼帕就是這樣一個心中懷有大愛的人。
從阿尼帕的事例中,我想到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頓時覺得臉上發燒,感到難以啟齒。一個寒風瑟瑟的冬天,我在去學校的路上,看見路旁有一對母子,孩子差不多一、兩歲躺在媽媽懷中發抖,母親腳旁放著一個有缺口的碗,她用乞求的眼光看著走過的行人。可沒有一人愿意幫她。我因為想起新聞曾經報道的一些騙子不勞而獲裝可憐人騙錢,所以也若無其事的從他們母子身邊漫步經心地走過。比起阿尼帕我覺得自己太自私、太渺小了。阿尼帕能用自己的真情去收養那么多的孤兒,可我連一元錢,一份真情都不愿意奉獻,真是自慚形穢。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老人摔倒無人攙扶就怕老人賴上身,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這正是我們國家現在面臨的一大缺失,那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和諧相處,不能夠互相信任。雖然是有一些騙人的人,但畢竟只是個別,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少數的人而不信任所有的人。特別是我們小學生就更應該不斷進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習先進榜樣,讓他們的人格和行為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感召我們的心靈,帶領大家前進。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要像他們那樣,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讀了這篇文章以后,也讓我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在對待每一個人時都要信任他們,敞開心扉去接受他們,和每一個人之間都和諧相處。正如歌詞中所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6
一個精彩的故事不一定要多么長,不一定要情節多么復雜,就像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它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過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到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不由多說,這個故事想要讓我們通過老人的意志力等的做事要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或許,老漁夫并不是最后的勝利者,盡管他開始戰勝了大馬林魚,但卻未能戰勝鯊魚,最后無功而返。但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我認為,他是一個敢于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這句話出自老漁夫的口,這時他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推進,而我們碰到一點小困難就叫苦連天。
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不能斤斤計較,就像這位老人一樣。
老漁夫的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這句出自高爾基之嘴的名言。
書,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而我在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哈利波特》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發生在一個看似普通,其實大有玄機的瘦弱的男孩身上的事。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知。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往往去忽略那些事物。而對于那些異于常理的事總是抱著一定是不好的東西的思想。很少有人能放下平常的認知,去接受新的事物或東西。
新的事物并沒有錯,錯的是看待它的人。若將書中那些擁有巫力的人運用于生活之中,那么,生活中的許多事都會變得輕而易舉。但是,由于那時人們對巫師的偏見,所以才導致人們無法獲得巫師的幫助,做事充滿困難。
學過歷史或看過與歷史有關的資料的人一定知道發生在清朝的“閉關鎖國”。正是因為那時人們的盲目自大和不愿接觸新事物而導致的。所以對于新事物,人們應該報以待定的態度,取他們好的一面,幫助他們改掉不好的毛病。
“罪孽不在于步槍,而在于扣動扳機的人。”這句話出自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之口。他是正確的。槍是無罪的,有罪的是那些使用槍支的人。因為他們為了一己私欲而將原本用來保家衛國的武器用到了不恰當的地方。這恐怕也是創造者一開始所沒有想到的吧!
所以一件新事物的好壞起源于人們對待它的態度,就像書中所寫的,人們對于巫師十分憎惡、害怕,認為他們是厄運的化身,是災難的化身。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巫師要不讓人類發現他們的存在了!
新事物的誕生,是好、還是……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8
學校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寒假作業就是背誦《朱子家訓》。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原來以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后才發現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令人愛不釋手。反復吟讀,更覺得蘊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這一句話仿佛讓我在晨曦的薄霧中看到了一個在清掃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長衫在風中輕輕地搖曳著;仿佛讓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個靜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絢麗的色澤,他在最后一縷陽光消散之后慢慢關上了門窗,把煩惱不安也關在了門外,在如水的月光中進入了夢鄉,夢見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邊飛舞。這是一種多么規律、健康的生活狀態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是多么閑適、安寧、平淡和樸素的生活狀態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需加溫恤"……這些質樸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為賢者心靈的法則。
若說處世為人我最欣賞的是"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這句,是的,我們要善于傾聽,做領導的尤其要如此,但傾聽不等于輕信。話語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廣泛的交流溝通傳媒,那么怎樣對待這洶涌澎湃的話語的波濤?矛盾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對于平常百姓生活究竟
有多少?怎樣處理?那么我們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廬這句話吧!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教化子孫才行,這樣后代才能長盛不衰啊,否則只會使三代而衰這句話應驗啊。
雖然有寫話我讀不懂,但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凈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里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總之,受益非淺!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9
《巴黎圣母院 》是一部浪漫、催人淚下的小說 。具有強烈反封建教會的精神,揭露了法國中世紀路易十一政教合一王朝的黑暗,批判了路易十一的殘忍,他統治的王國,實際上是個人間地獄,到處都有魔鬼的奸笑和被壓迫者的哀號,愛斯梅拉達就是其中一個無辜者。 在副教主克駱德身上。我們看到了教會禁欲主義對人性的摧殘,克洛德雖然很沒有人性但他的本性不是這樣。他追求愛斯梅拉達,人們并不責備,這正如薄伽丘在《十日談 》中只譴責教士的虛偽而不譴責他們的“偷情”一樣,它說明在中世紀末期,人文主義者所宣揚的反禁欲主義的思想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僅像春風一樣喚醒了一般市民階層的反禁欲主義的思想,同時也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圣職人員本的禁欲主義的銅墻鐵壁。
卡西莫多是千千萬萬的無辜者一個深表同情與熱情歌頌的低賤者的形象,這個愛被人的嫌棄的“丑八怪”,在見到愛斯梅拉達之前,他的生活猶如一潭死水。要么是麻木的過日子。要不就是以“惡”報“惡”,以冷眼看世界。
一旦內心深藏的美好潛力被激發出來,便可以放出奇異的光彩和無窮的力量,烈日下愛斯梅拉達的一口清泉。打開了這個奇丑人心靈的窗戶。激起他迸發出“美!美!美!”這樣三句美麗的詩句,這口清泉使他發現了生活真正的意義,激起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勇氣,致使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熱情都與這位象征人類美好事物的心地善良的少女聯系在一起。為了她。他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卡西莫多美好心靈的復蘇,意味著人類心善良美德的覺醒,它是一種強有力的反封建教會的力量,作者對“奇跡王朝”乞丐們的見義勇為,“一方有難四方幫忙”的團結友愛精神也進行了歌頌。
我讀過的書,就算《巴黎圣母院》最深奧,只有把一個形體上畸形最可怕、最可厭、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署在最低化的低層。最被人輕蔑的一級上;用陰森的對照線從各面照射這個可憐的東西。然后給他一顆靈魂,并且在這個靈魂賦予人所具備的最純凈的一種感情,“這種高尚感情根據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課外閱讀心得感悟篇10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叫《掃煙囪的孩子》。故事講述了一個以掃煙囪為生的孩子,因為不小心把一天掃煙囪所賺來的30個所爾多(一種貨幣單位)全部都丟掉了,因為怕師傅知道后打他所以不敢回去,站在一所女子學院前哭泣,正好這所學院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們剛好放學,學生們知道了男孩子的遭遇后,紛紛把自己買練習本、水果和花的零花錢全部都捐了出來。慢慢地,男孩子手里的錢有25個所爾多。過了一會兒,四五年級的同學也放學了,他們也將一些錢捐給了掃煙囪的男孩子,捐的錢已經超過了男孩子一天的收入。那些沒有錢的同學就把一些美麗的花朵插在了男孩衣服上。這時,有人喊:“校長來了”,那群女生便像麻雀一樣散開了。那個掃煙囪的男孩子非常高興,因為他感受到了這些同學們對他的關愛之情。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那個掃煙囪的孩子本來應該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上學,但因為貧窮他小小年紀就要以掃煙囪為生,而且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但遇到一些陌生的同學,給予了他熱情的幫助,同學們付出了真誠的愛心,讓這個可憐的男孩子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與真情,那一刻他感受到自己也是幸福的,并不是孤獨無助的。女子學院的同學們雖然付出的是有限的金錢,但他們的善良和真誠使男孩子感受到了無限的關愛和溫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付出真情的關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掃煙囪孩子的人,需要人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獻出愛心和真情,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幸福,也讓他們感到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