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
_年4月15日是第5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各地各校要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工作實際,認真籌劃、深入組織開展一次有意義、有特色、有實效的宣傳教育活動。
一、聚焦活動主題。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度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任務,深入宣傳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我們黨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立場,突出公共衛生安全、生物安全等宣傳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貫穿抗疫全過程,履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職責義務,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突出教育特色。各地各校要深入開展“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活動為主,線下活動要減少人員聚集、做好安全防護。教育部組織錄制_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高校公開課,4月15日前在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國家開放大學網站及有關在線教育平臺發布,高校學生可錯峰錯時觀看學習。各校要根據在線教育教學的有關安排,用好與活動主題相關的現有在線教學資源,同時結合實際組織專業部門、專家學者、一線教師開設專題講座報告,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育資源。
三、豐富教育形式。教育部指導中國大學生在線等單位開展國家安全知識在線問答。各地各校要積極組織師生開展線上討論、主題“云”班會、在線黨團活動等進行交流學習;視情組織參與醫療救治及社區工作、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的師生,采取適當方式在一線宣講公共衛生安全、生物安全等知識;組織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師生開展公共衛生防護、應急體系建設、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學術研討,推動安全教育與教學科研相結合。
四、加大宣傳力度。各地各校要通過新媒體平臺積極轉發部門、主流媒體相關宣傳內容,組織創作主題教育微視頻、音頻、圖解、微動漫等新媒體產品,加大推送宣傳力度,重點宣傳在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捍衛國家安全的先進典型及感人事跡,統籌做好信息安全等其他安全領域的宣傳推送。教育部指導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站開設專題專欄,集中展示活動開展情況。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2
初中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投影了幾張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看完義憤填膺,真是恨不得手撕鬼子,全班的同學都陷入一種憤怒和仇視的情緒中。這一張張照片對于14歲的我來說是個極大的震撼,以致我把南京大屠殺認為是抗日戰爭中最悲劇性的一幕,對于南京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的感觸。
1938年的南京處在新舊交替的格局中,盡管內憂外患,但其好像還是保存著帝王鄉的穩重與大氣。書中對于這時候南京的描寫是讓我感覺比較溫暖的片段:
可是,這樣的南京在日寇的大舉入侵下,“檣櫓間灰飛煙滅”。黑色覆蓋了記憶,風停止了呼吸,夕陽用余暉為死去的人舉行葬禮。日軍把他們的憤怒無情地發泄在手無寸鐵的中國人身上,士兵、百姓、老人、兒童、婦女,凡目之所見,均血流成河。神只會創造天堂,人才建立地獄。這場慘絕人寰的殺人競賽持續了6周,南京城一半的人逃亡,剩下的一半人中又有一半人被殺,被殺的總人數粗略估計是30萬余。殺害的手段極其殘忍:砍頭、活埋、強奸、槍殺、活人實驗......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日寇對于婦女和兒童的令人發指的行為,在蹂躪她們的時候,尚且把她們當做人看待,可是蹂躪過后,便是殺人滅口和各種殘暴的折磨手段。她們承受著身心雙重的熬煎,卻只能發出絕望的吶喊。
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二十二》,講的是慰安婦的故事。故事很平淡,可越平淡,越有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窒息感。
這些慰安婦承受著來自世人的偏見,明明自身是受害者卻只能選擇沉默。作者這樣解釋道:不得不承認,彼時國人的思想很褊狹,或者,在戰爭中本就無理性可言。一方做嗜血者,另一方卻只能選擇做沉默的大多數,戰爭中,哪來的人道主義與公平?戰后日本投降,接受了國際法庭的制裁,可是對于南京大屠殺這濃墨重彩的一章的關注卻云淡風輕。直到今日日本一些分子仍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選擇集體性失憶,并妄想復辟軍國主義。這與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關。
在這樣一種思想的荼毒下,服從被視為最高美德,實現自我價值的個人理想被甘當體制螺絲釘的價值觀取代。既然自身的生命都無足輕重,那么敵人的生命必定更無價值。這樣一種變態的邏輯使他們成為了殺人機器,在背后也是一種擁有權力的膨脹。權力導致殺戮,絕對的權力導致權力的殺戮。
這就是一種“吾國與吾民”的關系。反觀德國,在二戰結束后,德國就像一個做錯事以后及時改正錯誤的人,而日本政府卻仍然選擇厚臉皮,死不悔改。因為戰爭,人們對于人性有了更為切身的體會:
這是人性之惡,但惡也會讓善顯得更加珍貴。那些由外國人組成的國際安全委員會在這場暴行中挽救了數萬南京人的性命,這是人道主義對于法西斯主義的勝利。
南京大屠殺是一段慘痛的歷史,長歌當哭,但痛定思痛。南京大屠殺給了我們這樣的歷史教訓:這也是作者張純如寫作此書的原因。南京大屠殺如果不被提及,只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成千上萬的生命由于他人的惡念閃現而隕落,第二天他們的死亡就變得毫無意義。
這是集體性的失憶和選擇性忘記。張純如沒有選擇忘記,因為忘記屠殺就是二次屠殺,忘記過去的人注定會重蹈覆轍。她選擇正視這段歷史,而真實的歷史總是那么殘酷,張純如最后也不堪精神壓力而自殺。
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她用生命讓世人了解了這段歷史,更加讓人在扼腕的同時起敬:有些事,是不能被忘記的。事實欲蓋彌彰,正義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永矢弗諼,祈愿和平。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個有著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__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后,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人多次參拜供奉著戰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稱南京大屠殺是“偽造的謊言”。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開啟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大屠殺倒算,是為了避免“南京大屠殺”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屠殺;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中大屠殺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愿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愿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4
國防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無論是國家的統一,還是民族的團結,都離不開具有強盛戰斗力的國防軍隊和后備力量的建設。國防建設離不開黨軍隊科技人員的艱辛努力,更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努力。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份子,我們應如何來幫助國家一起來建設國防呢?我個人認為每個人應該明白兩個方面:一是為什么要做?二是如何做?
為什么要做?這其實就是指國防的重要性。要想了解國防的重要性,就必須了解歷史,以史為鑒。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世界奇跡之一的長城吧!它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更是世界人民的驕傲。其實在古代,它只不過也是一種國防,一項防御工程。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為了抵御少數民族的侵擾,秦始皇動用了幾十萬勞動人民,把北部其它六國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雄偉的萬里長城。自從萬里長城修成后,其它少數民族很少來犯。有了萬里長城做保障,少數民族對中原也只能望而興嘆。可見有強盛的國防,國家的安全才會有保障。
而清代中期至末期,政治腐敗,國防十分空虛。在西方國家,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首先開始了貪欲的掠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島澎湖列島等;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中國輸的一敗涂地。一次次的被侵略,一次次的委曲求全,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這段令人膽戰而又憤慨的屈辱歲月,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惟獨四個字——國防太差。
綜上所述,國防強,則其它國家民族就不會來侵略欺負我們,就不會有落后受挨打的局面;而國防差,人人都會來侵略,來掠奪。如此看來,國防是多么重要!
了解了國防的重要性,接下來就要了解如何去做?就是建設國防應該采納什么方法,我認為,每個公民都應該明確義務,并努力履行義務。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每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國防義務,而公民又有哪些義務呢?
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的義務。這是國防最基本的義務之一。國防為了什么,就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抵御其它國家的侵略。祖國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們國防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每個公民神圣的職責。要想履行這一義務,就要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決不做危害祖國的事。
保守國家軍事機密的義務。軍事機密不僅關系政權的鞏固,社會的安定,而且關系到整個國家今后的發展生存。泄露國家機密的人,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曾經有一個事例,正好能說明。1999年5月7日,郭某在上網泄露了一些關于航天工程的秘密,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
依法服兵役的義務。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每個公民都應自覺履行這一義務,為神圣的國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公民還有保護國防設施接受國防教育支持和協助國防活動的義務等等。這些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盡的義務。
國防不僅是軍隊和武裝部門的事,而且還是全體人民的事,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增強國防觀念,履行國防義務,為祖國的國防出一份力。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5
我的心臟仿佛被凍住;我的眼睛仿佛欲穿那片黑色;我仿佛看見了那一張張極度扭曲的沾滿鮮血的臉色。啊,來自地獄喪盡天良的撒旦來了,一座平靜城市的末日來了!
南京大屠殺——1937.12.13!
這一天,天空是黑色的,土地是紅色的,30萬條鮮活的生命被葬送。在這冰冷的土地上,有多少人?流盡最后一滴血,咽下最后一聲嘆,然后像一張白紙被無情地撕碎?太多太多。又來了,仿佛又聽見了啁哳的笑聲,聞到了那濃烈的血腥味??窗?,那帶著冰冷銹味的刺刀,戳進了多少中國人的胸腔?此時此刻,眼前浮現出了一雙眼睛,劇烈的顫抖著,流露絕望卻又堅毅的眼神。槍是響了,血是灑了,可是日軍罪惡的譏笑仍在上空盤旋。
可是,這本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啊!由于落后,我國的近代史成了一部受辱挨打,慘不忍睹的血淚史!中國人的頭顱,被日本軍睬在腳下,我仿佛聽見他在怒吼!
血,將恥辱烙在中國人民的心上,也激起了中國人熊熊燃燒的怒火,更促使中國人民覺醒起來了。歷史慘痛的教訓讓中國人認識到了,落后就要付出血的代價,而要富強,就必須發展科技文化技術!
新中國成立后,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繼獻身于科學研究,他們將一腔熱血獻給中華民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到祖國的發展建設當中去!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我國的科技事業才得以蓬勃!
但是,這才只是個開始,還不夠!同最發達的國家來比,我們微不足道。只有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矢志不渝,奮發圖強,才能夠使歷史不再悲劇重演,使中國力爭向上,讓那些歷史的“戰爭瘋子”看看,你們當時的行為有多么的可恥!多么的令人切齒痛恨!
人是要進步的,國家更是要進步的。一個國家的進步,便是那個國家和人民的進步,那才是真正的進步!唯有義無反顧的奮斗,才是進步的根本!
從南京大屠殺到今天,八十三年過去了,三十萬生命消逝化成的殘柱仍默默地站立在中華大地上。它,作為歷史血的見證,記錄著侵略者的慘無人道:它,作為憤怒的種子,將永遠激勵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而奮斗!它,作為血淋淋的史詩,讓我們勿忘國恥,銘記這種痛!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6
有人說:南京大屠殺是國難;有人說:南京大屠殺是國恥。
我想說:早點把日本滅了,以后就不會有今天讓人心情沮喪的公祭了。
否認罪責意味著重犯。日本人到現在仍然不認罪,起碼意味著他們還想重犯。我們沒有理由再給他們機會。
民族戰爭從來就不是國家個別領導人好戰的問題!我們不要在今天還用這樣的話自欺欺人。說什么要把統治者和人民區別開來的廢話。試問:怎么區別?
拿破侖橫掃歐洲時,法國人哪個不興高采烈?希特勒發動二戰時,哪個德國人不在支持作戰?甲午戰爭和侵華戰爭,全體日本人不都是全力以赴嗎?我參加過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全體中國人有誰不支持用武力教訓幾年前的好朋友呢?反觀越南人,男女老少有誰不對入境的中國軍人恨之入骨呢?
民族戰爭只要發生,就是你死我活!恰恰中國和日本不可避免將發生新的'戰爭,而且為期不遠。我這么認為。
有人說,曾幾何時,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還在共度蜜月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不行嗎?我要說:不可能!
為什么?
先從兩國之間國情上看。
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建立外交關系時,中國大陸的GDP是日本的1/5。中國需要日本的資金和技術,日本需要中國的市場。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記得,成家過日子的時候,能夠買到原裝進口的日本電冰箱、電視機等,是多么興奮的事情。所謂蜜月期就是指的那個時候。
現在,中國大陸的GDP已經是日本的兩倍,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成為日本的5倍,應該不是問題。今天的中國,無論鋼鐵還是所有家用電器都嚴重過剩,不但不需要從日本進口,而且還需向外傾銷呢!以高鐵項目為代表,中國和日本在全世界范圍拼得頭破血流的競爭愈演愈烈。說句直白話:在用逼死對方的勢頭搶飯碗!
在國際關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利益之爭的最后手段是什么?
再從國際大格局上看。
最懼怕中國撼動其霸權的是美國人。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人之惡毒,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如果中國沒有強大的核武庫,伊拉克、南聯盟等國的悲慘命運早就降落在中國人的頭上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日本人夾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只能是美國的馬前卒。
最后來看看日本人的內在原因吧。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日本是一個沒有第二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只有一個單一的大和民族,一個永遠團結一心的民族。這個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及德國的日耳曼民族相同,骨子里都非常地自信、傲慢,血管中永遠流淌著爭強好斗的血。由于是個島國,文化底蘊淺薄。日本人總以強大的自尊掩蓋其內心的自卑,為了功利他們更加不講信義,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更加不擇手段!以往戰爭中,他們對女人和兒童比任何一個國家的侵略者都殘忍和兇惡就是例證。
歷史告誡中國,讓日本人瞧得起中國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委曲求全地憋屈在中國的陰影之下,日本人絕對是不甘心的。對中國人來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日本人,無異是東郭先生懷里的蛇!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7
為做好今年“12.4”全國憲法日系列活動,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憲法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強化了學生的而安全意識,促進了校園的和諧。現將我校憲法宣傳日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主題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二、主要活動
1、我校各班開展了以“文明、安全”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在班會準備的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走進社會、家庭進行調查研究,把自己的收獲寫成了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2、我們在全校進行了“憲法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觀摩,把整個班會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3、學校舉行“憲法在我心中”法治手抄報比賽。
4、學校在升旗儀式上作了“12.4憲法宣傳日”的動員講話。
5、致家長一封信。學生對上學路上的交通法規到獨自一人在家時的自我保護,再到公共場所的安全防范,形成家校共教,孩子們從不同程度受到了的法制安全教育。
總之,在這次國家憲法宣傳日活動中,學校的老師,學生都學到了很多東西。了解到憲法的權威性和公平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學校也會重視法治教育,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
關于國與家心得體會篇8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庇⑿凼敲褡宓募沽?,是經過沉淀的歷史符號。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理應得到最高尊崇,值得后人永遠緬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便懹洑v史、緬懷先烈需要儀式,也需要載體。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抗戰勝利日等紀念日的設立,就搭建了這樣的載體,以一個國家的名義緬懷遇難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讓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后來者的緬懷和敬仰。每一個紀念日的背后,都是銘刻在民族記憶里的光輝歷史,挺立在民族身軀里的不屈脊梁,流淌在民族血脈里的源源動力。每一個紀念日的到來,都是一次圣潔的悼念,一次記憶的喚醒,更是一次國民意志的激勵。設立紀念日,并不意味著僅僅把紀念局限在某一天,而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紀念,就像春節團聚、清明祭祖一樣,一代代人的傳承,積淀下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接續使命。銘記英烈,同樣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紀念日猶如一座豐碑,樹立在每一個人心中,時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紀念日也是一座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們唯有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是對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揚,對英烈遺志最好的繼承,對英烈遺愿最好的反饋。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焙推侥甏?,我們雖然遠離了戰火與硝煙,不需要隨時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卻時刻面臨著信仰與理想的考驗,面臨著時代與變革的考驗。因此,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大無畏和甘愿犧牲精神來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人,激發他們奮發有為的愛國欲望,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鄧稼先、黃大年、王成龍等一批批榜樣的涌現,就是革命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傳承和體現,他們是英雄烈士的“新時代版本”,讓我們感受到了英雄楷模的力量。對他們的認同,就是對正確價值觀的認可;對他們的弘揚,就是對偉大精神和正能量的頌揚。我們紀念他們,就是要熔鑄信仰與傳承精神,就是給自己以自尊、給民族以自信、給國家以尊嚴。
“輝煌中國慰英靈,復興偉業奏凱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舉世矚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我們昂首闊步跨入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要居安思危、初心不渝,要秉承英烈遺志,發揚英烈精神,從英烈們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