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
《論語》,是一本由我國古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一起著作的文學巨著。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其對當時的社會和人類以及當今的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文學價值之高,實用性之強,影響之久遠,無可比擬?!墩撜Z》的原文是古文,本來我們小學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現在,于丹老師把它用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了寓意解釋,使我們對《論語》里面蘊藏的深奧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師的《于丹論語心得》一書,開卷第一頁便是一句于丹心語:“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彼选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轉意為“半部《論語》修自身”,給我們娓娓講述了《論語》里面包含的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讓我懂得了我們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盡自己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職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處世之道”中讓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這六個字的含義,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在說話時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行為中少一些讓自己后悔的經驗,那么我們做人做事就離成功不遠了。里面于丹老師舉例了一個壞脾氣的小男孩犯了錯誤往籬笆上釘釘子的事例,用不犯錯誤一天拔掉一個釘子的方法改掉了壞脾氣。然而釘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們向親人、朋友心里打了一個洞一樣,不容易消除,她告訴了我們這個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讓我懂得了人要謹慎交友。不能交《論語》中的三種損友: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談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只會讓我們迷失,甚至帶來慘重的代價;在“人生之道”中,讓我懂得了:當所有好的規矩都已經成為你生命里的習慣時,你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這是我們每個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讓我有一種被清洗心靈的感覺,也改變了我在學習生活中的許多習慣:讀書的習慣、與老師同學相處的習慣、言行的習慣。使我懷抱理想,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說話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說傷害他人的事和話。讀了此書,我的心態平和了許多,我還推薦給媽媽一起和我讀,《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淺。感謝于丹老師!讓我們多讀好書!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2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蹦芨嬖V我一字,使我能夠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盡量寬容?,F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以往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著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以往問教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
教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于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并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著自我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歡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3
媽媽給我報了坦坦國學班,就這樣,我開始讀《論語》了?!墩撜Z》十分有趣,里邊有很多關于孔子說過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們如何學習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關于治學方法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钡?,《論語》讓我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快樂。
我最喜歡這句話:“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這里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彼膼菏侵福骸安唤潭鴼⒅^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比绻阆胱鼍?,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惡。
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見了一個大哥哥坐的位置,大聲罵:“起來,讓開,我要坐?!蹦俏淮蟾绺缈瓷先ド眢w很弱,很累的樣子,那個老奶奶卻堅持要他讓座,大家都說:“你不能倚老賣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話:“老而不死,為之賊。”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從小不懂禮儀,長大無所作為,老了還要禍害社會。
《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子。他很謙虛,從不跟人比較。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不如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更有錢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別人比,這樣就違反了天命,就不是一個君子了!”,于是他嚴肅地說:“我不會跟你比的?!标栘浐苌鷼獾爻靶鬃蛹腋F,孔子卻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慧?!闭f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后來,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我很喜歡聰明的子貢,他十分的尊敬師長。子貢看見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并問好,還經常向孔子請教許多關于如何成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問題,孔子也非常喜歡子貢,教他各種各樣的道理??鬃尤ナ篮?,子貢就在他的墓地旁住了三年,子貢去世后,還囑咐后人將自己的墓地和孔子挨在一起。
我也喜歡《論語》中講到的第一學霸顏回。顏回家中貧窮,但從不放棄學習。每天晚上顏回都堅持讀書,勤奮好學,后來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鬃颖緛硐氚阉膶W問傳給顏回,可惜顏回卻早早去世了。
《論語》還告訴我們,做一件事,要多思考:“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如果要做一個正義的君子,那就要懂得九思,學習關于君子的話,千萬不能和小人做壞事。
如果你想要成為孔子這樣智慧的人,那么就來讀《論語》吧!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4
有一本書,如林間清風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書,似山澗泉水般不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它,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它,對我們詮釋無數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便是國文經典——《論語》。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結了他們一生的心血,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
《論語》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數萬字,卻出現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這樣的人么?他對學生們以身作則,不由半點虛假,游說列國?!墩撜Z》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才算“君子”,這是《論語》中主要探究的問題。古人將“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視萬物的氣魄,這也是《論語》中主要推揚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士”也可以理解為君子。正如上面所說,“君子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遠,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熬印闭侨绱耍鶎⑷柿x作為自己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么艱難,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本驼f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就是他們所選擇的路不同。“君子”為了道義而奮斗,小人卻只貪圖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陰謀詭計來奪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別人;而君子則為天下眾生著想,用正義服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一些“小人行徑”,在“不知不覺”的財富中塞滿了自己的腰包,卻還說自己“為官清廉”,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前,不會夸夸其談,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會向世人說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著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边@句話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是從光鮮的外表和花言巧語來分辨的,而是應該看他的行動。他認為:“君子應吶于言而敏于行?!本影炎约核胨f付諸行動,用行動來證實。語言不重要,畢竟行動才是語言的火花!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而我們應該立志成為君子,將這個主角在我們生活中延續下去!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5
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態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對待事業:"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現,書中頻頻出現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里,我終于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郁,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6
現在,很多人的理想非常遠大,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雄心壯志。而《論語》中,孔子和他的學生談到理想時,卻不認為理想越遠大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內心的信念。
這段話出自《論語·先進·侍坐》,是孔子讓學生們各自說說自己的理想。子路、冉有、公西華都說出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只有曾皙和他們不同,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
這段話里,曾皙說,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時節,就是陰歷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裝,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陪同幾個成年朋友,再帶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然后到沂水旁邊的舞臺上,沐浴春風,最后大家高高興興唱著歌回去??鬃勇犃怂睦硐?,長嘆一聲說:“我的理想和你一樣啊!”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好像曾皙做的都是日常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治國安邦的大理想。但他的內心非常充實。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青年大學畢業后,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奮斗的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所以滿懷煩惱地去找一位智者傾訴。當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的一間小屋里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青年見墻角里放置著一個很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周圍卻沒有柴禾,于是便出去尋拾。他在外面拾了一捆枯枝回來,從河里裝滿一壺水,放在了灶臺上,堆放了些柴禾便燒了起來??墒怯捎谒畨靥螅焕Σ窈虩M了,水也沒有燒開。于是他跑出去繼續尋拾柴禾,等拾到足夠的柴禾回來時,那一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
這回他變得聰明了,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再次出去尋拾了很多柴禾,由于柴禾準備得充足,一壺水不一會兒就被燒開了。這時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禾,你該怎樣把這壺水燒開?”青年想了片刻搖搖頭。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澳阋婚_始就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準備足夠多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這壺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足夠多的柴禾!”青年頓時大悟?;厝ズ螅言瓉碛媱澲兴_列的不切實際的計劃目標一個個刪掉,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兩年之后,他的計劃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自己能一次把水壺里的水燒開,其實這樣的想法往往讓我們事倍功半,浪費了更多時間,卻達不到目標。讓我們也像曾皙一樣,有一個平凡卻真實的理想。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7
《論語今讀》是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李澤厚先生提倡古為今用。一 方面,李澤厚先生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 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通過閱讀《論語今讀》 ,值得我們思考 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是現代的孔子思 想。 粗略的閱讀了一遍之后, 最為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數李澤厚先生對論語中孝道, 讀書,以及為人修身養性之道所做的闡述。 《論語》作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作,有著包羅萬象的價值觀念,如“孔顏” 一樣的的人格,自古以來都有著獨特的感召力,其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始中激 勵著人們不要碌碌無為的虛度人生。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 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鬃又?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 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 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論語”中有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 品德修養諸多環節,孔子以自己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 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一、孝道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 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 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 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 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這里講了什么是孝, 同“事
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 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 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 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 正的孝。 二、讀書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這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8
原以為上《論語》課定會比之前的課輕松一些,沒想到老師給同學們一個下馬威。課上我努力想聽懂,卻發現很難。課后, 又認真聽了陳赟老師的錄音,總算獲得了更多的信息,無耐要想消化其中的全部內容,已不是聽幾遍能解決的問題。然而, 就我能夠聽到的信息, 我感覺已非常有收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句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話,在千百年的流傳中,特別是近一百年全盤西化的進程中,現代人眼中孔子和他說過的話已經被以訛傳訛,偏離了甚至失去了它本來想要傳達的意思。如今在書院得以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作為中國人,感到無比的欣慰,驕傲和自豪。
被糾正的觀點之一:孔子分享的是自己在每個年齡階段的生命感悟, 并不是每個人或大部分人到了那個年齡,孔子所說的對生命的感悟和體會便會自然而然發生。如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F實生活的事實確是三十不立, 四十越來越惑的情形到處可見。唯有把學習作為生命的必需, 才會為生命進入到不同階段提供了可能。陳老師說學習是那樣自然,就像呼吸,就像吃飯, 這也是《論語》開篇是《學而》的緣故。
被糾正的觀點之二:孔子何以和佛教的釋迦摩尼相提并論。 在我看來,孔子相比于釋迦摩尼和耶穌更加真實, 因為真實, 便不會有像神那樣崇高和偉大。在其他地方都有主流的教派,唯中國沒有。因為宗教代表著信仰, 人沒有信仰是可怕的。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么?孔子沒有被供在殿堂里被大家膜拜。
孔子通過言傳身教,他的一舉一動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 他分享的是,經過他的弟子“體證”,得以流傳下來的“有德之言”。 這和其他各種教派只針對教徒說教是不一樣的,孔子面向的是所有人,所有處在不同精神層級的人。 這也是中華文明區別于其他文明的地方。
被糾正的觀點之三:作為普通人,可能這一輩子都永遠達不到六十和七十的境界。陳赟老師說,到了五十是一個界限, 君子之學從十五到五十。六十和七十已是圣人的境界。這是我之前從未了解到的,也是讓我豁然開朗的地方。作為人都有其生物性,君子依舊在人的范疇內,無法逾越人的生物性的可能。 但是在圣人階段,這種局限會被突破, 達到與上天圓融的境地。這還沒完,到了七十,孔子卻說即便是圣人還是要回到人的本分, 遵守大地的法則。這是儒家雖不作為宗教, 但高于其他宗教的地方。
德里達的話:最終我們都要學會生活,學會一個人獨自生活,沒有什么比這種智慧更有必要了。 陳老師說, 學會生活,而非知識和技能。學會生活,學會充實地生活,學習充實地生活在每一個當下。學會生活, 就是學會做人??鬃訛槲覀冎该髁朔较?。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9
在中學都學過論語,但當時也只是應付考試,雖然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
《論語今讀》把現代社會跟論語相結合起來,我發現原來我們是需要論語這個指導思想來幫助我們學習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卻又所缺失的一些精神??鬃釉趲浊昵熬褪艿缴鐣年P注,人民的愛戴,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為什么,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情操,有著小人所沒有的想法。
其一,人與他人的關系,特別是人與自己家庭的關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人情。在人情的種種關系(親子、君臣、兄弟、夫婦、朋友)中,孔子特別強調的是忠和孝??鬃由踔琳J為忠孝為人之本。學而第一篇中,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睘檎诙?,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p>
其二,主張個人的修養,也就是后世儒家所推崇的“內圣外王”。在這里孔子重點強調了君子行禮盡義,提高自身素質。例學而第一篇中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為政第二篇中,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孔子對于“信”是非常重視的。學而第一篇中,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為政第二篇中,子曰:“人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其三,孔子主張君主要仁義愛人,同時主張恢復周力。一方面孔子從正面強調作為君主應該如何做才能使民信服。為政第二篇中,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曰:“道之以政,齊民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而另一方面孔子又從反面說君主不應倒行逆施,違背周禮。論語八佾篇中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禘自既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我們作為人民教師應該要學習論語,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才能讓學生受到感染。所以我會繼續學習《論語今讀》,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
論語心得感悟1000字篇10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蹦芨嬖V我一字,使我能夠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盡量寬容?,F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以往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著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此刻想想,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以往問教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
教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于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并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著自我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歡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