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第一課心得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1
“我只有跑的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只有跑的更快,才能夠在病毒面前搶回更多病人的生命。”這是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張定宇院長拖著略僵硬的腿上臺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特殊的春節。在大年除夕中午12點,熱心人士為金銀潭醫生護士準備了一份份外賣,看到圖片中的一份份外賣單上的數字和備注,頓時,我的心也開始熱血沸騰了,無數陌生人為醫護人員送來了溫暖,尤其是備注上的留言,使人暖心田啊!
在除夕夜解放軍醫療隊星夜馳援武漢,給人一種神兵天降的感覺。在大年初三的夜里,群中的一個視頻感動著人們,武漢市民在深夜高唱國歌,鼓勵振奮人心。
在易經最危急的時候,武漢血庫缺血,國家從全國各地為我們釣雪,許多康復的新冠治愈者捐獻了它們帶有抗體的血漿,這些帶有抗體的血漿,在全國其他地區危重病人的救治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故事講完后,張院長還補充了一句:“感謝我們英雄的人民!”一句話引起了我思想的漣漪,撒老師上臺后,緊緊的抱著張院長,發表見解:“所有的武漢人,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保住這個城市,保住這個國家,所以武漢真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也是英雄的人民!”
此時撒老師告訴大家,張院長本身也是一個漸凍癥患者,但張定宇院長積極樂觀的去面對生活,可能以后他要坐在輪椅上,可能說話要用眼神交流,但作為一個醫生,他能用這么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這恰恰是《開學第一課》為我們帶來的最寶貴的一份財富。
在我看來,人人都是英雄,他們或守衛我們的國家,或與死神作斗爭,或負重逆行,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2
在我們學校的每一次升旗儀式的時候,看著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藍天下,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異常的耀眼。我總會想象一個畫面:毛主席和我們國家的許多先輩站在天安門,向世界大聲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而現在,距離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了70年。
在20_年9月1日,我們學校的老師讓我們在晚上8點鐘和爸爸媽媽在電視機上收看一個叫做《開學第一課》的節目,老實說這是我們祖國送給我們的一份關于五星紅旗的禮物。我聽到是一份禮物,就開始期待,于是在八點鐘之前,我就叫上爸爸媽媽守在電視機前,一遍聊天一遍等待節目的開始。
八點鐘整!節目里就緩緩飄出來一面五星紅旗,隨著音樂的想起,主持人哥哥和姐姐慢慢地走上臺,為我們講解關于五星紅旗的意義。慢慢地開始講完之后,節目組邀請了五位特別的嘉賓,這些嘉賓們都是和五星紅旗有關的。在我們國家的發展過程當中,有許多人為五星紅旗付出了各種努力和汗水,所以我們這面五星紅旗如此鮮艷是因為無數中國人的付出。
有一位叫做郭德賢的老奶奶,在抗戰時期被敵人圍困之后,仍然和戰友們縫制了一面不規則的五星紅旗,守護著我們的五星紅旗;有一位叫做夏伯渝的堅強的叔叔,在失去雙腿的情況下,仍然歷盡千辛萬苦爬上珠穆朗瑪峰,為的就是把我們的五星紅旗插上這個世界之巔;有一個叫做嚴冬的海軍,為了在海洋深處守護我們的五星紅旗,不得不長時間離家在外;有一個叫做孫澤洲的科學家,帶領團隊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就是為了把我們的五星紅旗帶上月球;有一個叫做杜嵐的老奶奶,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默默堅持著每一次升旗。
這些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展現在我們的是聽起來緩緩流入人心的故事,雖然沒有跌宕起伏,但是卻最能打動人心。看完電視之后,我感動良久,從這個時候我開始明白,原來我們的五星紅旗是有這么的中國人在默默地守護著。為此,我們作為小學生,同樣需要好好學習,為著將來接過五星紅旗而做準備!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3
盼望著,盼望著,開學第一課如期而至,在9月1日這一天,學校要求全體師生一起觀看開學第一課,老師也組織我們在教室觀看,此時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很早之前就有聽過這檔節目,只是沒有真正的看過,現在終于可以達到愿望了。
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我的內心是十分澎湃的,這在以前的學習是從未有過的。開學第一課對小學生人生成長道路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我也懂得了人生無限的可能性。而這次節目讓我更加堅定學習目標,改變以往的慵懶態度,從此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少年。
觀看完節目以后,老師給大家提了幾個問題,來檢查我們是否有認真學習。當老師提問的時候,每個人都踴躍的參與回答,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勇敢的舉起來手。大家的回答結果自然是令老師滿意的,我也被老師表揚了一番,心里甜滋滋的!
開學第一課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它的意義卻永遠的印在我心里。未來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驕不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希望自己長大以后可以為祖國獻上自己的力量,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4
20_《開學第一課》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作文,現在分享給大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印記,比如:夏天戴手表會在手腕上留下一圈手表的印記、在沙灘玩耍時會留下美美的腳丫印記、當流星劃過填空一瞬間會留下一道光的印記……然而,現在我要給大家說一說在我心里留下的一個最美的印記,那就是口罩的印記。
以前,每當我看到自己或別人臉上有口罩的印記是,都會覺得很不好看,可是現在,因為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的“闖入”,許多人都奮戰在一線,當他們摘下口罩時,臉上、鼻子上被口罩勒出了血痕,有的還被壓破了,破的地方就用創口貼貼住,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摘下口罩的那一幕,令我心疼也安心,印記和皺紋已難以分清,但是她的笑容依然堅定。
在我身邊也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就是在我家小區門口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他們每天都戴著口罩站在大門口給進進出出的人量體溫和檢查車輛,在我們北方氣溫零下二十五度左右的環境下,他們每天堅持早上六點來,工作到十點多才回家,由于長時間戴著口罩,臉上便出現了一條口罩的印痕,很像一個透明口罩。
在這次疫情中,口罩顯得格外重要,他的印記也從難看變成了美麗,這就是我心里最美印記。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5
孔子云:“吾十有五志于學。”少年自強,貴在有志,有志而勤勉,此吾輩少年應有之態。
少年司馬遷有志有為,終成《史記》。他踏遍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憑借著非凡的志向,務實拼搏的耐力,終鑄成留芳后世的《史記》。班固曾評:“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這正啟示吾輩少年有理想有作為,以成為國之棟梁。
少年茅以升有志有為,終成橋梁專家。他的志向源于十一歲那年的端午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舟比賽,他和伙伴約好去看個痛快,不料當天他生病而不得不在家休養。晚上,伙伴們回來了,但一個個都沒精打采,眼淚盈眶,茅以升一問才知道是秦淮河上出了事,因為看比賽的人太多,把一座叫文德橋的古老拱橋壓塌了,導致許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茅以升聽到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此暗下決心: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會造橋,為大家造最結實的橋!從此以后,茅以升的頭腦就被橋占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內容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搜集的各種橋的圖片、照片,更是數不勝數。最終茅以升成了一代橋梁專家,為我國的橋梁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這正啟示吾輩少年有理想有作為,以成為國之棟梁。
少年雷軍有志有為,終成創業佳話。在武漢大學的求學期間,他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學業。在日后的工作經驗積累中,他務實拼搏,終于打造了小米強大的商業帝國,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這正啟示當代少年發揚務實拼搏的精神,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成為國之棟梁。
有志者,事竟成。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和踐行者,立志成功,濟世破壁,務實拼搏,此吾輩少年應有之態。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6
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觀看了央視《開學第一課》專題節目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涵義。
《開學第一課》作為一檔有著12年歷史的老節目,歷年來一直秉承著“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國青少年,讓我們學生在這堂“開學之課”中盡情學習,在九月份這個新的節點領悟新知識,帶著希冀重新出發。
20_年是《開學第一課》播出的第十三個年頭,2008年開始,一年舉辦一次,足以說明國家對開學第一課的重視程度,可見這檔節目對于我們的重大意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作為國家教育事業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積極主動地投身教育,學習好《開學第一課》,并從中進行思考,思考它有什么?它教會了我什么?我又學到了什么?
“它有什么?”
首先,《開學第一課》有著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傳遞出積極健康正能量的觀念,從而正確引導孩子們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節目邀請了主持人和嘉賓,知名學者以及有著重要貢獻的人物……共同演繹了這一堂屬于學生們的“開學一課”,這也是屬于大人們人生的“開學一課”。
“它教會了我什么?”
在老師的要求下,在爸媽的陪同下,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想,我明白了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教育”話里的含義。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與國家正在經歷的大事息息相關。
親自看了節目,親身體驗到嘉賓帶來的愛國情懷,在民族大義面前,舍己為國。在苦難面前,全國人民永遠在一起,共同抗擊疫情,我們應該學習這種抗疫精神。
“我又學到了什么?”
《開學第一課》讓我學到了理論知識外的東西,它沒有生搬硬套的公式和死記硬背的古詩詞,有的只是處于當前國家背景下,做好自身,投身學習教育,普及放疫知識,向所有優秀人物學習抗疫精神。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7
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短短的四節班課會,令我深深地感受到夢想的力量。
片中講述了_、_、_等人為了實現夢想的感人故事。他們那種不放棄、堅持的理念令我深受感動。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_。小時候,他因觸碰高壓電導致雙臂高位截肢,長大后,他特別喜歡體育,愛上了游泳,夢想能成為奧運冠軍。盡管他每天刻苦訓練,比別人付出雙倍的辛苦,但在選拔賽中落選了,現實擊碎了他的夢想。但很快,_又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堅持學習,因為他又有了一個新的夢想同聲翻譯家。
看完了_的故事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書法家。在少年宮參加書法班學習時,只有三分鐘熱度,每當遇到寫不好的時候,就想放棄。與_相比,真是羞愧啊。他身殘志堅,為了自己的夢想,克服一切困難,憑著堅韌不撥的意志,成就了自己的夢想。正如_所說的那樣: 夢想永遠跟眼淚和汗水在一起的,假如夢想離開了汗水和眼淚,那就變成亂想、變成空想。
今后,我一定要以_為榜樣,認真練習書法,遇到困難,勇于面對不退縮,堅持自己的夢想。以恒心為友,以耐心為兄弟,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放棄,那么,我相信,有一天我的夢想也能成真!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8
今天是一年一度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開播的日子,如同往年一般,我依舊是準時收看了。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帶給我的依然是很深的感觸,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而我從節目上學到的,就是“英雄”兩字。我所領悟到的“英雄”,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
所謂的“英雄”,應該是一種精神領域上的事物,這種事物可以是愛,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舍己為人等等。
當一位母親含辛茹苦的將孩子養大,她難道不是英雄嗎?正是母愛驅使著一個女人去照顧一個新生的生命,從孩子嗷嗷待脯到孩子長大成人結婚,期間母親哪點不費心?因此母親就是英雄,她對孩子的愛就是一種“英雄精神”。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和平的,我們之所以能夠不受戰亂的侵擾,無非就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些人對于我們來說,何嘗又不是英雄呢?他們的精神就是英雄精神,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是英雄,我們也無時無刻的在學習著“英雄精神”。當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候,難道不是在學習先輩們抵制邪惡的精神嗎?當你有了孩子,并且悉心照顧的時候,難道不是在學習你父母交給你的精神嗎?因此不管是在什么時候,英雄總是陪伴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無時無刻貫穿著英雄精神。當你遭遇困難,但是百折不撓的繼續努力,最后獲得成功的時候,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9
開學第一課讓我再一次想起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涌現出了一個個最美“逆行者”,他們的出現令我們心安,他們的英雄事跡,我們銘記在心。
鐘南山院士,這位敢講真話、敢啃硬骨的抗擊“非典”英雄,84歲高齡臨危受命再次出征。作為防疫專家,他曾建議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可1月18日晚,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帶領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死亡鐮刀下爭搶一個個生命。他的出現仿佛一劑社會情緒的鎮定劑,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看到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在與疫情的斗爭一線,年輕醫護人員的身影頻頻出現,這些“90后”甚至是“95后”們,跟隨在前輩左右和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湖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護士胡佩連續數日,忙碌在隔離病房里。無數次的穿脫手套和洗手液、消毒液的侵蝕,使她的雙手腫脹粗糙,布滿道道血痕。98年出生的她明明還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孩子,但在這次疫情中卻選擇了迎難而上、挺身而出。她在日記里寫道:“我隨時準備被隔離,怎么可能不怕,但如果連我們都怕,這個病毒誰來消滅?心中的使命告訴我一線需要我,需要我們這代90后熱血青年。”
沖鋒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令人動容,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也在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老師們開始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授課,成為新一批的“網絡主播”。還有被大雪覆蓋成雪人依然守在小區門口執勤的門衛大爺、三進三出疫區,有家不能回的卡車司機、往返60公里為防疫點送餐的火鍋店老板......他們的堅守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如一道光芒,將溫暖撒入每個人的心中。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在災難面前,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在災難面前,我們看到了英雄的人民,眾志成城;在災難面前,我們中華民族從未畏懼,永遠奮勇向前!
開學的第一課心得篇10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
縱觀古今,有多少人為文學所傾倒,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文學而折腰,與文學結緣,我與李白月下飲酒,共邀明月,與文學結緣,我與曹文軒共同沉醉。
文學,伴我成長。習慣了城市喧嘩,習慣了勾心斗角,在一所普通的學校里,耳中充斥著臟話,我的身心疲憊,極力想躲避這外世的喧嘩。文學,在我的生命里,我沐浴著文學,心境放松。沉醉在文學的世界里,優美的文字還有作者的豐富情感,每次都能讓我感同身受。
讀著李白的詩歌慢慢入睡,我在夢中與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明白了李白的浪漫,他內心的豐富。曾燁的文章,我明白了他感情的內斂,內心的細膩;讀曹文軒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他那份童真和內心的無邪。
其實,文學無處不在,他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信手拈來幾句就會成為一首美妙的小詩。我曾在看過一本書后,寫了一首小詩:我愿把她風干,然后藏起來,慢慢的下酒。只這三句話,我的感情館就告訴給了大家,焚著書的香,我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熱愛文學,就如同我熱愛生命一樣,它像刻在了我的血液里,仿佛是我一出生,它就跟在我身上了似的。
從文學中,我觀世事蒼桑,看人生的無常變化。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最愛的一首詩,沒有原因,只是感覺,因為這首詩,我讀遍了李白的詩,那種感覺,不是一句話能夠表達的。
在文學的世界里焚香,我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