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
《紅樓夢》,以前胡亂地翻過幾次,今又重讀,竟發現自己愈來愈對林妹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見到她,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贊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寶玉他們彼此終于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并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酸的上是一本禁書,特別是對于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么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么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寶姐姐呢?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現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時刻在捍衛自己,這源于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復雜,內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沖擊巖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盡管帶了些凄涼。王熙鳳工于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卷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2
紅樓一夢,夢的是誰的良辰美景,榮辱興衰?
一、頌歌,頌歌!
紅樓夢的是偉大的,在它里面,女性是偉大的。
《紅樓夢》又名《金陵十二釵》,清曹雪芹著前八十回,現流傳的版本有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其中描述了封建大家族的繁榮與衰落,但曹公塑造最為成功、吸引人眼球的是里面的女性形象。鶯鶯燕燕,她們不僅美麗、聰明,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意志有獨立人格的人。在那時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曹公的用意是多么深沉而偉大!
黛玉的氣質與才情、寶釵的大家閨秀風范、史湘云的機靈可愛、妙云的清麗脫俗,等等,無疑是全書中最精彩美麗的姹紫嫣紅。《紅樓夢》中,丫鬟不是卑賤的,她們也有獨一無二的個性與自由,晴雯、襲人、鴛鴦、平兒……她們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一個鮮明可愛的女性形象生動地躍然紙上。
曹公本人與曾說過:“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勿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他懷著“傳閨閣昭傳”的目的寫成紅樓一夢,夢是光彩陸離、姹紫嫣紅的,夢中不僅有行止見識不凡的眾多女子,還有一個愛她們、尊重她們的男子——賈寶玉,他真心相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之鐘于女兒”,這個賈寶玉,到真正是“通靈寶玉”之化身,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連他于如此愛護女孩兒們,又將女子的地位提高一個層次。
縱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無論是《三言二拍》中杜十娘、玉堂春,《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水滸傳》里德扈三娘、潘金蓮,女性總是作為低眉順眼的弱勢群體,頂多得到的是同情可憐。《紅樓夢》確實女性的大舞臺,一曲曲頌歌為她們吟唱。
二、悲劇,悲劇!
整曲《紅樓夢》其實是場悲劇,所謂“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
《紅樓夢》的結構是如此精妙而嚴謹,千絲萬縷的字眼中,密密扎扎地織成一張龐大的網,這等空間,這群人物中看似龐雜的故事卻在曹公的筆下事無巨細。分明清晰地娓娓道來。讀時是深沉的悲哀,更有憾人心弦的震撼。
《紅樓夢》其實是筆算不明的糊涂賬!世間情愛本是最復雜的東西,偏偏成了書中最重的一塊。寶玉、黛玉試試濁世的一對知己,相伴相依早已心中暗定“木石之緣”,怎奈封建社會中,確實身不由己,黛玉雖好,氣質中卻有著叛逆性,而寶釵方是賈家上下認為最好的少奶奶人選。悲劇產生于兩個選擇的權威性大相懸殊:寶玉可以選擇自己愛的人,卻無法選擇相伴一生的妻子,一切取決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劇終究成為無可避免的結局。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女人如果只是花鳥,是玩物,她們的毀滅,頂多博得一聲惆悵,幾聲嘆息。《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就因為它充分表現出被毀滅的女性不僅外形是沒的,而內心,更是美的。
那些悲劇中,史湘云、李紈青春守寡;賈迎春出嫁便被丈夫折磨而死;探春遠嫁,惜春絕望出家,金釧兒投井而死,秦可卿與鴛鴦含冤而死,妙云被強盜掠去……她們注定是“薄命司”冊子上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書中最讓我憐愛的是黛玉,她高潔美好,在不該做夢的是日子里偏偏做了一個美得讓人痛心的夢。“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于她言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嚴相逼”的場所,瀟湘館里,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醒,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的凄涼長夜。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寶玉于她言,不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更是可以“偕隱”的知心者。若沒有知道這一切,就無法體會黛玉含恨而死之時那句“寶玉,寶玉,你好……”的慘痛哀涼。嗚呼!可嘆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世外仙姝寂寞林,山中高士晶瑩雪,霽日風光耀玉堂……一曲曲頌歌,是高度的尊敬,是滿腔的同情!唯有如此美好,最后的悲劇才如此令人痛惜!
三、韶華,韶華!
究竟是韶華易逝,難奈得閑情幾許。紅樓里的癡兒,縱情撼天地,一切卻是沒落至終。當所有繁榮煙消云散,霧靄深處蕭瑟的身影,勾起人們怎樣的感慨千萬,思緒萬千?!
韶華易逝,從興盛至衰沒,不過過眼一瞬,閑情幾許,只作了嘆息罷。
少年衰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既壯周旋雜出黠,童心來復夢中身。
少年時的癡,黠,化作了凄麗溫柔的紅樓一夢。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3
那個年代,永遠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輕輕打開書本,無盡的思緒又滾滾而來。初讀紅樓夢,我只是對人物有一個概念;再細品紅樓,被里面的愛情故事所打動。里面的愛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寶黛的癡戀。
他們倆的愛情在這喧囂、富貴的賈府中顯得多么純潔,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純潔。哪一個讀紅樓夢的人不被他們之間的情真意切所感動?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在眾姐妹中顯得如此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對男子的厭惡,不畏眾人言語的葬花,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們都說你傲,你真的傲嗎?在我的眼里你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都是你獨特的標志,你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連才高八斗的賈妃都說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你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賈母的外孫女,即使你帶著富貴的光環,可也掩蓋不了你寄人籬下的事實,這注定了你孤苦無依的命運,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無奈著你“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你,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試看春殘花落盡,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花詞真的是你今天的結局嗎?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說是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這萬惡的封建社會啊,使地獄的烈火不斷在每個人的身邊燃燒,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無情冷漠中熄滅,熄滅。
黛玉的思想正在進步時,一場荒.唐可笑的婚約把她推進了死亡的深淵;寶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覺得清爽,看見男人便覺得渾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這光明的力量實在太小了,活生生被這黑暗的力量吞沒了。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我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見不得悲劇,我也曾為黛玉的結局惱過,恨過,哭過。
但是,細細想來,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也許愛情在短暫的瞬間是美麗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煙花一樣,只不過是過眼云煙而已,何必執著。
有時候,短暫也是美麗的。輕輕合上書本,不知不覺已是淚流滿面……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4
《紅樓夢》是古典小說史上的巔峰巨著,它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大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來到了榮國府,認識了住在大觀園里的一群女孩,她們不但容貌美,而且心靈也美。賈寶玉是這起人中的唯一一個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對方看作平等的人。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這樣的問題,悲劇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而整個賈府,則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滿了污濁丑惡的貴族家庭,只有門前的一對石獅子是干凈的,并且和整個社會的污濁連成一片。
《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就因為它充分寫出了被毀滅的女性不僅是外形美,而且內心是更美的。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5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里,寶玉挨打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又怕黛玉跟著擔心,于是派晴雯送了兩條半新的帕子過去,黛玉收到帕子后,明白了寶玉的用心良苦大受感動,當即動情寫下了題帕三絕,其一正是——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
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卻道出了黛玉心里藏了多年的秘密,道出了黛玉一生還淚的本質使命,更道出了從古至今無數如這般才子佳人的共同心聲。
稍加注意,我們會發現從這次“題帕”事件后,黛玉和寶玉之間也再沒像先前那樣吵架慪氣。黛玉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耳鬢廝磨,雖然是郎情妾意,卻從來沒有真正表過心跡,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這份早已深種心底的愛情。當愛情已不知不覺地深種心底,面對“金玉良緣”之說,情郎也無力改變長輩的安排,而自己卻是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敏感多愁如顰兒又怎能不暗灑閑拋淚空垂?美麗的愛情才剛剛發芽就注定要破滅,這當中又有多少的無可奈何。于是,林妹妹帶著她無限的憂愁終于淚盡人亡,留下一個寶玉也終于實了他的愿出家做和尚去了,只永遠地留給世間一個落寞背影,一段填補不了的遺憾。
不禁想起唐婉和陸游,那對把臂同游情深意重的可憐夫妻。他們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親結為夫妻,相約要攜手白頭到老。可是變化來得那么突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曾經的歡樂和誓言統統成了往事,而一場夫妻留下的卻只是一紙休書,一對釵頭鳳留下的也只是“錯錯錯”“莫莫莫”的無聲嘆息。離開后,固然思念,固然不舍,卻不能不擦干眼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只因為,他們還要生活。后來,他又娶了,她又嫁了,可他們的愛情被千古傳誦萬人瞻仰。
面對失敗的感情,我們有權利悲傷,我們也可以選擇放下重新開始。
人生哪得不傷悲,或喜或悲,卻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6
《紅樓夢》,以前胡亂地翻過幾次,今又重讀,竟發現自己愈來愈對林妹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見到她,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贊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寶玉他們彼此終于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并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算的上是一本禁看的書,特別是對于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么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么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寶姐姐呢?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現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時刻在捍衛自己,這源于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復雜,內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沖擊巖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盡管帶了些凄涼。王熙鳳工于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卷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7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杰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系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讀書筆記紅樓夢的心得體會篇8
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人"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寶釵,黛玉之類"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憑借自己的美麗榮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寶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與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稱,她的家里老父弱弟,無錢無勢,而賈府卻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鳳姐"蓮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雖然為她增色,讓她榮登寶座,但卻不能保證她不受歧視,然而秦可卿到了賈府后獲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視,反而成為賈母的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這是由于她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她不僅"秉花容",而且"會行事兒"這點就印證了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也即一個社會的環境中會行事,會看眼色是一個多大能耐,此時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寶釵,為什么后來會有這樣的愛情悲劇,在會芳園中賞梅,寶玉想睡中午覺,賈母就讓小廝好生哄著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動接過這一差使,為的是博取賈母的歡心,在寧府寶玉會秦鐘,二人到里間小炕上腸敘,秦氏忙進來叮囑寶玉道:"寶叔,你侄兒年小,倘或言語不低頭,你千萬看著我,不要理他。"為的是怕秦鐘說錯話使寶玉掃興,秦氏病重,賈府還動了一大群大夫,"三四個人一日輪流著倒,有四五遍來看脈",秦氏甘冒著涼添病的危險,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為的是怕萬一禮數不周,落人非議,……、
如此這么多,不難看出,秦可卿不細心和要強,但她的這種細心和要強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開罪人,不落人褒貶,從而能博得人們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