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上了一堂關于安全教育的課。在那堂課里,我學會了很多安全知識,比如這樣,問:著火的時候應該怎么辦?答:著火的時候應該拿濕毛巾捂住自己的身體和頭部,以免燒傷及氣體中毒,再把電源切斷,迅速逃離,走安全通道。問:地震發生的時候該怎么辦?答:地震發生的時候要馬上走到空曠的地方,如果來不及的話,就該躲到三角結構的角落。等等等等
同學們,這是我了解到的一些資料,你呢?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2
此刻太多的孩子都認為自我不幸,可直到我讀了伍美珍姐姐的《生命流淚的樣貌》后,這種不幸我只能在便利貼女孩盛心怡的身上找到了。
本來乖巧、懂事的女孩盛欣怡,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可是,她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癥,在這場稀里糊涂的麻煩中,使得她的生活和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著教師的不斷鼓勵,但在班長凌揚波的帶頭嘲諷下,她的友情又一次降到了冰點。最重要的是媽媽最終還是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的體驗到了生命的重要和牢牢抓住愛的時機。
我就覺得我比她幸福得多。因為我有媽媽的關心和愛護,但我總是所以而感到反感。這些如花一樣的生命啊,就這樣因一時的沖動凋零在青春飛揚的時刻。為什么沒有意識到生命的美麗?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理解,也不是在于爭取。同時我也要珍惜時間,熱愛生命。因為生命和時間是最重要的,那里也包括我的生命和所有的生命,讓我們必須要珍惜生命!這就是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能夠好好使用她,也能夠白白糟蹋,一切全有自我決定,我也必須為自我負責,雖然生命短暫,可是卻能夠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以往有人這么說: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咦?不正是這樣嗎?珍愛我們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頑強的。這脆弱與頑強取決于我們心中的安全之鐘是否常響。緊握寶貴的生命之花,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光彩。不讓生命再一次流淚!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3
中午,我吃完飯后便迫不及待地看起《生命流淚的樣貌》。
文章中的主人公:欣怡,她的媽媽的了癌癥,她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杯具性的變化。尤其在我看到了她媽媽離開的前一夜的時候,我和他一樣看到了生命流淚的樣貌,她的內心是那樣無助、是那樣悲傷、是那樣孤獨。可是她卻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以及愛的深刻含義。雖然她的媽媽最終離開了她,可是我相信,他的她的媽媽對她的愛會陪伴她終身。
生命不可能是永恒的,可是愛能夠永恒。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可是卻讓我感受到了溫馨和震撼——生命、親情、母愛!合上書,我不明白該說些什么,可是,我心靈深處的琴弦被輕輕地撥動。在生活中,我總是想媽媽太嘮叨,在我看了這篇文章后,才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
母愛是無邊的!母愛是偉大的!我要讓母愛好好的保存下來。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4
我喜歡讀書。有些書能夠給予你豐富的知識;有些書能夠教你怎樣和別人相處;有些書能夠告訴你世界歷史......在《生命流淚的樣貌》中,我明白了母愛。
《生命流淚的樣貌》實伍美珍姐姐寫的。本書的主要資料是: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一個幸福歡樂的家庭。可是,有一天,媽媽患了不治之癥。
這場飛來的橫禍,讓她的生活和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媽媽病情加重,一天比一天沒精神,可媽媽對盛欣怡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不但讓盛欣怡替自我做家務,還給她布置更多的作業。
盛欣怡以為媽媽不愛她了。最終,媽媽不得不去了外地做手術。盛欣怡在媽媽手術期間看了媽媽的日記,明白了媽媽不是不愛她了,而是更愛她了。媽媽怕自我死了,女兒生活不能自理,才嚴格要求她。但在這時她收到爸爸的信息:媽媽永遠地離開了她......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哭了。對小孩子來說,在童年時代過早地失去父母,無疑是世間最殘忍的事。有些膽小的孩子。離開父母一段時間都會感到害怕。比如說,我的爸爸十分喜歡喝酒,經常和朋友在外面一齊喝,一個電話都不回,擔心得我寢不安席。
父母的愛,有千千萬萬種表達的方式。總有一天,你的爸爸媽媽也會離你而去,讓你獨自應對生活,所以,要像爸爸媽媽愛你一樣去愛你的爸爸媽媽。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5
前幾天,我學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使我感到極大的震撼,觸動了我的心靈。
文章主要講飛蛾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極力鼓動翅膀,那是求生的欲望;一顆掉進墻角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沒有水的磚縫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那是它對生命的渴望;作者精聽自我的心跳,那一陣陣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那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是杏林子奏響的生命的樂章。
我不由得想起了黃美廉,她從小就得了麻痹癥。她的癥狀十分特殊,無法掌握平衡,手腳經常亂動,醫生認為她活可是六歲。在常人看來,她已經失去了說話的本事,可是,她堅強的活了下來,經過手中的筆和大家溝通,考進了加州大學,并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讓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去年冬天的一天,天降大雪,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驚人的一幕,樓下的梅花開了,在嚴寒的風中,在冰冷的雪中傲然挺立、迎雪怒放,朵朵鮮花飄來縷縷清香,那美麗的頑強的生命讓我震撼!
生命是災難區帳篷里的笑臉,生命是枯木抽出的嫩芽,生命是破殼而出的小雞……塞內卡說:“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資料。”愛因斯坦說過:“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夠控制生命的寬度。
我要從此刻開始,好好學習,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情,讓生命活得光彩有力,讓有限的生命,真正地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6
最近,我看了《生命流淚的樣貌》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覺得看完后十分有感悟的書。
《生命流淚的樣貌》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故事。兩個小主人公分別叫做:盛欣怡、吳思靈。
在第一個故事中,六年級小學生盛欣怡性格軟弱、心底善良,有著一個幸福歡樂的家庭;可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癥,如同一場飛來的橫禍,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著教師不斷的鼓勵,但對親情和友誼的煩惱依然使她感到孤獨和困惑。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12歲的欣怡,卻過早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就如同一句話:人總有一死,可是,有些人早一些離開,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堅強!生命總是會和死亡聯系在一齊,就如同四季的葉子,春天新鮮的葉子長了出來,到了秋天,它們就會凋落和飄零,到了冬天,那些枯葉就會融進大地,用它們全部的生命之愛孕育來年新的生命……地球上生命的軌跡大致都是如此。
第二個故事,小主人公吳思靈是個活潑可愛的男生,可是動不動就愛哭鼻子,周圍的人都覺得吳思靈缺少一些陽剛之氣。教師、家長、同學都對這個性格顯得無可奈何。吳思靈總喜歡和女生在一齊玩,可是,和女生“出動”時,經常被認為是女生。連他自我也感到無奈。之后他明白,男子漢,從來都是頂天立地,而不要裝作“偽男子漢”。
一向以為世界上沒什么可感動的,但看了伍美珍姐姐寫的《生命流淚的樣貌》我被深深觸動了,盛心儀這個可愛的便利貼女生生活簡單,在小姨家,媽媽身體狀態突然不好,心儀十分害怕,爸爸告訴她不要怕,凌楊波和蛋殼組合其他同學排擠心儀,之后明白媽媽患上不治之癥,心儀感到前所未有的難過。
看完《生命流淚的樣貌》,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7
暑假,我讀了陽光姐姐_伍美珍的作品《生命流淚的樣貌》。里面有兩篇故事,但《生命流淚的樣貌》給我印象深刻,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
《生命流淚的樣貌》講的是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孩盛欣怡,有一個幸福歡樂的家庭。可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癥。這場飛來的橫禍,使得他的生活乃至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著教師不斷的鼓勵,但對親情和友誼的煩惱依然使她感的孤獨和困惑。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的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
當我看完欣怡媽媽在電腦上寫的日記后,我有著很深的感觸。我明白了媽媽為什么中讓我干活,為什么一點點做不好就罵我……原先這全是為了我,其實媽媽也不愿罵我的,她也是會心疼我的,可是為了能讓我早點學會獨立和堅強,早點明白爸媽的辛苦。媽媽真是用心良苦啊!其實媽媽也不好受的,可是又不能表現出來,怎樣辦呢,所以只好忍,只好默默流淚,只好心如刀割,這就是做媽媽的辛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當我讀玩著本書的的時候,我留下了淚,沒想到欣怡的媽媽最終還是因病而死了,就想書上說的老天爺真不公平,欣怡的媽媽這么善良怎樣會得不治之癥呢?太不公平了吧!而那些犯了罪的卻還完好無損,獲得自由自在的。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有些東西要學會珍惜,不然到你想珍惜的時候就完了。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8
20__年_月_日,這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天,讓我體會了一種新穎的課堂教學理念:那就是“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太動人心弦了!張愛華他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精彩。
黃老師用了一個講故事的形式串通了一節課,引入了本節課的大問題:意義;怎樣列出來的;怎樣用。然后每個問題都詳略得當地解決了。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養。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巧妙地使用媒體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實際事件。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上孩子們個個生龍活虎,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張愛華老師創設了現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輕松地學習;順應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名師都廣泛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
二、教學理念的更新。
這生命化教育問題教學,就是課堂教學的優化,直指教學內容本質,蘊含豐富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現在上課更加注重備課,確定這節課的三個問題:這節課學習什么?這個問題怎么學習?這個問題為什么要學習?這就是這個教學的基本設計。在課堂教學上,我們以“大問題”為導向,分享中優化,提煉中延伸。這課堂教學步驟是:建立關系,提出問題,嘗試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問題延伸。
通過一整天的學習,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鑒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9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節老師的關于《生命教育》的講座,短短一個小時的學習,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與感悟。生命,玄妙的東西,兩個肉眼所不能見的細胞結合而誕生的我們,真是世界上最難以描述與研究的。在我看來什么奇跡的誕生,都沒有一個嬰兒的孕育來的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來,由遠古時對自然的崇拜,到對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覺醒,這幾千年的時間對宇宙來說不過是瞬間,但對我們來說卻是近乎永恒的磨難。因為生命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為了云煙!于是很多人開始迷惘,開始痛恨,開始自我墮落!
誠然,生命的最終結果是死亡,但是,我們絕不能因為死亡而放棄生命。誰給了我們生的權利?是我們自己!誰又能把我們生的權利奪取?只有你自己!哪怕是生我們的父母,哪怕災難與疾病,哪怕是所謂的神佛,都沒有權力奪取你的生命!我們要學會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的七情六欲!無論是幸福甜蜜、辛酸浪漫、成敗榮辱、生離死別,我們都應該去享受它,因為我們是這世界唯一能享受這些感覺的生命體!我們應該驕傲,驕傲我們能經歷這些事,這些情。所以我們要學會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歡樂抑或不幸。 其實,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豐富多彩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有人不斷發出“活著,真好!”的贊嘆!有故事云:蘇格拉底和一個朋友相約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游覽一座大山,據說那里的風景如畫,猶如仙境。幾年以后,兩人相遇了。他們都發現,那座山實在是太遙遠了,他們就是走一輩子也難以到達那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喪地說:“我用盡精力奔跑過來,卻什么也沒有看到,真是太叫人傷心了!”蘇格拉底撣了撣身上的灰塵說:“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麗的風景,難道你都沒有看到?”朋友說:“我只顧朝著遙遠的目標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啊?”“那就太遺憾了。”蘇格拉底說:“當我們追求一個遙遠的目標時,要知道沿途處處有美景!”——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認識到生命的短暫、一起不復返,才會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識到生命屬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緊每一個現在、重視每一個過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實過程,才會讓人們更加尊重和熱愛生命,甚至能夠更加平靜地面對死亡。
生命教育體現了人權的基本理念——生存權。如果沒有生存權,其他的權利無所依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曾經說過:在世間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實施生命教育,就是讓學生關愛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質量,更注重實現生命價值。生命教育也有成功經驗,從去年底開始,成都的石室中學率先把中學的生命教育納入學校德育總規劃,開展生命教育課堂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其內容為三維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識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命價值升華教育三個層次,就是從活著、到活好、再到活出價值。這是值得贊賞的,生命教育,不僅關愛生命,更注重實現生命價值,把生命觀、價值觀觀和實踐觀結合起來。今天的生命教育講座,讓我明白了對于自己的終極真理,熱愛生命,珍惜現在,好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關于生命的心得感悟篇10
看到集團平臺發布的關于開展“安全為了誰”活動的通知后,我就上網搜了搜《生命第一》這本書,看過一遍后感觸頗深,郵箱里收到郵件后又看了幾遍,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讀一讀、學一學,對我們的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學習、安全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
安全為了誰,是為自己、為工友、為家人、為企業、為社會,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當中,都有家庭、有事業、有親人、有朋友,你的安危會牽掛了很多人。安全雖然不是全部,但是我們要是不把安全放在心中,可能存在的隱患是無從防范的,他會影響到你我的工作,可能會摧毀你我的生活,因此,我們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時刻要有安全第一思想。思考一下:請設想一下,如果你失去了一只手、一只腳或者再也聽不見、看不見,你和你的家人今后的生活會發生多么大的變化?所以:金貴銀貴生命最貴,千好萬好平安才好。
安全為了誰,誰是的受益者?是我,是我們!安全知識重要,安全意識更重要,只有當員工有了安全意識,才會主動的去學習安全知識。在《生命第一》第一節就講到“98%的事故時因為人得原因引起的??人為因素中,安全意識占到90%多,而安全技術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看到這么大的比例你有什么感想,這說明員工的安全意識差,成為制約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大河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滿。”如果企業不能夠安全生產,怎么會有好的效益,你的收入怎么會提高,所以“對自己的安全,我責無旁貸;對企業的安全,我義無返顧;對他人的安全,我有監督和幫助的責任,有提醒和制止的義務。”每個員工都應該明白,安全為看“我”,“我”要保證安全,“我”才是安全工作的主體。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著就好;只要能活著即使是喝涼水,吃一頓簡單的面條也是幸福的,因為你活著,活著就好。失去健康時,你可以去醫院;失去金錢時,可以重新掙回來;但失去生命,你卻永遠也無法彌補回來了,所以平安是福,活著就好。
沒有人能夠脫離社會獨自生存,現代工業化大生產更是離不開社會化,人與人之間有分工,有合作,所以安全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安全管理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好的,是需要員工所在企業整體配合的。所以不要認為領導對安全管理嚴是在給自己難堪,就和領導對著干,和領導打游擊站,你這是在做賠本的買賣,在做人生的不等式,是在“拿胳膊換檢討,拿性命換烏紗帽。算清楚了這筆賬你就知道領導是在為你好,我們一定要做到“三老、四嚴、四個一樣”。
魔鬼就藏在細節里,經常被人們忽視的小事可能會導致事故,然而,太多的人并沒有把小小的隱患放在眼里。民國時期的學者趙元任曾說過:“人在肚子不痛的時候,想不到自己還有個肚子。”這話對安全生產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在隱患未變成禍患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隱患的存在。關于安全制度,有一句流傳最廣的格言:規章制度用血寫成,不要用血來驗證。崗位責任制是大慶貢獻的獨特制度,而這項制度卻是一把火燒出來的,所以說每一個安全制度在形成過程中,都有過慘痛的教訓。面對安全制度和規程,我們要持有兩種正確的態度:一要知道敬畏。敬畏法律,敬畏生命,生命無價,任何人都
不能視作兒戲。二要懂得感恩。用感激的心情對待那些為制度的誕生而付出沉痛代價的人們。
常言說的好:黃泉路上無老少,違反規章先報到。違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是違章造成的,所以我們要“習慣性反違章”,見了違章就管,見了隱患就問。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多一點安全意識,多一份謹慎,少一分煩躁,我們所能維護就不僅僅是自身的安全,更是千萬個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