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感想心得
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是否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所以我今后要多多報答母親對我的養育之恩,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我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卻又暗含著一些偉大。母愛它就像一股暖流,滲入了我們的心肺,母愛它就像一副翅膀,帶我們飛向高遠的未來。
啊!多么偉大的母親,它就像《童年里的饅頭》一樣呵護著我們!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2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讀書筆記。《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于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沖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3
童年,是每個人自己都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時光。對于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收藏,然而大師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感受頗深。首先,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寵愛著,關心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真正可以說是無憂無慮。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握未來! 每個人的心充斥著暴力,麻木不仁,他們放縱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窮困,病痛的折磨,那種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難熬過,大家記得書中那句話嗎?漫漫日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我想這就是對《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詮釋!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4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聽著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童年是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與眾不同,他的《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人家里,他幼年喪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他吃盡了苦頭,就這樣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里,我們的童年是多么快樂啊!
雖然我們過著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學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仿佛是溫室里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獨立生存,好比是一只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只破殼而出的蟬,嬌生慣養,不能經歷一點磨難。恐怕我們以后的身影就是那只瘸蟬。所以,只有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說: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小吃苦耐勞,而且經常用一句名言鼓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我認為:一塊石子,不經風沙的百般沖洗不會變成一顆晶瑩的鉆石;一棵小樹苗,不經常年的風吹雨打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礪,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字。
是的,當時生活的困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擁有的一切,努力奮斗,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同學們,還等什么?讓我們去追求吧!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5
《童年》—讀書筆記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想要什么有就會有,但高爾基的童年并不是那么快樂的,而是悲慘,凄苦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慘,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與母親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后來跟隨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里。
但在這,阿廖沙并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里看到許多丑是,舅父們為爭財產而互相反目為仇,愚弄弱者,毒打兒童……但他卻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許多好聽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熏陶,健康的成長,不像他的舅父們一樣。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并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師。
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高爾基小時侯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才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差地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擁有一個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6
無論是《孔乙己》的茴香豆,《故鄉》的西瓜地,還是《社戲》的羅漢豆。都是魯迅先生童年當中的一些記憶比較深刻的點滴。說起每個人的童年,大家一定都能說上幾段自己難以忘懷的趣事。
今天回到父母那邊吃飯,飯桌上擺著母親認為他兒子從小到大都非常要吃的油豆腐塞肉。我們邊吃邊聊。母親跟我女兒,也就是她的孫女說,今天就住下吧,奶奶明天帶你到烏鎮去逛街、看鸕鶿。女兒就說奶奶的桃源話她聽不懂。母親就講了我小時候,帶我去烏鎮賣西瓜的事情。
那時候,家里的田里每隔幾年都會種一季的西瓜。
西瓜籽首先要讓它們發芽,這個工作其實是很好玩的。母親會縫一個小袋子,就像香包一般大小,袋子里面裝滿西瓜籽。然后把這個袋子縫在我的棉襖背心胳肢窩的內處。小孩子經常沖進沖出,西瓜籽發芽就需要這樣的溫度和濕度。每天臨到睡覺前,都會很神秘的瞅瞅這些小家伙們有沒有冒出芽頭來。這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也是生命的希望,也是我們小孩子可以吃到紅紅甜甜的大西瓜的倒計時。
在等待發芽的后半階段,母親還會在自家屋前的菜園里弄一小方地,把泥兌水,用腳踩,踩到這些泥變成細膩的面粉團似的,只是黑色的而已。然后縱橫規整好,劃成現在的慕斯小蛋糕那么點大小見方。再在上面蓋上塑料的膜子,搭成一個小棚。將來,我們就會在每一塊小方格里面,嵌上一粒發了芽的西瓜籽。蓋上塑料膜。讓這個西瓜籽在能夠提供土壤養分,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適宜的小棚里面繼續長大。長成西瓜苗后,我們就可以把一塊塊的“小蛋糕”,移植到田里面去了。自然田里的工作也是少不了的。在這些瓜苗到來之前,就得把農田弄成一壟一壟的,在每一壟上面還有鋪好塑料膜,避免瓜苗移出小棚后凍著。就這樣,瓜苗從我胳肢窩到了小棚,最后來到了條件更加粗放的農田里了。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著這些瓜苗不斷的長大,開花結果。期間,少不了除草施肥。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在瓜田里,還會搭上一個簡單的草棚,白天可以玩耍納涼,晚上就要守著那些個偷瓜賊了。
西瓜成熟了,我們就要跟村里的其他農戶,合著搖上一條帶櫓的水泥船,趕早就要搖烏鎮北花橋堍邊上的大碼頭上去叫賣。我母親說的就是我跟著我父親去賣西瓜的事情。
父親經常會忙著給買瓜的那些人稱重算賬。我呢就守著一個打開的西瓜坐在瓜堆前邊。父親吩咐了,這個西瓜是讓客人嘗鮮的。母親說我每次去了回到家都會生悶氣,都會嚷嚷著下次再也不去了,可下一次又都會跟著去了。
這些新鮮上市的西瓜,鄉下人是不舍得自己吃的,我們這些小孩子也是沒有這個機會的。那個又大又甜的西瓜,盡管我沒有吃到,當時的口水是告訴了我,這個西瓜一定是非常爽口美味的。就這樣擺在我面前,我也不是完全不懂事,烏鎮的這些鎮上人,經常會來嘗鮮,我呢,也不余遺力的吆喝著,有種黃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意思,剛才我也說了,我一直吞咽的口水是不會騙人的。這些買瓜的鎮上人,有幾個嘗過之后,很滿意,又看我這個小孩挺懂事也怪可憐的,就會買上一兩個,我呢借此就向父親邀功,父親就會來上一句,真乖。就又忙乎著張羅賣瓜了。
鎮上的很多人,多數是只嘗不買的,而且會從碼頭的這邊拾掇著到碼頭的那邊,既不點頭說瓜好,也不表現出難吃。難道這就是大人?而且是鎮上的大人?稚氣的我好像懂了些什么。
要是過了晌午這些瓜都賣不出去的話,很多瓜都是會被扔掉的。因為被太陽這么一曬之后,一些西瓜都會自己爆開,有些搬上搬下整傷的會餿掉。起一個大清早,折騰老半天,饑腸轆轆,我們也就只能吃到些個爆開的熱忽忽的西瓜。
瓜農的生活是艱辛的,作為農民的兒子既是有趣的,但又有著跟父輩一樣的苦楚。
母親說到我的悶氣,大概就是我兒時最好的內心表達吧。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7
童年好似一場夢,在夢中,我們自由,能夠做任何想做的事,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僅有你的內心深處,它毫無遮擋,純潔瀟灑,它也豐富多彩,有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一切就像是在想象之中。有的人,童年歡樂無比,有的人幸福無比,有的人卻有壓力,有悲傷,有痛苦,有被迫,各式各樣,像飾品店里的飾品,數不勝數,像天上的星星,沙漠里的沙,大海里的水,樹林里的葉……
《童年》記載著高爾基的以往,記載著他的天真,記載著他的杯具,記載著他與眾不一樣的童年。他的童年是一陣風,風里夾雜著太多的杯具。這陣風雖然吹過了,可它讓人發冷,久而不熱,難以忘懷。他的天真,他的純潔,毫無遮擋的硬深深的接下了那陣風。出現了數不盡的悲傷,這都是家庭造成的,因為爸爸去世了,他與媽媽來到了外祖母家,被卷入了無情的斗爭,都是為了財富,并且諷刺的是那財富本是他媽媽的嫁妝,還好,風里還夾雜著很多親情,除了舅舅們、舅母們的無情,外祖父、祖母、媽媽、爸爸都是疼愛他的,他的哥哥為了讓他少受幾下打,胳膊都紅了呢!
錢財總是讓人迷失雙眼,讓人發狂,讓人做出不該做的事。為什么一家人,有那么大的人品差別呢!就是因為財富,有的人會為了財富做任何事,而有的人卻會分辨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分清楚美丑善惡,做一個善良的人的財富比惡毒的人的財富多得多,因為他抓住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童年風吹過了,你留下了什么余味?
或許這篇文章說的不是“童年”這本書的真正重點是……但請原諒,因為我只看了二十頁。
童年的感想心得篇8
童年,這個美妙的字眼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美好而又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可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有著天差地別。讀完《童年》這部自傳體小說,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中度過的。四歲喪父,讓他來到了外祖父家,而這是一個陰暗籠罩的家庭:兩個舅舅為了錢你爭我奪,而外祖父是一個貪得無厭,自私虛偽的人,還經常毒打他。在這個黑暗的世界里,光明還是存在的。
正如作者所說:“當她還沒來時,我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她的到來,使我感到了光明。”心地善良、寬厚仁慈的外祖母就是光明的使者。同樣還有雖然愛偷東西,但心地善良小茨岡和為了科學奉獻生命的“好事情”,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在作者筆下顯得那么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為我們展現了在那么黑暗的世界里,作者卻選擇了一種生活——獨立。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現在的我們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在家里,我們被爸爸媽媽呵護著,被爺爺奶奶寵愛著。在學校里,有老師親切的教導,有朋友真誠的關愛。每天過得無憂無慮,豐衣足食,哪能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提并論,簡直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是黑暗。
我們生活在和諧美好的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也沒有毆打的拳腳,讓我們的童年過得幸福,但如此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不知珍惜,總覺得是理所當然,平平淡淡,不足為奇。但讀完《童年》這部小說,我才真正的體會到自己童年的幸福,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學到了成長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