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后心得體會
家長會后心得體會篇1
9月13日晚上,迎來了開學后的第一場家長會。孩子升入大班了,深知幼小銜接的關鍵性、家長會的重要性,于是提前下班趕到學校。
果不出所料。楊老師在家長會上提到了大班小朋友需要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有所提高。
學習上,老師說大班了,上課會讓孩子學學寫字、做做算術,以后孩子也會有家庭作業帶回家,這個當然希望我們家長能做好配合,大班養成了學習習慣,那就是為明年上小學打好了基礎。
這點家長都是認同的,習慣不是一觸而就的,需要一個慢慢培養的過程,升入小學后學習壓力大,作業也多。常常聽周圍同事說,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要做到21點以后,孩子自己累,搞的家長也筋疲力盡,上完一天班回家還得管著孩子的功課。所以我想楊老師說從大班重點要抓孩子的學習習慣,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功課能好點啊。其實,我之前也一直想培養小陳同學的學習習慣 ,但很多時候由于忙于工作會疏忽了,不能長時間的保持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孩子逆反心理發作,就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了。現在有老師的教育就好很多,要知道孩子最最聽的就是老師的話。
生活中,老師說一定要做到自理。吃飯穿衣在中班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問題,升入大班,孩子們午餐都是用筷子了,在家里也要鍛煉一下,另外大便擦PP,家長讓小朋友在家也要自己練習,想想也是,幼兒園還有老師寵一下,小學后難不成還讓老師擦PP?
隔天在家,小陳同學大便完大喊媽媽。媽媽邊幫忙邊教育:“今天是最后一天幫忙擦PP,明天開始都要自己動手擦。媽媽又不會去學校幫你擦的。”人家開心的回答:“媽媽,你放心,我從來不在學校大便的。”汗顏~~~孩子不懂事,那是家長沒教育好啊!
我記得小學提倡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次楊老師在會上也提到了道德、體育兩個方面,老師說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好的榜樣,比如要尊老,要愛幼,坐車讓位等等。我也覺得,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道德的培養不可缺少。另外,體育方面,楊老師說大班的孩子一定要會跳繩。回想了下中班第一次家長會,老師當時說要孩子們學會拍皮球,于是回家就給孩子買了個籃球,一年下來,左右手拍球幾百個都不成問題。這次跳繩的任務應該也是難道倒小陳同學的。
整個家長會持續了很長時間,在后面的老師和家長的互動交流中,楊老師一一都給做了解答。很多家長也提了各種建議,我想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一切為了孩子。幼小銜接是關鍵的,老師教育是重要的,家長配合是最主要的。
家長會后心得體會篇2
3月2日,星期五,我專門向公司請了半天假,來參加女兒幼兒園的家長會。因為和很多家長一樣,做為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幼兒園是孩子們離開父母,獨自面對陌生環境的第一個舞臺。他們在這里學習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的社交能力,學習基本文化知識的儲備能力。幼兒園的每次家長會無疑是家長們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同時向專家老師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一個絕好機會。
我們先去了物探幼兒園的音樂大廳,聆聽了張老師關于“幼兒的分享意識”的演講。張老師從獨生子女存在的問題、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意義、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通過不同途徑教孩子與人分享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張老師通過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演講,家長們都感同身受,認真的做著筆記。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老師們也都發現了他們共同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所謂的“獨”,所以幼兒園這次安排的演講是很有實際意義的。我家的是個小女孩,不知道她在幼兒園怎么樣,但從上過的一些親子課上可以感覺到她到新環境會比較拘謹,有點放不開,想表現自己但又沒有勇氣和信心站出來。原來我一直以為這是性格的原因,看來跟我們家長平時的教育也有很大關系,因為她在家時很活潑好動,調皮的不行,也許是我過于溺愛的緣故,平時很少嚴厲大聲的批評過她,更別提打她了。所以女兒就特別脆弱,也就是今天張老師講的獨生子女存在的問題中的好哭和身體心理嬌氣。我認真記錄下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辦法,回家后會好好的總結改正。
之后,我們去了孩子們的教室,雖然偶爾接送孩子時見到過教室,但還一直沒走進來仔細觀察過。教室寬敞明亮,桌椅都很整潔,墻上統一的白色毛巾和貼著孩子照片的水杯柜,讓我們不用為孩子們的衛生擔憂。班主任陳老師第一天開學開家長會時我就見過,一看她就是位性格溫和,有內在涵養的好老師,從以后的接觸中也驗證了我的判斷沒有錯。另外的李老師和鄭老師,我還是從我家孩子的口中得知她們的姓的,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一般接送孩子少。我家孩子的原話是:“李老師,鄭老師也對我們可好了,我可喜歡她們了!”
陳老師講道下周三要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來到教室,親身感受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相信很多家長跟我一樣,特別想知道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他們是怎樣吃飯睡覺的,是如何學習知識做游戲的,是不是跟在家里一樣調皮搗蛋,或者敢不敢在大家表現自己,能不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這個“家長開放日”活動實在是太必要了,我很期盼。陳老師還講了一些孩子們在幼兒園存在的問題,表揚了幾個平時表現好的同學,講到了舞蹈、美術特色課,提出讓家長跟孩子一起種盆植物,等發芽后拿到教室,還體貼的創建了小一班QQ群……估計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安排家長與老師互動,就是家長們提一些問題,老師和家長一起探討。其實家長們很希望通過家長會能與老師進行溝通,探討孩子們在幼兒園在家里,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探討中能學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又能融洽老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一舉多得!
家長會后心得體會篇3
本次家長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除了一位同學的家長請假不能來外,其余都來了。家長們聽得很認真,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他們愿意接受;當舉例講到自己孩子的一些表現時,都發出了會心的笑聲。
本次家長會的收獲。
1、讓教師對孩子在家的表現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教師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處理。從家長的談話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在班級里沒有發現的問題。王曉迪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家比較孤僻,不喜歡和大人進行交流。我也認為孩子在學校里不象其他孩子那樣充滿歡笑。通過交流,發現主要原因是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教師和家長雙方共同研究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是,無論在家還是在校,我們都要以談心的方式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時刻感覺到老師和家長給予她的愛,將笑容重新展現在孩子的臉上。張顯朋、張帥和喬劍等幾位男同學,在家里不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經常撒謊,自己個人的行為習慣也非常差,還有個壞習慣是喜歡與家長要零用錢花。了解到這些以后,我們家長與老師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兩頭經常聯系。無論哪一方發現了問題,都應該及時與另一方取得聯系,及時將事情處理好,讓孩子的不良習慣在萌芽中破滅。
2、讓家長對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同時也讓家長們學習到了一些優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使自己在管理孩子時,能夠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法處理不同的事件。我們班的家長會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家長們將自己在教育孩子中最成功的一條經驗介紹給在座的各位,這一點我覺得收效很大。李居一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主要是與孩子平等交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經常關心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動向,及時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李楊和薛雅欣的家長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為孩子多買好書,并與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孫夢和薛冰的家長在培養孩子關心集體、關心他人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表率作用,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里這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
通過本次家長會,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啟示。
1、家長們對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關心的,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做為教師有很多地方離他們的要求還相差一段距離。有的家長要求教師對孩子能不能相隔幾天,就將孩子這段時間的行為、思想等向家長進行反饋;有的家長要求教師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孩子能不能標準有所差異;有的家長要求教師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提出了“教師的話比家長的話好用”的觀點等。
2、也許有一個局限的條件是班級里的學生太多,教師的時間太少,與孩子們單獨交談的時間與機會比較少的原因吧,從與家長的談話中,可以發現:我們教師對孩子的了解還是不很深,有許多孩子的內心世界,教師沒能夠進入,沒有真正了解與理解孩子們的所思、所言、所行。
還需改進的方面:
我們教師要克服上述所有的困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孩子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多從書報、新聞媒體、網絡等途徑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與家長沒有會面的時間,可以通過電話聯系;教師要抽出更多的休息時間,與孩子們進行以生活為主題的交流,與孩子們玩在一起,真正做到無距離地親密接觸。
總之,這次家長會圓滿結束,但愿為這學期起到作用,使我們班級的活動順利開展。
家長會后心得體會篇4
站在講臺上面對下面座無虛席的家長,當時心里比較感動,因為難得一次能看到所有家長都參加的家長會。但過程中看到的卻又有些惱火:看手機的、交頭接耳的、伏在課桌上打瞌睡的,更有手機鈴聲高唱接電話的。有人可能說:是你的發言不吸引他們、是你在他們的心目中地位不夠等等。管他呢,家長會就是家長給孩子一個交代:我去了。
家長會上老師的建議有多少家長能聽進去?舉個例子:數學家庭作業要及時訂正,對于有些不自覺的學生來說就需要家長配合、督促孩子來完成。家長會上我的建議是:今天回家后看看孩子的家庭作業,看看還有沒有前次的作業沒有訂正的,督促孩子完成。第二天早晨問問孩子們:昨天你們的家長看你的作業了嗎?有六個孩子說根本沒看,其中有個還是特意在會前叮囑的,因為她的孩子根本不做家庭作業。家長會就是給老師一個面子:我來了。
二 自孩子上學以來,每次的家長會都是記憶猶新,但這次的家長會讓我感觸很大。孩子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已經連續換了三個班主任,對孩子而言,是對她們適應能力的一種考驗;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值得慶幸的是,孩子進入三年級才二個月的短短時間,通過孩子身上的進步和變化,我們感覺到孩子們遇到了一個敬業、負責任的好老師,她們是幸運的,同時從校訊通里也看到了您的辛勤付出和良苦用心,在此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謝。
昨天的家長會,聽了您系統的講解了孩子教育的有關問題,讓我感受到自己對孩子平時的教育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有些時候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而把我們的思想強加給孩子,把孩子想的比較簡單,從你的言語中感受到了您對孩子的寬容和理解,相信孩子在您的言傳身教下,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感恩和寬容,學會了怎樣做人。作為家長,我們心里十分的欣慰。
今后,我們在家將全力配合您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按您所要求的來做,和孩子多交流和溝通,注重自己的方式,多了解孩子的心里所想,給孩子多點鼓勵,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榜樣,對孩子多點寬容和理解。讓她在健康的環境下快樂地成長。
家長會后心得體會篇5
通過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的課程,作為一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認為學校能夠在孩子剛上學的時間里,在繁忙的教學外,開展這次活動可謂是用心良苦,為我們這些家長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孩子剛上學的這段時期,只有家校攜手,共促發展,才能為孩子創造更加美好、更加燦爛的明天。現就自己聽課后的感受談一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她所接觸的家庭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學校的學習環境又和家庭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梁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家長不能完全依賴老師,要配合老師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工作。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家長學校老師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我從聽完課那天起,根據自己家庭實際情況,盡量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家庭教育。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正當要求和理由需要家長站在她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只要是有道理的一般都應該同意。同時,這也能更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你。
希望學校能繼續搭建家校溝通的良好方式,形成合力,共同實現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也請老師們放心,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將盡自己所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我作為學生的家長對你們給予學生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