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心得模板
在展示大廳里,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和一具具形狀怪異的模型躍入眼窩,我好奇地走上前看個究竟。原來,這些展品在告訴我們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地震等一些自然現象的危害,還有更多的是人們如何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應該采取的措施。接著,我還迫不急待地轉進了防震練習小屋里。隨著警報聲,和大家一起親身體驗了逃生過程,知道了如何自救。
時間過的真快,1個多小時轉眼就過去了。走出科技館,我想了很多:地震、海嘯、洪水都是自然災難,但是有許多誘發因素是人為的破壞造成的,只要大家保護環境就能減少自然災害的形成了。如果二年前汶川的同學們也觀看過這種展覽后,多一點常識,在面對那次大地震時,正確應對,可能會多挽救一些生命吧!
參觀心得模板篇2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首都北京旅游,第一站,我們就來到了天壇公園,這里是明清兩代皇帝用于祭祀的場所,他們在這里祈求上天讓這一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走進天壇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種了許多參天大樹,據說有的樹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樹下許多小噴泉不停地澆水,即使現在是夏天,也不覺得熱。
往正前方看,便是著名的祈年殿了,“祈年”的意思是祈求豐年,過去皇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會前來祭拜,站在祈年殿前,我仿佛看成見了一個皇帝,身穿龍袍,率領從皇子、大臣在這里三跪九叩,場面甚是壯觀。
繼續往前走,便來到了皇穹宇。皇穹宇是用于擺放祭祀神牌的地方,它是一個圓形的建筑,表示天圓,上面覆蓋藍瓦金頂,精巧而莊重。皇穹宇的周圍有一圈圍墻,聽媽媽說,只要站在圍墻的一頭說話,另一頭的人都能聽見,這就是回音壁了。可惜由于以前的游客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在圍墻上亂刻亂畫,現在工作人員只好將圍墻都圍起來,沒法親身體驗這奇妙的感覺真遺憾呀!
走過皇穹宇,還有一處著名的景點——圜丘。圜丘中心有一塊大石板,往外是九個梯形的石磚,往后依次是九的倍數。為什么都是九呢?聽說古時候“9”象征著帝王獨一無二的思想,象征著天,是最吉利的數字。我想:難怪都說“九五之尊”、“九重天"……
祈年殿的雄偉、皇穹宇的精巧、回音壁的奇特、圜丘的壯觀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參觀心得模板篇3
我一站到兵馬俑前,看到千軍萬馬站在那兒,隊伍整整齊齊,精神抖擻,好像秦始皇在指揮作戰,他這一指揮,一直指揮了2500多年,真雄偉,真神奇,真壯觀。
兵馬俑千人千面,動作各異。有的站著,有的半蹲著、有的跪著、有的牽著一匹馬……神態也各不相同,有的皺著眉頭,有的抬頭眺望遠方,還有的低著頭好像在思考著什么。他們有的拿著寶劍,有的拿著弓箭,還有的拿著長矛……坑里大約有幾萬個兵馬俑,個子、動作、神態都不相同,個性非常鮮明。
跪射傭跪著一動不動,目光炯炯有神;射手傭輕裝上陣,他們是秦軍中不怕死的人,隨時準備奉獻生命去戰斗,去保護國家;將軍俑身穿盔甲,戴著官帽,看起來很威武,所有的秦俑神色嚴肅,好像隨時都準備投入戰斗。我還看到秦皇的`駟馬銅車,灰黑的顏色,仿佛真的看到秦始皇坐在馬車上巡視祖國大江南北。
兵馬俑是世界奇跡,兩千五百年前科技不發達,竟然能塑造出這樣的雕像,吸引無數的外國人來觀看,這是藝術,是奇跡。兩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站在秦兵馬俑前,為我國的歷史悠久而自豪,為我國的藝術成就而感到驕傲。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親眼參觀一下這個偉大的建筑哦!
參觀心得模板篇4
終于可以去北京旅游了!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了好幾天。
到了北京之后,我們去的第一站是天壇公園。剛走到門口,我就發現它的瓦跟語文書中寫的天安門城樓的瓦不一樣,天安門城樓都是黃瓦,而天壇卻是藍瓦,藍瓦象征著藍藍的天。這里的房子北邊是圓的,南邊是方的,象征著“天圓地方”。天壇是皇帝的祭天場所,皇帝每年冬至都要在這里祭天,在祭天的前有一天,他都要齋戒,就是不近女色、吃素、沐浴。
我們跟著導游首先來到了圓丘壇,我們走上了圓丘壇的臺階,這里的臺階每層都是九個,因為九象征著最大,是最吉利的數字。走到最上面中間的地方,有一塊扁扁的、橢圓形的`石頭,這塊石頭叫“天心石”,它有擴音的效果,皇帝來祭天的時候要站在天心石上,這樣,離他比較遠的人都能聽見他的聲音了。遺憾的是現在游客太多,天心石上幾乎一直有人在講話,所以,擴音的效果沒有以前好了。
我們走下臺階,走進了天壇公園的另一扇門。剛進門,眼前就出現了三條道,中間一條是玉皇大帝走的,叫“仙道”,右邊的那條是皇帝走的,叫“皇道”,左邊的那條是官員走的,叫“王道”。我走在仙道上,這時,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只小鳥也在走仙道,有人在跳,它也跟著跳,不管有多少人從它身邊走過,它也不怕。我看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真是一只既勇敢又有趣的小鳥啊!
我們又走進了一扇門,看見了一堵墻,這堵墻叫“回音壁”,它的磚頭之間都沒有一點縫隙,以前還很光滑,還可以回音,這里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在東邊的房間里休息,突然,他聽見了一只癩蛤蟆在叫,連忙派了一位侍從去找那只癩蛤蟆,侍從從東邊找到了西邊,在西邊的墻角看見一條蛇正在吞那只癩蛤蟆,他不由得對著墻,小聲地尖叫起來:“有蛇在吞癩蛤蟆!”它這么一叫,回音壁立馬回音,乾隆皇帝聽得一清二楚。現在有些游客在墻壁上亂寫亂畫,回音壁不再光滑,所以,就不能再回音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看見了好多柏樹,它們的樹干上長了好多大大小小、凹凸不平的包,看得出,它們都有幾百歲了。
天壇公園真是個環境優雅、氣勢雄偉的好地方。
參觀心得模板篇5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號游覽故宮。
走進故宮,驚訝于古代建筑技術的高超!故宮的設計與建筑,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凝聚著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淀了幾千年的文化。故宮,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里程碑。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這里代表了權威,也充滿了神秘。
故宮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
我們從天安門進,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午門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午門后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兩條,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宮殿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后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筑,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筑,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筑。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筑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后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內廷。故宮的后半部叫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后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風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后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后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后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后,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也收藏在這里。
通過御花園左側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了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然后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鐘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后再進入皇極門,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并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最后出神武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出北門神武門,參觀了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從景山西門出,游覽了北海公園。
明清時代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墻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們可以在宮殿內任意穿行,可見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參觀心得模板篇6
5月15日,我們來到廣西南寧鳳凰紙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該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應用,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此次參觀的心得體會歸納:
一、公司簡介
廣西南寧鳳凰紙業有限公司是國有股份公司,公司項目一期工程概算總投資18.756億元,是1992年開始籌建1999年建成投產的大型制漿造紙企業,年生產 12 萬噸漿紙,是國內規模最大、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最先進的漂白硫酸鹽商品化學木漿專業生產廠之一。旗下產品有“金鳳 ”牌針、闊葉木漿和“玉鳳”牌生活用紙系列:原紙、盤紙、面巾紙、餐巾紙、卷筒紙、手帕紙、廚房紙、擦手紙,以及副產品有松節油和塔羅油。
二、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應用系統
公司的主要工藝設備及控制系統均從國外引進,技術裝備達到九十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
(一)其主要的工藝設備有:芬蘭konewood公司的圓筒剝皮機,瑞典kamyr公司的單塔水力式等溫連續蒸煮器和單段擴散洗滌器,芬蘭ahlstrom公司的壓力除節機、五效板式降膜蒸發器、閃急干燥的節能型石灰窯,加拿大sterling公司的r8法二氧化氯制備系統,芬蘭tamplla公司的低臭型單汽包堿爐,瑞典abb-fl?kt公司的氣墊干燥機。
(二)生產自動控制系統為引進芬蘭valmet公司的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dcs)對生產工藝、設備運行狀況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顯示、操作控制和信息管理。
(三)電氣配電設備大部分采用瑞典abb公司的mcc控制柜和acs500系列交流變頻器,直流傳動控制為德國siemens公司的成套產品。控制設備采用了德國siemens公司、法國schneider公司、日本mitsubshi electric公司和omron公司的可編程序控制器。
(四)另外,對生產產生的“三廢”也配有完善的處理系統,其中廢水處理采用二級生化處理的終端廢水處理設備。
三、企業內部信息管理
信息中心的梁主任給我們講解了鳳凰紙業信息管理的相關流程操作,并以采購流程、生產生活用品流程進行了舉例,而中心機房的李老師也給我們詳細解說了鳳凰紙業信息管理的硬件設施和應用系統及主要作用。公司的管理系統主要有四:
(一)企業資源erp管理系統,主要應用于財務管理和生產控制管理。
(二)oa辦公軟件系統,主要應用于辦公管理,可對每個員工的權限進行控制,同時也用來存放公司的有關通知、文件等等。
(三)殺毒軟件系統,主要用來防御黑客等不良的網絡破壞。
(四)網站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對該公司網站的日常維護及管理。
以上可見,該公司在信息化的應用上極為廣泛,無論是辦公的管理、生產的管理、財務的管理以及公司網站的運營管理等等都應用了現代的信息化設備。如現代化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對于他們的生產中的需求計劃、生產采購計劃,采購入庫、出庫等有極大的應用,且更有易于對生產的管理。而oa系統,則能對公司的有關文件、通知、事件進行詳細的記錄管理。鳳凰紙業還應用了先進的國外設備進行生產,而這些設備都與信息技術緊密聯系。
四、科學的管理理念
鳳凰紙業以“講誠信,守法律,顧客滿意;保安康,護環境,防治結合;創優質,促發展,持續改進”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等管理理念來進行公司的生產經營,使原料采購和市場銷售得到了良性循環,從這也可以反應出鳳凰企業使一個有著廣闊發展空間的企業。
五、通過這一次的參觀學習,讓我懂得一個有實力的企業是在于他們應用的是什么樣的信息技術,以及他們的管理制度、工作精神,而不是只看表面的成功和輝煌。要想成為一個有實力的企業,就應該有適合的自己管理模式及一定的技術設備,只有這樣才能把公司管理恰當,同時也為自己的生產奠定基礎。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司信譽,是一個公司走向未來的保障。
感謝老師給我們的這一次參觀機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