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國家成立的第7個國家公祭日,__年前,日本對中國大舉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三十幾萬的中國同胞犧牲。設這個國家公祭日,并不是為了讓我們帶著仇恨,而是讓我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十三號這一天,我們的領居都觀看了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報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鄰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強盜,在中國的地盤撒野,太可惡了,簡直就像沒人性的禽獸!
鄰居吳叔叔:這些日本鬼子,實在是太壞了,燒殺搶掠不說,到現在還在抵賴,想埋沒真理,明明殺了三十多萬中國人,卻說只殺了十到二十萬人。難道十到二十萬人不是人嗎?你們憑什么這么說?你們為什么不敢作敢當?在強國面前是只老鼠,在弱國面前是只老虎!
鄰居陳同學:日本人像一群發了瘋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敗無能,居然看著這么多人白白犧牲,卻無法報仇!
其實,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們如此惋惜與憤怒,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2
民族的歷史必須被民族記憶。往事已矣,必須銘記,銘記歷史才能以史為鑒,前事不忘乃為后事之師。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首先是為了銘記日本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日本乃中國近鄰,與中國交往歷史悠久,先承中國文化啟蒙,完成封建化;進入近代,脫亞入歐,學習西方,早于中國完成工業化,獲得優于中國的綜合國力,但是國家卻步入軍國主義道路,利用先發優勢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世界,蹂躪亞洲,侵略中國,更是制造了駭人聽聞、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其次也是為了更好地認清中日關系的政治現實。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華民族特有的厚德仁愛精神,著眼中日長遠友好大局,體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戰俘,主動放棄國家賠償,減輕日本戰后負擔,助益日本戰后恢復與發展。但是日本現實國家政治活動中,多有政府要員,罔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拜神祭鬼,為戰爭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歷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試圖掩惡匿罪以欺世。現在,國家設立公祭日,通過提高公祭規格,使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罹難同胞,銘記慘痛歷史,弘揚正義,堅守底線,捍衛和平,警示當下,啟迪未來,彰顯國家意志,展現民族決心,其意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再者是激勵國人為民族復興而奮斗。想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屹立世界東方五千多年。近代以來,國勢衰敗,屢遭侵略,直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華,并屠殺我手無寸鐵同胞,制造“南京大屠殺”慘案。今天,中國已經屹立于世界大國之列,再也沒有哪個列強敢于輕易侵犯,我們開始彰顯大國本色、履行大國職責,對一切不平等不公平說不。我們要深刻汲取忘戰必危,落后挨打、國破家亡的歷史教訓,將國家之恥民族之恨化為強國動力,以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偉大夢想,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3
20__年12月13日,是第_個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如今80多年過去了,歷史的警鐘仍時刻敲擊在耳畔。
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國家設立公祭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不是為了宣揚復仇的怨恨,而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讓我們鄭重許下復興的心愿:吾輩當自強。
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深切感觸民族滄桑的同時,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在擔當面前自強不息。用屬于自己的“自強模樣”,心系國之命運,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始終保持不懈奮斗的堅韌,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腳踏實地,不圖虛名,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書寫人生華章。以個人的創新創造、拼搏奉獻,當好國家建設的參與者,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汗水。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4
11月13日上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于12時左右參觀了紀念館,在導游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當時中國同胞遇難的情景。
看著館內的一幕幕我的內心深處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說不出話來,所有華麗的辭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么的蒼白無力。一堆堆的尸體,一張張絕望的臉,淚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雙眼。瘋狂的日本人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我們無數苦難的同胞面前,沒有憐憫,沒有惻隱,瘋狂的展露著他們泯滅的人性。虐殺兒童,那么多無法反抗的人們就這樣被殺害。試想若是我們侵略日本,試想若是我們殘忍的殺害他們國家的婦孺,他們又做何感想?還會否認這段傷害千千萬萬人心的歷史嗎?我們不要做跟他們一樣喪失人性的人,只是讓他們承認這段歷史,承認他們犯下的錯誤為什么都不能呢?
我會永遠記住這段恥辱的歷史,那么在這里也請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記國恥。強烈推薦大家看看南京紀念館。看完了,我想大家會明白很多,學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5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__周年,也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中華民族巨大的恥辱因此產生。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并揭露侵華日軍殘忍罪行,日本有識之士于廣島、大阪、名古屋等多地舉辦紀念活動,呼吁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兩國和平友好的未來。
對于歷史,最大的悲哀,不是無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現出來的漠視!想想歷史課上,講近代史最嚴肅的話題時,課堂里發出的陣陣笑聲;再看看談到歷史問題時,很多人滿臉的不屑。對歷史的無視,在這陣陣笑聲和一臉不屑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很多中國人在無視什么?歷史嗎?不是!而是自身的存在價值!是很多人心中沒有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幾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開創兩國間和平、友好的未來。民族需要力量,人民需要力量。中國人必須以史為鑒,珍視今日和平生活,遠離戰爭惡魔。愿中日兩國今后能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6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也是為了更好地認清中日關系的政治現實。歷史與現實本來就有天然聯系。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華民族特有的厚德仁愛精神,著眼中日長遠友好大局,體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戰俘,主動放棄國家賠償,減輕日本戰后負擔,助益日本戰后恢復與發展。只因冷戰之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罪責并未得到徹底清算,終致孽種暗藏,禍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韌功,由點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反映在日本現實國家政治活動中,多有政府要員,罔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拜神祭鬼,為戰爭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歷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_,試圖掩惡匿罪以欺世,重溫軍國殘夢,伺機東山再起;近年來,日本右翼政權竟借“購島”之名,攪亂東海,播云布雨,興風作浪,試圖修改和平憲法,突破戰后體制,美其名曰“做正常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南京_罪孽深重,事實清楚,史冊銘刻,國際公認,豈容隨意作踐,任意否定!現在,國家設立公祭日,通過提高公祭規格,使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罹難同胞,銘記慘痛歷史,弘揚正義,堅守底線,捍衛和平,警示當下,啟迪未來,彰顯國家意志,展現民族決心,其意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國家公祭南京_死難者,更是激勵國人為民族復興而奮斗。想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道德厚重,懷仁行義,遠者慕名而近者信服;疆域遼闊,物產饒豐,國家富強而人民殷實;地靈人杰,英才輩出,國治邦安而自立世界民族之林。惜近代伊始,國勢衰敗,列強屢犯,橫遭暴掠,直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華,中華民族空前危急。面對錦繡河山支離破碎,生靈涂炭哀鴻遍地,硝煙密布日月無輝,民族之恥刻骨銘心,國家之恨如箭穿胸,中華民族不甘沉淪,以空前的民族犧牲決死抵抗,精英先進前赴后繼,慷慨悲壯義薄云天,壯烈志士實難盡書,艱苦卓絕世所罕見,終于獲得民族獨立,國家新生。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7
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牢記國恥、珍愛和平,各地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吊念逝去的遇難者。
81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遇難人數超過30萬人。
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今天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銘記那段屈辱歷史,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進而振奮精神、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這段屈辱歷史給我們的慘痛教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離民族復興的的偉大夢想也越來越近,這也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在改革發展新的歷史關頭,我們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作為,“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沉穩實干,才能發展自強,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
今天的中國不同往昔,不再弱小,不再沉淪,今天的中國已經強大,能很好保護她的國民。但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應牢牢銘記,勿忘國恥,自強不息。更不能停步于當前,而應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為,用積極主動的精神投入到干事創業中去,用擔當鑄就未來,用擔當承擔希望,筑就民族偉大復興的坦途。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8
國家公祭日,是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讓一個國家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目的是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我們的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祭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
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淪陷后,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中國南京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事件,侵華日軍對南京及附近地區中國同胞實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時間持續四十多天,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面對慘不忍睹的歷史,我們要警覺,也要釋然,警覺落后就挨打的經歷,增強國力,振興我中華;釋然心里的那些傷疤,以此為戒,取得更加輝煌的發展。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確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大圖模式
如此沉重的日子,我們為所有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同胞默哀,對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戰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歷史不會被遺忘,南京大屠殺史實展里面的一塊展板上,記載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梅汝璈這樣一段話。“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這樣的話語,跟和平鐘一樣回蕩在南京上空,值得我們警醒!
大圖模式
國家公祭日,我們以沉重的心情聚集在一起,緬懷逝者,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是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表達默哀,不是在宣泄情緒,也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要自我警醒,銘記歷史,避免悲劇重演,承擔起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血脈相連的中國同胞,我們超越了小個體和小圈子,超越了血緣。我們共同享受5000年的中華文明,在祖國的孕育下不斷成長。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體會到國家團結向上的精神力量,體會到民族精神提升的強大動力,讓我們更愛我們的國家,更信賴這個民族。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9
20__年12月13日,是第_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也于今日起施行。
1937年,侵華日軍野蠻侵入了南京,那是一場歷史悲劇的開始。我們無法忘記那一年留給我們的血淋淋的教訓,數十萬同胞被殘忍殺害,槍殺,活埋;無數個無辜的童年被殘忍破壞;無數位少女被侮辱奸殺......
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從1987年的1756人到2006年的400多人,2017年僅存100人,再到現在的不足百人......每當一位幸存者離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照片墻上,就會有一盞燈熄滅。
這不禁讓人想到這樣一部電影,它是關于日軍侵華戰爭中國幸存“慰安婦”的紀錄電影,名字很特別,叫《二十二》。這部電影的“前身”是一部短片,叫《三十二》。片名減少的“十”,并非為了片名更加順口,而是這部電影所紀錄的人群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從紀錄片籌備時的三十二人,到開拍時的二十二人,再到公映時僅剩的八個人......數字越來越冰冷,也越來越無奈。
令人心痛的是,這些歷史的親歷者,有的等到離世都沒能等來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而日本卻在一些國家大肆宣揚自己才是歷史的受害者,將二戰原子彈傷害的實物送往歐美各大二戰紀念館中陳列,將中小學歷史課本刪除近代侵略歷史,這些百般狡辯的無恥姿態,不只是對歷史的詆毀,更是對人性的侮辱和踐踏。
我們無法知道那場大屠殺對于親歷者們來說是一種什么樣的災難,也無法體會他們面對那些殘忍卑劣行徑時心里是怎樣的恐懼和憤怒,更無法體會他們即將面臨自己死亡、看著親人死亡有多么不舍和痛恨。
這場災難在短短六周的時間里殺戮了30多萬中國軍民,中國永遠不會忘記,南京永遠不會忘記,這場慘絕人寰的歷史悲劇永遠不能被遺忘,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沒有遭受過那些暴行,所以我們也沒有資格去代替那些慘死的遇難者同胞原諒侵略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牢記歷史,當施暴者矢口否認的時候站出來,告訴他們雖然時間會帶走證人,但永遠也帶不走真相,歷史終將是歷史,沒有人可以更改,也沒有人有權利更改。
今天,請讓我們一起向遇難者同胞默哀!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關于國家公祭日心得篇10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著自己的堅船利炮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讓全世界人都不可饒恕的罪行,在我們每個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傷痕。83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我們的國防日益強大,我們的社會欣欣向榮,一個富強文明的新中國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績取得的同時,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我們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前世界主題,但是一些不穩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隱患,中國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從國際環境看,無論是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妄圖刻意抹去、美化曾經的戰爭罪行,還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發展的刻意“黑化”,圍追堵截,都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是需要我們全體國人團結一心、奮斗努力的。從國內環境看,一些境外勢力刻意制造輿論,部分網民群眾盲目跟風,歷史虛無主義苗頭呈現蔓延趨勢,也給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敲響了一記警鐘。
回顧戰爭是為了珍惜和平,銘記歷史是為了奮力前行。中華民族從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靠的不是別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全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這是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國家都無法否認的現實。一些西方面對中國發展速度,明追暗賭,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徑,還為自己標榜公平正義。從不久前“華為事件”我們也應該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上定會有驚濤駭浪,會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們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中國有信心、有勇氣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反復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國弱則民無從而生。我們每一名中國都應該銘記歷史、反思歷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團結一致、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