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尺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非淺,本書以蜀漢為中心,以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斗爭為重點,形象地演繹了封建軍閥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的斗爭,比較重要的出場人物有四百多個,它所反映的社會內容廣泛深刻,矛盾錯綜復雜。講述了從東及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每個人都有獨特鮮明的性格,仁義之君劉備,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義的關羽……但最今我欽佩的還是那機智過人的——諸葛孔明先生。
遙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得這位臥龍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綸巾,何等意氣風發。火燒博望,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數千仁義之師殺得曹軍數十萬殘暴之眾聞風喪膽。后又說動孫權共對抗曹操,舌戰群儒,令江東才俊為之變色,出山僅兩三年,諸葛亮三字已名滿天下了。
年屆中年的諸葛亮,更是收得虎將馬超,助劉備取得西川,漢中兩地。
老年的他,不如年輕時風華絕代,單據風發,卻更加成熟凝重,還有“明知不可為,可還是要為之”的迎難而上的精神。七擒孟獲,安定了后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成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啊”!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2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戰”。這篇文章選自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孫,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孫權與劉備聯合,率軍在赤壁與其相抗。
黃蓋獻上火攻之計,周瑜、黃蓋又連施苦肉計,再使蔣干去送詐降書。后來火燒赤壁,曹軍損傷無數,只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曹操呀,你為什么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你的八十萬大軍還敵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嗎?頃刻間就灰飛煙滅了嗎?是軍隊士氣不振嗎?想你曾破袁紹、斬呂布,一路高歌,勢如破竹。也許是你輕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再是信了蔣干的詐降書。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過周瑜的連環計;也許因為你們是遠來之師,一路跋涉,筋疲力盡,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勞;也許是你們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擁有長江天險,才會前牽著你們的鼻子走;也許是你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也許是你們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別看在陸地是精銳之師,所向披靡,無戰不勝,可一到像長江這樣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了;也許是孔明太聰明,東風有意周郎便呀,也許……曹操呀,你的敗給現代人留下了不少疑問,至今仍有許多人在爭論,你的敗到底是必然的,還是天意呢?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3
從出生開始,爸爸一直給我講三國的故事,帶我玩三國的游戲,上個寒假我終于有機會見到廬山真面目,把原版《三國演義》看完啦!
這本書不愧為四大名著,有一百二十萬余字,真是又長又厚,大概是因為上百年的戰爭濃縮到幾百頁紙的原因吧!故事從東漢衰落開始,宦官外戚爭權,引董卓進京,將洛陽鬧得雞犬不寧。天下群雄并起,打著“重扶漢室”的旗號,最終劉備、孫權、曹操蜀吳魏三家爭霸。蜀國吳國兩家弱小,聯盟共拒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不料后期魏國被司馬家取而代之,蜀漢諸葛亮病死后全國手足無措,降將姜維承孔明之命而北伐,事敗悲憤而死。最終司馬家滅蜀,后主劉禪投降。東吳孫權病死后,昏君孫皓登基,一片混亂,最終也被晉國滅掉。晉終統一三國。
三國中群星璀璨,人才輩出,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學習。最值得我學習的是關羽。關羽最值得學習他的義字。想當初被困土山,不得已而投降曹操。曹操雖賜他珠寶、戰袍、寶馬,榮華富貴應有盡有,可關羽心中只有結拜的兄長劉備。得到兄長下落后,關羽帶著嫂子沖出曹勇,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里走單騎的傳奇,真是義氣干云天!當然,關羽也有缺點,就是傲。關羽水淹七軍攻下樊城后,士氣大振,直接把荊州的大半兵馬調走,完全瞧不起吳國新守將陸遜,結果被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斷了后路。被孫權抓后又瞧不起孫權,高聲叫罵。最終落得身首異處,豈不可惜!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像關羽一樣太傲,要多虛心多向他人學習。
書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謀士有諸葛亮,陸遜,司馬懿,武將有張飛,趙云,典韋等。他們給我啟發太多。好想帶上一本三國地圖集,穿越回三國,那我一定也是個賽諸葛的謀士啦!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4
在三國紛爭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啊,有許多將領一戰成名,如曹魏的夏侯淵,大敗袁譚,大破馬超;許褚,獨戰馬超,渭河救主;蜀漢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等。
這些將領哪一個是等閑之輩,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驍勇善戰。手持青龍偃月刀,身披綠色大褂,騎著赤兔馬,霸氣側露。
在歷史上,呂蒙稱關羽“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記安可不豫定?”諸葛亮夸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
關羽的武藝非常高超,過五關,斬六將,總共打了七八百回,直沖曹營,誰也攔不住。關羽還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能屈能伸,一下退,一下進,不分上下,最后張飛實在按捺不住了才和關羽一同大戰呂布。關羽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重情義。在赤壁一戰曹操大敗后撤向華容道,但諸葛亮早讓關羽埋伏在那里。曹操一路撤退,關羽突然沖出來,曹操見關羽想要殺自己,便開始敘舊往日之情,曹操曾收留關羽,并在過五關斬六將時放他一馬,重情重義的關羽于心不忍,便放走了曹操。
這就是永遠的武圣——關羽!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5
《三國演義》記敘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為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亂時期。其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獨霸一方、窺伺天下的亂世梟雄;解民倒懸、廣施仁政的一代義主;橫刀立馬、勇猛絕倫的威猛大將;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軍師謀士……然而,在這個人才云集的時代里,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膽忠誠的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諸葛亮的寫照;“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追隨劉備;面對東吳的盛邀,他斷然拒絕;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輔佐劉禪;他“六出祁山”,只是為了興復漢室;上表《出師表》,表達了他對蜀漢政權的赤膽忠誠。諸葛亮的忠誠深深打動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從古至今,忠誠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盡,以身殉國,是忠誠;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是忠誠;趙子龍亂軍救主,一身膽也,是忠誠;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進諫兩百多次,是忠誠;岳飛的“精忠報國”,是忠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誠……忠誠是一種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它,歌頌它,傳揚它!
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因為忠誠,他先身士卒;因為忠誠,他不怕犧牲;因為忠誠,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因為忠誠,他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國家!雖然只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卻家喻戶曉,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就是因為忠誠。有了對國家的忠誠,他才用盡一生精力研究‘‘兩彈’’,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見,忠誠對人們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物質享受多了,像金錢、權力、名譽等利益,深深誘惑著人們。有些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不擇手段達到目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圖,就將忠誠拋之腦后。這樣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時的利益,最終的下場都是身敗名裂。
忠誠,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逝的時光,社會改變,漸漸銷蝕了忠誠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肩負著民族騰飛的的重任,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違背忠誠,要使忠誠永放光芒。
忠誠,是青春沖刺的諾言,是生命履行的責任,是安身立業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忠于學業、事業的人,一個忠于社會和國家的人!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6
三國時期,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鼎力。到底誰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呢?雖然劉備有諸多賢才相助,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英勇的趙云,魯莽勇敢的張飛......但由于他最后的意氣用事,也造成了他最后的失敗。而曹操雖然沒有什么能人異士的相助,但他憑借自己獨特的才華,他成為了最后的一個贏家,因為他成功擊敗了蜀和吳,重新統一了天下。
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要成大事者,不能總依靠別的人的幫助,而自己卻并沒有什么真才實學,否則,我們就會和劉備最后的結局一樣,只能悲哀的將自己的愿望寄托給下一代。即使身邊有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但最終也會因為自身的原因,并不能做出什么大的事情來,只能郁郁而終。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7
暑假里,我看完了《三國演義》,翻來覆去看了很久,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五虎大將關羽,他身上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感動。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和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一次,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小山丘上,無奈之下只好投降于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約定,只要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不管有多么危險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應了。
關羽在曹操那里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還是沒有忘記劉備和張飛。直到有一天,劉備派信使告訴關羽他的位置。關羽立即啟程,途中經過了無各關口。但每個守管的將軍說沒有看見朝廷的官文不讓過,關羽性情大變,斬殺了六個守管人直達邊界。這時,曹操和官兵來到邊界給關羽送行。最終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成為五虎大將之首。
讀完這個小故事之后,讓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深情厚意并不是紙上談兵,是應該有所作為的。關羽、劉備和張飛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真不愧為桃園三結義啊!
看完《三國演義》后,提到蜀國有點感到悲傷,原本富饒的蜀國在和吳國的對抗中痛失精英。變得貧窮。從富饒到貧窮,從失敗到成功,《三國演義》體現出了歷史的悲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的的閱讀心得篇8
《三國演義》是明朝大作家羅貫中所著,名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細致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復雜的軍事、政治斗爭。塑造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最終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心胸太狹窄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而諸葛亮恰恰利用了周瑜的這個弱點,才把他置于死地。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一點,結果就不是這個樣貌了。我們做人不能像周瑜那樣嫉妒別人、動不動就發火,應當相互體諒、互相寬容。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諸葛亮七擒孟獲》、《諸葛亮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這些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讓我們看到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僅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成為國家的棟梁。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明白很多道理,難怪人們常說:讀三國,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