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
燃起愛國之火童年對每個人來說并不是永恒,因為當你一生下來,死亡也跟著你一起生下來,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動,所以我們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賀拉斯告訴我們:每天都想象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將越顯得可歡戀。這句話是讓我們珍惜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殊不知,生命是殘疾的。微觀看,人生短暫,僅那么六七十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還活不到那么久,然而這中間有多少人是真正為自己活著?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為向上爬絞盡多少腦汁?為掙大錢煞費多少心血?
其實,與其說你賺了大錢,倒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生命能夠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著怎樣的韌性,其實我們常常是弄不清楚的。我們更為清楚的是生命的脆弱。考試失敗,晉升受挫,鄰居失和,家庭矛盾,戀人移情,小孩吵架、兄弟吵嘴等等,甚至是許多雞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大亂而導致生命危機:自殺或殺人。所以很多深刻的哲人在總結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后都嘆說生命何其脆弱。
古代行船的人有一句話船板下面是地獄。只是一板之隔,生死兩境,可知生命的脆弱,隨時隨地都會遭到災難的可能。我們若有這種覺悟,心中存著現在是生命最后的一刻,無論遇到任何情況也不會驚慌失措。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2
沿著歷史一路走來,不斷摸索有一種情懷總貫穿于其中,從陸游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無不展現出愛國的情懷,讓我們看到一顆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古代仁人志士都俱愛國情懷,那么如今呢?在這無比開放、昌盛繁榮的當今時代,我們不也應該具備這種情懷嗎?難道只有在古代社會背景才會孕育愛國情懷嗎?在當今時代,我們國家雖不像過去那樣戰爭頻繁,民族處于危難和水生火熱之中,但我們有應具備這種愛國情懷,因為新時代擁有新挑戰,只有具備這種懷,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展現同樣也需要愛國情懷,只有具備愛國情懷,中華民族精神才會綻放耀眼的光彩,神圣的魅力,中華民族精神才能深深熔鑄在民族的靈魂中,讓我們的民族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
因此,讀書可以感受到愛國情懷,讓愛國情懷種子在我們心中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讓我們的心中擁有愛國情懷吧!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少年朋友們,今日之責任全在你少年,祖國的偉大復興之路,靠你們去建設,你們是祖國希望和未來,你們是未來的主人公,因此我想說,讓自己多一份愛國情懷吧!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輝煌而奮斗!讓祖國明天的壯美,用你們手中的筆描繪,讓祖國明天更美好生活,用你們的思想去醞釀。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3
每當我在公園中看到晨練的老人,就會想起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給我講一些他們以前的故事,但是現在離家遠了,我很少有機會聽他們講故事了,而他們身邊也再沒有什么人聽他們講故事了。我想這些老人和我的父母一樣,在他們心里都有著許多歲月留給他們的一段故事。
在這個偉大的節日里,您的寬廣胸懷充滿了力量:從南昌起義黎明的那第一聲槍響,到遵義會議上那劃時代的抉擇、延安窯洞和西柏坡燃起的預示著新中國即將在這里誕生的長明油燈,無數的革命先烈、無數的共產黨人都是這樣前赴后繼、一往無前地實踐著真理,求索著天下勞苦大眾未來的光明呀!皚皚的雪山不會忘記,茫茫的草地不會忘記,楊家嶺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會忘記,西柏坡的蒼松翠柏也不會忘記,那個在崢嶸歲月、血火洗禮中誕生的名字,那個始終以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宗旨的政黨,她獵獵飄揚的旗幟是一種怎樣的吸引,是一種怎樣充滿感召和鼓舞的神奇力量,引領億萬中國人從貧弱走向強大,從封閉走向開放。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重溫歷史,讓我們信心萬丈,光輝思想像那世紀宣言引領我們再創輝煌!
每當一個特別的日子來臨,我們的記憶都會隨著那個日子去回憶過去走過的歲月。在十一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感謝您和我們一起,去回憶那些在共和國的歷史當中不應當忘記的人,以及那些在各個崗位上正在為共和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的人。無論他們是功勛卓著的科學家,還是默默無聞的下崗工人,他們的一段經歷,一份情感,一種理想,一股力量,相信都會給您一種啟迪,一種共鳴。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故事,別忘了講述會在每一天和您一同分享那些記憶中的故事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4
每次看電視時總能看到電視上播放的抗日英雄的片子,爺爺卻特別鐘愛于這種類型的片子,爺爺說那很真實。我總嫌它那俗套的劇情,愛國精神我覺得離我很遙遠,現在的中國哪需要我來愛,戰爭離我們很遙遠……
在08年那一年我從電視上看到了汶川地震的,那些畫面讓我至今難忘,沒有親臨現場的我依然感受到了那種災害給人們的恐怖和無助,看著那些奔赴救災現場的勇士們忙碌的身影,聽著記者不斷的報道者受災地區所收到的捐獻的物資,我感受到了離我很遙遠的愛國精神。
全國的人民都在用各種方式捐款、捐物,是什么讓大家去盡自己所能幫助一個陌生人,是什么讓那些勇士不顧生命的危險去援救那些受災的'人們……原來我一直無視的愛國精神可以這么的強大,可以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
這種在平時并沒有隨時存在我身邊的愛國精神在我們的國家需要的時候就充分的體現了出來,在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幫助下汶川已經慢慢的在恢復,只要在國家和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盡自己的得力量去幫助和奉獻一點,那么這種奉獻就體現了你的愛國精神。國家就想一個懷抱,它寬廣的容納了它所有的子民,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講我們庇護,如果有一天這個懷抱已經受傷了,那么作為懷抱中受保護的我們就要共同努力,去抵御外來的一切傷害,這種眾人一心的抵御外來傷害的精神就是愛國精神,它需要我們共同的付出來體現和維護。
在有困難的時候眾志成城的抵御困難,在平順的時候去體現自己的價值,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回報父母和一切幫助過你的人,讓自己過的舒心,不去觸犯法律,讓自己無悔于自己的作為,這些就是我們的愛國精神。這種愛國的精神需要我們共同的灌溉,所以大家不要再吝嗇自己的愛,充分的讓自己的愛體現出來吧!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5
我到底該用怎樣的情感,摻雜多少理智,才能將這份深植入靈魂深處的情感說清道明。
十六歲那年出遠門,懷揣新鮮感飛至大陸另一端去尋訪未知的世界。彼時還未理順心情,只當是一次游歷,所以心情愉悅地在異地街頭說著外語過著外國人的生活。
還記得那是一個下雨的日子,我站在街頭無人陪同,周圍的人語言不通,滿世界都是陌生的字眼。腦海中突然泛起了韓少功在法國的掙扎——
“全世界都是法語、法語、法語!……而我的心,卻在歸途……”
我突然明白了,那種掙扎在內心的鄉土情結有多么強大,那種歸情,實質上就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最完美的體現。
十六歲的我在歸情中懂得了我對故土的熱愛,也讓我突然領悟了上一輩的離鄉之人的愁思之源。當我看見年近古稀的余光中老人堅定地在廈大校慶上朗誦他那廣為人知的詩作《鄉愁》時,不知不覺我的眼眶盈滿了淚水;當我看見在異國他鄉的僑胞們在傳遞火炬時的護跑,我仿佛看見了五星紅旗之下一顆顆忠貞的赤子之心向著太陽灼灼燃燒……
歸情,這份深沉的愛,在思鄉之子的心中沉淀醞釀許久的歲月里,撐起一個民族不敗的雄姿。
所以,我想我是懂得索尼爾仁琴在歸國那一剎的沉默的,我懂他在那份悲欣交集的歸情得以實現之時的激動與哀嘆;所以,我想我是敬佩錢學森的,敬佩他“豈以禍福避趨之”的勇敢的大義,更敬佩他身上那附屬著的中國人的傲骨。是那一份落葉歸根式的歸屬感集聚了人心的力量,才能讓索氏在俄國灰暗天空中樹起精神孑立的一幟,才能讓我國的軍事科學方面有了重大成就,從而推進了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民族的復興與強大。
懂得這份純潔的歸情,讓生命最初最美的回憶常在我心;
深藏這份厚重的歸情,讓民族最強最醇的牽引常系我心;
釋放這份歸情,這份屬于每一個有愛的靈魂的頌歌。記住,這是你對你故鄉的熱愛,也是故鄉的人對你遠遠輕輕、真摯無聲的掛念和祝福……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6
我的家鄉在河南,她位于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因古為“豫州”,簡稱“豫”,又因古時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稱。 河南省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17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73%。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9918萬人,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全省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89個鄉鎮。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余年歷史中,河南處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長達3000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悠久的歷史給河南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
河南也是我國農業生產基地,201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589億斤,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7.6%、10.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夏糧總產達613億斤,連續6年實現增長,占全國夏糧總產的四分之一。
河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中國兩大鐵路干線京廣和隴海鐵路、兩大高速公路干線京珠和連霍公路都交匯于此。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中轉站,鄭州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河南省內已建成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個民用機場。2008年全省高速通車總里程4841公里,位居全國第1位。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7
我的家鄉是英雄城南昌,它是一個美麗古老的英雄城。
南昌是一個充滿了革命氣息的城市。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是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南昌起義在這里拉開了序幕,英雄城南昌飽受風霜。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一座花園城。南昌不僅充滿革命氣息,而且風光秀麗,有許多名勝古跡。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騰王閣就在我們南昌。騰王閣臨江而立,層臺聳翠,真是瑰麗奇特,氣勢非凡。登上騰王閣遠眺,寬闊的江面上舟帆點點,波光閃閃,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還有那千年古跡繩金塔:是南昌僅有的一處高層建筑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繩金塔樓頂巧奪天工。頂尖有一個葫蘆銅頂,金光透亮,朱欄青瓦,古樸曲雅。繩金塔層層銅鈴高掛,每層的銅鈴就是一個音階,微風拂過,銅鈴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令人心曠神怡,美麗極了。還有全國繼天安門廣場的第二大廣場——八一廣場也同樣讓人驚嘆不已;還有仙境一般的秋水廣場。一步入秋水廣場,如夢如幻,仿佛進了仙境一般。每當夜幕降臨時,廣場上的噴泉就更加迷人了,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股股水柱時高時低,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女子擺動著身子,五光十色,變化多端。讓人們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這就是我的家鄉,英雄城——南昌!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8
俺的家鄉,河南簡稱“豫”。由于大部分位于黃河之南,所以故稱河南。這里是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天,嫩油油的麥芽,滿眼金黃的油菜花,蜂蝶相戲;夏天,四處綠樹,超舒服的;秋天,隨風飄飛的黃葉飄落在了地上;到了冬天,自然是四個季節中最美的一個季節了二雪花飄落落在房頂上,宛如一個小城堡,孩子們在外雪人,瞧!那小雪人多可愛呀,用紐扣做眼睛,胡蘿卜做鼻子……
介紹完了河南的季節,當然要介紹一下河南的景點了。我們河南的景點有好多呢,如:開封府、八里溝……而我要介紹的是———白云山。它是五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總面積168平方公里,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處,真是太美了。河南的特色小吃有很多有河南燴面,河南水餃,白吉饃,炸芝麻葉兒,灌湯包子,油酥燒餅,燙面餃,花生糕,三不沾,胡辣湯,火燒,薄餅,鍋貼,麻花,熱干面,不翻湯……河南的小吃還有很多,但是你們要來河南才能吃到哦!歡迎你們來玩!更歡迎你們來觀看大好河山。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9
公元763年,唐朝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持續了7年的安史之亂終于結束了。
老百姓們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終于可以結束了。消息很快傳遍了倖州。
一天,杜甫正在家里寫作。突然外面傳來一陣歡呼聲杜甫好奇地朝窗外一看,只見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有的正收拾行李有的歡樂地跳舞,還有的唱起了喜慶的歌。 杜甫連忙跑出去抓住一個人便問:快告訴我,發生什么事了?為何都這么高興那人回答:我們的軍隊收復了薊北!百姓安寧了!聽了這話,杜甫頓時流下了眼淚,想到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即將結束,杜甫的頭腦里涌出一絲快感,但回想起自己八年的苦日子又覺得有些悲蒼。杜甫趕緊回家告訴妻兒,妻子聽后,臉上的憂愁全都消失了。杜甫象著了魔似的,把別人都不許摸一下的書籍都胡亂卷起,一股股地往書箱里塞。杜甫的妻子問道:你這么珍貴的書畫怎么這樣亂卷呢?終于可以回家了能不著急嗎?
第二天,杜甫一家人趕到了渡口,哪里的人山人海,都是趕著回家的真如回家過年一般。路上,杜甫一邊喝酒一邊高歌還一邊流淚。終于回到家了,望著祖國的美好河山,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了,感到渾身格外輕松。隨即,杜甫吟誦道: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0
我坐在時光機上,只看到它嗖嗖地飛來飛去,80年后我穿梭到河南。
當我下了時間機器,很多人來接我。突然,我看到一個巨大的祖父從人群中走出來,至少有30米高。我驚呆了,問:爺爺,你是誰?爺爺咳嗽了一聲,和藹地說:我叫時間爺爺。然后,80年后他帶我去了店里。哇!當時我很驚訝。那個購物中心80年前有十個正方形那么大。有家具店、玩具店、時裝店可是,怎么就沒有員工呢?我疑惑地問。突然,一群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眼前,他們說:我們是員工!那些機器人有圓頭,方體,頭上有角。
我們走出商場,來到街上。我看見天空中有許多星星。我疑惑地問:時間爺爺,為什么大白天的天上那么多星星?他說:小朋友,我帶你上去看看!我抬頭一看,差點嚇死。因為上面有很多車!我天真的問時間老人:為什么天上都是車?時代老人說:因為科技發達,車都上天了。我看看時間,啊!我應該回去。我拿著時光機回到了80年前。
我覺得未來科技真的很發達。我想好好學習,將來讓家鄉河南的科技更加發達。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1
什么是家鄉?家鄉,如夢幻般存在,卻又那么真實,觸手可及,它包含了我太多的感情,太多的熱愛。對我而言,這就是家鄉。
我們許昌人最為淳樸,最直接,我們都熱愛并重視祖先留下來的文化。愛喝胡辣湯,這不僅是因為許昌的胡辣湯好喝,品種多,還是因為許昌人懂得品嘗,享受胡辣湯的美味。今天,胡辣湯已經成為很多許昌人的早餐必選,而且還形成為我們許昌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外地人也有我們許昌人的感覺,他們學習我們許昌人品味胡辣湯的美味。其實這一點也不假,盡管現在的胡辣湯價格已經漲到了每碗五元,但許昌人仍每天照喝不誤,樂此不疲。可以說,許昌人已經把胡辣湯的做法和喝法都發揮到了極致,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傳統文化。一碗胡辣湯,喝出了許昌人的共同愛好,喝出了許昌人的感情,喝出了許昌的飲食特色,也拉近了許昌人相處的距離。
有這樣一句古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用這樣一句古詩來形容許昌的“西湖”一點兒也不為過。它精辟的概括了西湖的美與獨特。許昌的西湖雖然比杭州的西湖要小得多,但它的美卻一點兒也不失于杭州西湖,讓我們許昌人覺得我們的小西湖反而更加亮麗。
我的家鄉是一座豐富美麗的城市,它是森林城,汽車城,電影城,文化城的綜合體,具有“自強不息,寬容大氣”的市民精神,這是一個有文化,有素養的城市,我們擁有這么好的地方,還有誰能不說咱家鄉好?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2
我是一個來自河南沁陽的小男孩,今年9歲,雖然只有9歲,但卻比有些五年級的個子都高。
小時候,我長得又白又胖,像是一個洋娃娃,可是現在皮膚有點兒黑……媽媽喜歡我的這張小嘴,說睡覺時,小嘴就像花骨朵。爸爸則喜歡我這雙火眼金睛,說是比孫悟空的眼睛還亮。雖然我的鼻子有點塌,每次捏都捏不起來,但是一位阿姨卻非常喜歡,說我的鼻子比警犬還靈,還給我點過兩次贊呢!
我喜歡打槍、打游戲、看書,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樂高玩具。前幾天,我過生日,媽媽帶我去超市給我買了一個468塊的樂高玩具,我興奮不已。在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媽媽騎快點兒,可媽媽卻說安全第一。
一到家,我就迅速地打開包裝,立刻組裝。我想象我拼成的飛機在天空中翱翔,拼成的汽車在田野里狂奔,拼成的摩托車在城市中穿梭……我越拼越入迷,有時候竟忘了自己在哪里。
不過我也有不少缺點,我每次作業得不了100分,是因為我上課時不認真聽講,經常和同桌說話。星期天不主動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媽媽說我是個“大懶蟲”,我下定決心:上課認真聽講,主動完成作業,摘掉“大懶蟲”的帽子。
這就是我,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嗎?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3
一提起我的家鄉――許昌,心里就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許昌地處中原要地,是三國文化古都,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說起名勝古跡,許昌有好幾處,比如:高聳入云的文峰塔、古色古香的春秋樓、雄偉壯觀的灞陵橋、和豪華氣派的丞相府。每到節假日時,就會吸引來中外游客,人們在這里心情愉快。
對了,我忘了告訴大家,我的家鄉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連城。如果你來到許昌,隨處都能看到蓮花的身影。春天來了,蓮花的嫩芽在溫暖的春風的召喚下從水里鉆出來,慢慢地舒展,好像在伸懶腰似的`。夏姑娘來了,碧綠的荷葉長得大大的,圓圓的,挨挨擠擠的。有的浮在水面上,像一個個大圓盤,有的露出水面,像一把把“傘”,小魚兒在“傘”下自由自在地游。早晨,晶瑩的露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像小朋友在玩游戲。最引人注意的是夾在荷葉中間的荷花了,它們有的是粉嘟嘟的花骨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只開了兩片;還有的全部開了,露出了蓮蓬,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隨風翩翩起舞,漂亮極了,連蜻蜓和蝴蝶也跑來給它伴舞呢!如果站在河邊,就會感到在畫里一樣。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許昌,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想來許昌看看?
“2023年河南省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觀后感心得精選篇14
在中國地圖上,綿延的太行山,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在太行山深處,有一處秀麗險絕的“世界奇跡”—絕壁長廊郭亮洞。
八月的中旬,我和媽媽旅游來到了郭亮洞。微涼晨風中,大巴車沿著羊腸公路盤旋迂回駛進太行山間。一路上,群山起伏,彎路極多,窗外巖壁之上,深綠的、淺綠的、橙黃的不知明的山間植物,一團團、一簇簇鑲嵌其間,不時給丹霞色的巖壁涂抹著、轉換著繽紛的顏色。
車子放慢了速度,一個轉彎,總算顛簸到了景區。站在觀景臺上,山風習習,莽莽不斷,一面面赤紅色的萬丈崖壁如同鬼斧劈就而成直立地站著,絕壁長廊郭亮洞則蜿蜒盤旋在這崖壁中間,遠遠望去,像是一幅國畫山水畫卷展現眼前。
走下觀景臺,步行進入絕壁長廊,處處都有錘鑿的痕跡,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個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人工開鑿的石頭天窗,光線忽明忽暗投射進石洞;石窗外則是萬丈溝壑,不覺讓人膽寒。清風不時吹進,讓在絕壁長廊的人仿佛感到行走在仙境一般。
據說絕壁長廊是這里的村民一代代用人力一錘一釬鑿出來的,這真是了不起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