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
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篇1
20__年__月__日,我有幸聽吳老師的專題講座《幼兒與游戲》的相關知識,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日常工作中我們所碰及到的,并且對我們日常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內容中特別強調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次培訓學習中我獲得收獲。
在這次培訓中,吳老師讓我們記住三句話:
一、兒童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主動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學習者;
兒童的學習方式就是玩,喜歡自由自主的玩,我們老師能給孩子自由玩嗎?我們是不是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其實我們要把游戲的空間還給孩子,呵護孩子而不是控制。
其實想想,不讓幼兒自由自在的玩根本原因是“我不相信他”真的就像吳老師說的那樣:不要以為你什么都教,請相信他,給他空間解決,他會想出辦法來的。我深深的反思我自己,是啊,如果我把他當一個學習者,支持他、相信他、回應他、推動他,那肯定會發現他的學習是那么的精彩。要知道兒童的各種能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吳老師給我們講個例子: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用筷子,那他的手部的能力得到發展,腦部也跟著發展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特點。
二、在我眼中的兒童形象,和我們童年的經驗,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
在區域材料的投放上,吳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怎么樣才能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想問題?她告訴我們,在你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想想你的在小時候,你喜歡玩些什么?你最喜歡怎樣玩?你就能知道材料怎么來了。
在游戲中的材料是如何跟進的呢?一是我們要明白材料的尋找過程本身就是游戲;二是材料的多種使用就是游戲水平高低的體現,它包括想像替代、開放性的材料、材料的使用方法不限定。
總之,我記住了這句話:請與你的童年游戲經驗鏈接。
三、教學就是傾聽,教學就是回應
我們要傾聽兒童的心聲,孩子們在玩游戲時,在一邊站上一會兒,給學習留出空間,仔細觀察孩子在作什么?然后,用心感受,如果能夠很好的理解他,那我們的教育就會和以前不一樣了。
在傾聽孩子的同時追隨孩子的學習方向,他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我們及時回應他,關注孩子們的學習品質是我應該做和改變的。
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篇2
我讀過格林童話中《一只眼兩只眼三只眼》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個姐妹身上。她們的名字很特別,大姐叫一只眼,二姐叫兩只眼,三妹叫三只眼。因為大姐有一只眼,二姐有兩只眼,三妹有三只眼。
大姐和三妹認為二姐長的和普通人一樣,都有兩只眼睛,所以經常欺負她,不讓她吃飽。我覺得大姐和三妹真是很不應該,其實二姐很善良,她沒有因為大姐和三妹長相奇特而鄙視她們,大姐和三妹也不該因為她們與眾不同就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如果換成是我,我一定會和她們和睦相處的。
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篇3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游戲化的,要更能貼近兒童的心靈。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路徑和指導思想,用游戲的方式組織課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019年11月23日-24日我園派骨干教師參加了在青島舉辦的“第8屆課程游戲化暨游戲課程化成果博覽會”,現場觀摩活動課、聆聽專家對課程的分析與指導,收獲滿滿……
為全力推進我園“課程游戲化”改革,全面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施水平,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和課程觀,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由外出學習教師對全園教師進行了“游戲化課程”二次培訓,將自己收獲的點點滴滴和所見所聞進行了交流分享……
王老師的細心講述讓老師們受益匪淺,讓老師們懂得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我們應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平時的建構游戲中,要多注重個體差異,去深入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讓所有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變被動為主動!
姜園長針對課程游戲化培訓進行了總結,她強調全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和課程觀,認真領會培訓內容,并在工作中要大膽組織實施……
課程游戲化是一項持續的工作,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園定將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學習和實踐中探索適合幼兒園實際的項目實施的途徑和策略,不斷轉變、修正、更新教學策略,努力守護孩子的童真,為孩子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進一步開展,真正讓孩子們在游戲的童年里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篇4
“游戲就是幼兒園的全部,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6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__兒園我見到了“角色游戲”研究專家——__老師。見到林老師,我們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感激與感動之情!感激:這位年近八旬的老前輩,不惜冒著大雨來給我們這些青年老師們進行游戲的指導及講座。感動:林老師依然熱愛著她的幼教事業,愛著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依然為幼教事業默默地付出著。
林老師的講座《游戲觀察與指導》告訴我們“觀察是指導的基礎”。林老師問:“什么是觀察?什么是觀?什么是察?是否清楚呢?”林老師的開場白,讓我們清楚又糊涂。在我們的眼里,游戲并不是很難,老師的觀察也是簡單的,指導自認為也是比較有針對性。但是在林老師看來,我們的觀察都是“違觀察”,我們的觀察都是停留在內容上。
林老師的講座生動,又非常有指導性。在她的講座中,實例是一個接著一個,看到出林老師總是出現在教學的第一線。在一個“地震“的案例上,林老師向我們講述了案例情況。我們也進行了分析,感覺孩子的行為可能是破壞了整個活動的場面,應于治止。可是卻沒有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去考慮孩子。一個偶發的情況,卻引發了孩子們集體進行逃生演習,多么有生活經驗的一群孩子們呀!雖然孩子們沒有接觸過地震的情況,或許他們是通過電視、故事、大人的講述等多方面知道了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林老師了解孩子們,她當時就阻止園長介入游戲,她想看看孩子接著還會發生什么情況?沒想到孩子叫著林老師一起逃,要地震了!
這樣一個案例就非常值得我們去觀察,去反思、去判斷,去想該如何解決,以行動來設計。林老師教我們觀察和記錄時要記關鍵的事情,要體現價值型。我想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信息。值得老師們去思考。
“把游戲還給孩子”,是呀,孩子是在游戲中生活、學習、成長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都是她生活經驗的表現,孩子的一切都會在游戲中告知你的一切。我們先從觀察著手,學會觀察也是一門學問,去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去指導。
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林老師的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課,為我們在今后如何在游戲中進行觀察與指導指明了方向。
幼兒園游戲讀書體會心得篇5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進步,教育越來越以人為本,以幼兒的興趣為主要教育基礎。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群體的普遍興趣,將教育的課程融入到游戲中去,以此激發幼兒的興趣,達到教學的目的,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的一大主題。
2019年本人有幸參加黃山市課程游戲化教學觀摩,聆聽王老師的一堂繪本教學與社會領域的解析分享,傾聽王老師《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理論與實踐》的講座。本次培訓收獲頗多,就《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理論與實踐》中闡述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幼兒內在本質的外在表現。游戲作為幼兒獨特的自發活動,是發展幼兒自動性的活動形式,不僅對于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活動意義,也構成了幼兒教育的基礎。
我們常聽到家長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沒勁,只要玩起游戲來一頭是勁”。有時我們也會發現在集體活動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單純的說教引不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但老師說“下面開始游戲”時,孩子們馬上改變原來的姿態,隨時準備投入到游戲中。
家長的表述,孩子的表現給我們一個信息:孩子對游戲的渴望,就像我們人類對食物的需要一樣。游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糧。當他們一有空閑,便會想出各種辦法玩,努力玩出新花樣。大自然的一聲蟲鳴,會引發他們去尋找;小鳥的翅膀被折斷,他們會像大人一樣給小鳥包扎、喂食,扮演鳥媽媽、鳥爸爸精心照顧小精靈;當一簇美麗的花兒開放,他們便試著種上一兩種植物,期盼著綠色的生命給他們帶來驚喜。
游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游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和發展。游戲促進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部言語過渡并初步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語言在幼兒游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兒要學會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想法,領會他人的意思;同時也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詞匯不斷豐富,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游戲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游戲總是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有自我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想出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游戲才能進行下去,才能體會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感知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使兒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游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式。游戲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濃縮。它把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融入到游戲中,以游戲這種娛樂的形式呈現出來。游戲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其規律,學會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