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演講稿五分鐘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班級中推選出來的“最美孝心少年”參加這次演講活動。
說到“孝”這個字,大家并不陌生,一定會想到這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也常云“百善孝為先”。我并不認為我在孝這一方面做的有多好,因為一定還有更多的比我優秀的“孝心少年”,在孝敬他們的父母、長輩中有更杰出的表現。
我做不到像古時王祥那樣為母親臥冰求鯉,也做不到黃香那樣為父親扇枕溫 衾,更做不到吳猛為父親恣蚊飽血;但,時代不同,孝的表現方式也會不同。孝行不一定都震天撼地,它可以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只要堅持了,就也能稱得上如今的孝心少年。譬如:我們熟讀成誦的經典《弟子規》中曾說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每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呼喚我時,無論我在做什么,我都會及時答應并趕上前,認真完成長輩交給我的任務。這,就是孝的表現;“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父母對我諄諄教誨時,甚至犯了錯,父母對我嚴厲批評時,我會懷著敬畏的心,虛心接受,從不頂撞。這,就是孝的表現;“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盡管剛剛升入中學兩個月的我,功課一下子變的繁重許多,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的身體被搞垮,我會一日三餐按時吃飯,一有時間,也會和爸爸媽媽一起鍛煉身體。看到爸爸媽媽欣慰的笑容,我就知道,這,也是孝的表現;先成人,后成才,當我身上一次次表現出尊敬長輩、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時,爸爸媽媽發自心底的為我高興,我就知道,這,也是孝的表現。
一日孝的表現不足為奇,日日做,堅持每天在生活中踐行孝道,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孝心少年”。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驚天動地的孝行,但卻有日日付出孝心行動的少年。也許,在你們眼里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稱不上大家心中最美的“孝心少年”,但我覺得,今天,我向大家傳遞了一個“孝心少年”應有的“正能量”,這,就足夠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2
此刻,有許多青少年不理解孝,不履行孝,甚至我認可孝,那么,在“眾里尋你”節目中選出的十位孝心少年無疑給了所有的青少年作了“孝”最好的詮釋,展現了“孝”感天動地的力量。
黃鳳,趙文龍,侯林香,徐沁燁,林章羽和何秀巡,高雨欣,路玉婷,龍花,邵帥還有王芹秀,都是和我們一般大的少年少女,卻都早早地承擔了對社會,對家庭的重擔,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困苦,也完成了其他青年難以企及的事跡,品嘗到了苦后的芳香甘甜,用孝道讓其余的人自慚形愧。
并且,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僅僅堅守孝道,并且在困境之中,他們還能堅持學業,堅守夢想。再看看那些父親養著,母親供著,卻不思進取,貪圖玩樂的青年,十位少年的生活,也許說不上幸福,但在人格的高度上,卻比他們更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富裕了,生活變好了,“孝”卻好像被人遺忘了,有人甚至以為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就“你養我,我再來養你”。“孝”已經隨著時代的更迭被淘汰了,而十位孝心少年的所作所為無疑為這種說法打了個大大的叉——“孝”是每個時代都所必要的,而十位孝心少年,無疑為所有青年的楷模。
本是花季少年,卻提早為父母生計奔走;本是補充營養的年齡,卻狂奔不息,只吃點面包,喝點白開水;本是在畫室里追逐夢想的時候,卻為親人早晚奔波……
若問為什么他們這樣做,只能說孝心無價!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3
大家好!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中央一臺的《最美孝心少年》節目,使我感慨良深。
這個節目主要播出了十位獲得“最美孝心少年”榮譽的少年的故事,中間還插播了許多文藝演出。
首先,我認為,中間的文藝演出應該刪去。其一,節目的主旨是弘揚孝道,是以“最美孝心少年”為例的,所以只需要播出少年們的失落。其二,文藝演出的加入是為了烘托節目那感人的氣氛,沒有表達主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雖然烘托了氣氛,但也使節目偏離了主題,引起了我的反感。
十位獲得“最美孝心少年”的少年的故事都非常感人,深深的觸動了我。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起我們簡直是不堪設想。請大家想想,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有的孩子的年齡甚至不如我們,卻能成為一家的頂梁柱,把一個支離破碎的家支撐起來,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就是他們,這樣的一批孩子,居然能夠成為一個家的擎天大柱,真的很難想象,他們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孝心少年們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在我的內心生根發芽。我想,他們那么偉大,總應該有些什么值得我們去學習吧!沒錯,我們就是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堅韌的毅力、頑強的精神以及勇于擔當的品質。我們不能白說空話,孝敬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付出實際行動。
我們要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當他們忙時,我們要在行動上幫助他們,為父母分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為我們驕傲、為我們自豪!
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給我帶來了頗多的思考與感悟,讓我最終明白了一個道理: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善事的基礎。好好的贍養他們,也是我們無形之中的善舉。
還是那句話:百善孝為先。趁著父母都還健在的光陰,好好的孝敬他們吧!
謝謝大家!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4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我也說一下我孝敬父母的故事。
我爸爸是一個喜歡種菜的人,有一次,爸爸種了一些櫻桃蘿卜。我一直盼望有一天可以吃掉一個。那一天終于來了,那就是開學的前一天晚上。我終于可以吃到夢寐以求的櫻桃蘿卜,那一天晚上我小心翼翼的把蘿卜拔出來,我又一絲不茍的洗了洗。看著這火紅的櫻桃蘿卜,綠油油的葉子,我的口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這可是純天然,無公害的有機蔬菜啊!
就在這時,一個難題出現了,這個一口就可以吞下的小蘿卜,我一個人吃剛剛可以大飽口福,但是我不可以這么自私,這必定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時間仿佛停留在了這一刻,起初,我的自私的欲望占了上風,想一口吃了;后來,我又虐殺了這種欲望,有好東西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咳咳”我打破了這場久遠沉寂。我把蘿卜舉到了媽媽面前說:“媽媽你先嘗一口。”媽媽用欣慰的眼光看著我說:“好孩子,你自己吃吧,你可以想到媽媽,媽媽已經很知足了,等再長出來我們再吃。”我又去給爸爸,爸爸滿意地說著:“蘿卜還會長出來的,你有這份心已經很不錯了,你自己吃吧。”我為我起初的想法感到慚愧,爸爸媽媽的愛原來是這么的無私。我便飛快地跑去了廚房,拿起刀,把蘿卜分成了3份拿了過來。給媽媽一份,給爸爸一份,我一份。蘿卜甜甜的,我們一家人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沒錯,就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父母養了你,你就應該知恩圖報。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5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個兒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說,當晚輩的應當孝敬長輩。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在古代,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在今天,韓瑜老師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了生命垂危的父親,被譽為“大孝女”;大學生孟佩杰“帶著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租住房子給予養母悉心照料,被譽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來,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勝枚舉。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愛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不忘,知恩圖報,羊、鴉亦如此,何況我們人呢?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我的爸爸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天下班回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勞家務;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爺爺,又要給我輔導功課。每當我看見爸爸的兩鬢又增添了白發,媽媽的臉上又新長了皺紋,我就內心就像針扎一樣,感到無比的內疚。爸爸的日復一日的咳嗽、媽媽的一遍一遍的嘮叨告訴我:他們累了。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現在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我們可以出門時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抱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里充滿陽光;我們可以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我們可以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實并不難做到。
孝敬父母,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吧!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6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于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后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里提來的家里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仿佛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里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同學們,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歲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里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7
尊敬的領導、老師、教官,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2)班的___,今天我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照顧。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飽含著父母的辛勞。寒冷時,父母我 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還高,比海更深。 三字經中有云:“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這里說的就是黃香孝順父母的事情。黃香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爸爸和媽媽都是農民,他們早出晚歸,常常天沒亮就起床干活,到深夜才回家。因此黃香十分心疼父母,從而更加孝敬父母。有一年的冬天,天異樣寒冷,但黃香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得起私塾,依然努力耕作。很晚了,父母還沒回來,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母回家后多點溫暖,躲進父母冰冷的被褥里,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把被子捂熱,再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這個故事成就了一個關于孝順父母的千古佳談,黃香這個名字在民間也是婦孺皆知,所以連《三字經》都收錄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古時候小小的黃香尚能如此孝順父母,而現在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做到了我們該做的事情嗎?現在的父母都很疼愛子女,也不忍心責罵或打罰子女,但是很多子女卻不懂得體貼父母的心意。有的同學被父母責罵的時候,甚至會記恨在心。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一些獨生子女身上很少表現出來。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里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孩子卻很少問候一聲。……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值得我們同學深思一番。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的人品呢?又有誰愿意和他真心做朋友呢?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熱愛、體貼、關心、尊敬、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其實,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在豪言壯語上,不在給父母買多少貴重的禮品上,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每天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句關心的問候,在家里為他們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環境之中好好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能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和他們頂嘴發脾氣等等,這都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愿我們都能學會感恩,都能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8
孝是內心的一種感恩;孝是心中一抹的溫暖;孝是一段短暫的陪伴。當眾多游子飄蕩在異鄉時,心中總有一份對家的懷念。對父母那無比的牽掛。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家是藏盡社會污陋的地方,也是體現著人性最溫暖的地方。”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可以是一句溫暖的問候,也是一段溫馨而令人懷念的陪伴,還或許是一份含著體溫的小禮物。這些行為都應該是平等,因為一份真實的孝心是無價的。
我相信每一個孩子心里都有為父母盡孝的心愿,希望來日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之時,能好好的陪伴父母,為他們盡一份孝道。可惜,人們忘記了時間的可怕,它會消磨人類的情念,讓人們忘記自己的“初心”,也讓太多人經歷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傷與無奈,讓太多人知道了生命的脆弱。當我們翱翔于自己的天空時,不要忘記在家里永遠都有著一個溫暖的歸宿,當我感到疲倦或受傷時,那里永遠是廣闊的避風港,有著永遠愛著我們的人。
但我們捫心自問,自己究竟為父母做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我們有為父母洗過腳嗎?有為他們過過生日嗎?又有沒有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想過嗎?或許是習以為常,把父母無私的愛當成了一種義務。以至于忘記了他們的恩情,忘記了他們的付出。或許你給了他們很多的物質,卻少了多年的陪伴。孝心不是“等價”的償還,而是有感而發的感恩。是真誠的溝通。當他們老去之時,我們沒有抱怨與嫌棄,有的只是感恩與陪伴,陪他們度過最后一段溫暖的時間。
孝心是無價的,任何一份真誠的孝心,無論什么方式或禮物,都是無比珍貴與美好的。孝:一種無法重現的幸福,一份心中的依戀。讓我懷揣著孝親之心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吧!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9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兒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常年在外奔波的時候,也該停一停、歇一歇腳步,去看看父母。幾句交談,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悅;不需要禮物,不需要金錢,父母能看到我們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就是一輩子最大的心愿。不管我們是窮是富,不管我們有無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兒丑,兒女永遠都是老人心目中最好的孩子。 , 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我們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長吧!我們也不要把父母關心我們和照顧我們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飛出那照著我們的呵護傘,去尋找那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們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著我們溫暖的歸宿,家里也有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說明孝親敬老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最美好的道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鴉有反哺之行。孟母三遷的故事,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讓人們記住了一代慈母的形象。人類繁衍生息,與之對應相系的孝心是人類最樸素的感情。孝,百行之首,是德之本也;孝,意味著責任,責任如山;孝,體現著做人的道理,對父母要知恩圖報,對朋友、同學要仁義愛人,孝心所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么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誰又相信他能夠無私奉獻,成為一個于社會、于人類有用的人呢?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班級中推選出來的“最美孝心少年”參加這次演講活動。
說到“孝”這個字,大家并不陌生,一定會想到這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也常云“百善孝為先”。我并不認為我在孝這一方面做的有多好,因為一定還有更多的比我優秀的“孝心少年”,在孝敬他們的父母、長輩中有更杰出的表現。
我做不到像古時王祥那樣為母親臥冰求鯉,也做不到黃香那樣為父親扇枕溫衾,更做不到吳猛為父親恣蚊飽血;但,時代不同,孝的表現方式也會不同。孝行不一定都震天撼地,它可以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只要堅持了,就也能稱得上如今的孝心少年。譬如:我們熟讀成誦的經典《弟子規》中曾說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每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呼喚我時,無論我在做什么,我都會及時答應并趕上前,認真完成長輩交給我的任務。這,就是孝的表現;“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父母對我諄諄教誨時,甚至犯了錯,父母對我嚴厲批評時,我會懷著敬畏的心,虛心接受,從不頂撞。這,就是孝的表現;“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盡管剛剛升入中學兩個月的我,功課一下子變的繁重許多,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的身體被搞垮,我會一日三餐按時吃飯,一有時間,也會和爸爸媽媽一起鍛煉身體。看到爸爸媽媽欣慰的笑容,我就知道,這,也是孝的表現;先成人,后成才,當我身上一次次表現出尊敬長輩、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時,爸爸媽媽發自心底的為我高興,我就知道,這,也是孝的表現。
一日孝的表現不足為奇,日日做,堅持每天在生活中踐行孝道,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孝心少年”。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驚天動地的孝行,但卻有日日付出孝心行動的少年。也許,在你們眼里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稱不上大家心中最美的“孝心少年”,但我覺得,今天,我向大家傳遞了一個“孝心少年”應有的“正能量”,這,就足夠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11
今天下午,看了中央電視臺“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會,這是一個讓人看著就揪心的節目,讓人忍不住流淚的節目。一個個在磨難中成長的孩子,都是非常懂事的。
最使我感動的是一個叫邵帥的十二歲的男孩,為了挽救患有白血病的媽媽,捐獻了骨髓和造血干細胞,我為一個孩子的反哺之愛所打動。
十名最美少年,都是用行動表達著對父母的執著的愛。面對困難,他們都是用笑容面對,是那么的堅強。他們的愿望大多是:渴望學習,感恩社會。
一份感動,一份感慨,感慨后情不自禁的痛恨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家中的苦難憑什么都壓在小小少年的肩上,你該擔當的的責任憑什么不去擔當。
我們總是埋怨大學生分配不合理,大學畢業即失業,讀書白讀,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失業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為學的知識太多了,還是因為做人不健康?像這些“最美孝心少年”他們能不能失業?現在就業機會很多,沒有知識的文盲每個月還能掙幾千元,而經過多年教育的大學生卻“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這一方面是對“知識脫離實際”的諷刺,一方面是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注解。革命先行者梁啟超早就提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要想讓“中國夢”成為現實,讓中國人不僅富而且貴而且強,就必須讓少年強大。“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官人也好,富人也罷,都應從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成長上總結點規律,一定要讓孩子勞動、實踐、鍛煉!
孝心演講稿五分鐘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最美孝心少年》。
同學們,11月8日,你們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呢?是不是和老師一樣,淚水一次次的滑落臉龐呢?伴隨著歌曲《眾里尋你》的旋律和現場觀眾感動的淚水,來自全國各地的11位“最美孝心少年”們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享受最高的禮遇。此時此刻,你們還記得他們嗎?“千里推車帶父尋醫”的黃鳳、“媽媽我愿付出我所有,只為看到你微笑的趙文龍、用微笑和堅強面對不幸的吳林香、”賣繡救母的徐沁燁“、茶園姐弟林章羽、何秀巡、在悶熱的夏夜里忙著叫賣著燒烤地乖巧女孩高羽欣、”奔跑女孩路玉婷“、媽媽癱瘓,獨自撐起一片天的龍花、”捐髓救母的邵帥“、愛比血緣更美麗的王芹秀。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為父母排憂解難、
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這些生活在窮困、多難家庭中的少年不墜青云之志、不忘養育之恩,用他們稚嫩、柔弱的雙肩擔起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在精心照料生病長輩的同時,并不荒廢自己的學業。他們用行動表達了最真誠的愛——孝。
孩子們,看到他們的事跡,你是否受到觸動呢?與他們相比,你們就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你們是否也想到了日夜操勞從不抱怨的父母呢?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送給你一片明媚的晴空,飄雨落雪的時節,他們為你撐起一片溫情的傘。每一粒晶瑩的米都是一份愛,每一盤有滋有味的菜都包含著他們的深情。與此同時,你又可曾想到自己以前對父母的抱怨,對他們的無禮取鬧,對他們關心的置之不理,是多么的令父母傷心啊!孩子們,其實孝心就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業本上工整的字跡,學習時的專心致志,搬一把椅子讓父母歇一歇,倒一杯水讓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捶捶肩解除他們的疲勞,理解父母的嘮叨,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用一點一滴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記得畢淑敏曾經說過:“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是啊,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因此孩子們,讓我們以“最美孝心少年”為榜樣,從現在開始,為父母盡自己的一份孝心,為父母多一些分擔,讓我們也做一個孝心少年,讓我們的家更和睦、更幸福、更快樂!同學們,請記住:孝心無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