訝字怎么組詞和造句
“訝”字開頭的組詞
訝然、訝異、訝道
“訝”字結尾的組詞
疑訝、怪訝、驚訝、駭訝
組詞解釋與造句
訝然[yà rán]:驚奇詫異的樣子。【造句】他從未聽過這個離奇故事,甚感訝然。
驚訝[jīng yà]:驚異;驚奇。【造句】我很驚訝他今天怎么沒來上課?
訝異[yà yì]:驚異。【造句】小男孩感到非常的訝異,但又不解。
“訝”的詩句
1、有知定訝人枯槁《漁家傲·落日崇臺寒力悄》
2、莫訝求閑《水龍吟·歷觀今古名臣》
3、休訝去年蓬鬢《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4、勿訝春來晚《玩半開花贈皇甫郎中 八年寒食日,池東小樓》
5、莫訝連朝為酒困《蝶戀花 丁亥正月十三日親朋治具,醉中賦此》
6、應訝使君何處去《天仙子·醉笑相逢能幾度》
7、睢盱互猜訝《縣齋有懷》
8、云林應訝鶴書遲《朝士戲任轂》
9、朱顏皓頸訝莫親《贈劉師服》
10、莽鹵底相訝《偈頌二百零五首》
11、深沈盡訝蛟人立《斑竹簟》
12、始訝來踟躕《張好好詩》
13、已訝游何遠《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
14、圣境山林人莫訝《逍遙詠》
15、似訝經年間闊《水調歌頭·敢問遼天月》
訝字詳細釋義
〈動〉
(形聲。從言,牙聲。本義:迎接)
同本義
訝,相迎也。從言,牙聲。周禮曰,諸侯有卿訝發。按,乍接必以言,故從言,俗字作迓。周官有訝士,有掌訝。——《說文》
跛者訝跛者。——《公羊傳·成公二年》
從者訝受皮。——《儀禮·公食大夫禮》。注:“迎也。”
厥明,訝賓于館。——《儀禮·聘禮》
又如:訝客(迎接賓客);訝賓(迎賓)
詫異,感到意外
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呂氏春秋·必已》
又如:訝奇(驚奇)
責怪
本欲往見,以下痢乏力,未果,想未訝也。——蘇軾《與郭功父》
通“譽”( yù)。稱人之美
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呂氏春秋·必己》
⑴訝 yà ⑵(形聲。從言,從牙,牙亦聲。“牙”指人的上下前排齒,與人類語言功能密切相關。“言”與“牙”聯合起來表示“開口說話”、“露齒而笑”。本義:邊說邊笑地迎接客人。引申義:迎接。)⑶同本義 [meet face to face;move towards]訝,相迎也。從言,牙聲。周禮曰,諸侯有卿訝發。按,乍接必以言,故從言,俗字作迓。周官有訝士,有掌訝。――東漢·許慎《說文》跛者訝跛者。――《公羊傳·成公二年》從者訝受皮。――《儀禮·公食大夫禮》。注:“迎也。”厥明,訝賓于館。――《儀禮·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