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趙”字怎么組詞
趙[zhào]在開頭
趙石 [zhào shí]
指北朝時石勒建立的趙國。
趙太爺 [zhào tài yé]
魯迅在《阿Q正傳》中所塑造的一個地主劣紳的典型。后用以比喻封建勢力。
趙子龍 [zhào zǐ lóng]
三國蜀名將,姓趙,名云,字子龍。《三國演義》描繪他在長坂坡戰役中,只身勇戰曹操大軍,保護阿斗使免于難,表現了渾身是膽﹑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因此民間都把他當作智勇雙全的典型。亦借以比喻英雄人物。
趙中貴 [zhào zhōng guì]
指秦宦官趙高。為宦官奸詐弄權的典型。
趙州 [zhào zhōu]
指唐代高僧從諗。南泉普愿禪師弟子。因其住持于趙州(今河北省趙縣)觀音院,傳揚佛教,不遺余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簡稱“趙州”。
趙王璧 [zhào wáng bì]
見“趙氏璧”。
趙五娘 [zhào wǔ niáng]
民間傳說漢時趙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趕考,她挑起家庭重擔,任勞任怨。后公婆雙亡,恰值荒年,她又賣發葬親,全貞盡孝;千里迢迢,赴京尋夫。南宋時,有人據此寫成劇本《趙貞女》,明高明改作《琵琶記》。長期以來,趙五娘已成為勤勞﹑善良﹑賢惠﹑孝順的婦女的典型。
趙嬈 [zhào ráo]
漢桓帝乳母趙嬈,旦夕在太后側,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與共交結,諂事太后。見《后漢書.陳蕃傳》。明末及清代多用以借指與宦官魏忠賢勾結作惡的明熹宗乳母客氏。
趙字 [zhào zì]
元代書法家趙孟俯的字體。其特點是圓潤秀媚,結構謹嚴。
趙四將軍 [zhào sì jiāng jūn]
指三國時蜀漢名將趙云。《三國演義》中蜀主劉備﹑大將關羽﹑張飛同趙云的關系特別親密,把他視如兄弟,故后人將趙云列在劉﹑關﹑張三人之后,稱作“趙四將軍”。
趙宋 [zhào sòng]
指宋朝。因皇室姓趙,故稱。
趙舞 [zhào wǔ]
1.相傳古代趙國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 2.指趙飛燕所作舞。
趙貞 [zhào zhēn]
見“趙貞女”。
趙坡 [zhào pō]
古代名茶的一種。因產于趙坡(今屬四川省廣漢市)而得名。
趙瑟 [zhào sè]
指瑟。因這種樂器戰國時流行于趙國,澠池會上秦王又要趙王鼓瑟(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故稱。
趙信城 [zhào xìn chéng]
古城名。西漢時趙信降匈奴后所筑。故址約在今蒙古共和國杭愛山南麓。
趙貞女 [zhào zhēn nǚ]
即趙五娘。
趙氏璧 [zhào shì bì]
1.亦作“趙王璧”。 2.和氏璧的別稱。春秋時,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寶玉。戰國時,為趙惠文王所得,故稱。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秦昭王曾恃強遺書趙王,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藺相如奉璧出使,終于完璧歸趙。“趙氏璧”遂以著稱,并常為后人詩文所道及。
趙州橋 [zhào zhōu qiáo]
即“安濟橋”。 中國河北趙縣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橋。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591—599)年間由李春主持建成。橋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主拱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拱圈由28條并列石條組成,上設四個小孔。又名安濟橋
趙玄壇 [zhào xuán tán]
神名。相傳其姓趙名朗,字公明。秦時得道于終南山,道教尊為正一玄壇元帥。其像頭戴鐵冠,黑面濃須,執鐵鞭,騎黑虎。傳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故舊時各地有玄壇廟,民間奉為財神。
趙營 [zhào yíng]
見“趙家營”。
趙女 [zhào nǚ]
1.趙地的美女。亦泛指美女。 2.指趙飛燕。
趙謳 [zhào ōu]
1.指趙地的歌女。漢時鄭趙兩地婦女多以歌舞為業,故稱。 2.指趙津歌。
趙繚 [zhào liáo]
長貌。
趙李 [zhào lǐ]
1.秦臣趙高﹑李斯的并稱。 2.《漢書.何并傳》載:陽翟輕俠趙季﹑李款多畜賓客,以氣力漁食閭里,至奸人婦女,持吏長短,縱橫郡中,為何并捕殺。后以“趙李”指為非作歹的武俠。 3.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及漢武帝李夫人的并稱。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寵愛。 4.謂能歌善舞者,多指歌妓舞女一流人物。 5.宋趙鼎與李綱的并稱。 6.李之一種。
趙母 [zhào mǔ]
指戰國時趙國大將趙括的母親。戰國時,名將趙奢子趙括少學兵法,嘗與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代廉頗為將,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又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后趙括兵敗身死,趙母因有先言,得免誅全宗。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后用為賢母知子之典。
趙平原 [zhào píng yuán]
指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
趙録 [zhào lù]
指宋趙明誠的《金石錄》。
趙錢孫李 [zhào qián sūn lǐ]
1.舊時啟蒙讀物《百家姓》的首列四姓。亦泛指《百家姓》一類啟蒙讀物。 2.泛指任何人,一切人。
趙囊 [zhào náng]
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有“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之句,后遂以“趙囊”指空乏的錢袋。
趙董 [zhào dǒng]
元時書畫家趙孟俯和明時書法家董其昌的并稱。
趙坑 [zhào kēng]
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活埋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用以指軍事上的慘敗和災難。
趙服 [zhào fú]
戰國時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改穿胡服,學習騎射。后因以“趙服”指騎服。
趙夫子 [zhào fū zǐ]
對善于說趣話﹑喜歡胡編亂造者的謔稱。
趙郊坑肉 [zhào jiāo kēng ròu]
指戰國時秦將白起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事。
趙后 [zhào hòu]
指趙飛燕。
趙帶 [zhào dài]
指美女的腰帶。
趙基天 [zhào jī tiān]
趙基天(1913-1951)朝鮮詩人。幼年隨父流亡蘇聯。畢業于高爾基師范大學。1945年回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作為隨軍作家上前線。次年在平壤犧牲。作有長詩《白頭山》、《生之歌》等。
趙辟 [zhào pì]
喻指美女。辟,通“嬖”。
趙廁 [zhào cè]
指豫讓藏身廁所謀刺趙襄子一事。
趙家營 [zhào jiā yíng]
猶趙壁。借指敵軍營壘。
趙壁 [zhào bì]
1.韓信擊趙,佯棄鼓旗,誘趙軍空壁逐利,即馳入趙軍壁壘,遂大破趙軍。事載《史記.淮陰侯列傳》。 2.借指敵軍的營壘。
趙公元帥 [zhào gōng yuán shuài]
指趙玄壇,民間奉為財神。 民間傳說中的財神,姓趙名公旺
趙法 [zhào fǎ]
元趙孟俯以書法著名,世稱其筆法為“趙法”。
趙從 [zhào cóng]
指毛遂以利害說服楚王與趙合縱抗秦。從,通“縱”。
趙盾 [zhào dùn]
見“趙盾日”。
趙括 [zhào kuò]
戰國時趙將,好空談兵法,不會指揮作戰。長平戰役中,被秦擊敗身死。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后以“趙括”泛指夸夸其談,沒有實際本領的人。
趙官家 [zhào guān jiā]
1.指宋代趙姓皇帝。 2.特指宋太祖趙匡胤。
趙津歌 [zhào jīn gē]
趙簡子欲南渡擊楚,至期,津吏醉臥不能渡,簡子欲殺之。津吏息女娟懇之,代父操楫,至中流,唱《河激》之歌。簡子大悅,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娟乃再拜而辭。簡子歸,乃立娟為夫人。見漢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后遂稱娟所唱《河激》之歌為“趙津歌”。
趙大郎 [zhào dà láng]
1.指宋太祖趙匡胤。 2.泛指宋代趙家君王。
趙璧 [zhào bì]
見“趙氏璧”。
趙客 [zhào kè]
戰國時燕趙尚武多俠士,后遂以“趙客”泛指俠士。
趙家姊妹 [zhào jiā zǐ mèi]
指趙飛燕及其妹合德。飛燕善舞,合德柔媚,二人同得寵于漢成帝。
趙盾日 [zhào dùn rì]
《左傳.文公七年》:“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后因以“趙盾日”為夏天烈日之代稱。
趙孤 [zhào gū]
1.趙氏的孤兒。指趙武。 2.趙氏的孤兒。亦泛指孤兒。 3.趙氏的孤兒。指宋高宗趙構。
趙寶重興 [zhào bǎo zhòng xīng]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趙厠 [zhào cè]
指 豫讓 藏身廁所謀刺 趙襄子 一事。 《文選·江淹<別賦>》:“乃有劒客慙恩,少年報士,韓 國 趙 厠,吳 宮 燕 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李善 注:“《史記》:豫讓 者,晉 人也,事 智伯,智伯 甚尊寵之。趙襄子 滅 智伯,讓 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涂厠,欲刺 襄子,故言 趙 厠。”
趙從誨 [zhào cóng huì]
北宋宗室,清源郡公趙惟和之子,曾擔任終左金吾衛大將軍、臺州團練使等職。
趙普夜讀 [zhào pǔ yè dú]
形容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執著,也反應了努力、刻苦的表現。
趙圖徽 [zhào tú huī]
趙圖徽(?~?),字號、籍貫均不詳。
趙廓學道 [zhào kuò xué dào]
《列仙傳》中的故事,比喻學本事沒有學到家。
趙國世系 [zhào guó shì xì]
趙國為先秦諸侯國之一。
趙歌燕舞 [zhào gē yàn wǔ]
當時的趙國的歌曲和燕舞的舞蹈,是那個時代的兩個領域兩之最!比喻一種事物美好到一定程度,贊美之意。
趙復 [zhào fù]
至德二年為永樂尉。
趙[zhào]在結尾
張趙 [zhāng zhào]
1.漢游俠張回﹑趙放的并稱。一云漢游俠張子羅﹑趙君都的合稱。 2.漢張敞﹑趙廣漢的并稱。二人為地方官,均有治績。
燕趙 [yān zhào]
1.指戰國時燕趙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帶。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后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閻趙 [yán zhào]
秦丞相趙高與其婿閻樂的并稱。兩人合謀殺秦二世。
吳趙 [wú zhào]
明庶吉士吳中行﹑趙用賢因張居正奪情視事,疏爭被杖,時稱“吳趙”。《明史.吳中行傳》:“五人者(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鄒元標),直聲震天下。中行﹑用賢并稱吳趙。”后吳地俗謂不擇言而亂語者為“吳趙”。
完趙 [wán zhào]
見“完璧歸趙”。
啖趙 [dàn zhào]
唐經學家啖助與趙匡的并稱。
二趙 [èr zhào]
1.指十六國的前趙與后趙。 2.指西漢趙飛燕﹑趙昭儀姊妹。
歸趙 [guī zhào]
謂原物歸還本人。用藺相如完璧歸趙事。 把原物還給本人,語出“完璧歸趙”臣果住監司,牧守鄰道謉遺不下數十萬,惡以歸趙,未敢分毫指染。——宋. 鄭興裔《請禁傳謉疏》
后趙 [hòu zhào]
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國號趙。史稱后趙(公元319年-351年)。
狐趙 [hú zhào]
春秋晉狐偃和趙衰的并稱。
酒評魯趙 [jiǔ píng lǔ zhào]
《莊子·胠篋》“魯 酒薄而 邯鄲 圍”唐 陸德明 釋文:“許慎 注《淮南》云:楚 會諸侯,魯 趙 俱獻酒於 楚王,魯 酒薄而 趙 酒厚。
坑趙 [kēng zhào]
史載,秦將白起破趙,活埋趙降卒四十萬人。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遂以“坑趙”為殺降的典實。
龍趙 [lóng zhào]
樂書《雅琴龍氏》九十九篇和《雅琴趙氏》七篇的并稱。
羅趙 [luó zhào]
晉羅暉和趙襲的并稱。二人均為當時書法名家。
完壁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趙[zhào]在中間
燕趙女 [yān zhào nǚ]
指舞女歌姬。
燕趙人 [yān zhào rén]
《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后以“燕趙人”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燕南趙北 [yàn nán zhào běi]
泛指黃河以北地區。
燕趙姝 [yān zhào shū]
泛指美女。
拔趙幟 [bá zhào zhì]
同“拔趙幟易漢幟”。
伯趙氏 [bó zhào shì]
古官名。少皞氏時主夏至﹑冬至之官。
馬趙溫周 [mǎ zhào wēn zhōu]
道教的四大靈官,為護法神將。
秦箏趙瑟 [qín zhēng zhào sè]
秦國的箏和趙國的瑟。泛指名貴的樂器。
趙[zhào]的成語
張王李趙 [zhāng wáng lǐ zhào]
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燕歌趙舞 [yān gē zhào wǔ]
①古燕趙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辭美妙。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乘魏國空虛,發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后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方法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戰國故事。秦王許諾趙王以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當使臣藺相如獻璧之后,秦王卻不提換城之事,藺相如施巧計使和氏璧重歸趙國。今多指以原物歸還其主
拔趙易漢 [bá zhào yì hàn]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樂分龍趙 [yuè fēn lóng zhào]
琴樂的流傳,分為龍趙兩家。
“趙”的詩句
1、趙州草鞋《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2、趙瑟初停鳳凰柱《長相思三首》
3、趙須韓《六州歌頭·西湖萬頃》
4、字居羅趙前頭《西江月·粉面都成醉夢》
5、秦姬趙女變新聲《行路難·華堂高張千炬燭》
6、趙州知味《瑤臺第一層 詠茶》
7、趙客縵胡纓《俠客行》
8、無覬狐趙《贈劉琨詩二十首 八》
9、何必燕趙士始奇《明州觀大閱》
10、饒陽趙方士《贈趙言》
11、文王尚父趙平原《代壽韓平原》
12、吳歌趙舞香風吹《扶風豪士歌》
13、邢趙別我西《秋思》
14、趙州狗子無佛性《頌古四十五首》
15、老趙州《頌古一百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