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
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個要與壞蛋伏地魔作斗爭的標志,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余痕,因為媽媽的犧牲把他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養過了一個很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過了11年。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明白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到了學校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里傻腦的羅恩,有一個同樣把哈利當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有兩個平凡的麻瓜父母。他們一齊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后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我很羨慕他,能接到通知書,但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友情是在不經意間建立起來的,也明白了它的偉大。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2
陳簫兒在好朋友李佳萱的影響下喜歡上了哈利.波特這種玄幻類的書籍,然后陪同她陸陸續續地買齊了一整套。這本書對于陳簫兒來說有點難度,跟她平常讀的《淘氣包馬小跳》或《笑貓日記》之類的明顯有了一個跳躍。為了鼓勵她能堅持閱讀,我和孩子開始了長期的睡前閱讀互動活動,主要方式就是:孩子自我讀幾分鐘,媽媽再之后讀上幾頁,媽媽讀的過程中會夾雜著倆人對故事情節或人物的一些討論。就這樣,不知不覺中這本書已經讀完了,再次感慨堅持就是勝利哪!
今日主要是想說說關于《哈利波特與密室》的讀后感。我個人覺得哈利.波特系列顯然是一套很值得孩子閱讀的書籍。
首先,作者設計的劇情跌宕起伏,新穎不落于俗套,并且邏輯縝密,前后有呼應,對于孩子的推理本事有必須的啟發作用。其次,作者的文學修養很高,書中優美的詞匯句子比比皆是,對人物外貌、心理等的描述也很獨特。印象異常深的一個情節就是:哈利和羅恩去禁林碰到了密密麻麻成群結隊的大蜘蛛群,哈利和羅恩異常害怕,作者在形容這種害怕時是這么寫的,“哈利即使想叫也叫不出來,他似乎把他的聲音和汽車一齊留在了空地上了”,本質是要描述害怕地說不出話來,但作者這樣的描述把這種害怕更為加深,更為生動。還有,作者對于哈利波特的人物構造也很真實,雖然哈利是主角,但作者沒有把他塑造的十全十美,相反他也有不少缺點,例如:除了魁地奇好多課他也不愛上,因為好奇經常偷偷干一些違反校規的事情,等等。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形象更容易被他們理解。
跟孩子一齊閱讀后,不僅僅增加了親子互動時間,增加了和孩子的一些交流探討,并且還能夠讓自我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反思,讓孩子更愿意接納自我。這些都是閱讀帶來的好處,真的是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會把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一向堅持下去的!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3
自從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暢銷世界的菱之后,里面的細節時常浮此刻我的腦海里,讓我記憶猶新。
伏地魔是個想稱霸天下的惡魔,哈利的父母就是被他所害死的。但他在打算殺害哈利時,他卻忽然被擊倒,頓時失去了能量,于是哈利這才幸免于難。
伏地魔失去能量后,仍不肯善罷甘休,就想方設法地得到魔法石來補充自我的能量。為了得到魔法石,它附在了一所魔法學校的教授――奇洛的身上。奇洛設下了種.種圈套,卻都被校長鄧不利多識破。有一天,奇洛乘校長乘飛機去倫敦的時候,進入了密室并找到了磨鏡。
哈利一行人中了奇洛的圈套,哈利被奇洛綁在密室中,并利用哈利讓魔法石落入他的口袋中。哈利寧死也不交出魔法石,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校長鄧不利多從倫敦及時趕來了,保住了魔法石,也保住了哈利的性命。
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我最后感覺到了這本的作亂所在。比如,它的語言表達,它的完美的結構方式,它的離奇的情節,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在向人們展示寫作方法的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什么事情,只靠一個人的力量不夠的,它需要幾個人甚至是很多人共同來完成。比如,哈利那非凡的潛力,不正是透過校長鄧不利多的指導和幫忙下才成功的嗎?在實際生活中,我就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了一道個性的作業――做一個泥巴藝術品,還個性叮囑我們最好找到搭擋一齊做。當時驕傲的人拒絕了老師的推薦,結果卻制出了一個像泥球一樣的東西。我只好去找我的同學,于是,在我們兩個人合作下,一只漂亮的蝴蝶便做好。我真高興,那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群眾的力量。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故事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無論在什么時候,誰要是脫離了群眾,誰也就走向了失敗。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4
“人總是會死的。但哈利并沒有真正的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納威·隆巴頓——題記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結局。它主要講述了十七勻的只得本應在霍格沃茨學校完成最終一年的學業,可為了完成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給的殺死伏地魔的任務,四處尋找伏地魔的魂器,并一一把它們銷毀。但到最終關頭,只得才明白最終一件魂器竟是他自我!也就是說,欲殺死伏地魔,要先殺死自我!在去給伏地魔送送死的路上,他用復活石為他而死去的人:“死……快嗎?”
“噢,那比睡著還快。”
哈利來到伏地魔跟前。“阿瓦達索命!”一陣綠光閃爍,哈利“死”了,但死去的只是伏地魔的魂器,當海格抱著哈利來到大家面前時,納威說出了題記中的那段極其富有哲理的話。
哈利又活了。他殺死了力量更加微弱的伏地魔。大家狂歡……
輕輕合上書頁,我在思考……
為什么哈利要選擇自我去送死來削弱伏地魔的力量,而不是怎樣的活著,逃亡天涯,在伏地魔的統治下與一片唾罵聲中度過余生呢?為什么要選擇“好死”而不選擇“賴活”著呢?我認為哈利的行為與那些愛國就義者們如出一轍,而不像汪精衛或袁世凱那樣做叛徒。雖然哈利的行為談不上愛國,但也是為了那些無辜的無魔法的麻瓜們著想,愛民如子。這樣大義凜然的行為為“好死不如賴活著”做了一個全新的改變,“賴活著不如好死。”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與死有了全新的認識,原先,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賴活著,可怕的是無恥地活著。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我認為,哈利的那“死”,重于泰山;伏地魔的死,輕于鴻毛。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5
羅琳超凡的想象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幻的魔法世界,讀了《哈利波特與密室》這本書,我感受頗深。
這是哈利在霍格沃茨的第二個學年發生的一系列的事,密室再次被打開,洛麗絲夫人,科林,尼克,赫敏接二連三地被石化,學校危機重重。還出現一本能夠和人對話的神秘日記……哈利經過好友們的幫忙,逐步發現了密室的秘密,并憑借過人的勇氣與智慧最終消滅了日記中的“湯姆?里德爾”,救出了金妮。
“僅有真正的格蘭芬多人,才能把它從帽子里抽出來,哈利”,是啊,“真正的格蘭芬多人”,他們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氣魄與俠義。
本書中的故事發生時,哈利只是一個霍格沃茨二年級的學生,因為他的身世,因為他會蛇佬腔,許多人議論他、躲避他,以為他是所謂的“斯萊特林繼承人”——打開密室,引發事故的罪魁禍首。甚至他好朋友赫敏,也沒能在這場災禍中幸免,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慘遭石化。
哈利應對同學們的質疑,斯萊特林們的嘲笑,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仍然鼓起勇氣,繼續和羅恩、赫敏一同探究“密室”的秘密,并盡快弄清楚密室中的那個怪物究竟是什么。當他邁進密室的那一刻,當他與里德爾針鋒較量時,當他負傷、用全部意志與蛇怪殊死搏斗時,他成為了真正的格蘭芬多人!
經歷無數次的打擊,哈利沒有退縮,沒有懼怕,他心中的那份愛與勇氣支持他前行,永不磨滅。
生活中,也許我們也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經歷挫折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堅定心中的信念,就必須會苦盡甘來。
只要愛與勇氣在我們心中,我們就不會輸。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6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當你站在十字路口的時候,就免不了做出你的選擇。
初看《哈利·波特》系列的書,只為故事精彩的細節與發展所沉迷;再看《哈利·波特》,為里面的大小人物所感嘆;三看《哈利·波特》,卻在其中看出了些許人生的道理。《哈利·波特》講述的就是哈利如何成長打敗伏地魔。其實早在書的開頭,哈利就在面臨選擇,站在他的人生十字路口。他大可以選擇去伏地魔曾在,就連分院帽都認為他應該去的地方――斯萊特林,但他偏偏選擇了去格蘭芬多。我們不能說他的選擇對錯與否,他只是聽從了他的內心,然后堅定不移地朝著他的選擇努力。
而斯內普教授面臨的選擇,可比較令人心碎了。他從小就面臨著是選擇莉莉還是他所向往的黑魔法,在伏地魔倒了之后是選擇繼續做那個間諜還是將真相公諸于世……他背負了太多秘密,做出了太多選擇,終于他成了哈利心中“最勇敢的人”。
而我們呢,我們又何嘗不是每時每刻做著選擇嗎?當我們做選擇題時這是最簡單的選擇;當我們看見地上垃圾,我們是選擇“撿”還是“不撿”,這一系列小小的選擇,往往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我想起,我剛學素描的情節,只有大班的我看著老師一刀一刀的削筆,兩只小手都被炭筆弄得烏漆麻黑,而板上畫著歪歪扭扭的正方體,好像是我努力的最好結果,當時的我其實正站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啊!只是當時的我太小,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選擇對將來的自己有多么重要。讀后感那時的我可以選擇放棄,因為媽媽并不想讓我這么辛苦學這個畫出來也不怎么艷麗好看的素描,而我偏偏選擇了堅持,只因為喜歡,然后,我就慢慢入了門道,有了基礎,可以畫出各種的畫式。
我不能說當初的選擇一定是正確的,也許不學素描我也可以在其它方面有特長,但是我選擇了,我就像哈利那樣,朝著自己的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了,所以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哈利·波特》這本書,是我童年最好的冒險書,也是我認識各種人物的冒險書,也是我認識各種人物情感的好書,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充滿啟示的書,它告訴我說:
“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請做出你的選擇,然后聽從你內心的聲音像哈利一樣勇敢地走下去;不管你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7
拿起魔杖,念出熟悉的咒語,它便出現,與我同在: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個要與壞蛋伏地魔作斗爭的標志,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余痕,因為媽媽的犧牲把他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養過了一個很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過了11年。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的世界的事物。到了學校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里傻腦的羅恩,有一個同樣把哈利當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有兩個平凡的麻瓜(非魔法人士)父母。他們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后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去面對,征服它。同學們,山中沒有筆直的路啊,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有秀美、有起伏,才有波瀾,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我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洼洼的,但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正直、正義、勇敢面對困難、藐視困難的人!勝利永遠是屬于堅韌不跋的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魔法、巫師是已經被眾多作家寫過的老題材了。但是羅林無疑是寫的最好的。把魔法界寫的如此真實,無數的細節交織成一片魔力的網。書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讓你如此意猶未盡,拍案叫絕。書中到處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眾多的細節中。正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愛不釋手。
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里,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的回蕩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兒童一直被認為是幼稚的代名詞,但是哈利告訴他們,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樣承擔責任。這大概是《哈利波特》對我最大的激勵。我可能會扔掉許多書,但是書架中總會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會買許多書,但是書架中也永遠有一個空隙。
哈利波特200字讀后感篇8
讀過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驚險經歷后,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拼搏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
哈利·波特在11歲生日那天明白了自我的身世之后,便注定了永遠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標準來衡量。黑魔法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種.種暗藏殺機的神秘事件將哈利進一步的推想了伏地魔的魔爪。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磨練,哈利逐漸成為一個出色的巫師。就在這一新學期中,哈利又依次驚險的從伏地魔手中死里逃生。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當我從逼真的可怕夢境中驚醒而有導致額頭上的閃電形傷疤疼痛難忍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忍受著巨痛的煎熬,分析狀況,采取各種措施;當我魁地奇世界杯后的混亂中,無意間發現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法標記而又應對巫師們的指控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沉著冷靜地為自我辯護,還自我清白;當我在抵抗可怕的不可饒恕咒之一——奪魂咒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頑強堅定的擺脫奪魂咒的控制;當我莫名其妙地成為第四位勇士而又加上麗塔·斯基胡編亂造的報道引發了一系列誤解、嘲笑、友情沖突,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不予理睬,毫不退縮;當我在三強爭霸賽中面臨這三個驚險艱巨的魔法項目,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和波折,戰勝了自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并表現出完美的品質;當我由于三強杯被偷換成門鑰匙而被帶到強大了的伏地魔前,理解挑戰(死亡)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一個念頭超越了恐懼與理智,最后在閃回咒的幫忙下,又一次逃脫了。
雖然我是可男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我的軟弱與無能,在自我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礪。因而,我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