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的讀后感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心靈幸福才是真正實在的?!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煩惱,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毙腋2还饪啃袆訝幦?,還需要正確的心理。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2
現在是信息社會,什么東西變化都快,連教材也是如此。從本周開始,我們結束了高中語文必修課程的學習,開始了選修課程的學習。應當說現在的教材編的有特色,能讓使用者學到較為系統的知識。不過說是選修課,但選什么卻是上面早就定下來了的,并無選擇的自由。本學期我們選修的是《先秦諸子選讀》。該冊書的第一單元是《論語》選讀。《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內容記載了幾位弟子的話。前人對《論語》的評價極高,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而孔子則是與蘇格拉底、佛陀、耶穌并列的四大圣人之一??鬃拥乃枷胧侨祟惖墓餐敻唬裉臁翱鬃訉W院”已開辦到了很多國家。作為孔子故鄉的中國人,更有必要學習了、了解孔子的思想。
春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的時期。生活在春秋晚期的孔子,經歷了社會變革的大動蕩,“禮崩樂壞”是那個時代的特點。如何使動蕩的社會變得有“序”,變得更好,各家各派各抒己見。孔子開出的藥方是以“禮”治理天下??鬃拥摹岸Y”,是對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對人際關系以及社會秩序的一整套規范。它既要求個體社會成員具有某種內在與外在的合理性,又要求社會群體也具有某種合理性。為達此目的,他主張“仁”,要求人們“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行都符合禮的規定。孔子積極向別人宣揚自己的主張,更是躬行自己的主張。孔子明知自己的主張無法實現,但還是執著地去追求。他從不會因為環境的險惡因為別人的不理解別人的反對而放棄自己的追求??鬃拥膫ゴ?,既在于他的思想,更在于他的實踐。
我們可以從《論語》選讀的第一篇課文中,看到當時的惡劣環境,看到孔子的執著。儀封人(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說:“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號令天下。)(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天下到處都是像洪水一樣混亂的情形,你與誰改變它。)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以上三人中,一個是國家中級公務員,一個是農夫(隱士),一個是佯狂者,他們無一不認為天下大勢已去,混亂不堪,從政危險。可見,孔子所處的環境惡劣。而且,三人中,除了那個公務員理解孔子外,隱士連指下路的幫助都不肯給,楚狂連句話也不肯跟孔子講。但孔子不為所動,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孔子的思想與實踐應當會給社會和諧帶來積極的影響。前人半部《論語》可以治理好國家,今人呢,一部夠了么?
生活幸福,社會和諧,任何時候都是人們向往的!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3
在學習國學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經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寶石璀璨奪目,它就是《論語》。讀《論語》讓我獲益匪淺,雖相隔千年卻似近在眼前,耐人尋味的經典理論蕩滌我心靈的塵埃。
這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它包含孔子對教育、政治、哲學、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讀完這本書,孔子的形象躍然我眼前,我對孔子的印象極為深刻。
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彼_創儒家學說,編纂《春秋》,修訂五經,創立私學,打破貴族教育。他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做人的道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在他的教育方法的指引下,我努力學習,成績穩中有升。
他是一個教子有方的父親。他對兒子就像對學生一樣,不嘮叨,用心簡單引導。子曰:“學《詩》乎?不學《詩》,無以言?!薄皩W《禮》乎?不學《禮》,無以立。”告訴兒子學《詩》的意義,告訴兒子學《禮》的好處,只告訴兒子這兩個方面,其它一句不啰嗦??鬃右云渥陨砀形蛞龑鹤訉W習《詩》與《禮》,兒子在孔子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學習了《詩》與《禮》。兒子自己悟到、學到的本領才是真本領。
他是一個為了理想而執著努力的人。當魯國不重用他時,他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去周游歷國,傳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一傳就忘記所有,離開妻兒,他在外整整十三年。十三年,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能做到啊!我出去參加夏令營,才五天,就受不了了,無法堅持。可孔子不然,雖然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他為了實現理想,放棄了一切!這種執著精神,這種堅韌的意志是成就孔子的關鍵。
他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他這句好學名言已經被我銘記在心:“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边@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就像追趕什么而追不上那樣,追上了還恐怕再失去它。他自己也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倍嗝春脤W的一個人呀!要是我具有這樣的精神,我定會有一番成就??吹娇鬃舆@么偉大的人,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成為他那樣勤奮好學的人!
孔子是個偉大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給人以啟迪。《論語》是一個警枕,讓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論語》是一座燈塔,在寒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論語》是一首意味深長的詩、《論語》是一幅意蘊深遠的畫……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4
本人一介學生,在家受父母教育,在學校受正統的國民教育,上班后,懵懂踏入社會,從事工作,交友,而今已近40,雖然生活安定,工作穩定,但工作之余,還是對老祖先的東西感到好奇,生活中對本國許多文化也有很多疑問,偶然得知南懷瑾先生深通儒、道、佛,于是欣欣然購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南環瑾選集》,才讀了第一卷《論語別裁》,感到頗有收獲。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的解說不愧為一個嚴謹的學者,從歷史的角度旁征博引為《論語》的誤讀做了很多糾偏,與我們這些遠離祖先文化的人而言,真是專家級的解說。這本書將近800頁,我也是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業余時間才看完,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論語》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書,貼近我們的生活,現代人非常需要看看。我們70后這一代,對于西方的文化了解一些,我也能彈一些古典的和流行的如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對于現今的時尚物事如ipad、汽車等等也能緊緊跟上,但是在正統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對于老祖先的東西講的很少,以至于到現在對母親如何做人的訓導還有疑問,媽媽說的這些東西書本上怎么沒有,因為之前沒有接觸到任何一本這樣的書,看了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有了一些理解。比如我們說儒家講孝道,孔子的學生曾子著《孝經》,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于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還有我們在與人日常交往中,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得人心,做到大家和諧。對于做事,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對于比自己意見更好的意見要及時變通采納。對于年近40的我,也有有益的人生導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暗地里,我也在笑,豬八戒真不容易,孔子才三戒,他要八戒,還管不住自己,呵呵?!墩撜Z》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非常生動,建議有學者什么時候把它做成動畫或漫畫故事,大家應該會喜歡看的。
二、《論語》對學習的要求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人人不同,因材而用,對于管理工作也有很高的指導意義。我們說孔子的弟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孔子都能夠識人,盡量發揮他們的長處,而糾正他們的短處,讓他們不斷學習。這對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的特點既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點,關鍵在于如何發揮作用。同時,孔子也提倡“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把我們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貢獻出來,同時在工作取得成績之后還要總結提高,再去學習,平常我們只知道前面一句話,而不知道后面一句話,這對于建立學習型組織也是有益的。同時,學習必須勤奮,但是要悟道,學得越多,悟出的道理要越簡單,才能返回來指導實踐。這個悟出的道理,儒家叫“仁”,道家叫“道”,佛家叫“佛”,最終歸到“一以貫之”。
總之,僅僅是驚鴻一瞥,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也使我猶如掉入傳統文化的海洋,祖先的生活方式使我對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我的人生和交友有了詳盡的指導,收益匪淺,可以做為一部經典,時常翻看,總會找到人生難題的答案,難怪孔子學院遍布全球,也是有他的道理,做為一個炎黃子孫,這也是自己的驕傲啊。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5
聽了黃部長關于論語的講解后,真是受益匪淺,給我以心靈上的震撼!黃部長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與人為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有同事問我《論語》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我很斬釘截鐵回復他!能“絕對能”他從如今人們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論語》,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
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我看到他舉的例子,打的比方,他的經典妙句,真叫人折服。解讀之精妙,文學功底之深厚,無不叫人連連稱絕。我決定去買一本養心、交友、處世、有利于工作的好書來苦心修讀希望我們都有啟迪和收獲人的一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磨難甚至有權財的誘惑,如何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又怎么樣拒絕誘惑,黃部長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思想,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他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一次再一次怨天尤人,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壓給別人。
在孔子老人家這句話的基礎上我想在現代人,將其意思改為日:“已所欲,施于人”,就是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讓與他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與他人,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傳授給他人!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可以肯定的說沒有!沒有多少人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別人呢?現在的我們都有這等心胸嗎?人人有了,集體多和諧,社會多美妙!我們現代的得修煉?!叭伺c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的比較,沒有單純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優劣之辨,那么這種境界的標準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又有誰會真正想到和做到(吾日:“已所欲,施于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要寬容別人,“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逼鋵嵤墙o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忘卻,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他還說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個人的生命(命運)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們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用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不是現實主義者?!倍谖夷贻p氣盛的時候,是一個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F在的我是一個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還應該看看藍色的天空。
聽完后我在想:《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循循善誘思想的老師,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一面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在現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涼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我要常讀更深入的讀,以理論指導我的行動。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6
每一則語錄雖然都寥寥數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頻繁使用幾個賦有表現力的關鍵語氣詞,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甚至說話人的神態都栩栩如生地呈此刻人眼前,是什么文章這么精煉,表達又這么生動、形象呢?不明白?我來告訴你,是《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對于知識,“學”只是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和“習”結合起來,僅有用豐富多彩的知識點綴自我的大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朋友從遠方千里迢迢的趕來,我們應當感到無比歡樂與榮幸,我們能夠取長補短,增加友誼,這樣難道不開心嗎?我們做人要坦坦蕩蕩,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應當堅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對待事物。
我明白了怎樣學習,我明白了該怎樣做人,《論語》十則讓我懂了許多許多……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7
<<論語>>著本流傳了千百年的書籍,只到今天,甚至連外國人也來學習<<論語>>。孔子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給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不可用金錢衡量的財富。里面的精神足以使我們學習一輩子。年幼的我,讀完《論語》,雖然里面有很多精神仍不能充份了解,可是讀完著本名著后心得也很多……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著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從來都不懂得復習,總以為自己后會把這些知識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大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才發現自己記住的東西并不多,在離大考的前幾天里,總是在很辛苦地記知識點。即使是這樣,還是不能把知識點都記全。在考試上吃虧的總是自己??墒钱斘易x完《論語》之后,我開開始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果然記得牢了,成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墩撜Z》教會了我一個學習方法,使我學習更輕松了,學得更高興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張威威。”意思是說:“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毙r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卻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后,我主動地把牛奶拿了出來,媽媽也表揚了我。《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這樣使我再也不會擔心牛奶被姐姐找到或被媽媽發現我把牛奶藏起來了。
論語心得的讀后感篇8
暑假開始讀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有點頓悟的感覺,就來寫寫自己的感受。
首先從一個節目開始,某個晚上看某電視,李連杰給人感覺很滄桑的感覺,他說出了他的人生感悟,人一輩子,光溜溜的身子來到人間,光溜溜的離開人世,來的時候,需要別人救濟幫忙,走得時候也要麻煩人火葬幫忙,每個人其實都是在別人的救助下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所以還是利用在世間的日子去多救助一些別人,才有意義。當別人問他,慈善最大的感慨,他說是"給別人的才是你的",解釋到比如別人送一個表給他,他每次看表的時候,其實都在想念那個送表的朋友,其實他朋友已經戴在他的身上,他認為,在我們離開世間的時候,什么都不能夠帶走,為什么不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呢,這樣一來,自己就永遠的存在在世界上。他把人生歸結為"助人"和"愛人",我想就是他的偉大和成功,他在人生中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真精彩的感受!一直以來,很多人在教導我們,要學做人,但是可能在概念中,做人是個很虛的東西,尤其是我們后生晚輩,總覺得做人好空洞,也許是前人為了回避現實的一種手段。論語教材,大家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才來死記硬背一下的,即使像奧運上那么大聲的"學而時習之",我想實際上十幾億國人,沒有幾個真正去理解孔子的真實含義。而且,現代人都有一個想法,就是時代不同了,中國人不能夠總是停留在遠古的那些歷史上東西上了,必須和西方靠攏,從別人成功的體制中吸收經驗去進步。
讀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才知道原來我們以前為了論語而論語的思維使我們認為古文化沒什么用處,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讀懂論語,而且由于沒有生活經歷,對論語之道也沒有真正的體驗。
經歷了10年的社會生涯,有時候會對社會有悲觀的想法,對人生有無奈的想法,現在周圍,好象始終是那些有關系的人吃得開,利益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不但是那些社會的寵兒,哪怕是平民百姓,都在為手頭的工作而生存,有幾個人可以超脫的生活,有幾個人可以做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畢竟說什么生活還得繼續。正因為工作的辛苦和無奈,大部分人都覺得不快樂,混日子的感覺很厲害。有錢的人也不快樂,因為他想更加有錢,也不知道怎么把錢轉化為長期的快樂,最多就,那種窮快活很少了。
總之,我們的生活,得為"利"字。在這個前提下,那論語的做人學問,仁的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呢?畢竟這個不管我們飯的。我結合自己,想了一下認為其實是我們還是沒有理解人生之道。
首先,不管我們怎么樣一個人,其實都有一個做人之道,誠實之人,狡詐之人,其實都在修煉自己的人生的道。這個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有些高人,如南懷瑾先生,就會去把做人理論化,找到人生的修煉理論,可以更好的指導做人。而大部分人,則是根據自己的教育和周圍人的影響,在無理論的實施而已。
其次,做人之道,其實并不與謀生之道不相容,它可以知道我們更好的謀生??梢哉J為,做人之道,是和做事的態度和方式相輔相成,只是做人之道越明確,做事就越清晰,不會出現原則的問題。
最后,做人之道,其實是給人尋找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的根本。始終人生必須明白,財富和享受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疾病、窮困、死亡、失敗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情況,真正人生不敗的境界就是人生的修煉。一個人做人明確了,他可能事業失敗,可能遇到疾病,但是他始終還是會有生存的勇氣和決心,因為他可以面對。否則,則可能會由于某個原因,他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也許,我們每個人,不管讀論語也好,還是西方哲學也好,或者自己確定一個準則,找一個健康之道,做自己的人生指南,才是健康的人生,確保永遠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