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
說實話,這個故事并不是我喜歡的有完美結局的故事。但是讀完之后,仍然覺得心緒難平,想通過一個渠道去宣泄下心里的情緒。我無法說出來一個故事為什么最后會呈現那樣一個結局,如此悲傷而自然的結局。
故事用有個場景,讓我到現在想起來都可以體會到那個時候的張力。就像我在現場,看著故事發生,我都緊張的屏住呼吸。在尼克的家里,蓋茨比終于要見到一直在等到與守候的心上人——黛西,一個已嫁作他人婦,但是仍然放不下的黛西。
通過作者的筆觸,你可以體會到尼克那時候期盼與緊張的心情,以及黛西見到舊情人的時候的羞澀與不安。相顧無言,只有動作在傳遞著一些情緒。我想那個時候的尼克,看見自己一直遙望的綠燈出現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的時候的心情,是欣喜還是心酸?
隨后的故事,像是啟動了命運的車輪,越轉越快,最終蓋茨比成為了犧牲品。但是最令人悲傷的是蓋茨比的葬禮,黛西沒有來,往常來往于他的宴會的人也沒有來,生意伙伴沒有來,只有一個心里面有一點親情和貪婪的老父親出現。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尼克。
葬禮的無人問津和宴會上的觥籌交錯,讓人覺得恍惚到離奇。輝煌時身邊人的絡繹不絕,跌落谷底時的少有人的支持。
人性的悲涼,嫉妒,逃避責任,有時候不經意間就推動了一個生命的沉淪。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2
作為《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故事的敘述者,尼克對蓋茨比有著很特殊的情感,有著非同尋常的深刻印象。尼克曾經這樣描述蓋茨比的微笑,他說:“一瞬間這種微笑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恒的世界,然而一瞬間,它凝聚到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一種不可抗拒的偏愛。”以此來看,蓋茨比是一個喜歡微笑的人是一個樂觀的人,是一個溫柔的人。不過事實也的確如此,蓋茨比的為人確實很和善,很親和,很容易讓人親近,很容易叫人產生好感。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蓋茨比是一個極其矛盾的人,是一個讓人想不通、看不透的人,是一個叫人又愛又恨的人,是一個叫人恨鐵不成鋼的人,是一個讓人既同情又憐惜的人。對于愛情,蓋茨比太過執著,太過沉迷;對于感情,蓋茨比非常用心,極其費心;對于黛西,蓋茨比付出真心,給予浪漫;對于愛人,蓋茨比太過真情,太多執念;對于生活,蓋茨比太多設想,太過幻想;與人相交,蓋茨比的確真心真意,確實純潔和善;對于朋友,蓋茨比非常真誠,極其認真;對于財富,蓋茨比拼命追求卻不屑享樂。
對于黛西這個女人,我心中有很多不滿,很多責備,很多怨言,很多不理解。與此同時,我又覺得她很可憐,很可悲,畢竟在那個亂世來,她也不過是一個為情所困,為生活所困的可憐人罷了。
黛西既風情又美麗,既嬌憨又可愛,既狹隘又善妒,既可憐又可恨,既有一點真誠又極其善于做作,既喜歡尋找刺激又屈服于命運。黛西是一個追求物質,喜歡權貴的人,她為了榮華貪戀上了富貴,為了財富攀附上了富豪,為了豪門放棄了真愛,為了自我傷害了他人,為了脫罪,犧牲了蓋茨比。她的這種陰險狠毒,這種蛇蝎心腸,這種懦弱膽小,這種無情無義,這種寡情薄意,著實叫人生氣,讓人憤怒。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3
也許有很多人看過這個同名電影吧!怎么說呢?它給我的感覺是既簡單又復雜,搬到熒屏上應該會很有那種情節效果吧,反正我是沒看過。
說它簡單,是因為主要場景就兩處,一個是蓋茨比家,一個是黛西家,就連小說故事的重點(事故現場或過程)也像是不受時間眷顧一樣匆匆只是個過場。
說它復雜是因為它的劇情還稍有點繞,繞的還挺巧合。最開始蓋茨比與黛西相戀,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蓋茨比從軍后沒能回來找黛西,于是黛西嫁給了富豪湯姆。五年后,蓋茨比在黛西家對岸建起了豪華的別墅。他以為自己成為了和黛西現在的丈夫一樣的有錢人,可以重新贏得黛西的芳心。也許他成功了,因為當黛西參觀他的別墅時確實很驚訝。他們開始偷偷幽會,當然湯姆也不是傻子。在一次多人外出聚會時,湯姆、蓋茨比還有黛西之間有了不愉快的爭吵。黛西開著蓋茨比的車同蓋茨比在回途行駛中撞死了湯姆的情婦。而這個情婦的丈夫從湯姆那里得知肇事車是蓋茨比的,于是他闖進了蓋茨比的別墅殺了蓋茨比,也許之后這個情婦的丈夫就自殺了,因為警察發現了兩具尸體。而黛西和湯姆在車禍事故的第二天就消失了。
感覺故事大意很明了,但作者沒有把情節和人物內心想法像其他小說那樣描寫得很細致。這樣就給讀都留下了很大的思想空間。故事雖然荒誕了點,但卻讓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實。
雖然讀完小說,完全沒有感到蓋茨比有多么的了不起,但感覺這“了不起”三個字總有那么一丟丟的諷刺。這僅是我個人感受。
愛情是盲目的,有多少人陷進愛里,做著曾經認為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在戀愛中,如果你的理性常常出來左右你時,這說明你還不夠愛。忽然間覺得愛情在浪漫的同時,在看不見光的背面總有種凄美的布景。看不見時是幸福,看見了就是悲哀。但我們又怎能離開愛情呢?因為沒有了愛情也是一種悲哀,一種曝曬在陽光下的悲哀......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4
大晚上的開始看《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被子里滾來滾去,精神亢奮熱血沸騰,整個過程唏噓不已。凌晨4點看完,居然完全沒有睡意。剛看完80萬字的《美國的悲劇》,來這么一個10萬字出頭的中篇,世界立刻柳暗花明。菲茨杰拉德比德萊塞高明太多。都是1925年寫的小說,寫作技巧上又相差了何止一個世紀。巫寧坤先生譯得很酣暢。最近有個叫李繼宏的人,跳出來說巫老的譯本糟糕透頂,沒有一句譯得對的。看了看他例舉重譯的幾個片段,實在很牽強,遠不如巫先生譯的精彩。書名譯得就很好,要是直譯成“偉大的蓋茨比”,遠不如“了不起”瑯瑯上口。
小說很難復述,三言兩語地說不清楚。在紐約沿海有兩個長的像雞蛋一樣的小島——東卵和西卵——隔海相對。故事的敘述者尼克,是個事業剛起步的債券生意人,住在西卵,與神秘的大富豪蓋茨比為鄰,尼克去拜訪住在東卵的表妹黛西和她的丈夫湯姆,認識了有作弊丑聞的女高爾夫球手喬丹。黛西是個富家女,生活極盡奢華卻并不幸福。湯姆愛打馬球,從中部運了一整支馬球隊的馬匹到紐約,包養了加油站老板娘威爾遜太太,當著尼克的面,毫無隱瞞地和情人風流快活。到此小說寫了四分之一,蓋茨比這個一號主角對于讀者仍然很陌生。他擁有一座白色宮殿一樣的豪宅,每個周末通宵達旦地宴請社會名流。沒人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物,怎么發的財。尼克收到請帖赴宴,發現蓋茨比居然是個和自己年齡相當的小伙子。蓋茨比絲毫沒有富豪的架子,誠惶誠恐地和尼克交往,漸漸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蓋茨比是黛西的初戀情人,兩人轟轟烈烈地戀愛過。黛西嫁作他人婦后,蓋茨比仍不死心,原本是窮小子的他為了發跡,退役后做起了私酒生意,終于賺了大錢,在西卵置宅,以便能每天看見心上人隔海相望的家。在尼克的安排下,兩人相見了,舊情復燃。尼克與喬丹也開始了有一搭沒一搭的戀愛。終于有一天,黛西與妒意橫生的湯姆鬧翻,慌亂中開著蓋茨比的車,陰錯陽差地撞死了與丈夫吵架后逃跑的威爾遜太太,肇事逃跑。湯姆以為蓋茨搶走了自己的老婆,又撞死了自己的情人,懷恨在心,對精神崩潰的威爾遜慌稱其死去的太太是蓋茨比的情人。最后蓋茨比死在了威爾遜的槍下,在自家游泳池里水床上。
小說的結尾是蓋茨比的葬禮,他愛了一生并為之莫名死去的女人黛西,那些他曾經慷慨宴請過的客人,一個都沒有來。小說中的精彩,倒不是故事本身。菲茨杰拉德把黛西寫成一個說起話來像唱歌一般高低起伏的女人,前一分鐘萎靡,后一分鐘瘋癲,作態,又有點神經衰弱。在所有人都以為她會和蓋茨比離開的時候,卻以最冷酷的方式拋棄了他。1974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是大導演科波拉寫的本子。勉勉強強才把片子看完。小說里尼克和蓋茨比第一次相識,充滿了喜劇效果,也最讓人難忘。電影里的這段被徹頭徹尾地改寫了,完全簡單化,甚至教父化。尼克在黑手黨一般仆人的帶領下,穿過大半個豪宅,見到了臨窗而站的英俊的蓋茨比。小說原來要塑造的喜劇感,被大刀闊斧得一掃而光。當大明星瑞德福德演的蓋茨比,為了表示自己的發跡,把一件件襯衫扔得滿房間到處都是,黛西哭訴著,這些襯衫這么美,我看了很傷心,因為我從來沒見過這么——這么美的襯衫。我簡直以為自己在看一出令人尷尬的無厘頭鬧劇。小說中的同一段,一點喜感也沒有,蓋茨比的瘋狂和黛西的空虛,讓人哀從心底起。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5
花了三天時間終于看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是大概是發生在19世紀20——30年代間,描述一名有錢的上流名人的帕拉圖式的愛情故事,最后結局也沒有得到完滿結束,甚至是諷刺式的結局。
蓋茨比死于非命,亂七八糟的做了黛西和湯姆·布坎農的替死鬼,好人沉冤未雪。雖然故事不能引起現在的我有所共鳴,但看出了書中描述的世道丑陋。自私,孤寂,拜金主義和唯權至上的感覺,還有就是有錢無錢的都醉于酒肉聲色生活。蓋茨比在生時為人友善,莊重和得體。
結識各路朋友,但都是一些門面朋友,真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交于各種利益結識他,死的時候卻是如此的孤寂,以至只有很少人送終。大有一種樹倒猢猻散,世態炎涼的凄慘感覺。可能真正的世道就是如此,現階段的我未有感悟,這也是它還未能引起我共鳴的緣故。
唯一感到有所同感的就是他的帕拉圖式的愛情幻想,跟現時的我有點相像,都是死死的守在自己腦中幻想出來的情感世界中,希望挽回和追憶過去憧憬未來。不過書是看到最后我也沒有看出蓋茨比是干什么可以如此有錢的,分辨不清他到底是黑道還是上流社會的名人。
我是有點不理解,書中的各種。比如,湯姆和他的情人,只為徒生理所需,天性不羈?還是有些感情但只夠做情人?那對戴茜呢?畢竟是發妻,要維護,要保護?究竟愛多一點還是其他摻雜。貝克和尼克,以及其他人,為何在明知此事卻聽之任之?這在當時是一種風氣?還有戴茜,對此事也心知肚明,為何還忍耐,且依舊留情于他人?這就是資產階級的生活?可能吧。這種情況下,能在心底保持一份美好感情的蓋茨比便與眾不同了吧。
我欣賞蓋茨比對夢想的執著,也無奈于他的固執。能堅持是好事,可用錯了地方,用錯了人,終歸會害了自己。或者,直到死去那刻,他心里依舊是美好的。有時候,死去比或者會幸福一些。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6
一種憂傷的美。 好久沒有讀書,尤其是小說,偉大的小說總是能折射出讀者內心深處那隱隱的痛楚,美麗和憂傷。 然而遺憾的是,我并未能很好的理解這部小說。兩個晚上的閱讀并未能給我帶來莫大的心靈震撼。 然而,這有什么關系。 我很欣賞那種有信仰的人,一生為了一個信仰會讓我有一種膜拜的感覺,現實總是這樣,不論當初 是出于何種目的,只要做了,終究都會有所成績。蓋茨比的成就來自于內心強大的對憧憬的渴望, 然而當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的時候,才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這難免讓我感到可悲,也許,生活中的平淡才是永恒的美,我也不知道。 作者的文筆優美,對環境,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這讓我更加確信了“對細節的追求是成就偉大的必由之路”。 整片文章中充滿了一種憂傷的美麗。 也許,在空閑的時候,我應該再次拜讀。這是后話。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7
幻想的生命力過于旺盛,這種想象超越了本身,超越了一切。蓋茨比用創造的活力不斷投入這場夢幻中,不斷的給它添色增彩。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點綴著它。
幻想著的黛西,臉龐哀怨可人,卻又靚麗照人,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張鮮艷熱情的嘴,可是在她的聲音里有一種特殊的活力,使一切愛慕過的男人都難以忘懷。飽滿的額頭,完美的身形,炯炯有神的雙目挑釁著他的每一言一語,略帶沙啞的嗓音,他聽在耳里甜在心里。六月的風,緩緩地吹過我的眼,故事都留在心中,烙在腦里。
再熾熱的火焰,再飽滿的想象力,都比不上一個人孤獨的內心積聚起的情思。有時,我們愛著的只是幻想中那個她,用盡自我渾身解數努力營造出一個完美無瑕堪稱神級的對象,而往往這種形象都是短暫的不可深究的,像泡沫一吹就散。
多少人在同情著蓋茨比一生都忠誠愛著黛西,可憐的是黛西愛的僅有自我,就連最終的葬禮都不屑一顧的忽略,她享受著的只是蓋茨比無盡的愛慕和調情說愛時的無限曖昧。在與蓋茨比相會中時時有意挑逗,蓋茨比昏昏然聽她隨意擺布,并且天真地以為那段不了情有了如愿的結局。然而真正的杯具卻在此時悄悄啟幕。她早已不是舊日的黛西,她可是將她倆的暖昧關系,當做一種刺激。
黛西在心緒煩亂的狀態下開車,偏偏撞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為保護黛茜,承擔了開車職責,而黛西卻早已打定主意拋棄蓋茨比。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蓋茨比最終徹底成為了犧牲品,至死都沒有發現黛西臉上嘲弄的微笑。她自私無情,對財富的熱愛勝過對感情的追求,為保護自我,她能夠改弦易轍,決不陷入感情的困擾和義務當中。冷酷無情、追求奢侈與財富是黛茜的悲哀,無疑也就是那些華而不實追求軀殼“美國夢”階級人民的悲哀
蓋茨比的杯具在于他把一切都獻給了自我編織的美麗夢想,而黛西作為他夢想的化身,卻只徒有美麗的軀殼。盡管他清楚地聽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卻仍不改初衷,固執地追求重溫舊夢。
蓋茨比葬禮,黛西和她丈夫此時卻早已在歐洲旅行的路上。不了之情最終有了了結。我不能說年少輕狂時分的黛西沒有動過真心,而我只能相信眼前這個被世俗惡化被社會同化的女人離相愛二字所差甚遠,不配成為蓋茨比心心念念牽掛無數個日夜的愛人。
他撒著彌天大謊,經過不正當的方式致富,努力營造著黃金的宮殿和熱鬧的聚會。在英國牛津受的教育,謊稱家里祖祖輩輩都在那里受教育多年。迂腐,循規蹈矩,過于謹慎,然而他致富的目的卻如此浪漫單純,甚至舉辦盛大的聚會,也僅僅是為了同樣單純的目的:吸引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可是,即使他嘴里跑著火車,我也能原諒他,正因為混雜在自私自利、污濁不堪的人群中,蓋茨比的純情、浪漫愈顯得無比高貴、脫俗。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8
對于名著《了不起的蓋茨比》,早已聽過書名,只是世界名著向來讀起來挺費勁,一直對此書沒有任何的感覺。直至閱讀到《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書中有提到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高爾基等等作家,并且強烈推薦了此書,這才有興趣將其列入閱讀圖書名單之列。
光看書名,始終是猜不出書的內容,莫非講述著某人的傳記?然而想想,蓋茨比并非名人,有必要是傳記文學么?直至閱讀后,方知知曉此書講述著愛情的故事,不過和許多文學作品不同,結尾處充滿著悲慘的氣息。
書中以黛西、湯姆和蓋茨比三人間的感情糾合,成為故事的主線。黛西和湯姆的家庭,并育有子女,不過在丈夫婚外戀的沖擊下,搖搖欲墜,讓黛西傷心不已,想要挽回婚姻又是那么的困難。在外來者或是曾經的男友,五年之后相遇時,兩人的感情還是再次擦出了火花。
三人間的感情在最終攤牌之時,場面變得無法收拾。兩位男人都不愿放棄黛西。蓋茨比,因為曾經的愛,苦苦留念,五年內因戰爭而中斷的愛情,反而越釀來越濃烈。為了接近女友黛西,在她住家不遠處買下豪華別墅。夜夜舉辦盛大的晚會,招待來自各地的陌生人群。也因為愛,為了心愛女友的喜惡,又取消了聚會。在女友開車出車禍后,更是為其抵罪。
生前的蓋茨比,家中人流不斷,待去世之后,不過陪伴的不過寥寥數人。在許多小說里,常常在最終會出現的驚人(或喜人)一幕。帶著這種心情,在閱讀中一直期盼在,其會怎樣的形式讓讀者耳目一新呢!只是,期盼的,一直遲遲未現,讓讀者有些失望,更是帶著某種的遺憾,感覺小說并沒有寫完。
話說,書名中的“了不起”,英文名是《The Great Gatsby》,是因何而起的書名呢?是說蓋茨比的愛情偉大么?還是說蓋茨比的悲慘結局么?
因為愛,連他的女友黛西也沒有陪同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正如同書中所說:“人死后,我的個人原則就是,讓他過去吧!”難道,這也是黛西的想法么?
圍繞著三人戀的周圍,還穿插著第一人稱的愛情聯系人“我”和貝克的交往,以及湯姆的婚外戀女人,這讓圖書顯得更為地有血有肉。全書的篇幅并不是很長,閱讀時限于書中情節因素,很期待書中各種人物的結局到底如何,不知不覺將小說讀完。
對圖書的裝幀設計很是喜歡,書的封面采用美國初版的經典原版,并且配有完整版英文別冊,讓喜歡英語學習的書友,可以相互對照著學習。
為了更加能領會小說的內涵,有必要去看看這部五度改編電影的圖書。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9
今晚讀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到結尾處的時候,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是什么給了我觸動?我想,是蓋茨比的夢,以及這個夢想幻滅后現實的凄涼、人心的冷漠。蓋茨比生前種.種繁華與他死后的慘淡景況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讓人覺得他生前舉辦的那些數不清的盛大宴會、那些歡聲笑語、歌舞升平、熱鬧喧囂,是多么諷刺的一幕幕幻相,即使在他舉辦那些舞會時,那些參會的、免費地享受了他的慷慨款待的人,對他也多是持有種.種不良的揣測,真正的知音、真正的朋友、真正對他感恩的人,除了文中的“我”勉強稱得上之外,竟再無其他,包括那些無數次享受他盛宴款待的人們(在這所有人中,只有一個參加了他的葬禮);他真心深愛的、為之守望了多年的女子,最后卻間接地成了終結他生命的罪魁禍首,在他離世之后,她銷聲匿跡,甚至冷血地連他的葬禮也沒參加,而就在那之前,她還聲稱自己“愛他”。這些生前生后的情景,因其強烈的對比,更增添了蓋茨比悲劇的性質。初初看來,蓋茨比的人生結局,真的是充滿了無盡的悲哀與傷感!而他生前的種.種,都是虛假的幻相。
但是,在這些內容后面,還有另外一層東西,更深層的東西,讓我忍不住去思索,去細細感悟。我想,蓋茨比故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以上所寫出來的那一些,如果僅僅是因為他舉辦過無數的宴會、守候過一份深深的感情,那么,蓋茨比的故事和精神就不足以使我為之感傷。潛藏在作者敘述里的,有蓋茨比追尋夢想、堅持夢想的執著,作者在文中有幾次隱晦地表達過,蓋茨比就像是一個生活在自己的幻夢中的人,他對自己的形象和人生的描畫、對夢中情人的勾勒,都是自己的意念的產物。他在不斷的按照自己創造的形象、規劃的遠景去夯實自己的生活基礎,從赤貧奮斗到了巨富;他將美好的形象賦予自己初戀的情人,為她苦苦守候經年;他赤誠而充滿活力,慷慨大方而不計回報,他的身上,集中了很多人類的美好品質,在現實中他也獲得了經濟方面巨大成功、甚至一度再次得到了心上人的愛,雖然這愛的品質因其人而不高,最終還造成了他的悲劇。掩卷良久,我真誠地希望蓋茨比能永遠生活在他的幻夢里,繼續去規劃和描摹他的人生、守望他的真愛,永遠不要在現實無情地鞭笞下醒來。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作者給蓋茨比安排那樣突然的一個結局,也許是出于一種仁慈,這樣對于蓋茨比來說,就無需去面對夢醒之后的心碎與創痛,蓋茨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還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
作為一個看到了蓋茨比故事的人,我不禁捫心自問,面對蓋茨比悲哀的結局、人生真相的最終上演,知道了生存過程中的種.種幻相,如果把我換作蓋茨比,我還會過他那樣的一生嗎?我會像他那樣去追求去奮斗去付出去守候嗎?思來想去,答案是肯定的。人生的結局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往往也是難以預料與把握的。我們能做的,唯有把握自己,把握過程,像蓋茨比那樣,去夢想自己的夢想,去堅持自己的堅持,即使難免一死,即使死的悲涼,卻也不失悲壯。就像文章的標題那樣,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后感300字篇10
好久沒有提筆了,愈發覺得好像逐漸要失去了長篇大論的興趣。最近剛讀完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感慨頗多;只因他講的不僅是夢想,社會,更是人性。
在那個人人追求“美國夢”的時代,一個帶著夢想逆襲的人,似乎一度觸摸到了天堂,但終究不敵命運。人倒下后,曲終人散。“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美國版。
蓋茨比死后的冷清,沒人愿意來料理后事甚至來參加葬禮送他最后一程,與眾人在他別墅派對熱鬧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能大家覺得已在這里這個人身上得不到什么,反而會不會被牽連,多么讓人唏噓。虛偽的人情,集體的沉默,是人性的通病?
他生前的朋友說:”我們要明白,講交情要在人活著的時候講,人死就沒有交情了。“相對于從別人身上得到什么,可能我更看重對自己良心的交代。而《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一個個飽滿獨立的人性,卻是這個世界真實的人性。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先要了解人性。這本書,已然是一本不錯的人性啟示錄。
我常常想起,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通篇的人性描述。說:人本身就是高級動物,本身天性之中就帶著貪嗔癡恨各種欲望,而欲壑難填,所以世人苦痛頗多。就像現如今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要還房貸,不敢離職不敢出事不敢發生任何變動,身上壓著一層層的大山,無法喘息,包袱太重了,是無法起飛的。說到底,人還是社會性的動物,處于復雜的社會關系
生而為人,本就是向死而生,人性經不起試驗和推敲,都一樣,人性不值得,人間不值得,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想自己所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往往又有很多人連自己喜歡做什么想要什么都尚且不清楚,何其可悲。
Gatsby對Daisy的始終如一的愛,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以Daisy為先,最突出的就是車禍后守在Daisy家擔心她會被Tom為難,Gatsby認準自己的目標,在浮華的世界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但我不得不說,他的夢想,Daisy不值得,她愛的只有她自己。
可能是之前被太多的偶像劇和雞湯文洗腦了,對愛情抱有無限美好的遐想和希望,認為肯定會有一個人愛你如同愛生命;但是越長大越發現,不,人永遠都是愛自己勝過愛他人,永遠最愛自己,特別是對自己一點點的付出,肯定會計較自己該得到的回報,除了父母,哪有不計較的無私的愛;讀后感·說來好笑,若是每當這樣一想其背后深意,我估摸著愛情就沒啥浪漫可言了。其實是相信世界上有愛情的,但只是不相信會發生我們自己身上。
盡管如此,我仍舊完全折服于Gatsby對愛情的忠貞追求,哪怕他追求的東西就像那道綠光永遠可望不可及,甚至已經被他拋在自己身后都不可知。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追逐自己心中綠光的過程,如果Gatsby不那么執著,那他也就不成為Gatsby吧。這跟我們現實生活很接軌,能像蓋茨比那樣始終保持初心也是很難,雖然他的夢想已經烏托邦化了。
其實想想,他們跟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很有相似之處,我們究竟該在生活中有什么堅守,有什么追求,我覺得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一生的問題。
人生的綠光往往就是這樣,是對夢想執著和純粹的向往支撐著我們,當我們靠近,卻不是這么回事,但我們畢竟努力過,盡力過了。雖然只是擦肩而過。
之中,想要做到不在乎太難了,只能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