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
讀了《史記》,我最深的感觸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他雖然擁有好的口才,但他把這個才能用于拒絕大臣的進諫,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把這些力量都用于狩獵、玩樂之中,讀到這,我的心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紂王有這么好的資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國家,讓國力越來越強大。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忠臣比干勸說他的時候,他卻“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對比干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難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孔!”說著,他就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臟當著眾臣的面挖了出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對商紂王如此暴虐的行為深惡痛絕,可以想象,當時的百姓多么痛恨這個商紂王。當周國的首領—周武王和紂王交戰時,紂王的百姓、奴隸們竟然發過來攻打商紂王。結果當然不用說了,周武王贏得了民心,大勝而歸。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記》的第四十二章也講述了類似的道理,鄭國的國君與妻子姜氏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姜氏偏愛二兒子,厭惡大兒子,因為她生大兒子時難產。當長子生繼太子位時,姜氏就不高興,她想讓二兒子段繼位,于是在生登基時強迫生把京邑封給段,然后,讓段在京邑暗中操練兵馬,然而這一切長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動聲色。段聽說他沒反應,便進一步與母親商量他篡位的奸計,準備內外呼應。讀到這,我的心不由緊縮,生怕二兒子段會得逞。結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時,拿出最精銳的兵馬和段決一死戰,結果生大勝。段的荒淫無度使百姓非常厭惡他,所以最終生保住了王位!
《史記》中類似的歷史事件很多,他們都讓我領悟到一個真理:正義永遠能戰勝邪惡,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2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并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并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我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之后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十分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著悲憤的心境,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后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須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著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3
在許多本教師規定的海量閱讀書籍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史記》,因為它的里面有一個個能改變人心靈的歷史故事。
《史記》中有三大類:本紀、世家、列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平原君列傳》中的《趙勝惜才》,體現了平原君趙勝的知錯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漢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為他能博覽群書,歸納出這么多的歷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歷史故事后,加上那幾句振奮人心的話,真是讓人無法挑剔,贊嘆不已呀!
在《韓信被殺》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寫道: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我的功勞,不自恃自我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向以為韓信是一個英雄,原先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讓我重新認識了他。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經顯現出了自我的光芒,就不要太驕傲,不然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記》里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這本書振奮了我的精神,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啟發了我的人生,還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心靈!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4
一向在想這是怎樣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著油墨的書香讓我無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簡的堅韌,但那不虛美,不隱惡的文字仍向我展開歷史的長卷.那些封沉的記憶在搖曳的光影下若隱若現,跨越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我看見了英雄項羽的懦弱,瞧見了小人劉邦的偉業,了解了將軍的小肚雞腸,傾聽了易水的蕭蕭哀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記憶中那些閃耀的光芒,在此處早已褪去了圣潔.那里沒有十全十美,僅有一位位站在歷史浪尖上的偉人。“人”一個多么難得的稱呼.向所有的人呈現“君權神授”的可笑。在他的《史記》里,沒有皇帝,沒有將軍,有的只是劉邦,李廣。或許剛才的話錯了,這《史記》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無懈可擊。因為它有司馬遷的秉筆直書,因為它有司馬遷的堅持真理。他做到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看到了那位長信燈旁緊緊抱著孤單用心寫下文字的身影。
聽說人死后會變成天上的星星。那最亮的一顆會是司馬遷的眼睛嗎?我抱著《史記》走進兩千年后的歷史。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5
在八月份的上旬我看完了一本名曰《史記》的紀傳體史書,看完這本厚厚的“大大書”后,我感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又多了許多知識。
《史記》這本書是由古代的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作,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的開始,到漢武帝的時代,共有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中有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將其概括地有詳有略,并且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向我們敘述讓人不得不贊嘆!
不過雖然篇篇皆是精華,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本紀中的夏本紀的夏禹(大禹)。夏禹的功德莫過于人們口口相傳的“大禹治水”,禹當年繼承父業,為了治水十三年沒有回家,并且“三過家門而不入”。他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終于讓百姓們過上了安穩日子。但他又緊跟著親自去考察各地的土壤情況,然后又根據數據來制定各地的進貢數量和物品,他對民眾的關心真是入微啊!而且他也十分德善,使夏國興大!
所以我也要做個像夏禹那樣關心他人的人,要當個品德出眾的人,同時也要像大家推薦這本書,保證你看完后知識庫滿滿噠。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6
《史記》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論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仿佛再現了歷史社會畫面。書中有許多我們認識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頗、藺相如、屈原等,記敘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蕩、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
讀了這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我想到了很多。我的見解不可能和專業人員相比,可是我的真實體會。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點是古代的君王分兩種,一種是一心為民的`君王,一種是貪圖利益、沉迷于酒色之中的君王。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心為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熱愛和后人的贊揚,而后者則讓百姓唾棄,最終致使國家滅亡。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在電視上看的那些貪贓受賄的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戰爭。各國諸侯你掙我搶,都想一統天下,而不顧及百姓死活。沒了錢,就加大稅款;沒了糧,就逼迫百姓交糧食;沒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戶去找年輕力壯的人。弄得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們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不用擔心發生戰爭,不用怕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更要努力學習。
這就是我讀《史記》的感受,期望大家也看一看這本史學巨著。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7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余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禮貌,生動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述一向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簡便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馬遷應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當細細閱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趣味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8
我最愛的就是《史記》。靜靜地,如同靜靜的流淌的河,流過我的心底。
也許是因為歷史書本的空缺,也許是遺落了太多太多,許久許久的共鳴,我便愛上了《史記》。
沒有太多的伏筆,沒有太多的傷愁。它留給我的,只是書上沒有寫的,然是在讀后,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充斥著身心,一種莫名的回首,忘卻自我。在你讀它時,它便慢慢在浸漬著你,控制著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樣也揮之不去。
我喜歡呂后的狠毒,喜歡她對戚夫人的所做。那才是真正的的女人。正如《史記》所說,“那總比虛偽的為丈夫找小老婆,卻又背后耍心計得要來的強。”我喜歡楚霸王在生命的最終,用盡自我的最終一點余力來拼搏。然后在烏江,回憶,惜別。“力拔山兮,氣蓋兮……虞兮虞兮奈何兮。”楚歌的凄涼回蕩。我喜歡亡國之帝——溥儀,在皇太后顫抖的將玉璽交出時,他正在爬樹、嬉笑。然后盡自我所能,普天下眾生。直到他沒有了故宮一角,顛沛流離。
或許我曾夢見歷史,卻沒有親生經歷。可是我明白自我喜歡什么人物,因為《史記》。以前我總是在歷史的小黑屋,沒有陽光,沒有雨露,可此刻,我懂了。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9
我看了《史記》這本書,這本書里有六十六篇歷史故事,分別有:《大禹治水》、《紂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輔政》、《烽火戲諸候》、《掘地見母》、《齊國稱霸》……
《大禹治水》這一篇講的是:在堯執政時,很多地方都發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堯派鯀娶治水,一直到堯逝世都沒有治好水,舜執政以后,便派鯀的兒子去治水,他到了水災嚴重的地方調查,研究水的規律與流向,禹帶領老百姓日夜開鑿河道,帶著測量工具出發了。一天,禹剛好遇到了自己的家,他剛想走進家里跟他妻子聊天,就擔心地說:“我還沒有治好水呢!”他看了一眼,就走了。為了治水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黃河上游有座龍門山,山很大,擋住了黃河水的去路,禹想:“要把黃河的水引入大海,必須鑿開龍門山,可這工程量很大!”禹帶領大家,用原始的工具在龍門山開山劈嶺,最后治好了水,禹和大家歡呼起來!
《紂王失天下》這一篇講的是:殷商的最后一個首領叫紂王,他養了很多飛禽走獸,紂王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百姓生活痛苦,罵他昏君,誰反對紂王統治,紂王就施以重刑,把他們綁在燒紅的銅管上。姬昌、九候和鄂候是紂王手下的三個部落首領,九候知道紂王喜歡美女,就將美女送去。美女不笑,被紂王殺掉。紂王還下令將九候殺了。鄂候勸紂王,紂王又將鄂候殺了。姬昌最后也被殺了。紂王臨時抽調奴隸匆忙應戰。戰場上奴隸倒戈幫助周武王攻打紂王。紂王大敗,只好自焚。
通過看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成語,我一般般喜歡這本書,因為有些詞語還不是很明白。
史記的讀書筆記100字篇10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傳統國學精品中,唯有《史記》是無以倫比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這部巨著是對歷史發展的深刻總結。他發表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獨到見解,同時又對矛盾現實給予了有力批判。這樣一部既具中史學價值又具文學價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在“本紀”、“世家”和“列傳”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學家的學習典范,而且也是文學家學習的典范。魯迅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在文學上最偉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備、躍然紙上的人物描述,開拓了我國傳記文學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記載的人物形形色色,眾態紛呈;其所刻畫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馬遷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主要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去表演,將人物置于時代和生活的環境中去描寫;二是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的場面中寫人;三是用典型的細節來寫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五、運用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