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書筆記怎么寫
大多數孩子的童年生活是絢麗多彩的,他們的記憶中,有數不盡的美食和玩具,有父母師長的呵護關愛,有天真無邪的友誼,童年就是一段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但并非每個人都有這樣幸福的童年,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如此幸運。
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小說《童年》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孤獨少年阿廖沙的成長故事。小主人公阿廖沙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他的童年在一個令人窒息、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中度過。然而生活的困苦并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他勤于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阿廖沙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人。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苦難和挫折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司馬遷戴罪忍辱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巨著《史記》;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后來立志學醫,終于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從小舉止遲鈍、被人嘲諷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愛因斯坦憑著“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這三件法寶,最終成為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再看看我們身邊,也有著許多勇敢、堅毅的少年,如省吃儉用撿廢品為爸爸買西裝的朱恩漢、盡心盡力照顧養父和奶奶的薛馥華、幾年如一日幫助媽媽送牛奶的王延俊,他們有的生活在單親家庭,有的家里極度貧困,有的親人身患重病,但盡管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中,他們的心中卻從未放棄過希望,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同時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和他們相比,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愧。我們擁有優越的生活學習環境,但卻缺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精神,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高爾基用自己的故事讓我明白: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無法選擇逆境與順境,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態度,不應埋怨命運的坎坷多舛,也不要嘆恨生活的無情磨練,逆境中的人更能正視自我,更能挖掘自己的勇氣和巨大潛力,只要心中充滿希望,奮勇拼搏,最終一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么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著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并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著,奮斗著;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愿,卻在“社會大
學”里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于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悅。是啊,司馬遷就是憑著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后才被譽為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故事情節)
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斗,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公家彌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里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災樂禍,連母親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護著阿廖沙。打過阿廖沙后,外公來看他,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畔當纖夫時的情景,阿廖沙覺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長大,由一個干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結識了小伙子茨岡,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每逢禮拜六,他帶著阿廖沙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擅長跳舞,幻想著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著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后,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茨岡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戀外婆。睡覺前,給外婆開玩笑,外婆給他講上帝與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歡的人。
“外婆到來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詩歌、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阿廖沙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批著馬被,毫不畏懼地沖進火里,從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后,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開春,舅舅們就分了家,外公為自己買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著外公外婆住。這是一段節奏平緩的日子,阿廖沙接觸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兒,母親一貧如洗,而且是個殘廢,為了生活,外婆跟隨母親四處流浪、乞討,后來靠外婆織花邊維持生活。外公也講起小時侯與法國兵相處的事情。這段時間外公開始教阿廖沙識字。外公老病復發,動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無法忍受。
寧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兩個舅舅為了分外公家產,聯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爾,喝醉酒就鬧事,整夜在房子周圍轉來轉去,帶來幫手把馬林果叢和酸栗樹統統拔掉,搗毀浴室,砸壞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門,外公集合了兩個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對付他。為幫兒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接下來又是一段單調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禱,外公也每天祈禱。阿廖沙認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卻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歡外婆的上帝,討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禱時的失誤捉弄他。這時期阿廖沙經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這些孩子做出的惡作劇令他無法容忍。這時,為外公干了一輩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雙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淪落為乞丐,阿廖沙為此感到難堪。
外公突然賣掉原有房子在別處買了房子。在這里阿廖沙結識了許多人。有外號為“好事兒”的房客,有偽裝成馬車夫搶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奧甫相尼科家的三個孩子。阿廖沙與他們都建立了友誼,但同“好事兒”的關系最為密切。“好事兒”是一個整天忙著做實驗的藥劑師,對人生有透徹的感悟,經常指導阿廖沙觀察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教給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來院子里平淡無奇沒什麼值得留心的東西。但經他輕輕一推,或者三言兩語指點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這些東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而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別深。”但“好事兒”終因不被周圍人理解而被外公趕走,阿廖沙非常生氣但毫無辦法。
百無聊賴之中,母親回來了。在幾個城市呆了很長時間又生了一個孩子后,走投無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開始教阿廖沙認字,讓他背許許多多的詩。外公強迫母親改嫁,母親拼命反抗,外公異常生氣,將氣憤轉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發針深深地插進外婆頭皮。阿廖沙為外婆報仇,將外公最喜歡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親送進了學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學在家。因發愁母親的婚事,外婆開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講述父親與母親的往事。不久,母親看上了一個學測量學的學生并堅持要嫁給他。阿廖沙不喜歡繼父與新的祖母,不想讓母親改嫁但毫無辦法。母親改嫁后,阿廖沙繼續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學校,但老師不喜歡他,只有主教賞識他。他因拿了一盧布買童話書被母親打了一頓。繼父對母親很不好,用腳踢她,阿廖沙與繼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后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伙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童年讀書筆記怎么寫篇2
讀《童年》,是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說《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 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里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后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里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郁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于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群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群人中,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里,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了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著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童年讀書筆記怎么寫篇3
《童年》 講述了高爾基黑暗的童年時光。
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自幼喪父,跟著外祖母和母親來到了一下新城,住在了外祖父家中,在那,阿廖沙經常挨外祖父的打,偶爾還會遭到其他人的謾罵。在這兒,阿廖沙交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朋友——茨岡。每次阿廖沙挨打,茨岡都會有他的胳膊擋幾下。因此,兩人之間的友情不斷加深。可是這段友情并不長久,茨岡抬十字架時不幸被壓死。此后不久,外祖父終于答應跟舅舅們分家,搬進了一棟又大又漂亮的樓房,可沒多長時間,米哈伊爾舅舅又揚言要殺死外祖父,外祖父聽說后叫了幾個人一起把米哈伊爾舅舅趕走了。
經過這件事,外祖父又在纜索街上另買了一棟新房子,這兒十分清靜。在這里,阿廖沙又結識了”好事情“,他是一個不愛與他人交流交流,總把自己與他人隔開的人。可沒過多久,”好事情“被外祖父趕走。阿廖沙又結識了彼得大伯,他是一個與外祖父長得很像的小老頭,說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但是不久后,因為彼得大伯讓阿廖沙去打他的另外三個朋友,阿廖沙便和彼得大伯做起了對。不久以后,他們被迫租了兩間地下室住,阿廖沙為了上學,也只能抵用閑暇撿廢品賣掉當學費。可是,他的母親在不久之后去世了,外祖母去了一個富人家干活,阿廖沙被外祖父趕了出來,來到了人間。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努力克服,只有這樣,才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童年讀書筆記怎么寫篇4
鐵礦石是如何變成鋼鐵的,大家應該都清楚,但人的意志如何才能變得像鋼一樣堅硬呢?請您聽我分曉。
首先,要有機會,如果鐵石沒有被鐵匠選中,那他即使經過再多的磨煉,也無濟于事,那么他的路將千奇百怪,說不定會變成器皿,珠寶,但絕不會變成鋼鐵,正如小保爾一樣,如果他在學校里成為神甫最喜愛的學生;那么他也不會成為一名勇敢的紅軍,說不定會成為反動派中的一份子。
其次,要能勇敢地接受其它石頭的嘲諷,因為這塊石頭肯定不完美,不漂亮,你也許有著與其它石頭不一樣的特點,性格,也許你看不慣他們的嬌氣,膽小,圓滑,他們也看不慣你的堅利,冷靜以及執著,所有的異類都會遭到嘲諷,你也一樣,但你要勇敢地去面對,不被他們嚇倒,就像小保爾,他受盡了屈辱,在學校里,因為觀念與神甫不同而被訓斥,甚至被趕出學校,在釣魚時因為你家境貧窮,而遭富貴子弟人的逐趕,但你挺住了,你堅持著自己地信念。
勇氣與執著的信念也必不可少,如果你沒有勇氣,你如何跳入火爐中?如果你沒有執著的信念,你又如何在被烈火燒灼的過程而堅持到底?保爾正是因為他的勇氣,才敢潛入官人的后花園去偷槍,才敢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水兵朱赫來,才敢每次沖鋒殺敵時都沖在最前面,迎著敵人的炮火向前沖。
如果沒有執著的信念支撐著他,他也不會在被抓后,任敵人怎樣拷打,也1個字不吐,也不會在全身無法動彈,雙眼失明后還寫下了這本書。
當然,這只是變成鋼鐵的幾個主要的條件,你還需要聰明,智慧,團結。
保爾·柯察金只是在沙皇統制下眾多“布爾什維克”中的1個,也正是這許許多多的鋼鐵軍人,才能推翻黑暗的統制社會,迎來人民的社會。
我們也是一塊塊小鐵石,要經過磨煉才能成為鋼鐵,才能成為棟梁,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