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1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鋒銳的標槍,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卻用了大幅筆墨描述了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著讓人惡心的媚態,貓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會怎樣的狂妄。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丑惡嘴臉,入木三分。魯迅先生仇貓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只為了“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這些貓,是因為他最愛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對鼠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特別是用“老鼠數銅錢”來描述老鼠遇到敵人的絕望和驚恐,體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過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顯然是讓人厭惡的,它們有損無益,只會破壞和偷竊,而貓呢,雖是飼養著的,卻吃飯不管事,而且大多聲張虛勢,本事不足。隱鼠倒是個有趣無害的蝎西,它弱小可愛,喜歡“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卻“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有關“墨猴”的遐想與快樂。盡管作者后來知道了隱鼠并不是被貓給吃了,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
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他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所謂的“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2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這痛快之因有三。一,佩服魯迅先生諷刺人的手段與方法,他從不直接諷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諷刺者說過的話(我不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背景,就不詳細解釋這一點了)。二,覺得魯迅先生的文字簡潔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魯迅先生是個立場鮮明的人。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了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3
這個周末我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并寫出讀后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一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后,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一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兇殘的肉食動物同為一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一副嬌寵可愛的姿態;第三,它總在交配時嚎叫,讓人心煩。讀到這里,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嘆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贊嘆!先生就是先生,連寫一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一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
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一只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一樣有丑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4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著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著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后來才添加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后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么呢?因為這里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著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么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說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么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著玩的情形,而不至于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舍。然而人卻偏要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么?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著血腥無情的戰斗,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斗擴展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斗,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斗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5
《狗·貓·鼠》是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朝花夕拾》。
俗話說,貓是鼠的天敵,因為貓是吃鼠長大的,可正因為貓吃了鼠,魯迅才會折磨它。再說說狗和貓,天生的一對敵人啊!
大家都知道貓是很可愛的,可魯迅先生卻仇貓,這是為什呢?
原來是因為貓吃了魯迅的隱鼠呀!再加上后來魯迅又看到貓跟兔子過不去,更加的仇恨貓了,以致以后見了貓都要折磨它們,然后把它們趕走。
如此的仇貓,也就只有狗了。所以我認為,狗、貓、老鼠之間是無法成為好朋友的。
記得原來讀過一則漫畫,是關于狗、貓、老鼠的。它們三個簽訂了友好條約,說要做好朋友,互幫互助。貓看到老鼠受欺負急忙去幫助它,后來貓受欺負的時候,狗也急忙去幫助它,它們三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真的成為了好朋友。結果后來,它們在路邊撿到一塊肉,就因為爭誰應得的肉多,它們撕破了臉,撕破了友好條約。所以說,如果這樣做,貓、狗、老鼠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
我們為人處事不也是這樣嗎?其實朋友之間,互相謙讓,也就不會有小沖突了,即使起了沖突,后退一步,不也化解了嗎?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6
最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觸頗深,夕拾的朝花、童年的回憶,夾雜著酸、甜、苦、辣。我不得不承認魯迅先生的罵功真的很一流,以致于他的罵貓也搞得人心惶惶,生怕是什么暗諷。
魯迅先生的筆從來都被人們比作“匕首”,現在一看,果不其然,連這么一本小小的散文集都充斥著憤怒的火焰,使我在看的時候也存著一絲嚴肅與謹慎。我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些晦澀難懂,以致于《狗、貓、鼠》我讀了兩三遍也沒有搞明白。魯迅先生的風格真是奇怪,一會兒又贊揚貓、一會兒又仇恨貓。但是實際上他是熱愛動物、熱愛自由的,他在萬生園中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會破顏一笑,但也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悲哀,這種多余的聰明還是沒有的好。
魯迅先生不喜歡貓,原因也是很多的,他不喜歡貓,是因為貓傷害了他的隱鼠,可是后來知道真相后,他還不喜歡貓,對貓還有種憎惡,可見幼小的時候,埋下的一些東西,習慣是一輩子也揮之不去的。其實,魯迅先生喜歡隱鼠也是由于父親的緣故,他一直記得父親講的故事爸爸墨猴當成隱鼠,隱鼠一些惹人煩的行為,也會讓年幼的魯迅感到有趣,不難看出魯迅天真且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童年的魯迅,還沒經歷滄桑與磨練,還顯得活潑可愛。
魯迅先生寫到“其實人禽之辨,本不是這樣嚴”。“他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其實人本身也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是你魯迅先生說的,一步一步進步后,就開始墮落了,說空話還不知道自己說的違心之論。人類這些小聰明,其實還不如沒有,有了也倒是多事,被造物主視為多余的聰明。也表達出了魯迅先生對小聰明極其不屑的一面。
至于魯迅先生讀的《自然史底國民童話》里貓和狗結仇的事情,自是有些不講情理,我認為我們對那個故事也不必去理會。恰正是那個故事,說明了狗小心眼兒這件事,可是現實生活中狗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童年,只是童年的過法不一樣。魯迅先生的童年自然比我們要坎坷的多,經歷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觀點也就不同。實際上其中魯迅先生的觀點一些我并不贊同,多少還夾雜著一些童年的經歷和長大后的世故帶來的偏見。其實這點也并不奇怪。
總之,我認為《狗、貓、鼠》是我讀的最有趣的一篇文章。我讀過很多回憶錄,《朝花夕拾》是其中最與眾不同的一本。夕拾的朝花也一樣紅!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7
貓捉老鼠本是天經地義,然而不知是物竟盡擇還是別的什么原因,貓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閑事了。
貓是鼠的天敵,貓從小就是吃鼠長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變數,總有向小貓挑釁過的碩鼠,也有被群鼠欺凌過的病貓,但這些和貓吃過的鼠相比,遠可以被忽略。
不過病貓的個案會提高貓的警惕,至少成為被鼠欺負的病貓是貓的一種擔心,這是貓的推理,而貓就是吃鼠的貓;碩鼠的事跡放飛鼠類的夢想,每只鼠都幻想成為那只鼠,這是鼠類的邏輯,但鼠就是鼠。
強勢的貓憂慮,弱勢的鼠夢想,而貓和鼠就在這種杞人憂天的緊迫和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中進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夸大事實。旁觀者或覺本無可改變,而當事者卻活在自己的邏輯里,總體的趨勢也并不影響個體的奇跡,所以天真總會被印證。
狗為什么會喜歡捉那臟兮兮的耗子,我沒有像巴甫洛夫那樣做過實驗,所以并不清楚,但據目前的情況看,一些嬌貴品種例如獅子狗、哈八狗和一些長得像狐貍的不知名兒的狗大都捉不了耗子,能捉的只是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愛甚至有些讓人厭惡的`劣種狗,黃狗就是其中的多數狗族。黃狗是何許狗也?就是本來是經常吃人類排泄廢渣,但隨著抽水馬桶的發明和禁止隨地大小便的明文規定便被砸了飯碗,因而經常耷拉著腦袋在街頭流浪的狗。因此可以說是黃狗取代了貓的地位。
黃狗搶了貓的飯碗,貓兒們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們便千方百計地去找黃狗的麻煩。若是一只貓在街頭碰上了一只黃狗,他便會受了靜電感應一般立即豎起全身的毛發,翹起尾巴,蹬緊了后腿,準備與黃狗大干一場,若是黛玉式的靦腆黃狗,自會繞道而行,算是萬事大吉;若是魯達型的粗暴黃狗,他便會湊上前去比試高低,要與那貓自然畏懼,便立馬大吸一口空氣,鼓大肚皮,撐起身子,然后小吼一聲,佯裝猛虎下山,試圖唬住黃狗;那狗卻不作絲毫退讓,硬是要與他干到底。那貓兒早已被嚇得撒了一灘貓尿,終是沒轍地逃走,并言今天沒空,某年某月某日再好好干一場云云。
那狗也倒霉,又在街上撞見了貓兒,這回可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然而那狗照舊是泰山壓頂而聲色不動,先是露出幾顆犬牙,接著狂吠兩聲,甩動尾巴,白壁無瑕頭便溜,然后是一群貓兒追殺一只黃狗,再然后是漫天飛舞的狗毛。
狗,貓,鼠代表了魯許迅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我不知道應讀該用手中這桿筆去抨擊哪個贊頌哪個,心中只有一種同情,發自內心的同情,同情生于那個適者生存,而大多人都不是適者的年代的魯迅。記得有個老師說過:魯迅的文章,只適于瀏覽而不是品味,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為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斗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回里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也許,這就是魯迅,一個高于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
狗貓鼠讀書筆記怎么寫篇8
最近幾天,我閱讀了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書中共有十篇文章,如《狗貓鼠》,《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書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
比如說《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不舍與愧疚之情。
再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還有《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于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這些散文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文化習俗,是值得大家品讀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