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書筆記九百字摘抄
紅樓夢讀書筆記九百字摘抄篇1
“一個是閬菀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見他,若說沒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多少淚珠兒,怎經得起秋流到冬至,春流到夏。”當我讀完《紅樓夢》的時候,我的眼睛模糊了,仿佛出現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在吟唱著這首歌。林黛玉已經深深地雕鏤在我的心靈深處,《紅樓夢》因林黛玉而更成為了一首女性的贊歌
說起林黛玉,一開始我老嗔怪她的不懂事,但當我細細的去品味時,我覺得她才是那個“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真正美女,她才是那那道奇特的風景!黛玉的多愁善感、任性自私,含很愛哭,實質上這才是對封建社會束縛人心的最好還擊!她才是一道代表自由、反抗的美麗風景!我對林黛玉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她美若天仙,更是因為她和寶玉興趣相投,成為了封建社會的反叛者!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之一,在香菱學詩的過程中,其實作者主要不是在寫香菱,而是在寫黛玉,反映出黛玉的才貌雙全!而當時為何她是一場悲劇呢?因為黛玉個性清高,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是格格不入的,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緒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黛玉作為當時的靈魂人物,她與他人的不同,她就是她,一從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緒是命運所賜,也以此成為了她的命運。
林黛玉之死令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林黛玉的美麗與才情是獨具特色的。她的《葬花吟》中有這樣幾句詩“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來真詩余味無窮啊,每一句詩都是那么優美,好像我就是林黛玉,黛玉就是我,也似我像她一樣承受了多少苦難,種種悲哀在心中交織,深深地陶醉在其中。心中頓時油然而生一種激奮,我希望我能夠為林黛玉打抱不平,天下應該是能人的天下,為什么女的就不能功成名就呢?為什么要讓林黛玉懷才不遇呢?林黛玉那樣的才情或許連有些男的也無法跟她相提并論,她為什么不能揚眉吐氣?可想而知那時的社會是多么的不公啊!
再想想現在,現在的女人真正是半邊天,也能名揚四方,出人頭地,像居里夫人成為了一位馳名中外的科學家,又像伊莉莎白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大政治家,英國女王……這或許對林黛玉也太不公了!
紅樓夢讀書筆記九百字摘抄篇2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著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郁郁寡歡。
那個時代的悲劇決定了林的命運,她八曉得命運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她終日里以淚洗臉,枉自嗟嘆。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床。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著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只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著:“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著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后一口鮮血的時候,叫著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不僅僅是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還在于它非凡的藝術成就。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這樣的一個歷史悲劇八得八讓我們深省。
賈雨村中進土,任縣令,由于貪財被革職,到鹽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兒林黛玉讀書。京城起復參革人員。賈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榮國府幫助:林的岳母賈母因黛玉喪母,要接黛玉去身邊。林便托賈雨村送黛玉到京。賈雨村與榮國府聯宗。并得林如海內兄賈政幫忙,得任金陵應天府。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女媧煉石補天時,所煉之石剩一決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靈性,大小隨心,來去任意,因未被選補天常悲傷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見其可愛,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旅、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了一道”。不知多長時間以后,空空道人經過這里,見石上刻著它那番經歷,便從頭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閱增刪、分出章回。
紅樓夢讀書筆記九百字摘抄篇3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而當時我對《紅樓夢》只知道有叫賈寶玉、林黛玉兩個人。就是現在讀起它,也會被它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高中生,那時班里已有好多同學都讀完了四大名著,可我還有一本《紅樓夢》。當我第一次看時,就被吸引住了。
我發現這書里的詩句寫得十分妙,讀時不但瑯瑯上口,寓意也是極深刻,漸漸地,對《紅樓夢》產生了濃濃興趣。讀完后,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這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所應具有的性格嗎?或許她的性格是周圍環境所造成的,沒有父母的關懷、寄人籬下。但她受到了賈府上下無微不至的關懷,卻依然有些不滿足。她最終因憂慮而死。我覺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黛”是一種墨綠色,代表她對自由的向往。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還很愛哭,但實質上,這正是對封建社會束縛人性的一種很好的回擊!她敢于追求自由,反抗社會,尋找自己真正的幸福,這正是她可貴的品質和內涵。在那黑暗的時代,卻有著這種特殊的風景線。
沒錯,她就是一道風景線,以降珠草的身份,給了黑暗、趨炎附勢、欺上媚下的社會留下深深的印跡。雖然有著薛寶釵、賈元春之流的批判,但是她的芳跡、高貴、勇敢以及敢于同時代抗爭的精神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書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講述賈府的興衰歷史,也以側面寫應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敗,表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作者也寫終都透露著哀怨傷感的請調,流露出一種消極思想。
以前初讀出了對于封建剝削階級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實質有切實的體驗和感受,小說自始至《紅樓夢》時,一直都認為林黛玉是不懂事,小心眼的人。每當賈寶玉對別的女孩子說一句話時就又哭又鬧。當別人含蓄地指點她的錯誤時,她總會諷刺別人一番。好像自己是多么的完美,沒有絲毫的缺點。賈府怎么容得下這樣的人。但是讀的次數多了,才真正體會到她,所以才會有了先前的感悟。所以我還想再次強調:林妹妹是一道即美麗又特殊的風景線。
紅樓夢讀書筆記九百字摘抄篇4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堪稱“不能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具有非凡的藝術成就,因此,這部哲學著作被拍成了電視劇,出現了新老版紅樓夢,演員也將書中的人物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但不管演得如何,還是覺得自己通過品味書中的一字一句來在腦海中形成對人物的印象,這比被電視劇演員角色定格來的真實情況。
印象中,《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通過一系列將書中人物形象描寫得生動有趣,以封建時代來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的許多方方面面,堪稱經典,許多文學家做出對其藝術價值均給予了很高評價。
在書中,最為突出的人物形象毫無疑問無疑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以賈寶玉與凄美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暗示著封建社會的弊端,詮釋了它由盛到衰的必然規律。有人贊譽林黛玉細膩、多愁善感宿命的性格注定只能當"情人",而虛偽會做人的薛寶釵能巧妙籠絡封建家長,可以當寶玉的`母親,這種評價也許正確,但是對于愛情這種事兒,至今也沒有人能夠幫助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它,即使是IQ200、多理智聰明的人,碰到感情這種美妙的東西,閃光也會變成白癡,誰也無法評價愛情的好壞,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絕妙其中的美妙,盡管寶玉與黛玉無法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他們也不會為昔日的相知相許而內疚,不管寶釵的生活過得多成功,在愛情里,她一直都是個局外人。
暫且不從各種腐朽的封建社會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可認識從”真善美“的角度來淺談書中人物,因為在現代社會,反問真善美這三種品德可以說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林黛玉身上雖然有許多弱點,如她的貴族小姐脾氣,但她用她的敏感怯懦,她的痛苦和眼淚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她用那”比刀子還厲害“漆黑的語氣來揭露和嘲諷貴族家庭中種種丑行與黑暗,比起寶琴表面端莊淑女,內心深隱心計,林黛玉的真情流露更顯出她的真誠。賈寶玉作為大家族的少爺,卻表現出與當時少見的對仆人的尊重與親愛,盡管賈環有意蠟油用滾燙的蠟油燙傷寶玉,但他還在為賈環打掩護,對仆人也沒有主仆國界,金釧受辱身死,寶玉念念不忘,不顧給鳳姐過生日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處灑淚祭奠,他的善、美的心靈美,真叫人珍惜。
一部可謂經典的巨著,他的好不該至于此,但值得細細品味,在現代社會,用現代的思想整部來看待這部作品,逐漸來找尋那些逐漸被人則遺忘的真善美,這也不失為一種精神充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