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篇1
近日,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一——《水滸傳》,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是多么讓人神往啊!他們就好比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悟空……一般,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算是英雄好漢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不過岡”后,便直奔景陽岡。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覺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塊大石頭上,正閉了眼要睡,忽然從亂樹叢中躥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來。武松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從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閃在旁邊。那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縱身一撲,武松急忙閃到一邊,老虎見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讓機靈的武松閃過了。
那老虎正準備再次攻擊,武松連忙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一棵樹上,哨捧斷成了兩截。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撲過來,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丟掉手中的哨棒,兩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勁地踢它,又用拳頭猛打它,不一會兒,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樹邊拾起半截哨棒,回來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絲氣也沒有了才罷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陣,才走下岡子去。
《水滸傳》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篇2
《水滸傳》忠義觀是一十分復雜的結構。一方面,忠義是忠于大宋天子,特別表現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將身上,他們追求“封妻蔭子、青史留名”,“忠義”是對國君之忠誠,表現為封建皇權主義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義毒死前,還對李逵說:“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另一方面,忠義是忠于兄弟義氣,忠于梁山事業,忠于朋友所托等,如在晁蓋、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忠義既是江湖好漢間的團結戰斗、無私援助精神,又表現為人格上的互相欣賞和尊重。忠義作為水滸英雄個體的處世準則和梁山英雄群體的政治原則,它同對一定的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的追求聯系在一起,它也沒有僅僅停留在觀念上,水滸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為進行印證、踐履。《水滸傳》忠義觀念雖然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同正統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它畢竟有許多方面同正統忠義觀念迥異:第一,正史忠義觀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聯系,理性原則優先《水滸傳》忠義觀念同個體的生存欲望相聯系,感性原則優先,較多地滲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從忠義觀念的社會功用來講,正史忠義觀念是封建統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滸傳》忠義觀念不時成為封建統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滸英雄常常以忠義為名“殺富濟貧”、“搶擄官廒”,他們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攪擾得道君皇帝龍盤椅上魂驚,月風樓中膽裂”。第三,從義觀念的行為主體來說,正統忠義觀念是一種普遍性原則,如黃宗羲在《原君》里所說“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對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紳階級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水滸傳》忠義觀念是少數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為準則,水滸英雄是歷劫的天神,他們身上的忠義帶上了神性的色彩,忠義并沒有推及于一般人。
這是一個忠于朝廷、維護封建統治的較大的義士集團,實質上是一支身居草澤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義”軍。《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說出“招安”這個詞語的應該是武松,他與宋江談心,當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風寨時,他說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則說:“兄弟有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并請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這表明在流落江湖時,武松、宋江等人已經開始意識到“落草”并非長久之計,僅僅是為了躲避自身災禍的權宜計策。在梁山泊大聚義后,宋江在菊花會上“一時乘著酒興”寫了首《滿江紅》,詞中有“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除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受到武松、李逵的反對后,他批評武松說:“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義成為一個集體后,已不再如個體俠義那樣快意恩仇,也不像如占山為王時那樣僅僅為了小團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須把英雄行動的目標轉向到英雄發展、民眾安全、家國保衛等方面喪,實現廣泛的俠義與忠義融合,即成為“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英雄。對皇上的愚忠只是他們主張的“忠義雙全”思想觀念的最直觀的表現形式,而最根本的含義則是他們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種“忠孝節義”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并認為這種上下等級的區分具有不可違背性,要絕對遵從,否則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這種等級在現實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貴賤、甚至年齡的長幼等等,簡言之,這種等級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于這種愚忠的心理導致了最后的悲劇。
所以,《水滸傳》是一曲忠義的悲歌。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篇3
每次,當水滸傳中的大小好漢提起“宋江”,就會出現“莫不是及時雨宋公明?”宋江在江湖上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宋江不能文不能武,為什么名號這么響亮?就因為他“仗義疏財”。義氣,在當今社會中,頂多也只能起個輔助作用。可在《水滸傳》中,宋江卻憑義氣做了梁山泊頭領,看來,梁山泊的豪干義氣真不是一般。
《水滸傳》中那一百單八好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很講義氣。有財無友,一生就會變得單調;有友無財,就算饑渴寒酸也死而無憾。這一百單八將,他們都經歷了許多生死之險,才投奔到梁山泊。有的受過重傷,有的被刺配,還有的甚至上過斷頭臺…… 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團結合作,比那只會踢球的高太尉之流的一幫奸臣強多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陣亡了,其他人都是痛不欲生的,足見其兄弟情深意重。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名人,過著被人追捧的生活。但像宋公明那樣仗義疏財的,屈指可數;像宋公明那樣關心他人的,微乎其微。只因為“江湖”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競爭。像《水滸傳》中大小好漢那樣武功高強的人,可能也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槍炮彈藥。天上的“天罡星”,也變得越來越少。
我也不懂,為什么宋公明在江湖中這么出名,走到哪里都有人認識。什么“只聞其名,不曾見其人”,這“及時雨”究竟做了什么上天入地的事,人們個個都把他捧得比天還高。甚至他死后,吳用和花榮還拋妻別子吊死在他的墓前。總之,宋江一定擁有什么。后來我明白了,做官就要做好官,體貼老百姓;做人就要做好人,樂于助人;做囚也要老實改造,做個好囚,畢竟是自己犯了罪。他擁有的是仗義,是民心。
真希望打聽某人時,人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個好人:“莫不是及時雨宋公明?”即使不是宋公明,只要做的是最好的自己,有一群仗義的朋友,是誰也無妨了。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篇4
概括:武松與松江話別后,走了幾天,來到陽谷縣地面,他到一個酒店吃了十八碗酒,還要去景陽崗。最初,武松是帶著幾分酒意上山岡的,他先不相信景陽岡上有虎,以為是店家故意騙他、嚇唬他,要他留宿店里。但他藝高膽大,認為“便有大蟲,我也不怕”。等到看了谷揚縣的印信榜文,才知道真有虎,待要退步抽身,無奈大話已經說出了口,怕落人笑話,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前行。到了山岡,酒力發作,他步履踉蹌,正想在大青石上躺下睡,一陣狂風過后,一只吊睛白額大蟲跳將出來。武松“阿呀”一聲,驚的酒都做冷汗出了。這時,他已經來不及猶豫了只能應戰。他先躲過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三次兇猛攻擊后,立刻舉棒劈打,可是一時慌張,誤把大棒打在樹枝上,將哨棒折做兩截。但他立即鎮定下來,沉著應戰,拳打腳踢,使出渾身氣力,用盡平生本事,把老虎打死了。
感受:由于寫得具體,把一切都寫活了。這形體動作的'描寫,給讀者以鮮明生動的印象。那行像似乎一切都歷歷在目,大蟲的撲、掀,武松的躲、閃,甚至武松吃驚時的冷汗,大蟲被打后,眼、牙、口、鼻中的鮮血都讓人若有所見。在生動的描寫敘述中,又夾雜著小段的議論,把大蟲的三般武藝小議一番,也頗有意趣。著者忙里偷閑的小議,讓讀者也感到松了一口氣,文辭更顯得生動活潑,曲折有致。整個語言極為準確,簡潔而又豐富。尤其是對動詞的錘煉,很有功夫,值得慢慢體會。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篇5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我暑假讀了這本書。《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
小說里寫了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剛烈的武松、最講義氣的宋江以及逆來順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沖,他們都是受朝廷迫害而走上反抗道路的。宋江每次打仗都用了智多星吳用軍師的計謀,他們才會戰無不勝。再加上梁山泊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那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所以朝廷沒有把他們攻下來過。
梁山泊眾好漢中功夫最厲害的是盧俊義,他被稱為“玉麒麟”,還有“沒羽箭”張清,你別以為他是射箭的&39;,其實他是用石頭打人的,而且百發百中。他們中我最喜歡武松,因為他不但功夫了得而且還赤手空拳打老虎。人們最熟悉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我從故事里知道古代的老虎都叫“大蟲”,武松在一個名叫“三碗不過岡”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在山上用手打死一只虎,可想而知他的力氣有多大,有多勇猛。我還知道武松最后在杭州六和塔出家,死后葬于西湖邊,現在在西湖邊你還能看見武松的墓。
我要從這些梁山泊好漢的身上學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可千萬不要以武力來欺負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