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1
《悲慘世界》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而展開的。冉阿讓經(jīng)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于獲得了自由。然而,由于冉阿讓犯有前科,盡管他有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被人們誤解……
這部作品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
讀完《悲慘世界》,最讓我感動的是珂賽特,珂賽特才八歲,就受過那么多的苦,所以當她發(fā)愁的時候,像個老婆婆。她有個黑眼眶,那是德納第媽媽一拳打出來的傷痕。
珂賽特的玩具只有幾塊破布和她那小鉛筆刀,想想現(xiàn)在的我們,哪個不是“小皇帝”﹑“小公主”?哪個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呀?小說雖不乏現(xiàn)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huán)境的描寫,象征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杰作。
讀完全文,我心里還有疑團:為什么沙威深信囚犯永遠不會洗心悔過?為什么德納第夫婦到最后變窮了起來?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2
這本書以冉阿讓剛剛出獄的情景為開頭,講述了法國_前夕人們的痛苦。冉阿讓坐了十九年的牢,其中企圖越獄的四次,就占了十四年!他因為用石頭砸破了面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個面包而被判刑五年。當刑滿釋放時,他已經(jīng)是個中年人了。而他當初拿走面包,只是為了讓姐姐和她的兩個孩子不再挨餓!
冉阿讓的罪行只代表過去,但人們還是對他冷嘲熱諷,即使是好意也常常被人們誤解。他救了一位名叫割風的老人,卻暴露了真實身份——他撐起了馬車,讓老人能從車輪底下脫身,而警探沙威知道,只有被稱為“千斤頂”的冉阿讓才能撐起馬車。他結(jié)識了一位窮苦的婦女芳汀,!她為了維持生活把女兒珂賽特寄養(yǎng)在了陰險、惡毒的唐納迪夫婦家。可是唐納迪媽媽卻把她當奴隸,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吃飽穿暖整天玩我一讀到這兒,就有一種沖動——把珂賽特帶回自己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我憎恨它,亦想除掉它。可是,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我號召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為社會的文明發(fā)展作出貢獻!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3
19世紀的法國,就像當時世界的一個縮影,封建專制,無不是國家和社會的毒瘤,由此派生出了種種畸形的思想與觀念,權(quán)利者高高在上,底層人民身陷水深火熱,壓迫剝削時時刻刻上演,就連法律這一人類社會的無上光明正義也淪為專制者的幫兇,由此使得人間也成地獄,無盡的黑暗籠罩著底層社會,所以才有了悲慘的世界。
我喜歡雨果筆下的米里哀和冉阿讓。前者是權(quán)利階級但他信仰上帝,看透人間疾苦,以善行濟世,后者是苦役犯,前途更是黑暗渺茫,卻被米里哀感化,靈魂得以洗禮,后終于走上正途。這兩個人代表了千千萬萬的善良與渴望做良善之人。然而里面有一個叫沙威的警探,雨果將他刻畫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法律成了他手中的兇器,他是封建社會忠實的擁護者,不惜把善良正義以法律的名義送進牢籠,他一手制造了芳汀的悲劇和悲慘結(jié)局,任何陽光都無法照進他的世界,他也只會給社會帶來無盡的悲慘。
然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再難感受到那種畸形的社會帶給人民的種種苦難,但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依然能給現(xiàn)代文明深刻的啟示,一法律永遠要站在正義一邊,站在人民一邊,決不能淪為少數(shù)人為非作歹的幫兇;二傳統(tǒng)習俗文化堅決摒棄糟粕,決不能讓人民群眾深受毒害;三對于兒童的教育培養(yǎng)關(guān)系到社會未來的發(fā)展走向,決不能不管不顧。
雨果的自序中清楚地表達了《悲慘世界》的意義所在:值此文明的鼎盛時期,只要還存在著社會壓迫,只要還借助于法律和習俗硬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圣命運制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饑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孱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還在一些地區(qū),還可能產(chǎn)生社會壓抑,即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萊說,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著愚昧和窮困,那么,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shè)無用的。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即使今天的世界仍不是一個真正和平的世界,悲慘的消息依然從遙遠的異國地域傳來,悲劇依然在一些地區(qū)上演,如何讓悲慘的世界變得和平美好,這是人類永恒的思考。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4
在學完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后,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于饑餓過度偷了一個面包,使他在監(jiān)牢里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后,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jīng)絕望了,但是奇跡出現(xiàn)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后半生。
看完書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后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里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并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凄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的社會是多么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書香浸潤心靈,讀書塑造靈魂,愿我們的心靈在讀書中都能得到滋養(yǎng)。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5
在去年的暑假中,我閱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它是我從圖書館借的一本書,當我看見這本書的題目后,被深深地吸引了。我想:這本書叫《悲慘世界》,應(yīng)該是寫世界上一些悲慘的事情吧。可當我翻開它閱讀時才明白原來是一個人認為世界上對他自己來說發(fā)生的事情太過悲慘。《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寫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本書寫得是一個叫冉阿讓的農(nóng)民,因為餓偷了一塊面包判刑5年,刑滿釋放后,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和向上向善的信心。然而,是一位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無私的人存在,是較早那寬大、仁慈的心深深地感化了冉阿讓,讓他從新點燃了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起來,漸漸贏得了人民們的愛戴,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生的巨大轉(zhuǎn)變。
當他曾經(jīng)是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產(chǎn)的市長時,他卻把絕大多數(shù)的錢都捐給了窮人們,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對于窮人而言,他就是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情節(jié)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明白了:要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對待別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有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居心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6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么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了解 。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饑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guān)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huán)境改變?nèi)说谋举|(zhì)。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yǎng)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并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并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并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于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于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并沒有以這樣的結(jié)局結(jié)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面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yōu)橐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么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quán)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電子版篇7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里,卻有一個始終與丑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面包而被判20_年的苦役。而當他經(jīng)歷長期牢獄之苦,終于獲得自由時,卻由于他曾經(jīng)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卻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博愛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jīng)是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產(chǎn)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shù)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gòu)和窮人們。以至于他往往出門時口袋里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于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guān)愛。為了實現(xiàn)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后芳町還是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
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對那么多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呢?因為他已經(jīng)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wù)與責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才是博愛!
高尚的靈魂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后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jīng)呆了20_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人!
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相對應(yīng)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搏斗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xiàn)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時代造就英雄。我們從小也學過董存瑞、雷峰之類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當今社會難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嗎?答案是:人類需要發(fā)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又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老師、家長總教導(dǎo)我們: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和棟梁!而此話的言下之意則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與和平就要靠我們?nèi)?chuàng)造、維護了。
可在我看來,我們這代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殺死八旬老太;什么騎車撞傷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見傷者見死不救……都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yīng)該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美好,世界將變得更和平!”但愿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