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生活讀書心得
哲學生活讀書心得篇1
散學典禮時,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都發了一本書,我就選了一本名叫《畫說哲學》的書,我心想:這個可是寒假啊!寒假里過年,我才沒時間看書呢,再說這本書一定不好看。
回到家里,媽媽知道了我要寫這個書的四篇讀后感之后,就讓我好好的看這本書,我又想:有四篇讀后感,我隨便看看寫寫應付過去就行了,于是我回到房間開始看了起來。
“哇!這本書好難懂啊!都是說一些很奧秘的語言來說哲學”我自言自語的說道,這時媽媽走了進來說:“哲學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所以你要仔細的看哦!”聽了媽媽的這一番話,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看到懂,不懂的就想想它像表達的是什么。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只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我覺得人們非常的高貴,可是人們的高貴不在于本身的肉體,而在于靈魂。
從前有一個書生,他非常的聰明,被許多的大官、大臣看上了,都接二連三的請他做官??墒撬淮未味季芙恿?,他還是打算繼續念書,成為一個聰明人。有一天他經過了一個小巷,那里面又兩個人,商人看他們鬼鬼祟祟的,就打算進去看看,結果那兩個人要打劫這位書生,打算把他的所有錢都搶了出來,于是這個書生就說:“我處了才華、高貴,什么都沒有了?!?/p>
這句話讓我感受深刻,他可以放棄許多的財產,而去選擇才華和高貴,這值得我們去學習,金錢測量不了才華,才華測量的了金錢。擁有才華和高貴的靈魂,才是最富有的。世間在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和它相比。
現在,這本書我已經差不多看完了,哲學的知識我也懂了不少!寫的讀后感一定寫的很好。只有必要難度很奧秘、吸引力的書,才能讓我愛上那本書。愛上哲學,愛上生活。
哲學生活讀書心得篇2
《哲學的故事》是杜蘭特所著。杜蘭特身上有著非常優良的人格質量。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卷。杜蘭特帶領我們思考了人要獲得幸福感應該具有的思考方式。不管別人做什么說什么,我們都必須行善,畢竟在當今社會,發生如“小悅悅事件”也并不奇怪了。人們已習慣于做冷眼的看客,但其實選擇麻木或伸出善意的援手只在一念之間;同時要愛護、寬容犯錯之人,多做有益他人之事,自己也從中受益,并常行不輟,永不倦怠。審視自身,當我們看到對犯錯之人的處罰從重從嚴,豈不大快人心。中國人不缺乏同情心,但缺乏廣泛的同情心。
他能虛心發現他人身上的優秀的品格,為己所用,摒除傲氣和驕妄,排除利欲的驅使和沖動,時刻沉思自身能力修養。他在自己的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甚至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非常深刻地解析了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社會責任,如何達到內心的平靜。杜蘭特還告誡我們,不僅要處處思考,還要付諸行動。一個君主更應該是一個實干家,而不是空想家。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哲學的故事》原著并非英文,而由拉丁文翻譯為英文再譯為中文,其中有不少生澀的語句,英文也多為古語,讀起來并非易事。但是杜蘭特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了然于心的。思想決定人生,思想決定命運。杜蘭特幾乎無法用帝位改變所統治的世界,但他最終用思想改變著人類世界。《哲學的故事》并非時髦之書,但它是經久之書。若每一個君主都如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一樣思考,那國家的政治與智慧也就合二為一了;如果個人實現了真正的內心寧靜,那么幸福之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要忍耐痛苦,看淡虛名,要樸素,視死亡為宇宙之變化,是自然而然的。杜蘭特雖是奴隸社會的君主,卻把死亡視之平常。回想我國封建社會的君主卻個個煉丹求佛,幻想長生不老。這種超然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他寧靜而致遠的心路歷程。他關注內在,因為善的源泉就在其中,善隨時都會噴涌而出,要追求自由、謙虛、友好。除此之外,書中還教導人們按照你的本性度過你的余生。在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就是社會性,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仰仗于社會性的人的自然性才能得到詮釋。其中想要獲得幸福之感并不需要占有過多的物質,只要有能力活得沒有壓力,內心寧靜。
哲學生活讀書心得篇3
最近,在讀到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學》經營要訣之“樹立高目標”這一節時,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作為一代經營大師,在本書中所闡述總結的觀點看上去都很普通,但細細體會之下都會觸人心懸,深富哲學真理。
在本節中,是以樹立高目標為主題,但更多的是闡述了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創業初期的經歷感受,是如何在樹立高目標和著眼現實兩個看似矛盾的觀點上找到了正確的成功方法。
從“原町第一”到“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先生從創業初期就設定的自己的高目標“世界第一”。這在當時只有不足百人,廠房都是租來的一個小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之高的目標了,甚至可以說是有些不切實際了。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就是堅定的堅持了自己的這個夢想。可以想象,這在當時的經營環境下,是要有多么大的信念才能夠堅持這個大多數人看上去都是“虛無縹緲”的目標。而稻盛和夫先生不僅堅持了自己的目標,還把這個目標不止一遍地告知他的同事,讓他們逐漸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努力做好當前的工作
如果只是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很容易的,而要實現夢想是無比艱難的,往往只有極少數的人做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有了自己的遠大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所用的是看上去最最“普通”的方法,即“努力做好當前的工作”。
“早上第一個到公司,完成前一天剩下的工作,然后拼命努力地研制客戶要求的產品……因為沒有時間去思考將來,所以選擇認真的活在當下。在絕大多數時候,我都埋頭工作,努力度過充實的每一天?!?/p>
這一段話直接呈現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創業初期的工作狀態。直面現實,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工作。這往往是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最難持之以恒并堅持做到的,眼前的工作看上去與實現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讀后感·但是哪里的高樓都是一層一層蓋起來的,不努力的壘好最基礎每一塊磚,最基礎的每一層樓,又怎么可能建成高樓大廈呢?如果眼中只有高目標,就會忽視身邊現實,這就好比仰頭奔跑,可能會掉入溝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世界雖遠雖遠必至
讀到這里,我也自然的想到了我們合縱的發展歷程。10年前,我剛來合縱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營收大約1億元左右,聽到領導們說“我們幾年內會達到10個億營收”。那個時候,很多人覺得更多是老板在“畫餅”,還是做好當下,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標吧。但是,當連續幾年的經營目標都實現了的時候,我們看到10個億的目標真的實現了。董事長劉澤剛說合縱未來5年內要做到百億營收,將合縱打造成一家值得尊敬的國際化公司,這是劉總創業時就已經種下的夢想。現在我們深信不疑,因為我們看著合縱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了“原町第一”,那接下來“世界第一”的目標,通過我們“努力做好當下”也一定會實現!
最后,引用書中原文自勉,即把每天的努力付諸工作,把高目標留在自己心中。
哲學生活讀書心得篇4
這三天,通讀了兩遍《哲學的慰籍》一書,書中的一些觀點引起了我的共鳴,故擷取其中的一點精華給自己做個紀念。
作者書中分別列舉了6位西方哲人的言行,來闡述其觀點“哲學最大的功能就是以智慧來慰籍人生的苦痛”。
1.蘇格拉底以通過理性思辨來尋求掌握真理,直面勢力強大的世俗偏見,不惜一死以捍衛尋求真理之路,慰籍與世不合的苦痛;
2.伊壁鴆魯崇尚人生以追求快樂為目的,但無關乎金錢的多寡,僅僅需要滿足最基本的衣,食,住,朋友,自由,以及樂觀向上的思想心態,那么人生何處不是樂土?又怎么會有感覺缺少金錢的苦痛呢?
3.對于慰籍挫折的苦痛,賽內加的這兩句話已經做出了最好的詮釋“我不允許命運之神對我作出判決”,“何必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催人淚下”。確實,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做最壞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迎接否極泰來。
4.對于慰籍缺陷的苦痛,蒙田的“一個人如果有大智,就會用是否有用和是否適合于自己的生活這把標尺來衡量一切事物的真價值”是一劑很好的良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雖粗衣簡食,但精神富足,仍貴比王侯。
5.對于傷心人士,呵呵,多看看咱們的叔本華同志的書籍,似乎可以從其極端悲觀主義的文章中獲得慰籍,同是天涯淪落人呀。但本文中叔本華同志告訴我的卻是意識服從于潛意識,即理智服從于生命意志。所以,當你感覺需要主動示愛的時候,勇敢的說出來吧,因為你的生命意志已經提前為你做出了選擇。呵呵,對于這位老兄,我現在還在繼續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看明白了一點再來涂鴉吧。
6.對于困難,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遇到過,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部解決困難,與困難做斗爭的史詩。尼采說的好,人的自我完成不是通過避免痛苦,而是通過承認痛苦是通向任何善的自然的,必經的步驟而達到的。試看那些最優秀的,最完善的個人和民族的歷史,請問有哪一棵大樹長到這樣驕人的高度沒有經過風霜雨雪?所以,相信自己,勇敢的面對一切挑戰,永不言棄,絕不屈服,哪怕倒下也要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這,是我們的誓言。
擷取精華而融會貫通之,完善自我而刻苦磨礪之,無論圣人、哲人、庸人,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優點,那么就好好的學習之,無論是一本好書,還是一篇優美的文章,只要是有益于自己的閃光點,那么就好好的咀嚼之,用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來努力的創造屬于自己的自然態的生存環境,實現自身人格的圓滿。
江湖寂寞,微笑前行!
哲學生活讀書心得篇5
起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的外表所吸引,更覺得它很個別,新穎的外表卻是一本哲學書,它很吸引我。這本書的作者是楊昌溢,起初他是一位博主,偶爾也會看看他所寫的一些東西,看他寫的東西,你往往會有共鳴。
其實現在不是很喜歡讀一些名人名作,這本香蕉哲學如果你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少的文字,這里面沒有主人公,沒有吸引人的情節故事,你讀完它甚至會花很長的時間,因為這里面沒有什么所吸引著你想要迫切讀完,他就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楊昌溢在序言里就說到,他認為寫書是一個治愈的過程。首先治愈的是自己,后來就會發現一些與你“同病相憐”的人,因而這些人就成為了他的讀者。其實我覺得在現在這個如此嘈雜的社會里面,誰能沒有點兒病呢?
看完以后在任何方面你都會共鳴,甚至產生自己的想法,對生活、家人、愛情等等,感覺很輕松卻又是很有分量的詞語。我喜歡他書中的這樣一句話,我們生活中實際擁有的,總比我們想象中的多。
現在的生活,我們總是在埋怨,埋怨一些所謂的不公或者自己比別人缺少的那一部分。這樣的我們怎么可能開心,怎么可能去熱愛和珍惜你所擁有的。如果我們心里能在多一雙眼睛就好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往往是表面,如果我們再去仔細想,用你的心去看的話,希望你看到的第一眼永遠是好的一方面,凡事都有利弊,你自己取決了你更偏向于那一方。
不要說年輕人不熱愛生活,只是年前人應該怎么去熱愛生活。每個人的初衷都是好的,沒有人想要拋棄生活,但是很多人覺得是生活拋棄了他。對于生活()我們總覺得自己活的很糾結,工作學習,選擇的路很多,別人對你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糾結。但是我自己認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糾結體。那我們又何須繼續糾結下去呢?
香蕉哲學這本書更多的是給我們,或者糾結的你們一個出口,書里有句話說,煩惱的時候就讓自己忙起來,但是你很可能掉進一個更大的煩惱里。其實人生的路就是一環又一環,再偉大的圣人都無法逃脫,更多的是在解讀,那么更何況我們這種本就平凡的人呢?
生活本應該就是輕松的,你輕松的去面對每一件事,順其自然,凡事都有自己存活的方式,我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永遠都在你的手里,順其自然的按照大的軌道和方式去存活,在這里面去任其發揮你自己,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努力讓這個世界有你的痕跡。不一定非要做偉人被人人歌頌與銘記,你可以做到但凡與你有過交際的人都能知道你不平凡,你是你自己,獨特個別但是不乏共性。
人生這條路,你可以走的很慢,但是永遠不要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