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暑假讀書心得
我趕快把科子扶到跑道一側的椅子上,脫掉鞋子查看病情。腳脖子那兒鼓起來了一點點,從表面看,應該問題不大。我活動了一下孩子的腳踝,孩子沒說疼,可以肯定骨頭沒有受傷,我這才舒了一口氣。為了再次驗證我的判斷,我又把教我們體育的王老師也叫了過來。王老師認真地對科子的腳進行了再次檢查,確定沒有問題,可能韌帶有點抻著了,建議我到學校辦公室找一袋冰塊兒給孩子敷一敷。
按照王老師的吩咐,我讓孩子拿著冰塊一直敷了兩節課的時間。拿下冰塊兒,孩子腳上鼓起的地方基本上看不見了。又讓孩子走了幾步,確信沒有問題,但覺得還必須給家長匯報一下才更穩妥。
“科子媽媽,我是劉老師。剛才大課間時,不知誰的足球從科子身后滾了過來,他沒看見就踩了上去,腳脖子崴了一下。腳脖子那兒有點腫,但骨頭沒事,可能是韌帶抻著了。我讓孩子用冰塊敷了敷,現在不疼了,腫塊兒也基本消失了。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要不要我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或者你到學校看一下。”因為科子中午回午托部吃飯,見不著媽媽。
“劉老師,聽你說的情況,不會有什么問題,不用看了。如果有啥事,我下午放學再帶他去看醫生。謝謝你了,劉老師。”科子媽媽的聲音很溫柔,絲毫沒有因為孩子受傷而又顯現出一丁點兒的不悅。孩子在學校受了傷,我告訴人家情況,人家不但不說什么,還要謝謝我告訴了她情況。這么通情達的家長,我們有什么不去尊重人家,又有什么不去愛人家的孩子呢?
到了晚上,我又一次與科子媽媽通了電話:“科子媽媽,孩子晚上回家有沒有說疼啊?有時候,孩子會在老師面前逞強,我不放心,再問問情況。”
“我看了,也覺得沒事。科子說走路時間長了會有一點兒疼,別的沒有啥了。謝謝你了,劉老師。”又是溫柔的謝謝,我實在是不好意思了。
“今天晚上讓孩子休息一晚上,明天早起你再觀察觀察,如果有問題我們帶孩子去看看。這兩天,我不讓孩子上大課間。周六的大課間觀摩,可以不讓孩子參加。”我繼續說。
“沒事,劉老師。這兩天讓他休息休息,他覺得不疼的話還讓他去參加。劉老師,你放心,早點休息吧。”科子媽媽的話再次溫暖了我。不得使我想起了一個發生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英國一位很有名望的植物學家的兒子,一次他拿著一株小草請教老師,老師卻不知小草的名字,便對學生說:“回去問你爸爸吧,他一定知道。”第二天,學生拿著小草對老師說:“爸爸也不知道這小草的名字,他說老師你一定是忘了,要我再問問你。”接著。那學生遞給老師一封信,信里詳細的寫著關于那株小草的名稱和特性。
這個植物學家學貫中西,回答孩子的問題輕而易舉,然而他卻沒有代勞;面對老師的“無知”,人家也沒有嘲笑、指責,更沒有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而是以給予老師充分的解和尊重。我想這個孩子的老師一定會對他的家長萬分感激與崇敬,工作起來一定會更努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我們的家長在孩子出了狀況后,都能像那位植物學家一樣寬厚仁慈,向科子媽媽一樣善解人意,我想,老師與家長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矛盾產生。有了家長的包容、認可,無論工作再苦再累,孩子再調皮搗蛋,我想,我們做老師的也不會對自己的工作、對人家的孩子有任何怨言。在很多的時候,人往往不怕他人的指責與詆毀,而怕一味地尊重與抬愛。
兩好擱一好。在我們班有太多太多像科子媽媽一樣的家長,正是因為他們對我莫大的抬愛,才使我具備了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與動力。
春節閑暇,窩在家里讀了一本沈石溪的作品——《狼王夢》。此書主要講述了母狼紫嵐的丈夫公狼黑桑即將成為狼王時,被野豬咬死了。紫嵐時刻銘記著丈夫黑桑的遺愿,希望丈夫的未酬壯志,能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得以實現。為此,紫嵐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她斬斷了與公狼卡魯魯之間的愛情,獨自撫養四匹小狼,嘔心瀝血,歷經了千辛萬苦,可是正當她的夢想快要實現的時候,美夢一個接一個地破滅了:老大黑仔成了金雕口中的美味,老二藍魂兒中了獵人的圈套,小兒子雙毛被狼王咬破了喉管。此時紫嵐并沒有氣餒,她讓女兒小母狼媚媚和一匹大公狼卡魯魯結婚,生下了一窩狼崽,把她的狼王夢寄托在她的狼孫身上,紫嵐為了不讓金雕吞食自己的狼孫,最后和金雕同歸于盡。
與其說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不如說是一部育兒教材。值得天下父母,特別是母親一讀。
掩卷而思,我最感動的是紫嵐為了孩子不顧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無悔付出的母愛,最佩服的是她那種為了達到目的,決不罷休的執著的精神。她把一個母親博大的愛演繹得淋漓盡致。她為了培育一代狼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葬送青春,未老先衰,拋棄愛情,咬死愛子,甚至犧牲生命。
紫嵐的人生是無悔的。但從中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在培養教育子女的成才過程中,我們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孩子,任重道遠,紫嵐的執著,紫嵐對教育的思考,對孩子的盡心竭力,是每一個母親的榜樣和楷模。但我們一定要性的對待孩子的性格、好惡,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讓孩子在充分享受愛的同時也享有寬松的成長環境,千萬別讓好心辦了壞事!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普天下父母的心愿。但我們有責任讓孩子更好一點,再好一點。
《孩子們,你好》是一本讀后讓人快樂的書。文中阿莫老師的孩子們很快樂,阿莫老師也很快樂。那我們來看看阿莫老師的快樂教學法,我從開學第一天、課堂上、課余三個方面來歸納了一下:
開學第一天,老師親切地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這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因為這是一年級學生的開學第一天,原本老師根本不認識他們,所以在開學前他對著照片上的樣子一一記下了每個孩子的相貌和名字。我們試想一下,當孩子與你第一次見面時就聽到你準確叫出他的名字,孩子心里該會多么激動與快樂。而且老師還一一與孩子握手,這時孩子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尊重,從而他們也會來尊重你。在第一天的第一堂課上,沒有行為規范的宣講,老師也沒有嚴肅地說:“你以后就是學生了,學生應該怎么怎么樣,不能怎么怎么樣”,如果這么說了,那孩子就會覺得被束縛了,從而不喜歡學校,不喜歡成為一名學生。阿莫老師是讓孩子們直接進入有趣的教學課堂,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愛上學習。
課堂上的阿莫老師應該是個很能干的老師,他包攬了語文、數學、藝術課,書中也很細致地寫出了每門課的教學法,通過典型的課堂現象和課堂事件展現出來。“如果課的教育環境能使兒童的課堂生活變得愈益生動有趣和愈益充滿著激情,他們就會喜歡上課。”我們都知道學生有興趣才能學得更好這個道,但要做到卻要花一番心思和功夫,阿莫老師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范。
我讀到最窩心的一個情節是:一個男孩在周六的早晨醒來,起床后就要去上學,他媽媽就說:“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學,我們在家休息。”男孩說:“為什么不能去學校休息呢?”看,孩子們已經愛上了學校,愛上了學習。
阿莫老師這樣評價自己的教育:如果想要在人道原則的基礎上完善我的教育方法,我就得牢記,我自己也曾做過學生,并且要努力做到:不使從前曾經折磨過我的那種感受同樣去折磨我的學生。
一、博覽群籍,形成自己的讀書特色
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
1、要讀得廣泛。
國內的、國外的,敘事的、說明的、論述的,寫實的、虛構的,古代的、現代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科幻等等,博采眾家,取其所長。因為語文教材的選文本身就是極為龐雜的,它包含了不同國家、不同體裁、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代表作品,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廣泛地閱讀,以形成廣博的知識空間,建立豐厚立體的知識框架,不斷拓展語文知識視野。
2、要讀得經典
古今中外的書籍浩如煙海,即使是現今的書籍或者報刊雜志,那也是浩浩湯湯,無論是誰,也只能是有選擇的閱讀。讀經典是最佳的選擇,諸如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明清四大名著、魯迅雜文、曹禺的戲劇、郭沫若的詩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蘇霍姆林斯基和杜威等的教育論著等等,不一而足。
3、要讀得深透
讀書需要調集所有的文化、情感的積淀,要以其獨特的眼光去發現書中的寶藏,要看到別人不曾看到的東西。讀書切忌淺嘗輒止、囫圇吞棗。讀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閃現問號,要追尋那些隱藏在文字深處的精華,要讓那些被自己欣賞的'元素透進自己的文化血脈。于丹讀論語就讀出了“于丹式”的情愫,讓人深感驚訝和敬佩。
4、要讀得美麗
閱讀活動是思想的洗禮,是情感的陶冶,是心靈的放飛,是智慧的碰撞,語文教師讀書要有一種心靈旅游的奇特感覺,借助想象的翅膀,盡情地遨游在符號構成的美麗世界中,要漂浮在朦朧神奇的夢幻里,眼睛里透射出生命愉悅的光亮。
5、要讀得癡迷
讀書要成為語文教師生命的需要,成為語文教師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語文教師人生的最大嗜好。用一種虔誠的心態,帶著宗教的執著,穿行于茫茫無際的書林,仿佛削發的僧人,靜靜地坐著,手里捏這光滑的神圣的佛珠,心無雜念地翻動散發幽香的書頁,分享著無窮而微妙奇特的快樂。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
孔子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告訴我們,只重視讀書,不注重思考,可能會致使我們迷惑,而只注重思考,不注重讀書就會很危險。所以我們要學會邊讀書邊思考,邊思考邊寫下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讀書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名言佳句,我們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寫出自己的體會心得。日記本、教育日記、網絡空間、博客等,都可以留下我們讀書和反思的心路歷程。點點水滴,匯集成奔騰的河流;善于反思,才促進了我的不斷進取。
1、摘抄名言佳句
讀書過程中總會看到篇美文,句句精彩,字字珠璣。像雨后彩虹,像浪花朵朵,時而給我無限的遐想,時而觸動我的敏感的心靈,更多的是告誡我不斷學習,深入反思。我們在看的過程中把這些句子劃出來,有時間的時候摘抄在記錄本上。它們像一副副良藥,使我們鎮靜,充實,時時鞭策著自己的所作所為。
2、感悟點滴生活
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不斷地輸入才能保證源源地輸出。如果說讀書是對別人的腳印進行掃描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對自己的腳印進行收集的過程。我們的成長歷程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掃描和收集的過程。掃描可以讓我們借鑒別人的長處,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收集卻可以讓我們時常反思,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每一步。夜深人靜的時候,閑來無事的時候,隨感而發,回憶著生活中點點滴滴,猶如細品一杯香茗,會讓我們久久沉浸在幸福與感慨之中。
3、教育日記,反思教學管
在工作中,有些思想的火花,有些教育的現象,有些閃現在眼前的靈感,如不把它們及時寫下來,我想,很快就會被遺忘。當我們要反思、要總結的時,靠僅有的大腦記憶,早已回憶不起什么了。當某些教育現象觸動我們的心靈時候,當我們看到某種不可以解的教育行為的時候,當孩子們給我們驚喜的時候,當管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或敲動鍵盤寫篇博客,哪怕是三言兩語,哪怕是一句反思、一個符號,都會給我們留下思考的痕跡。我想,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一定會讓我們有所發現,也有利于今后教學管工作的開展和改進。
學習了《贏在執行》,真正感覺到自己受益匪淺。對什么是執行力過去確實沒有什么明確的概念,通過書本的了解學習,對什么是執行力有了基本的認識,我認為不同的人,于站的層面不同,需要也不同,對什么是執行力就會有不同的認識,我認為執行力就是全體人員都能夠不折不扣、盡責盡力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要求全體人員都應具備相應的素質,這也就要求我們的團體必須是一個不斷學習的團體,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團體。
以后要努力做到兩點:
1、端正態度,拒絕借口,表現執行力。
工作的態度,決定結果。執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態度,工作態度好的人,執行力就強;工作態度差的人,執行力肯定令人無法滿意。我們對待工作,絕不要抱著無所謂、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態度。比如很多人對中國人的評價是非常聰明,但很少有人說我們的工作態度好,舉個例子,德國人在工作中,認為講差不多、還可以、說得過去、馬馬虎虎是讓人感到羞恥的語言,而我們卻常掛在嘴邊也不以為然,中國是大國,和德國、日本、韓國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區別就是工作態度,也就是說我們的執行力與他們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說回來我們面對每份工作都要認真,自己有時候總是說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說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說了就要努力做到,領導不可能無時無刻監督著員工,所以我們要當作領導在不在都一樣,不是為領導做事,而是為自己的責任感做事。我們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樂趣,細心的去做,也許在工作中會發現自己以前沒有的長處,一舉兩得,工作也許會變成自己的愛好。
無論什么工作,我們都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沒有任何借口,失敗也沒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辯解只會給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會讓問題惡化,坦誠面對,也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2、注重細節,追求完美,提升執行力。
在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細節,對于任務不能只把重點完成,而忽視了一些小細節,我們每個人應該把個任務完,完美的做好,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被動心態轉變為主動心態,要樹立起一種嚴謹些再嚴謹些,細致些再細致些的工作作風,改變心浮氣燥,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各項任務。